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猎云精选,文/盛佳莹
“那天公司几个大男人大哭了一场。” 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回忆起那一天,同事们难掩兴奋激动之情。
那一天是10月13日,亿航智能自主研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Type Certificate,以下简称“TC”) 。
拿到TC,意味着EH216-S具备商业运营的资格。作为一款全新的民用航空器,TC是其迈入市场的关键一步。
受此消息影响,亿航智能美股盘前暴涨逾70%。开盘后,亿航智能股价盘中最高涨50.76%,一度触及25.78美元,创2021年11月10日以来新高。截止当日收盘,亿航智能的股价涨18.71%至20.3美元。
仅仅相隔5天,亿航智能又宣布与合肥 “牵手”合作,拿到总价值为1亿美元的各项支持,包括不少于100架EH216系列订单。
TC的落地不仅给亿航智能带来利好,更是让年轻”的eVTOL有了更明朗的未来。
同是eVTOL厂商的时的科技CEO黄雍威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迈出行业一大步”,真成投资合伙人李剑威也向雷递表示,亿航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认证,将开启全球飞行汽车商业化大幕。“这是飞行汽车行业商业化的里程碑,对全球的eVTOL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随着TC落地,eVTOL走出实验室和试验场地,飞向“寻常百姓家”的时代已经不远。
拿下首张无人驾驶载人eVTOL TC
2020年12月,亿航智能提交申请,2021年1月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EH216-S的TC申请,到今年10月拿到TC,亿航智能花了三年时间。
但是这是一条无人趟过的路。
EH216-S是一款载人无人驾驶垂直起降航空器,设有两个座位,可在载人交通、空中游览、空中物流、医疗应急响应等场景中应用。
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和产品,EH216-S相较于传统航空器,不论在技术架构、构型、性能、功能等方面,还是运行模式和飞行环境上均有巨大差异。而早年全球各国都没有适用于EH216-S这样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的适航审定标准。
并且,与其他有飞行员驾驶的航空器型号审定不同,EH216-S在无人驾驶技术和运行模式的创新性,在数据链路、复杂系统和软件的符合性验证方面也带来更多新的挑战。
贺天星形容:“这是一场先出考题再答卷,还得得满分的过程。”
在审定的1000多天中,EH216-S在中国多地的专业航空实验室和试验场地进行了大量实验室试验、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包括主材料性能、结构强度、阻燃、坠撞、气体毒性、设备、系统的环境、软件仿真、数据链路、地面控制站、整机功能、电磁兼容、飞行性能和操稳特性功能等试验试飞验证。
根据民航资源网的消息,亿航智能总工程师陆入成表示:“在适航证审查中,甚至参照了大飞机C919的适航证相关审查流程,来保障EH216-S适航证的审查符合标准。”
在超过500科目的摸底试验、40,000余飞行架次的调整试飞、以及65大项、450多个科目验证试验后,亿航智能才最终拿到这张TC。
TC通常被比喻为飞机的“准生证”,是最艰难的一张证书,贺天星告诉猎云网,作为一款载人航空器,拿到TC的周期长则二十年,短则五六年。
但TC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贺天星告诉猎云网,TC取证一般周期较长、试验复杂,是适航审定工作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EH216-S拿到TC意味着这一型号设计已经符合中国民航局的安全要求与适航标准,具备了无人驾驶航空器载人商业运营的资格。
同时,亿航智能拿到的TC不仅仅是亿航智能自身的里程碑,也是整个eVTOL行业的关键拐点。
在此之前,全球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审定标准体系皆是空白。
这张TC无疑给eVTOL这个“年轻”的行业指明了一个确定性方向。
“拿到证的那一天,公司有人激动大哭,但我的内心更多的是平静,里程碑不能只是一块‘碑',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让产品更真实地来到大家的生活中,是我们接下来的目标。”贺天星说道。
加速无人驾驶eVTOL的商业化交付和运营,成为亿航智能的新挑战。
以低空旅游切入商业化,终极目标锚定城市空中交通
2021年4月,亿航智能宣布由单一的设备制造商模式转向“制造商+运营商”双驱动,采取“产品销售+运营服务”的商业模式,既是原始设备制造商,也是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运营商,未来这两方面将作为亿航智能营收增长的“双引擎”。
在拿到TC仅仅5天,亿航智能就官宣了与合肥的战略合作,合肥开出了总价值为1亿美元的各项支持,包括协调或促进不少于100架EH216系列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采购订单。
亿航智能将参与合肥全空间无人系统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并在合肥的骆岗中央公园开启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常态化运营。
此外,合肥还将促进亿航智能开拓合肥当地文旅、应急、物流、消防等“低空+”场景的应用与合作。
事实上,得益于中国民航局对EH216-S“先行先试、审运结合”的指导方针,在审定过程中,亿航智能已经同步试运行了不少地区和场景。
