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VC/PE盯上了3000万卡车司机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2724字)

2022-02-20 VC/PE盯上了3000万卡车司机

来源:前晨汽车
早在2021年下半年,不止一位投资人对我表示,他们最近尤其关注一个蓝海赛道——新能源商用车。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喜乐。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中国大约有多少卡车司机?这个数字大概是3000万。在这些卡车司机里,中国交通运输部在2021年曾公开过一个数据:2020年全行业1728万货车司机完成了全社会74%的货运量。

3000万“卡友”,几乎承担了中国极大部分的公路运输。这个群体对应的是大量作为生产工具的货车,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全国货车产销量约在400万辆左右。

即便按照15万元一台的均价计算,这也是一个每年6000亿的大市场。

商用车市场一直是红海,东风、解放等传统品牌把持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同时,下游客户对成本高度敏感的特性,又决定了商用车的利润注定不会太丰厚。初创企业似乎在这个赛道很难有所作为,直到新能源革命的出现。

早在2021年下半年,不止一位投资人对我表示,他们最近尤其关注一个蓝海赛道——新能源商用车。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不完全统计,在2021年,仅这一赛道的几家头部企业的融资规模就超过50亿人民币。用投资人的话来说,“新能源商用车,就是未来。”

电动卡车到底要革谁的命?

在电动商用车领域,同样的问题需要再问一次:“伪命题”还是“真刚需”?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当前主流的锂电池动力汽车,一直面临着一个灵魂拷问:电动车真得是合理的存在吗?

受限于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问题,无论是新能源乘用车还是新能源商用车,都有明显的瓶颈。对于乘用车来说,最显著的瓶颈叫里程焦虑;而对于用来拉货的商用车而言,瓶颈不仅是里程,还包括载重量、运营效率等其他因素。

对于卡车司机而言,卡车是生产工具,要便宜,要能拉货,而且不能在充电这个环节上花费太多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用车领域的不同细分选择了不同的模式。

重型卡车通常用来跑远途运输,需要很强的载重能力和续航里程,因此需要配备大量电池。由于给大容量电池充电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重卡通常选择换电模式,三一重工、汉马科技和上汽红岩等老牌玩家都选择了这套玩法。轻型卡车则更多用于城配、短途运输等,载重比较轻,续航要求也不高,电池容量不需太大,因此可以走充电路线,前晨、图灵智卡、福田、比亚迪等企业都有参与。氢能被广泛视为商用车最好的能源形式,可惜目前技术尚未成熟。

新能源乘用车有一大优势,就是电比油便宜,所以不算购车成本等其他费用、仅考虑日常使用成本的话,新能源车其实更省钱。对于营运车辆来讲,这件事其实很有吸引力——要知道物流企业的用油成本通常占整体成本的30%以上,能在能源上省下一点钱,就能显著提供运营的毛利率。

然而,无论是换电还是充电,尽管价格可能便宜,却要面对有钱却充/换不上电的问题。换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匮乏,仍然制约着新能源商用车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表现。对于乘用车主来讲,今天充不上电,最坏也就是明天打车出门;但对于商用车主而言,充不上电就意味着挣不到钱,就是实打实的经济损失,两者对于这种局限的容忍度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一方面,整车的初始购入成本比传统燃油车高;另一方面,充电换电也存在困难。如此推演,当前情况下,电动商用车的驱动因素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与早期的新能源乘用车一样,靠政策推动。

“双碳”目标改变了很多事,许多不可能的事都在慢慢变成可能。

譬如,国家电投就曾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电投将瞄准绿电交通领域并加大投入力度。在电能交通替代上,到2025年,计划新增总投资规模1150亿元,推广重卡20万台,其他类型车辆37万台,新增投资持有换电站4000座,新增投资持有电池22.8万套。燃油轻卡城区禁运区也在一线城市开始悄悄上线,倒逼推动商用车的电气化进程。只要政策给得足/逼得紧,电动卡车渗透率快速上升也绝非不可能。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也表示了他的担心。他告诉我,之前看项目时听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总部在成都的物流公司曾经在政府的呼吁下重金购入了一批LNG重卡,当时算上补贴,运营起来还是能挣钱的。但随着LNG价格一路上涨,补贴又逐渐退坡,这批重卡跑一公里就亏一公里,最后沦为了一堆废铁。

说完故事,他感慨道:“物流企业挣得都是辛苦钱,谁也舍不得这么造啊。”

单笔融资动辄数亿美金,卡车的终点还是自动驾驶?

