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曾是投资人“看不上”的项目,如今获数千万融资,创始人说做这行要慢慢磕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3630字)

2020-03-15 曾是投资人“看不上”的项目,如今获数千万融资,创始人说做这行要慢慢磕

来源:壹图网
工业领域的技术改造升级,必须要沉下去,才能从“深水区”里成长起来。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3月15日报道(文/吕梦)

猎云网今日独家获悉,专注于工业领域智能机器人自动化方案及智能控制系统的北京芯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合科技”),宣布获得来自珠海高科创管的数千万A轮投资,猎云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芯合科技成立于2015年,曾于2016年5月和2017年12月分别完成中科创星领投的天使轮融资和创客总部、中海资本投资的Pre-A轮融资。

现阶段,芯合科技的产品主要为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定制化系统集成方案、以及工业机器人本体三类。其核心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如焊接喷涂等对高精度、均匀度有较高需求的工业生产等领域。

创始人王相伟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升级、备货、装配以及扩大市场份额等方面。

不入投资人法眼的“非主流”项目

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制造以“Made In China”的标志将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世界第一,却在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环节受制于人。

2015年间,国内制造业工厂接连传来倒闭消息:诺基亚一年内相继关闭了位于东莞、北京以及苏州三地的工厂;温州的鞋厂、打火机厂和服装厂等民营中小型制造业也在那几年里陆续消亡……这当中既有无法忍受人力成本开支,不得不歇业的公司,也有试图转型升级,却没有成功的企业。

大量低端出口制造企业停产、关闭,也意味着中国将进入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调整期。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未来10年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

此时,王相伟已经在一家工业领域提供相关元器件的公司从事了三年的技术研发,接触到很多和机器人相关的底层技术,例如修理PCB电路板、组装控制器等。

“过年的时候老家人问我,‘做什么工作?’我说做机器人方面的。人家说,‘机器人和我们生活离得很远啊’,感觉好像很高大上,”王相伟回忆称。而这份在外人看来很“高大上”的工作也让他逐渐意识到,我国工业机器人和国外主流厂商之间存在的差距。

一方面,由于所在的公司缺乏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往往受制于人;加之他的工作内容更偏向于研究类型,无法通过关键技术对产业发挥真正的价值。

“做完开发,头一抬,我就看到‘天花板’了。还是想着能让技术‘落地’,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王相伟说。结合过往的研发经验和对行业的实地考察,他最终将创业方向瞄向了工业焊接领域的智能化。

尽管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有意识地转向“工业领域”,但彼时的创投圈,话题和热度都不在“工业机器人”。

那几年,P2P金融、O2O、共享经济等模式创新更加受到资本市场的偏爱,工业机器人则显得过于“非主流”。此外,非留学和名校背景也让王相伟和他的项目在一众光鲜的海归创业故事中黯然失色。

“刚融资的时候,中关村有一家互联网投资机构对我们有兴趣,我们说要300万,他说200万。后来再找他们的时候,对方就以其他理由婉拒了,”王相伟说,“那个时候,‘机器人’不入投资人的法眼、不符合投资胃口。”

而融资路演对于工业机器人项目也算不上“友好”,由于无法将设备带到现场,项目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往往无法被充分展示。

王相伟告诉「猎云网」,有一次参加融资路演,合伙人回来直接就哭了。

“倒不是因为项目被批评,创业肯定有这个心理因素。现场的一个投资人说我们的项目不符合他的投资理论体系中的六大原则,比如‘用户价值’、‘市场趋势’、‘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等,加上一开始我们没有客户案例,合伙人觉得很委屈,毕竟工业领域的项目成长路径和互联网有很大不同——适用于它们的投资标准未必符合工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而还有一部分投资人,虽然看好工业智能化的市场前景,却低估了工业升级的复杂性,用王相伟的话说,“人家觉得机器人是‘好东西’,应该拿过去就能用。实则不然,中间还有大量需要和业务端相磨合的过程。”

以芯合科技智能化改造的另一大领域工业喷涂为例,不同地理条件、应用场景对漆膜的厚度要求各不相同,加上工厂喷涂的大多数钢材是非标结构。

“这就需要机器有‘学习’的能力,除了能够走出喷涂路径,更需要它满足喷漆在工艺上的讲究。漆膜喷薄了起不到防护效果,厚了又会出现像流挂、起泡、针孔、溶剂残留等问题。所以不能光做,还要做得好,”王相伟说道,“客户买回去是要和人工做对比的。”

工业不是一个“挣快钱”的领域

将技术转化成客户满意的商品,并带来真正的效益,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一日千里。工业领域的技术改造升级,必须要沉下去,慢慢磕,才能从“深水区”里逐渐成长起来。

在王相伟看来,国产智能化机器人的需求量和市场一直没有打开,很大因素在于产品的稳定性,以及经济成本方面的考量。

2011年底,富士康曾提出了重磅的“百万机器人计划”,即要在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并计划在5~10年里完成首批自动化工厂的建设。但由于机器人精度不够、且后期升级和维护成本过高,2016年底,工厂最终只引入了4万台设备。