目前,亿航智能运营团队已在国内18个城市开发了20个运行试点,执行了9,000余架次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的运行试飞。贺天星向猎云网透露,EH216-S在国内的订单储备累计超100架,将在取证后根据客户需求陆续交付,在海外市场也拥有大量预订单。
今年一季度,亿航智能在中国广西,安徽,江苏,广东和日本完成了EH216-S 的销售和交付。其中,凤山三门海4A景区采购了6架EH216-S飞机。
同时,亿航智能与西域旅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新疆天山天池各大景区开发低空游览业务,预计未来五年内,将运营不少于120台EH216-S或类似的载人级eVTOL。
根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亿航智能共交付16台EH216-S系列AAV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
低空旅游应用场景是亿航智能切入商业化运营的第一阶段,但并非终局。亿航智能锚定的终极目标是城市空中交通市场。
随着陆地交通的价值被逐渐开发殆尽,地面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尚未被大规模开发且拥有更为广阔挖掘空间的空中交通体系建设成为了交通发展的更好选择。
过去,直升机一直是承担城市空中交通的主要载体,但噪音、成本高企和不安全性都让直升机难以普及到大众生活中。
相比之下,eVTOL既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成本又更低、安全性更高、运行周转率更高,被普遍认为是推动航空业走向“绿色革命”及其智能化的最优解。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测算,到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
贺天星表示,不论eVTOL企业现阶段的商业化战略如何,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即成为空中常态化出行方式,“这是eVTOL存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今年7月,亿航智能曾宣布与深圳市宝安区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便计划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看好eVTOL,IDG、红杉都投了
随着eVTOL浪潮兴起,全球 eVTOL 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超300家企业布局eVTOL,其中既有Joby、亿航智能、时的科技、峰飞航空、零重力飞机工业、御风未来等聚焦eVTOL的创业公司;也有波音、空客为代表的传统航空巨头;保时捷、戴姆勒、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等一众车企纷纷下场。
越来越热的eVTOL赛道,资本也开始下注。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至少有6家eVTOL企业拿到融资,2022年这个数字超过10家,资方包括IDG、红杉资本、五源资本、蓝驰创投等一线投资机构。
今年以来也有包括时的科技、零重力飞机工业、沃飞长空、倍飞智航等多家eVTOL公司宣布完成融资,截至目前,eVTOL行业整体融资超百亿美元。
融资火热的同时,eVTOL厂商们也开始加速推进产品落地和适航取证。
根据封面新闻消息,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技学家郭亮表示预计2025年至2026年获得型号合格证(TC)。
前不久,10月26日,时的科技的E20 eVTOL也已完成首轮试飞,第二日,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正式受理了E20 eVTOL型号适航审定申请。此外,小鹏汇天的第六代飞行汽车也宣布将在2024年实现量产。
早些时候,今年7月eVTOL企业峰飞航空宣布,在今年第四季度进行全球首例eVTOL跨城空中交通航线深圳-珠海示范飞行。
eVTOL逐步“起飞”得益于近年来政策对低空经济的不断加码。
从2021年起,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密集出台。
今年10月10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明确指出到2025 年,目标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 eVTOL实现试点运行。到2035 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
地方政府也争相抢占低空经济新高地。
根据深圳政府网披露,今年10月之后,深圳有望开通全国首条eVTOL商业化航线,即深圳-珠海的跨城航线。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也相继为低空经济产业制定了“低空十条”专项扶持政策。
随着政策不断加码,加上TC落地,eVTOL的未来逐步明朗,上下游供应链厂商也开始涌入赛道。
今年4月,宁德时代宣布正在进行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5月,正力新能推出了能量密度320Wh/kg的航空电池,此外,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麻省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ES)在上海的部分电池产线也计划专门用于eVTOL电池的生产。
贺天星告诉猎云网,随着亿航智能取得TC,越来越多过去持观望态度的供应链厂商,包括电池厂商、基础设施厂商、充电厂商和运营服务商开始拥抱eVTOL。
一个万亿级的eVTOL市场经济正在蓄势待发,过去科幻场景中才出现的飞行交通体系正在走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