投资者总在寻觅万里挑一的创企,所以他们看中的是企业的不寻常之处。不需要企业面面俱到(团队、产品或者pitch等等),只要有一件事做到出色即可。作为初创企业,你必须在某一方面有所长。
截止到目前,YC孵化的创业公司一共融资到70亿美元,总估值高达650亿美元。其中有8家创业公司估值超过了10亿美元,40家公司估值过1亿美元。
从出现“独角兽公司”到如今“独角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对估值过10亿的公司越来越谨慎。随着最近全球股市震荡不断,科技股出现下跌趋势,投资者对“独角兽公司”的态度也从追求增长向获得收益转变。
成为独角兽真的那么难?现在达到独角兽级别的公司数量已经越来越多,这或许是互联网泡沫经济的预兆,但也可能是生态系统高效健康运转的象征。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榜单中的大多数独角兽企业都有一个联合创始人团队,这些团队有一些共性:十分明确的产品目标,长期合作的历史,科技公司的工作背景,有创业经历以及团队中至少有一名技术创始人。团队人才和董事会人员的多样性给企业带来了更多提高成果和文化的机会。
事实上,很多独角兽对外报道的估值都包括了私募投资,这些私募投资条款都是在该企业首席公开募股前签订的,所以企业几乎很少对外透露这些条款。因而,很多独角兽的估值就是靠这些条款虚增的。 越来越多的晚期投资条款中包含了额外的保护政策,比如在最终的首次公开募股中拿到折扣、确保最低投资回报率;又或者是只要公司在后面的融资中以较低估值融资便可获得额外股份。
500Startups投资成功的公司中,有2-3只“独角兽”(规模过十亿每美元),差不过30只“半人马”(规模为一亿美元),和一群小马驹(规模为千万美元)。这些与他们坚守“早些入场,随时跟进”、看重B2B企业交易额、押注东南亚等息息相关。
一大波创业公司正在来袭!它们各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未来愿景和发展规划,而谁又将是下一个Airbnb?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的革新和各个领域的未来趋势的变化,哪个公司又能成为下一个幸运儿?Tom Jacobs教你如何慧眼识“独角兽”。
本篇内容译自风投机构DFJ Venture合伙人Heidi Roizen的博客,她通过虚构的故事,向创业者说明在与风投交往、打造公司中,融资协议比公司高估值要重要的多,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规避融资中可能遇到的麻烦。
102家估值过十亿的创业企业中62家在美国,11家位于中国,欧洲分布10家,印度则有6家。截至目前,小米以460亿美元的估值位列榜首,但最近Uber透露将继续融资,未来估值可能达500亿美元,未来榜首地位可能会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