这也告诫更多中小型制造业厂商,机器换人并非盲目堆设备,而要根据具体业务做到人机协同、合理分工

“传统制造企业主要的利润空间,在于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以赚取‘中间价’,所以他们非常看重采用的设备的性价比,”王相伟表示。

在机器换人的替代效率上,通过芯合科技智能化系统的引入,原本一位高级焊工才能完成的作业只需普通焊工就能实现,且效率约为人工的1.5~2倍,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只需0.5~1年。

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机器人制造成本下降的“剪刀差”面前,合理规划焊接智能自动化装备的投入,能让制造厂商进一步缩短投资成本,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尤其对于一些相对薄利的制造业来说,搭载有焊接智能系统的机器人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工厂都延迟了生产、复工计划。其中,大规模实现了智能制造企业的优势则彰显出来——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介入,在降低工人被感染风险的同时,还尽可能地减少了因人力短缺而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猎云资本项目经理杨雨坤看来,人口红利的消退,以及产业升级对标准化工艺的要求,机器人带来的效率、品质的提升正在被更多传统企业接受并认可,例如像恒威水工、鑫禹达、艾尔拓等

“芯合科技自主研发的控制器也就是机器人的‘大脑’,是决定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件,在接近并完全替代传统人工工艺的研发中难度巨大,这与核心团队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对产业升级方面的深刻理解不无关系。这轮融资地方政府基金的背书,也是对团队的一种认可。”

作为创业者,王相伟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焦虑。

“焦虑每天都有,不是说疫情期间拿到融资就踏实了。我们后续还要研发、一个一个工厂去磕、扩大市场,工业不是一个‘挣快钱’的领域。”他说,“芯合刚成立的时候,有家当时拿到很高估值的企业登门来我们公司挖人,直接说‘你们做这个有什么价值?’,现在,这家公司已经不了了之。创业是长跑,我们行业更是,拼的是耐力。”

人口红利消失,焊接自动化市场浮现

焊接工艺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加工手段。目前,我国焊接自动化率仅为30%,传统手工焊接仍占主导。手工焊接由于劳动环境恶劣、热辐射大以及焊接过程中烟尘和有毒气体的吸入,严重危害着焊接工人的身体健康,被公认为是有害的作业工种。

这些因素也导致近年来,更多80、90后群体对于如焊接这样高危、单调的工作热情度降低。

据一位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负责人对「猎云网」表示,即使在众多工业工种里,焊工是收入最高的之一,高职学校的焊接专业在招生时也常常“无人问津”,甚至部分高职学校的焊接专业还面临随时被取消的无奈。

因此,在焊工人才紧缺,而焊接工艺则广泛应用于如航空、造船、核工业等大型化、复杂化工程机械行业的当下,焊接自动化装备的市场需求持续升温。

利用自动化焊接代替人工,不仅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使他们远离焊接弧光、烟雾和飞溅等危害。同时,还降低了对焊工操作技术的要求,保证工艺参数的准确性。

为了满足工程机械产品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特点,芯合科技采用的是一套自主研发的自适应、自学习的机器人运动控制底层算法,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引入传统焊接领域,以代替人工实现更精准高效的规模化作业。

王相伟告诉「猎云网」,在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如面向大型储罐焊接、船舶制造等大型结构的焊接生产,会出现大量角焊缝、圆管焊接的焊接需求,焊接工艺十分复杂。

芯合科技基于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打造的高精度的智能机械臂,能够满足电机焊接角焊缝焊接圆管焊接三种主要焊接模式。

其中,为了满足焊接技术对精度的要求,芯合通过自主寻位误差补偿,实现了焊枪的精确定位

当前,如安川等进口焊接机器人为保证焊接精度,大都离不开激光视觉传感器的应用,以便在焊接时自动检测焊接位置的变化,进而将焊枪调整至相应位置。

“一方面,一套激光视觉大约要5万块人民币,价格成本高;另外,视觉还会受到厂房光线影响,导致识别位置产生偏差,控制精度达不到要求就会造成虚焊,”王相伟表示,芯合的自动寻位误差补偿通过双机协作打点测试寻位代替了视觉引导,重复精度正负0.05mm,“就像盲人按摩,用手和触觉寻找位置,会更加精准、稳定”。

采用寻位误差补偿焊接算法完成的圆管焊接效果

与此同时,基于自主研发的底层算法,芯合科技这套控制系统还能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满足非常规的焊接运动轨迹,实现算法定制化——这也是通用进口焊接机器人在“本土化服务”方面所欠缺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在关键焊接材料、焊接设备上都严重依赖进口。国外焊接机器人由于起步较早,占据了世界自动化焊接领域大部分市场。如美国的Adept Technology公司、瑞典的ABB、德国的库卡、日本的发那科、川崎机器人安川等,国内像新松机器人、华昌达、上海机电等也都有相关布局。

尽管如此,但在面向大中型工程机械焊接方面,我国焊接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最强焊工”的潘际銮院士就表明,依然没有哪个国家能在这个技术上做到完全自动化,“大中型结构件的自动化焊接依然是全世界的行业难题。”

不仅新兴的细分市场,为像芯合科技这样专注于焊接智能控制系统的创业公司,打开了机遇窗口。此外,人力成本的急剧上升和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倒逼传统制造业开始关注内部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由“手工生产”向“自动化生产”转型升级。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