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高科技引起全民恐慌?这六起事件带你看清技术利弊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3014字)

2017-08-30 高科技引起全民恐慌?这六起事件带你看清技术利弊

针对无人驾驶汽车、恶性核弹发射和人工智能等科技事件,相关专业人士给出了他们的看法和意见。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8月30日报道(编译:田小雪)

当下,科技以一种非常迅速和深刻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对于不少人来说,这却是一件令人恐慌的事情。针对无人驾驶汽车、恶性核弹发射和人工智能等科技事件,我们特地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以下就是他们从各自角度出发所分享的看法和意见。

注意,我们用数字1到5来表示每个问题从低到高的威胁等级。

(一)无人驾驶汽车会把我撞倒吗?

威胁等级:2

对于这个问题,你大可以放轻松。一般情况下,是无需太过担心的。当然了,保险起见,最好别选那种车流量较大的道路环境。

在旧金山、波士顿以及亚利桑那州的坦佩,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开始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都会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坐镇,以确保无人驾驶汽车不会吓到行人甚至撞到行人。兰德公司(RAND)是美国最重要的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下设有六个不同的研究方法中心,其中包括一个不确定型研究中心(Center for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该研究中心联合负责人Nidhi Kalra表示:“无人驾驶汽车在道路上的所有操作和行为,通通都由这个工程师负责。”

根据相关专家最为乐观的估计,完全自动化的无人驾驶汽车想要在公共道路上正常行驶,至少还需要三年的时间。这项新兴技术,永远不可能万无一失,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死于车祸事故的人还是有很多。但如果非要说的话,无人驾汽车在某些情况下,是能够拯救不少生命的。Mark Rosekind是硅谷神秘无人驾驶科技初创企业的首席安全创新官,同时也是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即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简称NHTSA)的前负责人。他指出,从官方统计数据来看,现阶段,有94%的车祸事故原因都要归于人为失误。

图一

(二)网络黑客会泄露我的邮件吗?

威胁等级:4

对于网络黑客来说,想要获取你的电子邮件,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现在的“网络钓鱼者”已经变得越来越精明,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勒索软件,就能够印证这一点。

电子前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高级科技专家Seth Schoen介绍说:“常见的诈骗邮件,都会说自己是为你提供技术支持的,所以让你说出自己的密码,对账户或者信息进行验证。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低劣的诈骗方法,但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人会上当受骗。”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这个问题也无需太过担心。因为正常情况下,邮件内容泄露这种事情,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没错,去年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即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简称DNC)的邮件泄露事件和巴拿马文件泄密事件(Panama Papers),以及今年法国总统大选期间,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团队遭到的黑客攻击事件,确实让我们产生了恐慌。但说到底,除非你是卡戴珊或者特朗普那种人物,否则网络窃贼对你的邮件通信往来,是不会感兴趣的。

图二

(三)对于这样一场网络战争,我们做好应战准备了吗?

威胁等级:4

Richard Clarke是美国前一任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保护和反恐协调员,曾经在2010年出过一本名为《网络战争》的书。在那本书中,他列出了一些可能会陷入数字纷争的国家。具体说来,受网络战争影响最大的国家应该是美国,所受影响最小的国家应该朝鲜。

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拥有全世界最为强劲的黑客攻击能力,这一点的确没错。但是,在Clarke看来,在这场网络战争中,朝鲜拥有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因为这个国家对数字网络,几乎没有什么依赖性。由于朝鲜民众现在还不能大范围自由享受数字网络带来的便利,因此这场数字战争给朝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不算太大。但与之相比,美国对数字网络的依赖性,就要高很多了。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Clarke认为,面对新型国家安全威胁,美国的风险抵抗能力会非常弱。

而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网络战争时代的来临问题。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坦然接受这样一点。那就是,基础设施遭遇网络攻击甚至是极其严重的网络攻击,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与其担心,我们更应该积极面对,找到免遭网络攻击以及遭到攻击之后进行自我修复的方法。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逐渐少自己对数字系统的依赖性。当然了,也没必要夸张到朝鲜那种程度。简单地说,我们只需要在尽量保证高质量和可靠性的基础之上,维持各大数字系统的原样就行。这样一来,一旦数字灾难出现,我们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寻求这些基础系统的帮助,顺利渡过危机。

