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南京,一座正崛起的硬科技之城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3790字)

2022-07-14 南京,一座正崛起的硬科技之城

来源:图虫
VC们豪注之下,一个赛道、一座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猎云网(微信:ilieyun)上海】7月14日报道(文/孙媛)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随着投资越来越“硬核”,硬科技再次成为创投圈的焦点。

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推动了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硬科技”赛道的崛起,VC们更是“亿”元豪注下一个时代的窗口。

从去年毅达、高瓴带头抢投江苏“硬科技”,再到今年3月江苏以7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位居全国第一,“制造业大省”在硬科技领域的表现可见一斑。

而其中,苏州、南京作为中国硬科技发展指数前十的城市,可谓是驱动整个江苏省硬科技实力的两大支撑。

南京更是作为擅长研发与高新技术的长三角腹地,于今年2月发布《南京市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计划》,将重点推进420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4682亿元,涉及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汽车、医疗等多个产业。

随着政府和资本对硬科技的关注提升,无论是高校资源、人才储备亦或是政府扶持、资本入驻,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从南京被挖掘。然而,这家硬科技之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五年酝酿:引进来、投出去

硬科技的概念最早在2010年被提出,但直到2017年硬科技大会后才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关注与认可。

但是硬科技的爆发,却是始于几十年的技术沉淀。

以今年5月通过科创板注册的南京国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自2000年成立,基于中电五十五所的技术,硕士、博士200余人,拥有1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才让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再到商业化。

动平衡资本业务合伙人罗鸣从南京第壹有机光电高级科学家,到7年前开始专注南京本地早期投资,可谓是见证了南京硬科技创投圈近10年来的一路发展。

在罗鸣看来,南京是一个互联网创投基因较弱的城市,而硬科技赛道的关注提升给了南京厚积薄发的机会。

2015年,是南京本地创投发展的起点。

通过学习各地政府平台以及江苏省包括苏州在内的国资平台改制,基于这种模式以及对整个投资高效、市场化运作的考量,包括动平衡在内的南京本地投资机构大多经历了国资平台改制的过程。

彼时,“低调、不活跃”是很多业内人士对南京创投圈的印象,南京既没有杭州的灵活、互联网氛围的浓厚,也没有北京上海的信息高流通性。但也因为如此,务实的南京项目资本化泡沫较少,其高性价比以及人才优势也得以突显。

“南京的人才没有北上广深跳槽频繁,那对于企业来说,就可以相对低成本锁住比较核心的研发人员。试想,如果一个核心员工干了两年就被挖走了,对于偏重技术积累的科技型公司会有非常大的损害。”

罗鸣表示,南京硬科技不仅产业基础非常扎实,主要涉及智能电网、汽车制造、集成电路以及软件产业,而且从重点高校到研究所、再到台积电等知名企业,是一个非常立体化、交叉化的发展体系,相当于从高校往产业链延伸的一个方向。

“一方面,以南大、东南大学等为基础的高校核心研发成果,如果有企业进行合作、转化,这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南京的创业扶持政策在全国还是排名前列,对集成电路等补贴相较其他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会吸引优秀的企业入驻南京,譬如从贵州迁过来的芯长征。”

诚然,一个城市光有技术沉淀和产业基础还不够,政府的政策跟扶持更是起着对创业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为首批在南京扎根的人工智能公司,南京甄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视科技)自2015年成立之初就感受到了政府对其早期发展的助力,其4家天使轮投资方有2家为南京本土机构。

在小视科技副总裁段伟芝看来,南京在早期布局人才引入时,配套的国资性投资平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南京是一个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同时在人才和资金方面有比较大的投资力度。譬如双创人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引入等一系列针对人才的政策,同时政府也会基于这些专项人才引进,设立一些政府型的投资机构主导早期投资,作为和人才政策相关的优质项目的配套引入,这两点成为我们在南京创业的契机。”

小视科技AIOT数智服务管理平台

除了扶持本地创企,外部的优质硬科技项目南京自然也不能错过。

智能制造装备作为南京市八大产业链之一,政府2016年到北京通过招商形式积极引入智能制造相关企业,极智嘉因此在2017年于南京注册成立分公司。

据极智嘉相关负责人透露,南京市政府积极促进和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入驻中国(南京)智谷园区后,园区安排专人跟进极智嘉需求,并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补贴申请,为极智嘉提供了相关政策支持。

“南京市实施‘首购首用’政策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为当地进行智能升级的企业提供对应补贴,这为极智嘉在南京开展本地化项目落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2019年投产后,南京智慧工厂生产的机器人已服务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个项目。

如果说2020年之前是南京硬科技的酝酿阶段,那么在经历了第一个5年之后,真正的效益产出阶段才拉开序幕。

产业集聚,资本布局

从政府扶持、引导的早期投资到注重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在产业方向上的提升,成为了南京硬科技投资机构的当下成长阶段。

“本土机构可能跟其他知名机构相比,资金规模不一定有优势,但南京机构普遍有一个特点,跟南京的企业也有点相似,比较‘精’,所以投资出来了不少好企业。”

