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获10亿美元融资,解决“卡脖子”问题,但这家公司在上市前还面临这一质疑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3942字)

2020-09-04 获10亿美元融资,解决“卡脖子”问题,但这家公司在上市前还面临这一质疑

来源:壹图网
若上市顺利完成,华大智造将是中国“基因测序设备第一股”。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中国企业家,作者:李秀芝。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基因测序龙头华大集团将迎来旗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9月1日晚间,深圳证监局官网披露了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大智造”)的辅导备案公示文件。公告显示,华大智造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现已接受中信证券的辅导。

若上市顺利完成,华大智造将是中国“基因测序设备第一股”。

华大智造成立于2016年4月,专注于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领域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华大集团称,目前全球范围内拥有高深度人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平台的代表企业,仅有中国的华大智造和美国的Illumina(因美纳)。

华大智造与上市公司华大基因同属于华大集团旗下子公司。华大基因被称为中国“基因测序(服务)第一股”,于2017年在深交所实现A股上市,其股价一度达到261.99元,成为当时仅次于贵州茅台的A股第二高价股,市值曾突破千亿元。

华大基因也曾经历市值大跌。截至9月4日下午收盘,华大基因的股价为149.17元,总市值约596亿元。2019年,华大智造在一级市场遇冷,但到了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华大智造备受资本追捧。

资本市场总是风云变幻,华大集团创始人汪建对此似乎不以为然。

“对您而言,未来在基因测序领域,是不是要将华大基因做成全球最大的服务公司,将华大智造做成全球最大的设备公司呢?”

《中国企业家》曾把这个问题抛给汪建,这位被称为“基因狂人”的科学家摇了摇头:“我不是以商业目标为导向。我始终关注的是,能不能给全世界近80亿人中间的多少分之一做点事情。我最笨的话,可以服务10%。我强一点,可以服务20%、30%,如果能做到谷歌公司那么大的数据量,就蛮好了。”

从遇冷到火爆

2019年5月,华大智造宣布完成2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金石(中信证券金石投资)、松禾资本、东证资本等。华大智造这轮融资的融资额和估值或均低于其预期。

据《财新》报道,A轮融资前,华大智造计划融资10亿美元,并达到330亿元(50亿美元)的估值。

华大智造并未公开A轮融资完成后的实际估值。但一家知名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向《中国企业家》透露,华大智造A轮融资完成后的估值为40亿美元。

“华大(旗下的项目)每一轮融资的价格都很贵,华大智造也是如此。50亿美元的估值在上市公司里都属于中上等了,何况华大智造还只是一家成立没几年的初创公司。你不能老把未来透支,把20年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拿到现在来说,毕竟离20年后还远着呢。”上述知名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吐槽道。

除去估值偏高的因素,《财新》报道称,市场对华大智造测序仪销量的担忧也影响了此次融资,因采购华大智造测序仪的公司主要是华大基因和“华创系”,即华大内部孵化或外部投资的基因公司。在孵化或投资协议上,华大集团和华创系公司有明确规定,后者必须采购华大的基因测序仪产品及试剂产品。

华大智造A轮融资时的遇冷境况,在第二年得到明显改善。

2020年5月,华大智造官宣了10亿美元的B轮融资,据称是迄今为止中国基因测序领域融资规模最大的单轮融资。官方透露,该轮融资的领投方为IDG资本、CPE(中信产业基金),基石资本、上海国方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华泰证券紫金投资跟投,老股东中信证券、松禾资本等机构继续加码。

据投中网报道,实际参与华大智造B轮融资的投资方还包括华盖资本、国泰君安、钛信资本、前海长城基金、鼎锋投资等,投资方总数超过10家。

“过去这一年,华大智造最大的进步在于销售渠道的拓展。”一家基因测序公司的CMO向《中国企业家》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对华大能否突破Illumina的技术垄断持怀疑态度。但当华大智造的测序产品陆续面世后,越来越多行业下游的基因测序公司愿意帮助(上游的)华大智造做这种尝试和努力。

“毕竟对基因测序公司来说,谁先完成了优质廉价的国产测序仪平台替换,谁就能抓住在短时间之内销量暴增的窗口期。而且,如果Illumina再继续收割下去,可能整个中国的基因测序产业都很难发展起来。”上述CMO说。

新冠疫情暴发,华大智造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2020年1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其中,华大智造的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7(原名为MGISEQ-T7,简称T7)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许可。

T7在2019年9月正式交付商用。如果没有疫情,按照正常速度,它要拿到医疗器械许可证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在疫情时期,依托T7的测序能力,华大智造第一时间获得了病毒的全基因组,这也为后续开发出敏感特异的RT-PCR试剂盒提供了有效依据。

在疫情期间备受关注的,还有华大集团运营的“火眼”实验室。据了解,“火眼”实验室搭载了华大智造高通量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设备MGISP-960及MGISP-100,可将日检测能力提升至2万甚至更高。

随着疫情全球蔓延,“火眼”实验室已成为抗疫行动的“中国名片”,华大智造的设备伴随“火眼”实验室从中国走向全球,支援了瑞典、阿联酋、加拿大、塞尔维亚、澳大利亚等国家。

被“卡脖子”的经历

华大智造的诞生,与华大基因早年受制于人有关。

2019年5月底,《中国企业家》曾对汪建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他表示,在2012年时,在非人类(尤其是农作物)的基因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的数据量已经占到全球70%。这70%里的70%则来自于华大集团。

这得益于,2010年华大基因从Illumina购买了128台第二代基因测序仪。这个在当时堪称基因测序仪买卖中的全球最大订单,使华大基因成为全球基因测序能力最大的科研机构。

