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植发赛道渐冷,开始竞逐新增量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2402字)

2023-03-14 植发赛道渐冷,开始竞逐新增量

来源:壹图网
躺在秃头焦虑上也并不能高枕无忧。

来源:猎云精选,文/韩文静

随着90后成为植发消费主流,00后也逐渐加入植发行列。脱发,早已不再是中年人的“专利”。

当代年轻人愿意为“秃头焦虑”一掷千金,相关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植发消费市场最高频的价格区间是2万元至3万元。大大小小的植发机构遍地开花,行业一片繁荣。

2021年底,雍禾医疗在香港上市,掀起了“植发上市”浪潮。大麦植发、科笛集团、碧莲盛等头部机构也纷纷透露出上市计划。

然而在过去这一年里,火热的植发赛道却开始“变脸”,一贯追逐风口的资本也好像戛然而止。

雍禾医疗港股上市后股价表现低迷,前不久发布的公告预计营收由盈转亏;新生植发股东内斗不断,机构跑路;大麦植发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二次冲刺上市……

躺在秃头焦虑上的植发行业,似乎并不能高枕无忧。

植发被“风口”吹落

据《全球植发市场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植发市场规模将达到238.8亿美元,约合1709亿人民币,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速将达到24%。

目前,国内植发赛道上占比最多的玩家,是像雍禾、新生、大麦这样的民营连锁机构,达35%。

民营连锁机构中也形成了雍禾医疗、大麦植发、碧莲盛、新生植发为主的“四强争霸”格局。在植发服务市场不断扩大之下,头部纷纷迈向IPO之路。

2021年底,顶着“植发第一股”光环的雍禾医疗鸣锣上市,交易火爆,总市值达86亿港元;2022年6月,大麦植发递交赴港申请;碧莲盛的创始人也透露出公司有IPO计划……

3月3日,雍禾医疗发布盈利警告公告,预计2022年公司录得收入为12.72亿元至15.54亿元;录得净亏损不多于9000万元。

而2021年,雍禾医疗营收21.69亿元,净利润1.2亿元。也就是说,雍禾医疗上市一年就亏损。

上市以来,雍禾医疗的股价也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一路下行。截至3月10日收盘,雍禾医疗的市值下滑至44亿港元,接近“腰斩”。

另一边,作为继雍禾医疗之后第二家启动上市进程的大麦植发,在今年1月更新了招股书,补充了2022年1-7月份的数据。

急于IPO上岸的大麦植发,业绩变动趋势却不太乐观。

2022年前7个月,大麦植发营收4.69亿元,同比下滑19.53%,净利润则仅有1171.4万元,同比下滑57.72%。

营收和净利润双下跌之外,大麦植发的毛利率和客单价也呈现走低趋势。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及截至2022年1-7月,大麦植发的毛利率分别为79.8%、75.9%、70.9%、62.9%。同期,植发手术费用客单价分别约为3万元、2.58万元、2.47万元和2.31万元。

如果说雍禾医疗、大麦植发的业绩承压,给植发市场增添了几分不乐观情绪,那新生植发的暴雷,则直接让自己退出了“四强争霸”的格局。

事实上,在2019年的时候,新生医疗联合创始人张通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新生植发有上市计划,但还没有明确时间表。

然而,2022年下半年开始,新生植发就开始有了拖欠员工工资的传闻,部分机构还在年底发布了停业通知。

今年1月30日,新生医疗发布《新生医疗美容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厘清劳动关系事宜的函告》显示,目前公司已经无力清偿到期债务,无力继续发放工资及缴纳社保。自2023年1月30日起停止一切对外经营活动,集团成立清资核产工作小组,梳理集团相关事务。

此外,公司的文件还提到,“因林凤飞及原管理团队挪用新生集团巨额资金,非法侵占大量财产,并且私设公司和品牌损害新生集团利益等原因,导致公司出现严重债务危机。”

股东内讧、停业跑路……这家客流量仅次于雍禾医疗的机构,被拖入破产旋涡,不禁令人唏嘘。

毛利七成净利一成,钱都花在营销上

刚过去的一年,植发行业变数不断,惹来诸多争议,其背后的植发行业,又是否仍然是一门好生意?

植发行业看似暴利,但并“不赚钱”。从植发机构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高毛利低净利是常态,人均几万的消费,大部分都进入了广告商的囊中。

以大麦植发数据为例,2019年至2022年前7个月,大麦植发的总收入分别为7.47亿元、7.64亿元、10.21亿元及4.69亿元,毛利率达79.8%、75.9%、70.9%、62.9%;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15亿元、0.69亿元、0.66亿元以及0.12亿元,占总营收不到一成。

焦虑的不仅仅是脱发的年轻人,还有在资本市场苦苦“挣扎”的植发机构。导致高毛利低净利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营销成本过高。

2019-2022年7月,大麦植发的营销开支分别为5亿元、3.99亿元、5.21亿元以及2.12亿元,三年多合计16.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7%、52%、50%以及45%。

根据财报,雍禾医疗2021年医疗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0.73亿元,占营收比重为49.5%。赚来的收入,一半“砸”在了营销上。

众所周知,植发更像是一锤子买卖,不像具备强社交属性的医美行业,大部分消费者在植发后并不会推荐给他人,很难通过单个用户拉新获客。

光鲜的营收数据背后,机构充斥着开拓新客的压力和焦虑。在地铁、电梯里,植发的广告铺天盖地,高昂的广告成本,必然带来利润的压缩。

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广告成本更是会水涨船高。

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复购率低、营销费用高的大背景下,困在“围城”中的植发企业亟需开辟第二条曲线。

今年2月14日,雍禾植发发布消息表示,旗下植发品牌“雍禾植发”及“发之初”院部将同步调整计价方式,在医生分级诊疗体系的基础上以“一口价”的方式确定植发费用。

消费者只用确定自己需要剃发植发还是不剃发植发,并在医生诊断后确定自己需要植入的毛囊单位数量在2500单位以上还是以下,就可以确认自己的植发一口价。

这也意味着收费将会更加透明化。计价方式调整后,大多数患者的消费金额与此前不会有太大区别,但此前低价的部分将会更低,而高价的部分相比也会更高。

相对植发业务,医疗养固服务价格更易负担,不少植发机构开始涉足养发护发领域,提高客户粘性与业务可持续拓展空间。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到2025年,医疗养固市场将以29.8%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达到185亿的规模;而到2030年,医疗养固仍将保持27.6%的高速增长,达到625亿的规模。

新生植发副总经理张通曾透露,我国真正需要植发的人群只约7500万,大部分国人都处于毛发亚健康状态,毛发养护市场需求远大于植发市场需求,进军毛发养护市场或成植发机构第二增长曲线。

大麦植发为提升脱发治疗效果,建立可持续发展观,提出“诊治植养固”一体化综合治疗体系。目前,大麦植发经营33家机构,并在每家机构设立养护中心以提供固发及养发服务。

雍禾医疗收入的第二板块“医疗养固服务”收入占比近年来逐渐提升,2020年医疗养固服务人均消费由上年的1759元提升至3606元,复购率由15.6%提升至28.9%,俨然成为植发服务之后的第二增长曲线。

从植发市场做起的碧莲盛,也将产业扩大至头皮养护行业。2020年,碧莲盛还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不剃发植发技术。

面向资本市场,植发行业增收不增利的难题依然待解,一味的烧钱教育市场必定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市场逐步回归理性,行业不再“野蛮生长”,无论对于植发机构还是整个行业,仅靠秃头焦虑远远不够,想要“秃”出重围,可能会更加艰难。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