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9月22日报道(文/都保杰)
日前,2017中国企业“走出去”高峰论坛暨创新创业大赛在北京举行,大会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主办,猎云网、坚果资本承办,相关政府领导、投资机构、出海企业代表等嘉宾热情出席,围绕政策环境、投资经验与逻辑、国外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方位立体呈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发展趋势,助力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寻找机遇与方向。
在大会开幕仪式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赵晋平部长做了主题分享演讲,从全球视野、政策利好、风险防控等方面展望了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新机遇。“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最好的政策和国际环境。
赵晋平部长强调,今年4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5%,高于2016年的3.1%,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拐点,今年全球跨境投资预计能实现10%左右的稳步增长,其中中国对外投资对全球增长的作用日趋重要,中国企业“走出去”要立足全球市场,要具备全球的视野,要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我们未来投资和贸易布局。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是最大的政策利好,中国政府已做好统筹的规划协调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贸易投资合作机制趋于完善,国家已在外交工作、财税、金融和发展援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服务支持。
最后,作为出海企业在策略选择上要做到“行稳致远”,走出去会面临许多的风险和困难,例如投资保护主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商业风险等,一哄而上肯定会导致失败,中国企业和投资机构一定要稳扎稳打,制定好发展策略和规划,真正能够让我们“走出去”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就是我们要有风险意识,要注意防范风险。
以下是赵晋平部长的演讲实录,猎云网(微信:ilieyun)整理报道:
非常高兴受到投资促进局的邀请来到这次论坛,也非常高兴与各位来自智库和企业的朋友一起分享我们的经验和观点。今天我的题目是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下面我想从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新机遇的视角出发,主要是想从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我们一定要有全球视野和格局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表达的话,我想分享的第一个观点是全球视野。我们知道当前全球经济已经开始出现了温和回升的气象,一方面从国际组织对2017年经济增长预测是有明显上调,另外一方面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表现也比较良好。比如说我看到的最新的发布信息,日本在二季度经济增长达到了3%,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了5%左右,这是一个近几年来比较高的水平,包括欧元区在内经济增长速度在二季度也达到了2.5%。从几个主要的新兴经济体来看,巴西、俄罗斯在2015年前后是持续下降的,俄罗斯去年的四季度由负转正,巴西经济下降的幅度也明显收窄,印度和中国的经济还是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南非的经济下降的幅度也有明显的收窄。无论是WTO统计的国际贸易的增长,还是从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首次打破前两年负增长的格局这样的表现来看,国际市场经济具备了新一轮增长的条件。
全球经济的温和回升,为我们增强出海信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靠。但是更要看到的是,全球跨境投资这几年的表现波动还是比较大的,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我想,我们作为企业,要立足与全球市场,要具备全球的视野,要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我们未来投资和贸易布局,尤其是如何利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为全球华提供新动能的重要平台来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我想这是我在第一个部分想要谈到的问题。所以用一个关键词形容就是我们一定要有全球视野。
具体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曾有过长达近30年的相对稳定的持续较快的增长,我们把它叫做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期,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它出现了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在这之后2010年的强行反弹并没有使经济复苏很快的进入一个正常的轨道,而是开始出现了持续回落的势头,尤其到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仅仅达到了3.1%,是2010年以来最低的水平。所以我们期待呢,2017年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经济复苏的一个拐点,如果说2017年真能如国际组织所预测的能达到3.5%左右的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话,将意味着2010年以来持续回落的经济势头即将结束,全球经济的温和回升已成一个定局。
