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2月7日报道(文/吕梦)
如今,收快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你收到过机器人帮你配送的包裹吗?
来自真机智能的“真机小黄马”就是这样一款体型娇小的配送机器人。它身高不到一米,可载重约30~50千克的物品,能够以6~1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在学校等3~5千米的封闭园区内。充电2~4小时,可实现60~80公里的续航里程。
别看它身形不大,但六轮结构保证了这台机器人行驶的稳定性,在载物的情况下能够顺利通过园区里可遇见的不同道路情况,比如草坪、减速带等,甚至爬上35度以内的斜坡也绰绰有余。
真机智能创始人&CEO刘智勇
真机智能创始人&CEO刘智勇在接受猎云网(微信:ilieyun)采访时表示,设计“小黄马”的初衷就是为了用机器取代人力,解决封闭园区“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一方面,中国物流行业效率低下且人力成本存在极大浪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则将这一比例控制在8%左右,其中美国为8.2%,日本为8.5%,世界平均水平则在11.7%。此外,物流总成本中,仅人力成本就占到了50%,且物流行业末端配送人员就高达200多万。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快递配送效率要求的不断提升,由市场端引发的倒逼机制,让“末端配送”硝烟再起,前有亚马逊、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的布局,后有众包物流、外卖大军的涌入,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这个亟待挖掘的市场,正成为“必争之地”。
“真机小黄马”轻松应对不平路况
当前,物流配送机器人主要分为两种,天上“飞”的无人机送货和地上“跑”的配送机器人。“无人机送货”有亚马逊的快递无人机Prime Air、京东的配送无人机,美国初创公司Workhorsey研发的HorseFly等。
国内如京东X事业部的无人配送机器人、菜鸟E.T.物流实验室研发的末端配送机器人小G,国外像英国Starship Technologies推出的送货机器人Starship、美国Robby Technologies公司的Robby机器人等都是行走在陆地的无人配送机器人。
具体应用场景上,真机智能当前主要聚焦于封闭园区内即时物流的配送,即无需储存和中转的即时配送服务。鉴于当前配送机器人运行的实际条件,封闭园区道路平稳且人口密度较为稳定,有利于配送机器人前期的测试和迭代。
刘智勇告诉猎云网(微信:ilieyun),这款配送机器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个是智能化的交互,传统的快递配送中,收货人对包裹没有掌控力,通过配送机器人,则可以实现定时定点配送;此外,配送费用也将大幅度降低,配送服务公司如今只要付出一次性的固定成本,而无需花费额外的人力成本”。
“真机小黄马”在清华大学校园内
据刘智勇介绍,经过道路测试,当前最难解决的问题主要在感知和决策两个方面。
感知上,在实际运行中,基于团队自研的ZROS(Zhen Robotics Operating System),无人配送机器人将通过3D激光雷达实现对环境的建图、定位,进行实时路径的规划。此外,面对路况变化等,还需要结合深度学习进行物体(包括行人、车辆等)检测,提高避障能力。
决策和调度方面则是团队的着重发力点。真机智能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使得机器人可以根据距离和路线完成智能派单,实现最优调度。调度系统构建了无人配送局部网络,未来将构建起无人配送的全局网络。
创始人刘智勇是人工智能技术专家,机器人领域青年领导者之一。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刘智勇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回国后,他加入了阿里巴巴,并担任“瓦力超级大脑”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凭借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团队从2016年7月成立至今已经迭代至第三代产品,这当中涉及的机械底盘、核心电路到算法系统和云端系统,都是其自主研发完成的。团队成员也从最初的4人扩展到30余人,其中,创始团队成员包括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和阿里巴巴的机器学习以及机器人技术研究者。
“真机小黄马”长距离、长时段稳定运行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服务’,而不是‘技术’公司,虽然做的是一款配送机器人,但本质上是做无人配送服务,并且会在这条线上不断深挖,以满足消费者更多具体实际的需求,‘垂直一线,纵深千里’”,刘智勇表示,“我相信,未来物流的无人化会是常态”。
目前,“真机小黄马”无人配送机器人已经陆续在清华大学、中关村智造大街、多处高档小区等地完成了3000公里的路测,并可以在封闭园区内长距离、长时段稳定工作。凭借机器人自主导航的稳定表现,团队也与十几家客户达成合作,如高端物业小区、即时物流公司等。
成立之初,真机智能曾获得硅谷著名孵化器PNP种子轮融资和黑马基金天使轮融资,新一轮将在春节之后启动。
产品:真机小黄马
公司:北京真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www.zhenrob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