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创业技巧:怎么用社交媒体给自己“拉关系”?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2967字)

2015-02-13 创业技巧:怎么用社交媒体给自己“拉关系”?

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你最近新交的很多朋友都是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认识熟知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该如何打理好你的网上人际关系网呢?从网上结交的关系中你能得到什么有意义的信息呢?读完下面这篇文章你就豁然开朗了。

猎云网2月13日报道(编译:Mackenzie)

猎云网注: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你最近新交的很多朋友都是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认识熟知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该如何打理好你的网上人际关系网呢?从网上结交的关系中你能得到什么有意义的信息呢?读完下面这篇文章你就豁然开朗了。

 

 

今天早上我坐在篮球场边,在等待我儿子的篮球赛开始时,我先把未读邮件都浏览了一遍,接着就刷起了Twitter,然后在Twitter上看到Marshall Kirkpatick发的一条推文。

图一

(做个小测试:打开你的Twitter主页,翻到上面出现的第一条推文,想想你对于别人发表的意见有什么看法,然后不要犹豫地回应那条消息。测试结论:看到就回应,沟通就是这么简单。)

 

在我心中Marshall一直算的上是生意伙伴,能跟我想到一块去,也和我一样喜欢鼓捣科技,是个我十分尊敬和喜欢的人。不过现在我心中出现了个小问题:老实说我真的不记得我面对面和Marshall见过几次。我是通过网上沟通认识的他,自那之后我们就一直通过电话来交流生意上的信息。

 

这段友谊是在网上建立的。我再仔细想想,就发现到今年为止,我之前5到7年交过的最好的一些朋友大都是在网上认识的,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Brad Feld、Fred Wilson或是Tristan Walker以及很多很多其他的朋友。在这些人中有一些我是通过在我自己的博客或者别人博客下评论而认识的,而有一些则是在Twitter上认识的。

 

Marshall的推文明显就是期待着大家的回复,于是我也就上了钩,在他的页面下回复到:“我每次发现人们通常不乐于互动沟通时就觉得很惊讶。”毕竟我在网上结交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了。

 

Shafqat Islam发布的这条评论更加让我想起了我是怎么在网上认识这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的:

图二

(我和你们俩最先认识都是在Twitter上或是在博客的评论里,这可是在我们真正见面的好几年前啊!)

 

他说的太对了。我最先认识Shafqat是因为他读我的博客,后来在一次纽约的旅行中有人介绍他给我认识的。他的热情友好很具有感染力,我们立马就成了好朋友。我们这几年内在好几个鸡尾酒派对上见过面。他也属于我心中一张列单上的一员,这张列单里上都是极有能力的人,我真希望能更早点认识他们,这样就可以在他们首轮投资的时候加盟了。可惜我们俩最后通过NextCo(信息技术销售公司)认识的时候已经晚了。

 

合适而有效地与人在网上沟通是一项技术活。你想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也想要说一些比较有内容而不空洞的话,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掌控好“友好评论”和“过于干预性的评论”之间的平衡。

 

 

巧用博客评论

想要和网上的志同道合的网友们打成一片?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博客的渠道。如果他们不是那种会去读博客下面评论的人,那他们可能也不习惯于在网上建立人际关系。大多数我知道的经常写博客的人通常都会把所有的评论都读一遍,所以我建议在留评论的时候要精简有力,除非你对于这个话题特别有话要说,想要用评论使文章更出挑。

 

文章发出去一个星期内收到的评论我都会读一遍(如果超过一个星期后留下的评论我可能就注意不到了)。我尽量多回复别人的评论,但也做不到每一条都回。但是时间久了,几年下来有几个名字经常出现在评论栏,我认不出他们的脸也能认得出他们的名字了。如果Cookie Marenco或是Phil Sugar在什么活动上把我拉到一边来讲话,我肯定是认不出他们的脸的,但是听到他们的名字后我立马和他们热络地交谈起来。我感觉我仿佛已经认识他们很多年。这样的朋友还有比如Fake Grimlock或是Startup Jackson。

 

 

不要让意图变得太明显

有时候你并不认识一些人,你与他们互动只是因为你想开始一段对话或是你不想让人觉得不礼貌。 对话之后部分人会直接在Facebook上加我好友,发来一段简介就开始给我推荐可以投资的公司。我不推荐这样霸王硬上弓。在这么做之前,你必须先让别人熟悉你的名字,并且巧用互动来增加两人间的交情。

 

 