从全球跨境直接投资来看,从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个角度来分析的话,得出的结论不竟相同。全球跨境投资的波动幅度比较大,从全球外资流入来看,2015年曾经经历了一个高达30%的增长,但是2016年又出现了明显的回落。从资本的流出这个角度来看同样如此,近年来波动幅度还是比较大的,2017年跨境直接投资有可能实现恢复性的增长,达到10%左右的增长水平。
而对于流入、吸引外资的视角跨境投资总量形势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表现略有不同,多数预测可能会实现一个增长。对于中国来说,结合1—7月份的实际统计结果来看,我们吸引外资按照美元计算下降了6.5%,但是我们希望在随后的几个月,我们利用外资能够实现一些持续的增长,能够改变全年外资下降局面的可能性。从对外投资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对外投资由于受到对于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制约,增长速度是出现了负增长的态势。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尤其是从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带来的损害这样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在经过高速增长之后一个正常的回归。
另外从2012年—2016年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对外投资的表现可以做一个综合分析。通过这个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2011—2016年期间,实际上作为吸引外资的增长速度比较低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在这段期间里年均增长速度是负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恰恰造成发达国家来说,在这六年期间,它的平均的吸引外资的速度是正的,而且增长的幅度还高于平均水平。这说明从这几年来看,跨境的直接投资资金在更多的流入发达国家,这是一个特点。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从对外投资的角度来说,恰恰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作为发达国家本身它在对外投资这几年年均的增长速度下降了1.6%,直接导致了全球的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只有-1.6%。所以认为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出现困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这也说明了内部,这几年所谓的保护主义是存在的,对于跨境投资已经产生影响。
从中国的对外投资来说,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9%,这为全球的对外投资能够保持平稳的水平做出了直接的贡献。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跨境直接投资的比重,近几年持续升高,只是在2015年小幅度回落,到2016年已经上升到了12%,中国是全球跨境投资一个活力、积极的因素,对于稳定和促进全球化直接投资的增长,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我们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近几年的增长速度确实是比较高的,2011—2016年年均增长超过19%,接近20%。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从中国的综合实力来看,我们对外投资是不是增长太快了,是否超过了我们发展水平的需要。这个结论显然不成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们把对外投资的存量和一个经济体经济总量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在2015年时候全球的对外投资存量相对于全球GDP的比例,高达34%;作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多少呢,是18.3%,而作为中国而言,只有9.2%,是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的,尤其我们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不能说中国的比例是高的,也就是说我们比俄罗斯低,比巴西目前还要低一点。当然2016年由于对外投资增长速度比较快,这个数字突破了10%,但即便如此我们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所谓的中国所谓的对外投资增长太快,这样的结论显然难以成立的。宏观层面来看我们的对外投资还有长期的、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我们说全球的跨境直接投资,包括全球增长、全球贸易都出现了温和回升的迹象,这为我们增强信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问题在于说目前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明显增加,跨境直接投资领域而言,所谓的投资保护主义也是在明显显现,根据联合国贸发会最新发布的2017世界投资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家开始对一些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通过施加政治压力方式限制对外投资,这本身是一种投资保护主义的行为。
另外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在于说美国新政府的政策转变,而这种政策的转变是带有强烈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升降的,对于贸易保护主义我们不再展开了,仅就这个政策里所展现出来的投资保护主义政策,比如说进行税制改革,包括企业所得税、边境调节税等税制改革的思路,都是在明显限制和阻碍本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把这些产品再销回本国市场的贸易行为。实际上通过利益的重新分配,实质上起的作用就在于说限制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这是明显的投资保护主义,这样一种投资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尽管预期2017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可能出现比较快的增长,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问题在于说这样一些不确定性使它的增长变得比较渺茫,甚至有改变这种增长态势的风险。
