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谷歌Gmail:忆10年往昔峥嵘岁月,唯我独尊!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5631字)

2014-04-02 谷歌Gmail:忆10年往昔峥嵘岁月,唯我独尊!

昨日是Gmail十岁的生日。十年的峥嵘岁月充满了太多的偶然与曲折。在Gmail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还有多少事情值得我们回味?!本文带您全方位了解Gmail从创办、发布、遇挫、创新永存的所有故事......

猎云网4月2日报道 (编辑:马赈翊)

如果你想确定现代网络的诞生时间,那么2004年4月1日一定是一个有资格作为候选者的日子。因为十年前的愚人节,谷歌首次发布了其邮件应用Gmail。

为用户提供免费的邮件服务,在Gmail诞生前早已有之。但作为一个主营业务是搜索的公司来说,想要打造一款举世无双的邮件服务,多少在那时看起来有些不务正业。更何况彼时候微软的Hotmail已经红透大江南北,谷歌出其不意地大手笔——为用户一共1GB的免费邮件存储空间,约合Hotmail的500倍——则被大部分人称为是谷歌愚人节和大家开的一个玩笑。

不过,Gmail成功了。当我们仔细追忆这十年来Gmail的成长历史,不由得让我对这这款应用更加看重。

作为谷歌搜索帝国成立后,推出的首个具有里程碑式的服务,Gmail的成就不在于它击败了微软的Hotmail和雅虎邮箱。凭借着慷慨的存储空间、活泼的用户界面、方便的即时搜索等功能,Gmail成为了世界上首款主要的基于云技术的服务。它的出现革新了原有的PC邮件服务,而不是作为后者的补充。

不过,当时在谷歌内部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Gmail。事实上Gmail的发展道路也的确漫长而曲折。在发布测试3年后,Gmail才正式与公众见面。在那段时间里,很多持怀疑态度的谷歌员工都在多个方面论述了Gmail失败的命运。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在开发一款改变整个固有格局的产品道路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无论是外界的干扰亦或是开发者自信心和兴趣的丧失,都让让这个伟大而苦难重重的壮举半途而废。

“那是整个互联网的一个重大事件!”彼时见证Gmail诞生、负责谷歌穿新项目的负责人Georges Harik指出:“Gmail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做解决一个用户急需的、长期以来有不尽如人日的事情。”

偶然:一切要从搜索开始说起

坊间总是理想的认为Gmail的诞生源自于谷歌的20%弹性工作制度。长久以来,人们普别传送的佳话是:谷歌的工程师们利用少部分的自由工作时间,开发出了Gmail。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作为Gmail之父,谷歌的Paul Buchheit指出:“从一开始,Gmail就是一个官方制定的研发项目。彼时的谷歌高层指派我开发一款电子邮件应用。”

Paul Buchheit于2001年8月加入谷歌,成为了谷歌第23个正式员工。此人早在90年代末就有过开发电子邮件的背景。那时的Paul Buchheit希望可以开发出一款基于网页的邮件服务,但仅仅几个星期后,这一尝试就让Paul Buchheit兴趣殆尽。加入谷歌后,Paul Buchheit开始把开发电子邮件服务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而在他看来,首要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开发的邮件服务添加一些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功能。

Paul Buchheit2004

Gmail最初的名字是“Caribou”。Paul Buchheit最初为Caribou添加的功能就是搜索。由于Paul Buchheit此前曾经负责Google Group项目的经历,因此Paul Buchheit经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成功打造了邮件中的搜索引擎。邮件中的搜索功能显然得到了众多谷歌员工的喜爱,他们纷纷要求Paul Buchheit将这一功能添加到自己的邮件服务中。

实际上,Paul Buchheit的无心之举却造就了Gmail日后的成功。邮件内搜索功能让Gmail以差异化的身份出现在了电子邮件彼时那个方兴未艾的行业中。如果当初Gmail仅仅是模仿Hotmail,并提供更大的存户空间而已的话,那么它也不会一鸣惊人。

很容易理解的是,添加了搜索功能的邮件服务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来支持。邮件内搜索让用户更容地找到了自己的邮件,因而他们没必要定期进行邮箱清理。在反复思考后,谷歌决定为用户提供1GB的邮箱空间。这样看来,Gmail并不是像外界所说的那样,1GB的慷慨容量是为了把Hotmail挑落下马,至少谷歌的主要目的不是。

比开发Gmail更困难的是在开发出产品之后,是否进行商业化以及如何进行商业话的问题。即使谷歌当时内部盛行着近乎疯狂的邮件中心文化,但这仍不是一个不过脑子就可以思考出答案的问题。