看Twitter回复是个梳理人脉的窍门

我喜欢在Twitter上和大家互动。这是一个结交新朋友的优秀平台,而且我不需要非得每个人说上20分钟的话才能增进友谊。你可以通过观察谁经常回复谁的推文来估量谁和谁比较熟。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

我也记得早先在Twitter上经常有一些名人发了文章后从来不回复任何其他人的评论。我并不赞同这种行为。Twitter是一个几乎移除了所有沟通障碍的交流平台,它的作用就是使你能够直接得和想认识你的人对话或者和你想认识的人。

就和博客一样,在Twitter上也有些人会一直在我的页面下评论,所以我看到名字就觉得我认识他们了。但是也有那些上来就生意意图很明显的人,或者一下子就假装和我是最铁的朋友之类的。我强烈地抵触这样子的行为。你想扮得幽默些没问题,但我建议你最好讲话要简洁些,除非你收到了很好的回应或者你正处在一个热烈的谈话中,不然不要一个人在那里夸夸其谈。经常找一些有趣的推文来回复,但不要特地的去回复每个人。这些技巧简直就是一门艺术,不过基本上只要你说话经过大脑、不要热情到吓着别人就可以了。

 

 

不要硬生生地加入你不熟悉的人群的对话

在我们来来往往的Twitter对话中我看到David Senior一条回应Marshall的有趣评论:

 

图三

 

(你说的这种做法不是有点像是硬是要挤进一个对话中去?就像我现在在做的一样。)

 

我认为这条评论属于挺合适的,因为Marshall发出的是一个对公众的提问,所以对我做的评论再做出评论也是再自然不过了。但有时候你在Twitter上可以看到Marc Andreessen、Hunter Walk和Semil Shah正在激烈讨论某一话题。如果你在他们当中一个人也不认识,硬是挤进去一起聊天就显得很奇怪,或者努力去回复或是复制他们讲过的话也是一种不真诚的行为。有很多人都会这么做的,但在我看来这种尝试还是不做为好。

 

这是我认为Twitter终有一天需要修正的一个问题。怎么样可以使对话较为封闭地进行但是又可以允许别人看到谈话有意义的结果?在Twitter上看到被公众化的谈话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但是因为Twitter工具不够充足又尝尝打压了这一现象。

 

 

有意无意来一句

在网上建立人际关系是一场长久战。不要想着在你第一次评论时就引起注意。评论个一两句,就可以移步到下一条推文了,然后再看看你有什么想说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一直不停地回复。在博客上你可能可以更经常地评论,但是在Twitter上除非你和这个用户已经很熟了不然最好不要一直评论。

 

 

聊天聊得不错也不代表交情有多深

我在会议上的时候会听到有人说:“我经常在你的博客上评论的。”我有时候能认出他们的用户名,所以这种交友方式我还挺喜欢的。在Twitter上我也有交流了好久的网友,名字我都能认得出来。但是现在经常有人走过来就和我说:“嗨,我是谁谁谁,你在Twitter上给我发过评论。”真是奇怪,我在Twitter上回应过很多人发的推文。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通常都会点开人们的主页然后看他们的个人简介来获取基本信息,所以我推荐大家也要经常更新自己的简介。但是除非我几年来经常去你主页查看,不然我真是很难记住每一个我回应过的Twitter用户的。

 

 

想办法将关系推进一步

最后把只是存在于网上的友谊更推进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机会可能存在于一次会议上或是两个人共同的朋友安排一次见面。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日后网上的交流就建立在两个人都更了解彼此的基础上了。你不一定需要在一次会议上非得粘着一个人讲话讲45分钟,但面对面交谈能使关系更进一步,这是一种很细微的手法但是时间一久能够建立长久的友谊和信任。

 

 

名人也该多做互动

有很多很多非常著名的演员、音乐人、风险投资人、博主或是政治家,在Twitter上和大家都打成一片的。这就是Twitter带来的魔力。但我在我的圈子里经常看到有些人只用Twitter来推广他们的作品,鲜少和大家沟通交流,又或是只回复他们认识的人的评论。我不认为这么做是错的,不过如果你想利用网上资源有所作为的话那你就不能这么做。我并不是说大话,每一个我看到过的社交媒体分析平台或是视频平台总结出来的数据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经常发布消息但是不喜欢回应别人的用户是会吃亏的。与之相反的那些发布消息后积极回应评论的用户则通常收到更热烈的回应,关注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多做互动多积极回应吧,像著名音乐人Gary V一样,人到中年仍活力无限。

 

想要了解更多创业创新知识,快速添加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