实际上贸易对投资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无论是从事企业实务的朋友还是智库的朋友,大家都容易理解,贸易和投资的关系密不可分,贸易需求带来投资的需求,投资又进一步促进贸易增长。所以贸易环境、贸易条件本身对于跨境直接投资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遗憾的看到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这样持续一年的时间里,根据WTO的统计,全球WTO成员出台了182项贸易限制性措施,这会对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道理非常简单,一般的说贸易的限制措施是限制进口,而限制进口本身对本国企业对外投资将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这也是会对全球的跨境直接投资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方面。
这是我们刚才讲的第一点,也就是从全球视野来看,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全球经济、全球贸易、全球投资都出现了温和回升的表现,而且目前的预测来看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但是更重要的我们要看到,实际上这里还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尤其投资保护主义对我们企业的跨境投资将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带一路”的政策利好和外部挑战
第二个观点用政策利好表达我们的看法,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最大的政策利好。“一带一路”建设近四年来的表现,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这种丰硕的成果是对企业在外投资布局,甚至开展贸易的一个最大的环境利好、政策利好。过去四年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的四年,是设施连通不断加强的四年,是贸易畅通不断提升的四年,是资金融通不断扩张的四年,也是民心相同不断促进的四年。与此同时中国政策也在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样的一些政策措施我认为对促进今后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到本月为止,我先后九次出访,分别到了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还有欧盟。同时更多的是去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像沙特、南非、赞比亚、诺桑比克,上个月从越南和印尼回来。所到之处,一方面听取各界关于加强双边和多边经济的影响,另外一项内容安排就是直接到中资企业召开中资企业座谈会,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一些现实的情况。从我们开展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研究角度来说,对于我们的启发还是非常巨大的。
作为政策利好,政府发挥作用从三个方面体现:
(一)首先第一个方面如何规划引领和推动,这是一个直接要发挥作用的领域,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1、具体内容而言,比如说作为政府,是需要做好统筹的规划协调,我想这种统筹规划协调既有我们国内政策体系的统一规划协调,同时也包括了如何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投资东道主之间政府双边政策对话沟通,以便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推进制度性的合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其它一些国家签定投资协定,从制度的角度降低企业的贸易和投资成本,为企业的贸易合投资的便利化创造必要的制度和政策条件。就“一带一路”地区而言,这样的工作也正在加快进行。利用已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加强之间的合作进行必要的政策协调,这也是政府直接承担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3、如何做好国内涉外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比如说中国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说我们已经由过去的核准制变成备案制,便利企业投资方面建立了基本条件,这个改革的进程并没有结束,尤其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涉及到外汇管理等其它一些因素可能会对企业走出去投资主要涉及的国际收支管理、外汇管理等方面带来一些制约和影响。像今年出了抑制非理性投资的加强,外汇管理有所加强。事实上可以看到有很多试几的企业投资项目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我和各国中资企业交流的时候,他们也有看法。目前来看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压力的降低,而且出现一定幅度的升值,这种背景下外汇管制逐步放松的可能性正在明显上升。而且从近几个月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和表现中也可以看出,是明显好于2016年上半年到今年前半年那段时间的增长态势。这点来看我们在涉外经济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对于企业的走出去和对外融资来说,将会日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如何提供良好的外交服务,做好外交工作。随着大量的企业和人员走出去,我们的外交工作必然要向所在国投资东道国延伸。今年而言所到之处都和驻外使领馆进行深入交流,我们可以看出使领馆在服务于企业方面,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包括我们在几个发展中国家都是有我们的经商处直接协调和组织,安排一些中资企业的座谈会,帮助我们了解中资企业在当地的情况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而且这样一些工作也对加强对所在国加强企业投资之间彼此良好的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好外交服务工作也是应该由政府直接承担的重要责任。
