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极客网·极客观察,作者:妍妍。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可能连张科自己也没有料到,有一天竟然在刚刚任职不过一年的CEO岗位上离职。
10月27日,轻松集团相关人士确认了张科因个人原因离职的消息。从轻松集团创始人杨胤发布的内部信中可以看到,张科希望更专注于保险产品本身,并且将会继续担任轻松集团保险战略顾问,而轻松集团的CEO由杨胤兼任。
这样的消息其实是令人颇感意外的,毕竟在10月16日张科还曾代表轻松集团在《2020中国保险中介发展高峰论坛》上发表过演讲。
不过从轻松集团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张科的离开或许是必然的选择。在遭遇业绩与资金的两座大山的双向重压之下,饶是在保险领域履历资深的张科似乎也束手无策。
CEO上任仅一年便离职
2019年9月份,张科告别原弘康人寿入职轻松筹;也就是在同一时间,轻松筹也宣布正式成立轻松集团,开启集团化运营。
在保险行业,张科的名字并不陌生,除了在弘康人寿担任过首席风险师外,还曾任职过华夏人寿保险总精算师、麦肯锡上海分公司金融保险业务管理咨询顾问和阳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总监等;其实在2019年年初的时候就有传闻称张科或加盟轻松筹,不过这一消息在当时被张科本人否认了。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18年年底就有媒体曾经报道过北京轻松筹公司与张科合资成立了北京量子轻松科技有限公司,张科为法定代表人占30%股本,北京轻松筹公司认缴金额为350万,占70%股本;不过目前该公司已更名为北京轻松健康网络有限公司,同时由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公司认缴500万100%控股。
依靠着在保险领域多年的经验和资源,再加上这些蛛丝马迹,张科担任轻松筹的CEO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张科加入之前,轻松筹还邀请了曾在安心财险担任总裁的钟诚加入;当时杨胤曾表示,“张科和钟诚是轻松筹的两大门将,共同为轻松筹的发展努力,二人将一起负责轻松集团后期的发展事物。”
只不过如今的景象却让人唏嘘不已,从轻松筹到轻松互助再到轻松集团,一步步的发展变化坚定着未来要走的方向,而张科的离开到底是从传统保险企业向互联网保险行业过渡的不适应,与轻松筹商业模式的不匹配,还是如他自己所言的“个人原因”,大概是一个谜团吧。
轻松筹不轻松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众筹平台,从业务范畴上,经过六年的发展已经从大病救助扩展到了轻松互助、轻松公益、轻松健康等方面;从流量来源上,依靠着最初的筹款端口,迅速完成了原始的流量积累;从盈利方式上,轻松筹以健康保险为主要营收来源……
不可否认,轻松筹集团已经跻身成为了该行业的头部企业,但现实的压力也越来越明显。从天眼查可以看出,轻松筹曾获得过来自腾讯、IDG资本等的投资,但自2017年7月26日完成C轮融资过后已经3年未再输血,而轻松集团最新的估值还是停留在2017年4亿美元。
就现阶段而言,轻松集团已经依靠了早期的发展完成了客户积累的过程,但要想再寻找增量也越来越难;其次就是布局互联网保险行业困难重重,因为不是大型保险中介主流合作商,与保险企业的合作也无亮眼之处。
同时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相似且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借鉴,虽然早前轻松集团表示“在2020年1-2月,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上年增长近10倍,并且以50%的增速继续攻占市场。”不过这一消息很快引来了水滴筹的质疑,称其“数据漏洞明显。”
负面新闻不断也成为了轻松筹的弊病,当公益成为了“提款机”,当爱心被“滥用”,甚至在地推过程中为抢客户而大打出手……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其实都在挑战轻松筹到底是公益平台还是商业平台的边界;打着公益之名行着商业之实,让轻松筹蒙上了一层“阴影”。
同在“众筹+互助+保险”赛道,起步较晚的水滴筹从发展战略上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轻松集团。早前水滴筹就完成了由瑞士再保险集团和腾讯公司领投的2.3亿美元D轮融资,目前估值为40亿美元到60亿美元之间;有媒体曾报道水滴公司计划在2021年第一季度正是赴美IPO。
因为高度相似的商业模式,投资者的耐心不足,让轻松筹和水滴筹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一山不容二虎,最后能够胜出的或许只有一家企业。
9月份在轻松筹招聘的公关负责人职位描述中有这样一条,要求该岗位“全面参与上市筹备公关工作,参与制定整体方案,并负责推进实施”,这也被市场揣测为轻松筹正在为上市做准备。
在流量获取不易、融资间断的背景下,上市或许成为了轻松筹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