在互联网兴起的头几年里,无疑是门户网站的天下。门户网站的开发者几乎想要自己做出一切与互联网有关并且能够快速盈利的产品。雅虎、Excite、Lycos也做搜索,不过他们的理念停留在将搜索作为门户网站的附属品。他们同样也在做电子邮件服务,只不过大而全的发展思路,永远不可能把每一款产品都做的简而美。

“起初很多人都认为,无论从产品还从战略角度来看,谷歌开发邮件服务不是一个好主意”Paul Buchheit说道:“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电子邮件和谷歌如日中天的搜索业务毫不相干,并且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微软等巨头的不满,最终导致对手对谷歌邮件的联合绞杀。”

尽管阻力巨大,但幸运的是谷歌的高管——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成为了Gmail的忠实支持者。“不过,更多的人则不看好Gmail的未来发展。”Paul Buchheit如是说。

在Paul Buchheit负责开发Gmail一个月后,这个仅有一人的团队迎来了它的第二位成员——Sanjeev Singh。Sanjeev Singh2006年离开谷歌后,曾创立了社交网络FriendFeed,后者于2009年被Facebook收购。尽管多年后Gmail已经成为全球大部分用户日常最频繁使用的互联网服务之一,可谷歌针对于这个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团队只有12个人左右。

谈到Gmail的成功,也许其第一任产品经理Brian Rakowski看的最为透彻。“谷歌从一开始并没有幻想着Gmail未来的成就,他们甚至不清楚这款产品发布之初时候的样子。那时刚从学校毕业的我看来,开发邮件应用根本不符合公司发展的实用理念与目标用户理念。那时候的谷歌工程师们疯狂地醉心于这款产品,丝毫不在乎未来它是否会推向广大用户,最终获得商业化的机会。”可就是这样一款没有太多功利性的产品,不光打动了谷歌自己人,更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当时佩奇曾自信满满地对我说,‘不要着急,十年后用户会像我们一样深爱这款产品。’。”

Gmail应该长啥样?连我自己也不知道!

就在Gmail推出的前几个月,它还是一个只有基本前端功能界面的应用。不过,这一简陋的外观在Kevin Fox发生了质的改变。

Kevin Fox很清楚,他被安排设计Gmail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让这个服务看起来富有“谷歌味儿”。不过,这个理念并不容易实现,因为那时候可供Kevin Fox借鉴的先例非常少。除了谷歌搜索之外,就只有于2002年上线的谷歌新闻了。不过,上述两款服务都是基于纯粹的网页的,而谷歌想要做的事把Gmail打造成一款网页应用。

“从本质上说,这应该是一款与谷歌此前所有产品都不同的产品。幸运的是,谷歌的管理层给了我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力的空间。”Kevin Fox一方面从网页“取经”,另一方面又向桌面应用借鉴,他不想不动脑子地抄袭现有的邮件服务。在三个最有希望的备选方案提交后,Kevin Fox确定了下图展示的这个Gmail最初的用户界面。显然,Kevin Fox实现了自己的初衷,即使现在看起来也是“谷歌味儿十足”。

Gmail 1

意在行先,从一开始就坚持认为Gmail不是一个单纯的网页的理念,给开发团队指明了成功努力的方向。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Hotmail和雅虎邮箱,在前端编程语言上都选择了平淡无奇的HTML。采用此语言编写的邮件页面在用户进行每一步操作时,都需要重新加载一遍页面。这样一来,Windows和Mac用户在使用邮件时根本无法体验到快速的响应。

在开发Gmail的过程中,Paul Buchheit突破了HTML的藩篱,使用了响应性更强的JAVA Script语言。这样一来,Gmail在体验上更倾向于一款软件而不是一个网页。不久之后,谷歌在编写Gmail时所采用的方法并定名为“AJAX”,如今它已经几乎是所有网页应用编写的通用语言。不过,当谷歌最先采用这项技术时,它根本无法想象到日后这个技术的伟大成就。

Paul Buchheit说道:“当初使用JAVA来编写Gmail前端的想法,同Gmail这款产品一样不被大多数人看好。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浏览器还不够稳定。人们担心在使用Gmail时会引起浏览器崩溃,从而造成用户体验不佳。”

Gmail使用的JAVA程序越多,这款应用本身的复杂程度也就越高。Gmail的突出功能之一就是其对话方式的邮件展示方式。为了让用户更直观、更快速的浏览有意义的邮件,Gmail没有按照传统的时间流来展示邮件,而是在所有邮件代码后加了一行反复字符串。它的主要功能是让邮件被以讨论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而这一在用户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贴心设计,却要工程师们进行巨大的精力投入。

