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SAMI项目的全称为“三星多模式交互架构”,这个拗口的名字说白了就是三星建立的一个开发的大数据平台。更具体一些来讲,SAMI的目标是收集用户使用的所有联网智能设备的数据,之后将这些重要的数据“规格化”,并提供给其它应用开发者使用。
官方称Jawbone每晚收集到的睡眠记录数据堪比60年的时长,而睡眠记录仅仅是Jawbone Up腕带能顾收集到的几类数据之一。这些沉淀下来的大量用户身体、运动数据未来将可以用于多种用途。
《华尔街日报》前记者 Amir Efrati的一份爆料称未来入门级的Android手机(512MB内存)也将能够使用最新的Android系统。此外,Android 4.4还会为已经来开帷幕的可穿戴设备大战做好准备。
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消息称,微软把这款正处在原型机测试阶段的设备称为“可连入网络的眼镜”。尽管报道并未透露更多细节,但分析人士认为此举证明了除了智能手表之外,微软还有意向诸智能如眼镜等可穿戴设备领域拓展。
在昨日的 GigaOM Mobilize大会上,阿迪达斯公司负责互动部门的副总裁Paul Gaudio宣布,阿迪达斯将为奔跑爱好者推出一款智能手表。这款售价高达399美元的智能手表,不能实现收听手机中的音乐等功能。
加拿大可穿戴设备初创公司Kiwi近日就可穿戴设备发表言论,他们认为单一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已经过时,只有提供丰富体验的产品才有未来。该公司的产品正在进行众筹和预定。
可穿戴设备是一股新浪潮。然而诸多设备目前都是针对普通消费者市场的,可穿戴设备能否开拓企业级市场?对企业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一起来看IT业内资深人士所做的前瞻性分析。
最近媒体曝光,早在去年夏天谷歌就已经收购了一家智能手表创业公司WIMM Labs,其团队都已经加入Android。谷歌正在努力把Android 推广到智能手表、游戏机等更多设备上,很可能正在研发自己的智能手表。
据《财富》杂志报道,运动追踪类可穿戴设备FitBit,于近日完成了新一轮高达4300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由软银领投。软银合伙人表示谷歌无法统治全产业,可穿戴设备创业公司大有可为。
昨天下午,映趣科技在798发布了智能手表 inWatch。热浪袭人的北京下午,小编感受到了现场火热的气氛、可穿戴设备的热潮,还目睹了火辣的 show girls…当然主角还是 inWatch……一起来看看。
Passif是一家位于硅谷的无线芯片制造公司,该公司主要研究低功耗芯片,以及基于低能耗蓝牙的无线电收发射技术,非常有利于解决可穿戴设备的能耗问题。苹果此次收购可能是为弥补可穿戴设备开发中的短板。
现有可穿戴设备多数依然只是配件类产品,并不能提供综合性的用户体验,缺乏足够的应用,价格高渗透率低。然而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这一市场,细分和整合趋势明显,相关产品价格也将变得更为低廉。
鉴于Windows 8并未能成功复兴 PC 市场,PC制造商开始一窝蜂另谋出路,去寻找下一个市场爆发热点。戴尔同样如此:戴尔PC部门VP明确表示戴尔对可穿戴设备有兴趣。
MYO是一款智能臂环,它通过感应佩戴者手臂的运动,通过手势和手臂动作操作电脑、平板等设备。日前进行了新一轮融资。
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最重要的是吸引开发者开发应用。设备制造商们需要来自第三方开发者的创意。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战争已经打响:各家已经开始使出全身解数招徕开发者。
Stained Glass Labs启动了它的孵化器项目,旨在帮助创业者们围绕谷歌眼镜和类似硬件设备开发应用,并提供相关商业信息。该孵化器和加速器将会提供技术指导和办公空间,有可能提供资金赞助。
FitBark 是一款给狗狗用的可穿戴设备。外观小巧可爱,可以很方便的戴着宠物狗的颈部。主要用来追踪狗狗的运动和健康情况。目前该项目在Kickstarter上众筹,预订价99美金。
一夜之间,放佛所有的产商都盯上了智能手表……一些产商拿手表腕带追踪健康运动信息,手机产商则准备把手表变成新的移动信息中心。索尼、三星、中国的果壳电子,以及LG等都在加入进来。
这只鞋子是个话唠,很腹黑且热血……而且会把它自己说的话同步到社交网络上去(如果你允许)。当然目前只是概念产品,谷歌说它们无意进军制鞋业。另外这一项目将开源,供爱好者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