5、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工作。我想从投资本身来说,重要的职责就在于说为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布局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和支持工作。这点来说投资促进体系在日趋完善,不仅仅在国内形成了一个覆盖范围广泛的网络体系,而且这个前沿已经开始向海外延伸,一些投资促进机构已经在海外建立了一些相应的网络,为我们在投资东道国的企业里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信息服务,提供一些政策的咨询和其它方面的帮助。这是政府要直接承担的工作。
(二)第二个方面的作用,通过财税和金融政策的支持,来帮助企业能够成功的走出去,政府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非常多。
1、第一个在财税政策体系,首先我们企业到国外投资,首先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存在的双重征税问题,我们在国外的利润所得要带回国内,是不是可以避免双重征税呢?另外我们和投资东道国之间是不是已经签了投资保护协议或者其它协议,这对于企业能不能获得良好的当地投资环境,降低企业负担是非常有作用的。从这点来看目前我们签定双边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围在扩大,近期关于“一带一路”地区,以及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有可能纳入到这样的一个安全网覆盖范围内,降低企业成本。另外企业到外面投资涉及到资金的调拨、产品进出口相关业务,其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国内税制改革的一些需要。加强这些税制改革的研究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税务服务,这也是从财税政策改革支持的角度一个重要的内容。
2、除此之外在金融支持体系方面,加强和投资东道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包括本地的互外协定,本地的贸易合投资结算体系完善,也包括如何去利用政策性金融、利用商业银行工具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为一些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这也是金融政策方面。
3、同时包括了如何通过扩大在金融创新的手段,比如说通过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甚至在当地上市等方式为企业开辟更多的直接或者间接融资的渠道。
4、当然还有一个方面呢,就是国际发展援助政策如何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据我的研究和了解,日本在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的竞争,以及在配合企业“走出去”方面是和它的ODA,也就是国际发展援助是紧密捆绑在一切。所以这也是它们在许多,由日本企业承建的项目中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以及其它无偿支持的原因。中国来看我们的对外援助进入了稳固发展阶段,尤其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特别是像非洲地区的发展援助。把这些发展援助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的一些领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将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添加一份新的保障,我觉得这也是政府支持政策的重要体现。
作为金融政策支持的手段,形成了各种功能比较齐备、完善的促进体系。1.比如说我们既有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是一个区域的开发性金融机制,是由中国发起,70个国家共同来管理和运营的国际性开发机构,开业仅一年时间来看,截止到四月底,已经实现了21亿美元左右的融资,从一年期来看,已经为7个发展中国家的9个项目提供了17.3亿美元的投资,涉及投资金额或者工程资金总额145亿美元。仅仅作为开业一年而言,这样的成绩也确实是非常斐然的。2、我们的丝路基金,终于支持“走出去”企业和工程承包的重要的手段,尤其它同时又股权投资和间接的政策性融资两种功能,在为企业提供支持方面具有更强的资金的势力和功能。3、开发行总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中国企业投资布局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融资额不论是从累计融资额还是从余额来看,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想这是我们未来体现政策性金融支持的重要渠道和手段。4、作为商业银行来说也同样在发挥相类似的作用。到布鲁塞尔参加会议,专门和中行的布鲁塞尔分行做了交流,作为许多走向欧洲的一些企业,正在越来越多的通过内保外贷这样的方式,从我们中行在内的许多中资银行得到相应的贷款,对于环节我们的资金压力起到很好的作用。5、除此之外还有出口性保险。当然这样一些功能齐全的政策尤其是金融支持体系,对于我们加大支持企业“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也看到,相互之间如何去整合各种功能,整合技术机构的作用,形成几位一体的促进体系,来有效发挥作用,我们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加强。
(三)政府如何提供安全和服务,有四个要点值得关注。