要不要商业化,怎么商业化是个大问题

产品准备就绪,如何商业化的问题就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实际上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成为左右产品未来走势的重要因素。谷歌内部当时存在两种看法看,一些人认为Gmail应该采用户取付费模式。而以Paul Buchheit为首的开发者则认为Gmail应该通过“免费服务+植入广告”的方式来换取最大规模的用户。很显然,谷歌的管理层认为后一种方式更符合谷歌精神。

广告一向被谷歌成为“必要的恶”。那么插入什么样的广告以及插入的方式就成重中之重。和当时普遍植入图形化的横幅展示广告不同,Gmail采取了体积小、不打搅用户的文字广告形式。“我们不会在Gmail中添加横幅广告。从一开始这一决定就被确立。”Brian Rakowski如是说。

Gmail中的广告除了奉行不夸张、不炫耀的理念之外,还采用了和谷歌搜索一致的关键字广告推送方式。举个例子来说,当Gmail用户在谈论有关乐队演唱会的消息时,谷歌会在相关内容边添加有关演唱会门票的广告。

Brian Rakowski在采访中说道:“利用广告来实现Gmial盈利的想法,同样不被我的一些同事看好。那时关于‘一位用户究竟可以为Gmail带来多大广告价值’的问题,就连我自己都搞不清楚。”

但是,广告盈利模式不仅仅是计算一道数学题那么简单。即使你多么从用户角度考虑,可还是会带来一些必定出现的“麻烦”。谷歌非常请出,Gmail在精准推送广告的同时,也会引起隐私人士推谷歌“剽窃”用户邮件内容的担忧,即使阅读用户邮件内容的这是一台机器。Georges Harik表示:“我们在行动之前,会进行周密而艰苦的头脑风暴。对于这是不是涉及隐私盗取问题,我们反复研究后,一致认为这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问世:谷歌和全世界人民开了一个玩笑

Gmail的最初的开发过程堪称臭鼬工程,几乎和所有谷歌员工隔绝。Kevin Fox解释道:“不是故作神秘,是连我们身处其中的人都不确定Gmail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这款产品是否会发布。”

2004年年初,Gmail才正式在内部员工中进行测试。在短暂的反馈后,谷歌加速了这一产品的推出进程:4月1日将正式发布Gmail。

现在看来,和Gmail的缘起一样有些偶然的是这个发布日期的确定。谷歌从2000年开始推出一年一度的愚人节恶作剧项目。到了2004年,谷歌在4月1号发布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谷歌月球研究中心”的玩笑。而就在同一天,谷歌发布了Gmail,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误认为这是谷歌和用户开的另一个玩笑。特别是考虑到Gmail当时提供的1GB存储空间,这和彼时其他应用相比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Gmail 3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迷惑性的发布方式,谢尔盖·布林感到兴奋不已,”Brian Rakowski如是说:“原本在4月1号还被当作是疯狂的举动,但到了2号发现是常规行为。这本身就让人觉得兴致盎然。”

略带讽刺意义的是,当Gmail团队在加紧筹备应用开发之时,他们却连足够支持大规模用户使用Gmail的服务器都没有。最后,谷歌给Gmail分配了300台全公司上下没人使用的Pentium III电脑。尽管如此,对于当时仅发放了1000个测试账户的Gmail来说,这已经足够用了。无论是从硬件条件,还是从自身的想法来看,谷歌从一开始就对Gmail的推出表现了相当谨慎的态度。

果然不错所料,自从3月31日谷歌将发布Gmail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后,引起了外界巨大的质疑。“如果你能提前很久预知人们不能分清楚你到底是不是在和他们开玩笑的话,那么你就是在进行一次革新!”Georges Harik笑着说道:“当我看到编辑追着我们询问‘你们到底是在开玩笑还是真的搞出个邮件产品啊?!’的时候,我洋洋得意极了。”

和这个完美的亮相方式一样让人传为佳话的是Gmail在最初实行的邀请制度。当人们发现Gmail是真实存在的服务时,一时间谷歌的官方的Gmail测试邀请函俨然成了“洛阳纸贵”。

当时在eBay上,一张Gmail的邀请函可以卖到150美元以上。一些人还专门成立了Gmail Swap等网站,帮助受邀者和想要进行尝试者进行交易,有意思的是,加入Gmail测试最后甚至成为了一个身份的象征,人们都非常想要参与测试Gmail。与此同时,Hotmail和雅虎邮箱的地位顿时尴尬起来。

