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商业创新案例论坛暨复旦管理案例课堂在沪成功举办
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基础架构,正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AI技术的进步为企业管理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挖掘中国优质企业的实践案例,将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鲜活的、有深度的借鉴与洞察。
为此,长三角商业创新大会组委会联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于6月19日上午举办长三角商业创新案例论坛暨复旦管理案例课堂,进一步梳理企业如何在AI时代将数字技术与自身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商业创新和科技发展。
会议既聚焦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关注数字科技公司与产业相融的探索思考,特别邀请了云南褚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褚一斌、上海声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一青从不同维度作主题演讲,并首次将复旦管理案例课堂融入论坛,特别邀请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青山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副教授朱振梅共同围绕“从数据到智能:激活数据资产的多重价值”这一主题进行案例课堂活动。
现场,与会嘉宾们互动频频,气氛热烈。高校教授、学术专家、创新企业精英代表以及高校学生等80余人济济一堂,共同围绕“AI时代传统产业如何面对挑战并抓住机遇”、“如何进行全渠道的AI创新应用”、“如何有效激活和管理数据资产,以实现其多重价值”等话题进行深度探讨。
数字化智能化助推传统产业升活力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已是当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基数大、占比高,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重点和难点。而农业产业的数据规模,远高于工业化生产。目前,国内种植企业都在面临与“时间赛跑”的数字化转型期,通过高度标准化、规模化以面对下一轮的市场竞争。
作为行业领头羊,褚氏农业自2019年开始,在标准化工作基础上积极且坚定地开始了“数字化农业”方面的布局。“我们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橙子,通过数字工业手段进行科学管理。”褚一斌总经理表示,“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来培育改良作物,数字化生产将要迈向可感知、可定量、可计算、可调控和可预测的智慧生产管理阶段。” 褚氏农业也希望,最终能够打造水果种植业的数智化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完成产业资源整合,在水果种植行业中走出褚氏农业特有的“长工模式”,为整个行业赋能。
作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声通科技通过全渠道AI创新应用,打造客户服务闭环,成功将早期“12345热线”项目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平移到客户的运营上去。“我们正在构建全渠道客户标签属性”,声通科技副总经理欧阳一青分享表示,“通过数据的管理、分析以及用户画像,我们精准地降低了用户投诉率,帮助客户达成了运营目标”。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帮助客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客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从而赋能发展,这正是AI新时代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新常态。
从数据到智能,激活数据资产的多重价值
面对数据价值发掘动力不强、应用场景知识复杂、数据价值实现难度大、数据建设成本高等痛点,企业怎样利用数据资源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助力企业的发展,成为必答题。
合合信息深耕智能文字识别与商业大数据领域,采用智能识别、AI+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从数据到智能的成长。合合信息副总经理陈青山介绍了相关创新实践案例,并针对“数据资产入表对企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数据资产化”等问题,结合自身实践一一做了解答和分享。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朱振梅副教授表示:合合信息数据资产入表的实践表明,数据建设投入资本化,可以在增加公司资产规模的同时改善财报;通过盘点数据资产和梳理数据加工链路,有助提升数据质量、数据资产周转率、数据团队工作效率;长期看,“入表”给了公司动力,加大数据业务的投入,有资源提升数据质量和竞争力,切实服务好“做出好数据,帮客户用好数据”的数据业务使命。
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秘书长兼常务副院长蒋斌发言表示,目前离数据资产规模化、批量化且可评估的目标,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商创院持续聚焦数字科创领域,多年来持续发掘像合合信息这样有条件有能力的优秀企业,希望汇集产学研力量,协同做研究,合力做事业,共同推动产业价值创造,赋能企业发展。
打造中国好案例,助力更新商业创新教育范式
同日,“创新案例实验室”正式发布。“希望通过和复旦管院联合打造创新案例实验室,可以把身边的优秀样本找出来,将中国当前最好的创新实践的智慧汇集起来,打造教学案例、研究案例、实践案例,最终为中国式的范式教材做基础的积累和沉淀,”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知新工程执行总监段谟轶表示,“创新案例实验室将在案例研究、案例开发、案例传播、案例评选及案例导师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和高校展开深入合作”。
为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案例库与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创新案例实验室联合推出第一个年度创新案例征集活动——长三角AI与管理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也在会上正式发布。期待更多的产学研携手,共促AI与管理创新。
作为长三角商业创新大会的重要组成论坛之一,长三角商业创新案例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届,深度聚焦长三角产业丰富的实践资源,进行创新案例的总结、提炼和开发,助力产业发展,助力培养人才、科研创新,提升中国文化和科学自信,推动商学文明的进步。
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主任于保平主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共同指导,长三角数字联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案例库、《管理视野》协办,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知新工程承办。本次的复旦管理案例课堂与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也获得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的支持。
视觉智能产业兴盛,“中国视谷”发挥聚才效应
天下英才重杭州,杭州攀越重英才。这座千年繁华都市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汇点,如今,杭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渴求突破“智”高点。
今年以来,杭州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全力加强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全市联动共建“中国视谷”经济地理新地标,聚焦前沿领域、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下坚实创新基础,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一大批勇创新敢争先、能担当善作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萧飒奔腾。
视觉智能产业兴盛 “中国视谷”亮剑先行
人随产业走,业伴城市兴。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正在崛起的“视觉智能第一城”“智能物联卓越城市”,高举“中国视谷”的旗帜凭“风”成势,自然有其成功“引才”的实力。