在段伟芝看来,南京本土机构投资擅长和熟悉的产业,且不为趋势论,更看重产业的真正可持续健康发展,故而在早中期项目的把控力度上,做得非常强。

“我们经常去参加政府邀请的主题交流活动,能够明显感觉到,南京的机构已经全面渗透政府侧所有优质项目的资源口。这意味着,现在本土机构都能对接到项目,改善了过去资方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然而,随着过去几年硬科技的成长,依然投早投小显然跟不上企业成长的步伐,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在硬科技企业步入中后期发展之后,开始竞争力减弱。

一家硬科技企业,其成长阶段无非三步:早期构建技术门槛和组建人才团队;中期找到商业模式、玩法;后期注重产业化复制、落地、市场的能力。这意味着南京本土机构唯有市场化转型,才能由投企业变为投赛道,助力产业腾飞。

段伟芝坦言,从一家中期阶段的硬科技企业角度考虑,南京对早期项目的助力有目共睹,但是接下来的重点是在产业模式较为成熟的前提下,如何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跟早期的资本扶持不同,中后期的融资更像产业间的强强联合,机构会由政府牵头去做一些大的合作,主要为了产业集聚。现在资本的助力最重要就是看能不能打开市场、带来优质的产业资源,最终给企业带来高速发展的价值。”

在南京设立基金、派出投资团队,在外部资本的大力涌入下,不仅段伟芝参加活动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出现,甚至连罗鸣也能感受到外部大机构对南京重视程度的提升。

近年在南京江北新区落地基金的不仅有综合型的头部PE/VC投资机构,还有在不同行业领域深耕多年且业绩卓著的新锐基金管理团队,包括500亿元规模的先进制造业国家大基金也落地新区。

得益于当地在政策端、资本端为VC/PE机构提供的友好环境,以及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产业与PE/VC机构的投资策略高度契合,据公开数据显示,获批不到七年,江北新区集聚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615家。

创投氛围逐渐浓厚的同时,随着一级市场中项目方变成优质资源,争抢优质项目的竞争压力也不可能避免,南京本土投资机构也逐渐从早期投资发展到涵盖天使投资、VC、PE各阶段,本地企业的估值溢价也开始出现。

罗鸣对猎云网表示,这个时候投中后期就反向要求机构尽早去接触项目,早接触、早跟进就有机会,本地资源就是本土投资机构最大的优势。“一家企业想在南京发展,特别在江宁发展的话,我们会是一个很好的背书。”

但从南京硬科技创企的中后期融资来看,本土机构的参与度显然不如外部资本。

据天眼查显示,三迭纪只有天使轮资方分别为江苏和南京企业,A轮过后资方均为外部机构;而极智嘉科技更是从天使轮到中后期,都没有一家南京机构进入投资。

对于本地机构偏少的南京而言,外部资本的涌入是产业集聚以及南京硬科技实力升级的体现,但对于南京本地的机构来说,优质项目的增加以及投资竞争的加剧,也让一场升级变得迫在眉睫。

“北上广深很多资本在南京都有布局,而真正本土做得好的投资机构却凤毛麟角,南京本地机构数量少且投资较为早期,中后期投资实力相对较弱。”

业内人士对猎云网坦言,纵然毅达资本在中后期做得不错,但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南京的机构,总体来看“抢中后期优质项目”将成为南京投资机构的一场硬仗。

融资加速,南京潜力在哪?

据最新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我国共发生3291 起融资事件,其中战略融资事件占比超52.45%,医疗健康、企业服务、芯片研发等领域是一季度投资市场的首选。

从融资事件的地域分布来看,南京今年一季度超过成都,排名第七位。但就长三角区域来看,南京(123家)虽然融资加速,却依然低于上海(466家)、杭州(215家)和苏州(185家)。

在罗鸣看来,融资排名提升足以证明南京近两年的创投氛围趋于浓烈。但是在长三角的城市对比中,他依然能够感受到从各个方面看,基于南京的产业区位以及人才优势,无论是硬科技企业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南京目前仍未发挥出应有的潜力。

南京

据胡润百富《2021年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南京市从2018年初到2021年,从3家独角兽企业到15家以上,独角兽数量在全国仅排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之后。

甚至从独角兽公司的属性来看,2018年南京本地独角兽是汇通达、孩子王和运满满(后合并为满帮),属于新零售或物流平台的模式,到2021年,不仅新增了如传奇生物、世和基因这种生物医药公司,还有亚信安全等成功科创板上市的网安领域硬科技公司,可见南京的硬科技版图在不断扩张。

“时至今日,在硬科技领域,南京已经收下了如芯驰半导体、国内车载MCU的胜者象限玩家,还有如中天安驰、楚航科技这一类汽车智能赛道的强势玩家,此外如芯华章,EDA的新兴玩家,还有矽典微、元络芯、鹏钛存储、芯视半导体、希烽光电、博流智能、天易合芯等各自赛道内的领先玩家,这些玩家都将成为未来南京储备独角兽的有力支持。”

在CIC灼识咨询总监汪海峰看来,在南京市政府的荣誉榜上的独角兽/储备独角兽的企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聚集在集成电路,装备等硬科技领域,大量的政府引导基金的帮助和大力的政策支持或许能解释此刻南京系企业的蓬勃生长。

“长三角是中国的重要产业集群基地,资源和技术的通融非常有利于这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碰到的一些优秀企业,也都表示收到了南京市政府强力的支持和帮助,也因此选择‘落户’南京。如今政府推动企业发展、支持企业融资的大背景下,我认为南京在硬科技赛道的表现将会愈发亮眼。”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