1、首先在境外通过产业园区的建设方式,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改变。这些产业园区对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确实作用日益重要。我在赞比亚曾经去它在红带省的中国有色经贸区,进行了调研,在那个区域内,有一家中资企业入住,雇佣当地员工达到了8000人左右的规模,为当地做出的税收贡献是3亿美元。可以看出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为中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条件,同时也作为一个服务平台能够为投资的企业提供良好的经济服务,为当地经济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我们要建设一个开发区、产业园区所遇到的土地拆迁的困难也是非常巨大的,而有关和当地机构之间的合作呢,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还是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而事实上这个产业园区通过近20年的发展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目前解决当地就业达到了10万人左右,大批的中国企业,而且不仅仅是中国企业,也有许多来自欧洲的、日本的、韩国的和其它国家的企业入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这样一种境外经济合作区的模式值得研究,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所需。
这些园区客观上来说也有一些困难,比如仅仅通过提供厂房租赁的方式获取相应的报酬,是难以维持它的正常运营的。如果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盈利模式,那么这种经贸合作区,一个重要的平台能否长期持续,这确实也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当然商务部最初关于境外经济合作区的支持方面,力度相对比较大的,由于这些政策也有一些调整,有些过去受到了支持的可能中断了,这对于这些开发区或者产业园区本身来说,带来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在赞比亚萨卡有中材的建设园区,土地面积达到6000多亩,面积比较大,目前只是建了水泥厂。从目前园区建设本身就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建立一套良好的盈利模式,不仅仅是通过对工业企业的吸引,可能需要建立一些类似一些大的市场、交易市场、批发中心,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来维持合作区正常的运营,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便利。所以产业远去的建设,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并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的方面。
2、第二方面如何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在境外作为政府是不可能直接出面参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和组织活动的,中介组织的作用非常重要。从今年我所到的国家来看都已经建立了中资企业协会,而事实上这些中资企业协会在建立中国政府和企业之间,也包括建立和当地之间的联系方面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很好的反应出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接地气的管用的建议,这对我们开展相关的调研是非常有帮助的。
3、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我们面临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要走向全球,面临全球视野。但是面临的制约因素就是缺乏人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是政府重要的责任,不仅仅涉及到了语言,而且涉及到了技能的培训,以及具备国际经营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培养,这是当务之急。
4、最后一个就是安全预警和安全保障。这一点大家会有很多非常深的体会。比如说我们觉得“走出去”之后我们的人员企业在外部越来越面对更多的一些安全的风险,像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层出不穷,这些突发事件面前,政府要挺身而出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保障,并且提供相应救济手段,这是政府的一个责任,从这几年来说这样的案例不断的增加。同时对企业出现的风险及时提供预警信息,这些方面我们的投资促进局作为政策性的金融支持手段也在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些因素都在说明企业“走出去”确实面临非常大的问题。
企业走出去策略要“行稳致远”
借用习主席的一句话叫做“行稳致远”,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走出去会面临许多的风险,面临许多的困难,一哄而上肯定是会导致失败的。所以在面对这样巨大的风险和困难方面,而且还有许多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我们一定要稳扎稳打,制定好发展策略和规划,真正做到稳扎稳打,最终成功的在投资布局方面达到预期目标。
1.首先面临的困难,从近两年来看国外的所谓的投资保护主义明显增加,除了刚才看到的美国政策导向会对美国对外投资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影响全球跨境投资,还有很多国家在国内吸引外资方面,通过限制性政策的调整来雅达对外来投资企业的限制和监管。比如说根据最新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可以看到,在2016年,一共58个国家出台了许多利用外资政策一些新的调整,这些政策调整70%左右是有利于促进外资,但是也有22个国家出台了22项政策调整,是加大对外资的限制、监管和各种约束,显然这是一个出于保护本国企业的一种投资保护主义行为的结果。
2、另外一个方面从投资协定的变化,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贸易投资便利的环境,商签贸易投资协定是重要的内容,目前全球介质到2016年年末,全球已经有了3314个投资协定,可谓数量庞大。所以前期投资如果是在协定覆盖的区域内我们会得到相应的便利,但是有些重要的协定中途夭折,2016年14个国家退出了相关的投资协定,这在一定意义上对于促进贸易投资增长,或者自由化发展的协定本身,也会对投资保护主义的抬头带来这样的一些影响。