沿着“数字安防-视觉智能-智能物联”的产业跃升路径,杭州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视觉智能领域精英共寻新的产业驱动力,让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为这颗超大城市新星注入发展源动力。
综合来看,名企扎堆、群贤竞发、产业活跃,杭州全市雄厚的视觉智能产业基础更显“质感”。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新华三、宇视科技等龙头企业大展雄风,阿里巴巴、网易、华为杭州研究所等世界级领军企业催生令人惊异的产业裂变。2023年,杭州视觉智能规上企业846家,百亿级企业13家,上市企业9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4家,全市视觉智能产业总营收达到7763亿元。
这组数据背后,“中国视谷”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正是杭州激活视觉智能产业新动能,构建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矩阵的重要载体。
走入“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三层七端多元”产业体系在此焕活产业动力,一大批国内外知名视觉智能企业家,众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家“慕名而来”,呈现出了“勇争一流”的创新集聚氛围。
杭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视谷”将加快推进企业雁阵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强化“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让“中国视谷”“企业家铁军”成为杭州撬动“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支点的中流砥柱。
科技与市场良性循环
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挑大梁”
一座城市的格局,从人才能动性、创新性的发挥限度可见一斑。招式之一,就是让创新型人才、企业家“放开手脚”挑起大梁,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科研与市场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
去年年底,杭州发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一卷“奖励清单”全方位鼓励企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壮大。
聚焦到视觉智能关键技术突围,《“中国视谷”产业发展规划》同样大力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提出2024全年要实施省级以上重大攻关项目30项以上,视觉智能领域市重点科研计划项目25个,解决视觉智能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不少于5项,实现技术水平国内外领先不少于10项。
作为“中国视谷”窗口园区的重大项目之一,云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拥有顶尖研发与制造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商,由深耕ICT产品研发、制造领域20余年的总裁朱升宏携手核心团队,打造了一支具有高水平创新实力的研发精英队伍,攻克了计算、通信等领域的诸多核心技术。他说,“云尖是一家有真本领、真技术的公司,研发推出的高速、高功耗、高可靠性的交换机和服务器可媲美全球同类产品。”
同时,中国电信杭州智算中心项目也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云网融合优势,面向全产业着力构建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高水平算力服务平台,营造数字产业集群新生态。
为进一步深入布局人才集聚地、创新策源地、理想栖息地,“中国视谷”仍在不断“引流”全国乃至全球创新人才。
去年,首届“中国视谷杯”创新创业挑战大赛和第八届“创客中国”视觉智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500余个专精特新企业与创新创业项目踊跃竞技。2024年6月,第九届“创客中国”视觉智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已燃情启动,搭建起创新人才与政府、投融资机构、服务机构深度交流的场景与平台,将首次发布“中国视谷”全国视觉智能产业新质生产力榜,并设立多个视觉智能产业专项奖,与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共享产业共建发展机遇。
打破产业升级“天花板” “新”劳动者“链”上发力
企业之间的人才需求不仅聚焦在高水平科研型人才上,也集中在技能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上。招式之二,就是推动高素养劳动者培养改革、加快卓越工程师队伍培育建设,形成让产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
随着人工智能训练师、网络安全管理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今年3月,杭州市总工会、杭州市经信局联合发布《关于激励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在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系列变革性实践中勇当先行者的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推动杭州高素养劳动者队伍“长高变壮”。
杭州市总工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杭州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数字经济领域重点产业,与时俱进地加强了数字经济领域技能竞赛,充分发挥技术型人才的示范带动和技能优势,助力企业技术攻关、破解难题。”
围绕“中国视谷”的人才需求导向,杭州推动绘制全球视觉智能“人才图谱”,形成了3000人以上精准人才画像。而作为“中国视谷”的建设主阵地,萧山区则围绕新制造业体系探索出了卓越工程师的培育体系建设与实施路径,实施“1+3”培养模式,即1个卓越工程师培育基地,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头部企业实训基地和协同高校院所等三大平台,自主培养一支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的工程师队伍。
萧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逐步壮大全区工程师储备队伍,让更多能工巧匠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机制保障组团“摇人” 高素质干部队伍勇担当
打赢“中国视谷”这场国家级、世界级产业地标“硬仗”,建强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保障。招式之三,杭州铺开优机制、组专班、强保障、促招引“组合攻势”,全力高举高打建设“中国视谷”。
2022年4月,杭州市成立了杭州市高新区特别合作园建设领导小组,9月,建立了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统筹协调机制,构建起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工作体系。
随后,杭州启动组建“中国视谷”工作专班。市级层面成立由副市长任组长的“中国视谷”专项工作组,制定印发《2023年“中国视谷”目标任务清单》,提出“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具体工作。萧山区则快速组建并实体化运行中国视谷·萧滨一体化专班,建立健全“专班+管委会+公司”一体化管理运作模式,统筹规划编制、“腾笼换鸟”、双招双引、开发建设、园区管理等工作。
锻造高水平招商团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萧滨一体化”深化进程中,萧山、滨江实现了更高层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互动,并以“真懂、真会、真行”为要求选派精兵强将,开展组团式对外招商,为全市区域合作提供经验和样板。
在强大的招引合力下,“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已成功落地吉利极电电子、矽力杰芯片测试、德博曼智能家居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累计签约智能物联亿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217亿元。
新时代重才如许,广大人才奋跃而上。杭州在“中国视谷”坚实的产业生态底座支撑下快速“吸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擘画未来,“中国视谷”如同一艘巨轮,以鲜明的创新驱动和人才引领双轮驱动战略全面建设三支实力过硬的人才队伍,在视觉智能产业的海洋中破浪前行,搏击一个敢为敢拼敢冲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