即使是如此,Paul Buchheit多年后在谈到Gmail的问世时仍有些意犹未尽:“如果我们当时拥有更多的资源,那再头一年里我们还能获得更多的用户。”

受邀参加Gmail测试的光环长期存在,即使在Gmail已经发布的几年之后。尽管谷歌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扩大受邀人群范围,但发展的进程似乎还比较缓慢。2007年的情人节,谷歌才正式面向所有人发布了Gmail。2009年夏天,也就是Gmail问世的5年后,它才正式摘掉了“测试版”的帽子。

Gmail 5

不过,伴随着巨大的市场成功,Gmail很快也遇到了巨大的麻烦。尽管谷歌可能预计到了隐私人士的质疑,但声势浩大的反Gmail行为还是远远超出了谷歌的想象。

一些人认为谷歌可以阅读用户邮件内容,这破坏了收发者的隐私。另一些人则认为谷歌在邮件中添加药品等广告,可能会鼓励自杀等事件。即使有些人不反对Gmail,但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们想要知道谷歌将用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做些什么。

除了隐私问题,Gmail的限量发行在不久后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大部分投机分子利用在eBay上出售Gmail测试邀请谋取盈利。甚至有些人认为Gmail是一个营销噱头,而不是货真价实的产品。Brian Rakowski在采访中说道:“每当我出席晚宴或聚会时,总是听到人们在谈论Gmail。他们并不知道我负责开发Gmail,并因为没有机会使用它,而对它产生了很大的误解。”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在Gmail发布后的5天后——4月6日,31个组织联合声讨佩奇和布林。他们宣称Gmail阅读用户邮件内容,为业界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兆头。事情越演越烈。不久后,加州参议员Liz Figueroa给谷歌发了一封公开信,其中宣称谷歌Gmail产品将是一场灾难的开头。此外,这位参议院还计划起草一个法案,来禁止Gmail浏览用户邮件内容。

谷歌一方面耐心解释着有关Gmail的各项条款,一方面静观事态的变化。在一份声明中谷歌写到:

“当我们开始限量推出Gmila测试之时,我们的本意是希望能引起公众的极大兴趣。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隐私人士、撰稿人以及法务专家的强烈反应。很多Gmail的反对者甚至都没有使用过Gmail,另外一些反对组织甚至不愿与谷歌正面交谈。当我们仔细阅读反对者的言论时,我们吃惊地发现其中很多都存在事实性的错误或是断章取义的观点。”

“对于谷歌来说,这是不幸的。但这种声势浩大的反对行为,恰恰证明了Gmail所具有的影响人们生活的作用。机器浏览用户邮件信息,是为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广告推荐体验。一些人士在反对我们的同时,已经偏离了隐私保护的中心。”

真金不怕红炉火。截止到2012年,谷歌公布数据显示,Gmail的活跃用户数量为4.25亿。数字说明一切,原先的意思反对声音已经成为了少数意见群体。当然,关于隐私问题,永远不会结束。微软一直都在法庭上为Outlook.com据理力争。

忆10年往昔,唯我独尊

现在看来,Gmail的成功不在于其2004年的荣耀推出,而在于十年后的今天Gmail仍然是Gmail。十年后的Outlook.com和雅虎邮箱可能已经找不到最初的影子,但Gmail虽然经历了众多变化仍然保留了最初的那份核心精神。

Kevin Fox自豪地说道:“很少能有一款产品像Gmail这样,历经十年后仍然能够再那么大程度上保持它本来的面目。使用了10年的Gmail老用户和今天才开始使用Gmail的用户一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领会Gmail的核心价值。”

Gmail现任产品经理Alex Gawley向我们揭示了Gmail成功的秘诀。“之所以Gmail可以保持长达10年的高速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在不同时代始终专注于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2004年推出时,Gmail着力解决的是邮箱存储空间小、垃圾邮件成堆、用户信息交流混乱等问题。而在今天,Gmail关注的是让这款应用成为‘动作导向型应用’。一方面它要在用户生活中扮演即时信息传递性的角色,另一方面,Gmail需要向移动端快速、良好平移。”与时俱进、永不停歇,Gmail团队已经开始为下一个10年进行积极的准备。

作为Gmail的传世人之一,Paul Buchheit在我快要截稿时侯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关注:“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们已经成为了电子邮件奴隶。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人们希望无时无刻地不处于信息传递之中。生活和工作、假期和忙碌已经毫无界限。”

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十年前的问题需要Gmail开发团队来解决,而现在则需要我们这些使用通讯应用的人来解决。

Paul Buchheit

Source:Times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