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11月16日报道
如果要写一部有关“糖”的历史,2015年是一条重要的分水岭。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制定的《成人和儿童摄入量指南》中建议,如果能将游离糖的摄入量减少至摄入总能量的5%,会对健康带来好处。近日,在益普索中国发布的《消费者减糖行为和态度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以更丰富的维度探讨了“糖”、“减糖”、“代糖”之间的关系。《报告》数据显示,甜味剂在2019年的产量已达到20.9万吨,逾七成消费者已认可代糖相比糖更健康。在元气森林的无糖气泡水走红之后,更是带火了其核心原料赤藓糖醇。
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制定的《成人和儿童摄入量指南》中,除了对游离糖的摄入量进行限制外,还首次关注到,通过饮用含糖饮料摄入的游离糖增加摄入总能量,可能会降低更适当营养热量食品的摄入,导致不健康饮食、体重增加、并加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在疾病的威胁下,国人的减糖意识全面觉醒,行动刻不容缓。
尽管“减糖”在近几年被频繁提起,政策在呼吁、科学在佐证、媒体在宣传,可还是有部分消费者会把“糖”与“好吃”、“快乐”相关联,认为生活中如果少了“糖”就等于少了“甜”。
但事实上,减糖并不是把所有糖“一棍子打死”,而是远离“游离糖”。《报告》中明确将“糖”进行了分类,包含非游离糖(蔬菜中的果糖、奶类中的乳糖、粮食薯类中的淀粉)和游离糖两大类。其中游离糖中包含天然蜂蜜、糖浆、天然果汁和食品中添加的糖。在此前提到的《成人和儿童摄入量指南》中,世界卫生组织便是建议减少摄入含糖饮料和乳饮料的添加糖。
在此背景下,各个知名饮料品牌开始寻找各种“代糖”,通俗来讲便是“糖”的替代物。《报告》根据代糖能否提供能量和加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了营养性代糖和非营养性代糖。其中,营养性代糖是可以提供小于同样质量蔗糖能量的甜味剂,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等。而非营养性代糖中的天然代糖来源于植物提取,包括甜菊糖苷、罗汉果糖苷等;人工甜味剂则为人工合成,包括阿斯巴甜、安赛蜜等。
随着各式各样的“代糖”出现,外加《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直接导致了我国甜味剂产量从2015年的15.3万吨,在2019年增长至20.9万吨。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大部分均认为代糖和糖在口感上没有太大差异。《报告》数据显示,在购买过包装食品饮料的1-3线消费者中,有46%的消费者认为二者没太大区别,26%的消费者认为代糖比糖更好吃,更有逾七成消费者认为代糖比真糖更健康。
在多种代糖类型中,根据《报告》中引用食品饮料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近几年的代糖产品中,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和赤藓糖醇市场发展趋势向好,需求高速增长。
《报告》中显示,尤其是赤藓糖醇,在元气森林的无糖气泡水走红之后,也带火了其核心原料。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间,中国赤藓糖醇消费量从0.25万吨增长至1.1万吨,同比增长100%。
四年前,元气森林采用了最优质的原料做产品研发。为了保证健康与口感,元气森林率先采用了最好的代糖—赤藓糖醇。而就在近期,国际期刊Wiley今年刊登一项赤藓糖醇研究,结果表明赤藓糖醇摄入对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动素或GIP释放、血脂或尿酸浓度没有影响。
综合来看,尽管代糖在过去几年迎来了快速增长期,可代糖的进化却没有终点。“性价比”、“口感”、“安全性”等关键词将长期与“代糖”进行捆绑。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谁能率先做出更加完美的“甜味”解决方案,就将成为这个行业的下一个“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