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7月12日报道(编辑:辰羽)
一直被炒作的沸沸扬扬的微软重组,在今日终于尘埃落定。正如很多人预测的那样,微软将从前零散的部门重组为四个大部门。在鲍尔默“一个微软”的豪言壮语下,秉持“服务+硬件”的理念,微软希望自己可以重新树立,它在PC时代获得的“王者地位”。(详见:《微软重装上阵:软硬分开、服务整合,成立四大产品军团》)
鲍尔默和微软对这次重组计划给予了重任。能否挑战谷歌和苹果,已经成了微软能否走向复兴的关键问题。虽然鲍尔默认为“轻装上阵”能让他的公司成为一个富有凝聚力的集体,可过往历史告诉我们,重组不等于成功,而且这二者之间转化的几率也非常小。
尽管外界的猜测不断,可根据微软观察家的研究,大部分“元老”级人物还会继续留在雷蒙德(微软总部)。不过,重组往往会“损伤”一个公司的“元气”。如何解决改组后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人员调动、工作协调、重建信任等,是微软首先需要面对的困境,并且这一过渡期往往要持续很久。
没有对症下药
重组对于一个力图转型的公司来说,不失为一剂良方。不过,吃药就必须得瞅准病根,否则只能是“药物中毒”。微软的重组是个好计划,可是却因为它没有搞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而面临换汤不换药的尴尬处境。
多年以来,微软都没有认清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际,它因没有果断地向平板、智能机、云服务等领域进军,而错失了发张壮大的良机。PC时代的强大用户群体既是微软的优势,又让它长期陷入犹豫不决的困境。内部长期的竞争态势,严重阻碍微软的发展,任何被 Windows和Office视为威胁的创新,都遭到扼杀。来自马努·科内特(Manu Cornet)的漫画,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微软公司的这种“窝里斗”状况。
为了改变微软根深蒂固的“Windows+Office”的发展理念,鲍尔默提出了“硬件+服务”的公司转型计划。今日宣布的重组决定,将微软整合成四大部门,未来鲍尔默和他的公司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1,操作系统
微软将对所有主要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Windows Phone,以及Xbox的软件进行整合,并由此前Windows Phone工程开发主管特里·迈尔森(Terry Myerson)负责。
2,应用和服务
包括 Bing、Skype和部分 Office 以及其它互联网服务。微软在线服务业务主管陆奇将负责一系列办公、通信、搜索应用及服务。他之前主要负责必应搜索。
3,云计算和企业
作为新的云计算和企业集团负责人,塞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将负责微软的数据中心网络和企业服务业务、以及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
4,设备和工作室
该部门将包括Xbox硬件、Surface系列平板电脑产品、硬件配件和游戏等业务。原Windows系统开发主管朱莉·拉尔森-格林(Julie Larson-Green)担任新的设备及工作室集团负责人。
微软重组后的部门结构,堪称MBA教学过程中的范例。可问题是,这种结构没有为创新留下足够的自由空间。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创新往往诞生于与现有产品“隔绝”的环境中。将Office和Bing 、Skype捆绑在一起,也许会制约了微软在办公软件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过世事难预料,万一哪一天我们发现,在Word中可以拨打语音电话,那也是个不错的创意。
整合后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提高各种系统的开发效率。不过,这种庞大的部门中很难出现重大创新,比如云计算框架。
当然,鲍尔默完全可以按照需要,把某个团队单独列出来。比如,客户关系管理软件(Dynamics CRM&EMP)开发团队就在文件中被用虚线列在了应用开发团队、市场销售部的旁边。既然有一个例外存在,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未来还会出现很多个这种“单独部门”。只不过这种单独部门的增多,很可能会瓦解鲍尔默苦心孤诣打造的“大部制”组织结构。
治标不治本
为了限制公司内部的“手足相残”,鲍尔默取消了产品部门中的金融和营销团队,并在曾业层面上,加强了它们作为公司部门的独立性。不过,这种做法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很简单,失去了上述团队的产品部门会到处争夺资源,这只能让公司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最后导致企业惰性。
此外,有媒体爆出,鲍尔默计划“颠覆”微软原先的季报发布方式。微软有可能不再提供详细的各部分收益情况,而是重点强调整体盈亏。这样就可以保护一些低增长或者濒危的部门,免于华尔街的审查与指责。但这可能是一次倒退,毕竟在软件领域,微软是少有的向外界公布明晰财报的公司。我们都知道,季报可以清晰的展现一个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并且还是验证公司新举措效果的最有力的证据。微软“美化”季报的行为,恰好证明了这个公司目前平庸的心态。
改组后的微软,还明显加强了以鲍尔默为核心的“集权体系”。作为公司的CEO,一方面他可以协调其四个部门的关系,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他还可以随时根据新科技潮流的变化,对现有业务进行重组。很多人都怀疑鲍尔默是否有能力扮演那样一个角色。不管怎样,我都希望那仅仅是怀疑,否则鲍尔默的办公室将变成微软创新的绊脚石。
微软真的有必要继续存在么?
以上所有这些质疑的观点,实际都在向我们提出一个更大、更关键的问题:微软作为一个独立公司,存在的依据是什么?无论是公司重组,还是业务转型,微软目前最大的困境是,它没有能力跟上瞬息万变的市场的脚步。作为PC时代的巨人,在移动互联网到来后,它被谷歌、苹果等公司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微软前高级副总裁乔西姆·科姆皮(Joachim Kempin),曾表达了自己对微软发展前景的看法。他认为微软未来将会被分解为几个部分,独立开发软件产品。起初我曾质疑科姆皮的论断,可今天看到微软的重组决定后,我却对他原先的“高屋建瓴”的预言佩服不已。以下援引一段科姆皮早接受采访时的谈话:
“当一个公司的管理层失去了活力,并被带上了沉重的“镣铐”的时候,没有人能再次唤醒它曾经的企业精神。对于现在固步自封、拒绝创新的微软来说,只有被划分成多个可以管理的部分,才能让它摆脱困境。”
实际上,从微软最新的这份改组清单中,我看不出任何能够鼓励创新,或是能利用他人创新的地方。但愿我的看法是错误的。
Via:Read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