对于Illumina来说,要生产华大基因128台的订单,需要投入其一整年的全部产能。它感受到了威胁,之后开始停止向华大基因出售新的测序仪,抬高试剂售价以及中断设备维修服务。

汪建想过与Illumina合资,与对方沟通多年,依然遭到了拒绝。汪建体会到,“要变成一个全球化、国际化的企业,靠买武器,只有死路一条”。

为从根本上摆脱Illumina的掣肘,华大基因出价1.176亿美元向Complete Genomics(简称CG)公司发出收购要约,这是一家曾与Illumina公司实力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不过,其制造的测序仪器并不出售,而是用以提供测序服务。但金融危机以及其单一的收入来源让该公司逐渐陷入泥潭,进而被迫将公司挂牌出售。

为了收购CG,曾对资本持藐视态度的汪建,不得不向资本敞开大门。2012年年底,华大科技(华大基因由华大科技与华大医学合并而来)以42%的股权换取了包括红杉、软银等多家投资公司的共计约14亿元现金。

刘健在2014年年初加入华大智造,如今是华大智造的执行副总裁。他曾在2019年5月向《中国企业家》透露,收购CG后,华大集团开始组建团队做CG核心技术的转移,并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测序相关产品。

2015年10月,在第十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华大集团发布了桌面化测序系统BGISEQ-500。该仪器是华大集团继当年6月推出“超级测序仪”——Revolocity™之后的第二款测序系统,实现了国产化测序仪自主研发从0到1的突破,打破了国际市场的垄断。

2016年,华大智造正式成立,曾在华大集团内部多个领域担任核心高管的牟峰,出任华大智造首席执行官。

此后,华大智造几乎在每年的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都会发布新的基因测序相关产品。比如在2018年第十三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华大智造推出了T7。同时,它还发布了样本制备系统MGISEQ-960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加速器MegaBOLT的新功能。

以T7为例,华大智造将其称为“超级生命计算机”。据牟峰当时介绍,它一天最多可完成60例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日产出数据高达6TB(1TB等于1024G),是全球日生产能力最强的基因测序仪。按此计算,以前十万人级别的基因组测序,可能需要4到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6台华大智造T7在一年时间即可完成。

刘健则表示,对于一个超高通量的测序仪来说,有通量高、成本低、速度快这三个指标。而T7的通量是Illumina目前已知最高单机型的近两倍,成本也比后者便宜近半,速度比后者快一倍。

“兄弟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

同属于华大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华大智造与华大基因有着太多的共同点,比如共同的幕后老板和企业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华大基因在2018年因细胞存储业务的解约争议,曾遭到合作方多起诉讼和举报。至暗时刻,华大基因的股价跌破百元大关。

华大集团轮值首席执行官徐讯曾向媒体坦陈,“举报门”背后是华大集团及国家基因库运营方华大研究院早期商业化运作没有经验、运营管理不成熟造成的,尤其早期参与国家基因库运营的队伍,其组成成员多为科研和技术背景,缺乏管理经验。

华大集团尝试改善其管理问题。

2018年8月,万科创始人王石宣布成为华大集团的联席董事长。彼时华大集团的官方公告称,“王石将发挥其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商业运作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卓越能力,协助汪建董事长管理华大集团。”

2019年5月,《中国企业家》得到了华大集团剥离华大农业、华大海洋,以及华大健康旗下颜质项目等资产的消息。华大集团透露称,在王石的推动下,华大集团从2019年年初开始,制定了“战略聚焦”的经营策略,即聚焦在对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的支持上。

华大集团的管理变化也体现在华大智造上。接近华大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以往华大集团在开战略研讨会时,对华大智造更关注的是其技术的领先性,但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包括汪建在内的集团领导,也会关注其日常运营指标,比如库存周转、人均产出、单位面积产出等。

而在业务层面,华大智造是华大基因的上游企业。按照基因测序行业产业链的划分,上游设备端包括测序设备的研发制造和耗材及试剂生产;中游的服务端主要为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服务;下游应用端主要面对科研机构、医院、制药企业及个人消费等。

结合年报和招股书来看,2017年,华大智造是华大基因的第一大供应商。华大基因向华大智造采购测序仪组件和试剂共计约3亿元,这一采购额占华大基因该年度采购额的34.18%。而2014年~2016年,华大基因的第一大供应商均为Illumina,三年累计对Illumina的采购额约5亿元。

2018年和2019年,华大基因对华大智造的采购额均在6亿元左右。华大基因在2018年和2019年的年报中未公开排名前5的供应商名称,但华大基因对其第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也均在6亿元左右,分别占其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为45.83%和50.31%。以此判断,华大智造或依然是华大基因的第一大供应商,且华大基因对华大智造的采购额和年度采购占比在进一步加大。

上述接近华大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自2016年华大智造成立后,华大基因开始逐年加大力度替换来自Illumina的测序仪组件和试剂,转而向华大智造采购相关产品,因此导致关联交易越来越多。

“在测序仪上,目前能达到(华大基因)使用要求的公司就两家:Illumina和华大智造。难道要逼华大基因去买Illumina的设备吗?它(Illumina)想不卖给你,就不卖给你,想给你涨价,就给你涨价。究竟是规避关联交易重要,还是掌握自主权这个东西更重要?”对于关联交易的质疑,上述知情人士这样表示。

针对关联交易问题,华大智造曾对《中国企业家》回应道,在基因测序设备行业中,由于其市场情况较为特殊,全世界仅有两个国家、三个公司具备量产临床级别测序仪的能力,华大智造是国内唯一的一家。用户在选择极其有限的前提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关联交易。总体来说,2018年华大智造开始对外推广和销售以来,第三方客户的占比正越来越高。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