3、安全审查,美国的安全审查已有很久,而且特征不透明,尤其对中国有很强的针对性。欧盟委员会也进行了讨论,准备针对中资企业的投资,也包括其它的一些外资加强所有的安全审查。过去成员国各国是有相应的一些投资审查制度,现在要建立一个欧盟统一的标准体系和统一的规则,这也表明了欧盟实际上是外来投资的保护主义色彩在明显上升。今年6月份中欧经济论坛上,当时在座的有几位欧盟政府官员,其中有一位是贸易专员,相当于我们的商务部部长,他讲的可以看出是带有强烈的,尤其是对华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设计。他认为中国是不开放的,所以很多欧盟企业在中国无法享受到中国所承诺的开放标准。作为相对应的措施,欧盟也有必要对于中资企业的投资进行一些限制,并且要加强安全审查问题。我想这样的一些观点显然是违背了基本的事实的,但至少说明这样一些经济体,特别是发达经济体本身通过安全审查的方式,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在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而且这样的国家也是在增加的。
4、另外还有所谓的限制投资,特别是并购投资,是战略性产业的投资保护主义,也有一些在土地使用方面的限制性措施。从2016年表现来看,虽然说有利投资政策的多于限制投资的措施,但是限制措施在政策调整的比例是明显上升的,已经由2005年的15%提高到了2016年的25%,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这说明各国对外来投资的限定性贸易保护主义在加强,我们的企业显然会面临这样一些新的挑战。
防范风险抱团出海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很多的风险,比如说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商业风险,但尤其是对于“一带一路”地区而言,我们看到近几年来,2012—2016年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只有百分之九点几,对于全球直接投资增长是23%,虽然有利好,但是“一带一路”的投资水平低于全球增长水平,这是为什么?这是正常的合理的,说明企业对于如何防范风险有了强烈的意识,是一个企业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目前所说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政治风险的角度,4个国家极高风险,5个国家高风险,20个国家是属于高风险第三级的高度这样的标准。另外从安全风险来看同样如此,有4个国家是极高风险,有5个国家是较高风险,还有15个国家是高风险。所以这就表明在这个地区的投资,首先我们还是要注意防范风险,真正能够做到、实现我们企业预期的目标。另外从我们对这个地区投资的变化,前几年的变化来看,我们在高风险地区的投资增速和所占的比重相对比较高的,这几年在逐步的降低,这就说明了我们所讲的企业的风险意识在加强,这是我们真正能够走好,真正能够实现我们“走出去”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要有风险意识,而且要注意防范风险。
企业投资策略的选择,这方面我不能逐条解读,但是涵盖了企业对于对外投资包括在选择目的地和项目方面重要的出发点和出入点。
1、首先应该看到的准备工作还是至关重要的,出去比较成功的企业,大多数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仅是充分的收集信息、当地的文化,甚至在广招人才获得了很多工作,获得了成功,不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准备工作不足。
2、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抱团出海,以产业链投资和集群投资的方式相互提供帮助,也可以加大企业彼此之间的商业活动,占整个对外投资额的比重,这是比较重要的方式。比如说海外的产业园区,使企业通过产业链的投资抱团出海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许多经贸合作区办的也是非常成功的,也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商业服务的条件,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认为是我们重要的选择。
3、企业之间的协同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到几个国家进行调研,从企业反应的问题来看,企业之间虽然在加强沟通和交流,但是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我们中资企业之间,通过低价竞标等方式恶性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恰恰这些中资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不仅仅为企业带来了两败俱伤的结果,也大大的损害了中国企业在外投资的形象。所以如何加强中介组织的作用,政府加强引导中介组织的作用,企业提升如何通过协同配合抱团出海,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4、最后一点就是当地融合。事实上一个成功的企业如果没有做到成功的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你是不可能长期扎根于此,并且真正获得企业和当地社会的双赢结果的。比如说在非洲地区,一些企业高管跟我们说,我们在非洲地区,黑人员工犯错之后不能直接批评的,他会认为你是带有一定的歧视或者其它的原因,他是难以接受的,甚至有可能激发矛盾,甚至引起群体性的事情。所以对于这样一些当地员工的教育,大多要采取正面激励的方式加以鼓励。员工管理既涉及到企业管理本身,同时也是文化冲突,往往很多矛盾就发生在员工的管理方面。比如说作为非洲的许多国家还有印尼的很多中国企业也在反应,当地的员工并没有像中国人这样攒钱的习惯,一般领到工资首先想到去喝酒消费,这个钱花完了再想回来工作,尤其在非洲这样的情况更为严重,这样工作时间受到影响,如果发工资时间节奏掌握的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几个月甚至几周的影响。类似这样管理的方式,作为中资企业我们所面临的新的现象和文化现象,如何加深彼此之间的文化的理解,真正实现文化的融合,并且有效发挥履行我们社会责任,实现当地社区、当地员工、当地政府之间的友好相处,互利共盈,这是我们企业成功,作为策略而言非常重要的方面。
当然有些选择目的地、选择伙伴方面的条件,我这里不再一一叙述了。作为我们的企业而言在这方面比我更有经验更有发言权。
以上就是我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