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锌财经,作者:路世民,编辑:大 风。猎云网已获授权。
近日,网红品牌“彩虹星球”发布文章称收到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的一审民事判决书。文章中还称,截至目前,公司产品经20多地市场监管调查无一例产品为假有机。“为王海及王海测评出具不实检测报告的检测机构,经我司举报后已被处罚”。
打假,作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行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监督力量。
近年来,短视频的蓬勃兴起,加之政府与社会各界对打假行为的重视与支持,使得打假人的队伍不断壮大。诸如“狂飙兄弟”等职业打假博主颇受关注。不可否认,职业打假人在揭露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恶意举报、敲诈勒索、团伙作案,种种卑劣行径层出不穷。极限词投诉、超薄标准、实验次数造假、小参数错误……不知何时起,单纯的“打假”已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纯粹,被金钱所驱使的“假打”愈发猖獗。
泛滥的“打假人”
职业打假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当时“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在北京东城区工商局投诉假冒“索尼耳机”,这一事件激起了广泛的讨论,王海也因此一举成名。
此后,许多消费者受到王海的启发,纷纷效仿他的做法,加入到了打假的行列中。而随着《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打假人的行为逐渐得到了法律支持。
特别是2015年《食品安全法》首次修正后,第148条经过加码,形成了消费者对食品类商品退一赔十或退一赔三、最低一千的惩罚性赔偿规则。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王海为首的一众职业打假人应运而生,这一产业链条迅速形成并扩大,王海变成了“王海”们。而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打假人已逐渐从个人行动转变为商业模式。他们成立打假公司,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的打假服务。这种转型不仅提高了打假的效率,也为打假人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尤其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打假博主涌现在公众视野中,比如“B太”“猛哥猛说”“狂飙兄弟”等。他们借助短视频记录着打假的过程,以此快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并且,他们发布的这些打假作品常常引发公众热议,在短时间内迅速登顶各大平台热搜,有时甚至会倒逼涉事地市场监管部门出场,介入解决某些市场乱象。
可以看到的是,自从打假网红“铁头惩恶扬善”在直播间自曝涉黄后,关于打假博主的质疑声浪此起彼伏。然而“一个铁头倒下了,就有千千万万个铁头站出来”。如今打假博主越来越多,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席卷各地。不止如此,如今的打假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甚至衍生出了收徒、卖课等生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锌财经在抖音、贴吧、微信公众号、QQ社群等平台搜索“职业打假人”等关键词,出现很多职业打假相关攻略以及经历分享,高举着“月入过万不是梦”的旗帜,不少自称职业打假人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通过这些帖子引流。
打假人“必要性”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假冒伪劣商品也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往往难以甄别商品的真伪。而打假人出现,成为了消费者维权的一种力量,一定程度上在鞭策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近两年间,在打假人的不懈努力下,网红直播带货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产品质量也更有保障。例如,今年9月,打假人王海连续发声,揭露小杨哥直播间售卖的产品涉嫌假冒伪劣、虚假宣传。随后,相关厂商分别被武汉市青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杭州当地监督管理局处以50万元和5万余元的罚款。
王海透露,自2022年起,他就陆续接到消费者举报,称在小杨哥的直播间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问题涉及吹风机无3C认证、破壁机虚标功率、童鞋塑化剂超标等。
同样是在今年9月,有打假博主发布视频,称其购买的“东北雨姐”直播间红薯粉条经送检发现,粉条中掺入了木薯淀粉,并无红薯成分。
10月10日,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称,东北雨姐团队直播售卖的粉条检测结果已出,涉嫌产品标签虚假标注。事实上,包括辛巴、东方甄选等在内的众多头部直播带货网红和机构,都曾在职业打假人的“打假”行动下,陷入涉假风波,付出了巨大代价。
随着此类事件的频发,打假人作为重要一环,无疑推动了直播带货新业态的规范发展。与此同时,在打假过程中,打假人还可能发现现行法规的不足之处。通过向相关部门反馈问题、提出建议,推动相关法规不断完善,既更好地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又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当然,职业打假人不是公益打假人,也需要持续获益来支撑工作的可持续性。
目前来看,职业打假人的获利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投诉奖励,一旦举报假货成功,相关部门可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则是法律赔偿,职业打假人诉讼成功后可以获得一定的赔偿金。但相比这两种获利方式,商务合作显然要赚的更多一些。随着打假博主受到更多的关注,部分打假人也会与品牌方或商会合作,进行假货监测和举报,获得一定的服务费或佣金。
打假“灰黑化”
职业打假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向商家施加压力,为消费者营造了一个更为优质的消费环境。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随着打假人的数量激增,受利益驱使,一些无底线的打假行为也愈演愈烈。当下的职业打假领域,正逐渐显露出灰色乃至黑化的一面。锌财经发现,众多所谓的职业打假人,挂着“打假”的幌子,实则从事敲诈勒索的勾当。
今年8月,圈内知名网红“铁头”等人被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依法立案侦查,罪名是涉嫌敲诈勒索。通报指出,“铁头”等人于5月合谋,以曝光黑料为要挟,向某带货主播索要数百克黄金,并承诺提供保护,经过多次交涉,最终该主播向其指定账户转账了大额款项。
除了敲诈,一些打假人还利用法律漏洞谋取私利。他们明知商品存在假冒问题仍故意购买,并以此向商家索赔高额赔偿款,甚至通过恶意投诉、举报等手段对商家进行威胁。更有部分“职业举报人”打着打假的旗号,对网络电商吹毛求疵,商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举报”。
面对这些被打假的中小品牌商家,大多选择息事宁人。有商家曾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声称,与这些打假网红纠缠走法律途径不仅耗时耗力,还耗费财力,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花钱消灾。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检察院处理了一起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上千家网络销售企业被恶意投诉、举报,其中近400家被勒索,单笔勒索金额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
当然,打假的初衷是为了规范市场,知假买假并不违背打假的最终目的,反而有助于强化这一效果。因此,不能因为其职业身份就全盘否定其打假行为。但有些无底线的“假打”行为,不仅背离了打假人的初衷,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锌财经获悉,有不少所谓的打假人被收买去投诉竞品企业,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上个月,百雀羚曾遭举报称化妆品添加了禁用原料,举报人频繁向多地药监局举报。虽然2024年北京行政终审判决认定其无此问题,但举报人仍在上海重复举报,并利用《举报答复书》暗示违规,引发微博热搜。药监部门解释称,举报内容属实并不等同于百雀羚违法,经过调查确认其无违规行为。百雀羚也解释称,该原料曾可使用,后来新规将其禁用。
尽管事实已经澄清,但许多人仍留下百雀羚含有禁用物质的印象,导致其商誉受损。
为了遏制职业打假人牟利走偏锋、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我国今年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法规。例如,8月29日印发的《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明确提出,将依法规制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恶意索赔、“职业索赔”等行为。可以预见的是,马太效应下会有更多的打假人涌现。对于这一群体,需要更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打假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