很显然,在商用车这个赛道,投资人还是更倾向押注自动驾驶技术。

已经上市的图森未来就是比较为大众所熟知的明星项目。图森未来在2021年4月完成IPO,IPO前,公司累计完成10轮融资,募资超8亿美元,新浪、英伟达、UPS、鼎晖投资、大众集团等都是其投资方。IPO后,图森未来成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前者做得就是卡车的L4自动驾驶。

此外,智加科技、赢彻科技、Embark、Gatik等一众初创企业也都专注这一领域,单笔融资动辄数亿美金。

智加科技亦于2021年4月完成4.2亿美金的一笔融资,由方源资本和锴明投资领投,上汽资本、红杉中国、满帮集团、广达电脑、卓易资本以及千禧资本跟投。

嬴彻科技在2021年8月完成2.7亿美金B轮融资,由京东物流、美团、太盟投资集团(PAG)联合领投,德邦快递、IDG资本、招银国际、国投招商、Mirae Asset(未来资产)、斯道资本(Eight Roads)、博华资本跟投,原有股东普洛斯隐山资本、宁德时代、蔚来资本、钟鼎资本等再度跟投。

自动驾驶这个概念已经火了多年,但落地场景少之又少。面向乘用车的技术很难满足各种复杂的使用场景,在跟业内投资人聊的过程中,他们的共识是:商用车或许才是更适合自动驾驶的场景。在他们的认知里,商用车更迫切地需要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商用车上也更容易实现。

“有场景,有需求,可行性高,挺靠谱的。”

在中国,商用车自动驾驶的需求似乎尤为迫切。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中国有48.7%的卡车司机落在36-45岁这一年龄段,总体年龄偏大。更严峻的问题是,司机年龄分布情况较2016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2016年调查)明显向中老年龄段上移,年轻货车司机占比明显下滑。

简单来说,就是年轻人不愿意开大车了。叠加上人口红利不断减退和货运需求不断上升的事实,可以快速得出一个结论:很快,卡车司机就可能不够用了。

一年融6000万美元,电动卡车是to VC还是to G?

除了自动驾驶技术之外,还有一小批投资人押注的是新能源卡车。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曾经公开表示,“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新能源商用卡车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光速中国独家投资了生产电动卡车的企业——前晨汽车的A轮融资。

根据公开资料,前晨一年完成了2轮融资,总额累计6000万美元。创世伙伴资本(CCV)是其B轮融资的领投方。

除了前晨汽车之外,湖南智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在2021年6月宣布已完成10亿元A轮融资,由衡庐资本领投,株洲市国投、动力谷产投跟投。根据公开资料,成立于2018年7月的智点汽车是一家提供整车设计开发、零部件制造以及相关生态服务的新能源商用车运营商。

也有投资人对我表达了不同的看法,甚至他的观点颇为犀利:现在的新能源商用车品牌到底是to VC还是to G,还不好说。

“双碳战略固然重要,但商业发展不能只讲政策不讲逻辑。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底层逻辑不同,作为生产工具,必须要好用才会有人买单。好比氢能客车,技术也好、基础设施也罢,远远不够成熟,基本都是政府在买单。就算技术的大方向对,能不能成,什么时候能成都是问题,风险太大。”上述投资人如是说。

也有投资人表示,内部物流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卡车可以看,因为场景足够封闭固定,业务需求简单,安全隐患小,但“针对干线物流场景的自动驾驶技术根本不会考虑”。

显然,3000万卡车司机座驾的未来何去何从,至少在VC/PE圈仍有不少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卡车运输在中国来说是刚需,“双碳”目标是既定事实,新能源商用车赛道大有可为。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