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芯片产业老大英特尔和国内平板电脑芯片商瑞芯微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将合作推出英特尔品牌的移动系统芯片(SoC)平台。新推出的四核平台将基于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内核,并集成英特尔3G调制解调器技术。对此,有业内分析认为,此次战略合作对于双方将是双赢的结局。事实真的如看起来这般简单和直接吗?
据相关统计,2013年全球平板电脑芯片出货量大约2.5亿,除去苹果自用的7500万和三星的4000万,来自中国的全志有5000万,瑞芯微约4000万,联发科和Amlogic各有1500万—2000万。也就是说,在2013年国内的平板电脑芯片出货量中,瑞芯微占了近30%,且瑞芯微拥有华硕、东芝、联想、惠普等国际品牌平板客户。看到这组统计数据,再联想到今年英特尔定下的平板电脑芯片出货4000万的目标,很容易看到,英特尔与瑞芯微合作的原因。即英特尔看中了瑞芯微较大的平板电脑芯片的出货基数及在平板电脑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不过,在此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瑞芯微占据了国内平板电脑芯片出货量的1/3,但全部都是基于ARM架构的,英特尔也许说服瑞芯微基于自己的X86架构进行平板电脑芯片的开发容易(毕竟是战略合作伙伴),但最终瑞芯微能否让自己的客户接受英特尔的X86架构平板电脑芯片解决方案则是另外一回事。
当然,这要看英特尔之前用于平板电脑的芯片与AMR架构芯片相比存在的成本、功耗等的差距是否会因与瑞芯微的合作而得到改善,至于改善的程度,我们认为,至少应达到目前瑞芯微的平板电脑客户至少可以接受的程度。不过就像前面提及的,瑞芯微的品牌影响力、技术、经验等都是以ARM架构为基础,一旦转移到英特尔的X86架构,这些优势能否得到体现?能够体现多少?变数很大。
其实我们认为,最终能否帮助英特尔的,还是英特尔自己。即英特尔自身SoC芯片的整合能力。不过既然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瑞芯微肯定是要出手相助的,即便是作用甚微。但随着而来的问题是,如果瑞芯微的作用甚微,这种合作的意义在哪里呢?至少对于英特尔来说。恐怕瑞芯微能做的,且可能是英特尔最为需要的就是让目前瑞芯微的平板电脑客户部分采用英特尔的芯片。可如果英特尔自家的SoC芯片依旧不给力,这种做法势必会对瑞芯微在平板电脑客户中的形象造成损害,甚至可能间接影响到其ARM架构芯片在这些客户中的使用。这对于瑞芯微来说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在此,也许有人会以双方合作中,英特尔有3G Modem技术(基带芯片技术),而瑞芯微之前由于缺乏这种技术,使得基于其芯片推出的多是只有WiFi功能的平板电脑为由,认为英特尔的基带芯片可以帮助和提升瑞芯微在平板电脑芯片的竞争力,甚至进入到未来的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来说明合作的意义,但我们同样在此说明的是,先不提平板电脑市场本身就是以只带WiFi功能的平板电脑为主,就算是瑞芯微使用英特尔的基带芯片技术,从之前英特尔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的不佳表现看,英特尔所谓的基带芯片技术(从之前并购英飞凌而来)并未给英特尔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芯片市场带来多大的竞争优势。由此不难推测其能给瑞芯微缺乏基带芯片这个短板带来的弥补也将非常有限。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此次英特尔联手瑞芯微并非像业内多数分析的那样,是双方的互补。恰恰相反,由于瑞芯微之前的优势(品牌、技术、整合等)在于ARM架构,这使得其在支持英特尔X86架构时,上述的优势将会大幅缩水,进而对于英特尔大力开拓平板电脑市场帮助有限,且有可能损害到原有的在ARM架构平板电脑市场的优势,而所谓英特尔在基带芯片优势给予瑞芯微在平板电脑,甚至是其未来进入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助力,英特尔已通过自身证明了这种优势的局限性。所以,所谓合作的双赢最终也许只是双方的如意算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