2015年,一支黑客团队攻击了乌克兰数十个变电站。当地的公共事业公司,已经准备好让技术人员在六个小时之内手动完成电力修复。正是由于乌克兰的电网,还保持着苏维埃时期的铺设水平,因此电力中断的情况经常发生,各家公司也就一直都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随时准备手动进行电力抢修。但现如今,美国的电网早就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电力突然中断的情况并不经常发生,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放松了警惕。所以,对美国公共事业机构来说,还是需要向乌克兰学习,随时做好应对突发电力中断事件的准备。

虽然现在的竞选活动,都已经开始采用投票计算机,但其实还是应该准备可以审计的纸质选票,以备不时之需。各种组织机构需要保证按时更新线下数据信息,这样才能够在遭到网络攻击之后以最快的速度降低自己的损失、恢复到最佳状态。其实,一直以来,谷歌设计师都坚持认为,无人驾驶汽车不应该放置方向盘。如果现在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或许存在着仔细研究的意义。

未来,我们没必要完全放弃高度互联的基础设施,但还是需要给予“手工复位”应有的重视。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假如说,你家住高层,那么当电梯出现故障、停止运行的时候,你至少还可以选择爬楼梯。

图三

(四)网络黑客会研制核武器吗?

威胁等级:1

兰德公司专门负责防扩散和风险管理问题的高级研究员Bruce Bennett指出,除了暴力动作片中的场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会遇到这些问题。他介绍说:“核武器是不会与数字网络进行连接的,所以黑客想要攻击核武器,就会非常困难。”

John Schilling是分析公司38 North专门研究航空航天的工程师和分析师,他表示,这些武器都是由单独的计算机和代码进行控制的,而且代码的不同组成部分还是由不同人掌握的。这类核武器系统在开发和运维过程当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或许,可以像美国针对朝鲜导弹采取的方式一样,攻击第二级和第三级导向系统来摧毁一个核炸弹,但是反过来利用相似方式触发或者发射核武器,几乎是不可能的。

图四

(五)人工智能技术果真存在与人类对立的可能吗?

威胁等级:3

非营利组织OpenAI的研究员Paul Christiano介绍说,按照目前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将来人工智能很有可能会在不需要任何人力投入的情况下,自主进行科学实验、落实建筑项目,甚至是生成更多低一级的人工智能产品。虽然不少人认为,如果机器人方向走偏的话,很有可能会摧毁人类,但是Christiano和他的同事对此并不担心。

与之相比,他们更加关心的问题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和进度超出人类认知范围,这项技术的行为可能会与我们最初设立的目标出现不符。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需要从人类价值这个角度出发,尽量保证人工智能研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举个例子,现阶段,人工智能行业的关注重点,是完善一个基于奖励的训练系统,让学习和编程机器人在有需要的时候主动寻求人类的指导和帮助。也就是说,到最后,人工智能会基于我们提供的优质数据,来保持健康的发展。

图五

(六)带有麦克风的设备果真会偷听我的隐私吗?

威胁等级:5

这一点,是非常有可能的。现阶段,网络罪犯、第三方开发商,甚至是一些智能设备生产商,都有办法获取到用户的音频资源。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Ben-Gurion University)网络安全研究中心的研发主管Mordechai Guri表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大多数设备都是配有高质量麦克风的。有时候,出于广告宣传的目的,我们的智能手机或者智能电视,都可能会变成窃听设备。”除此以外,亚马逊Echo和谷歌Google Home这类智能家居设备,在某些情况下同样也会变成窃听设备。因为它们的麦克风,几乎每时每刻都处于开启的状态。再比如说,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应用程序,都会要求智能手机用户开启麦克风功能,以便给你发送一些符合需求的个性化广告。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即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简称ACLU)的高级政策分析师Jay Stanley指出,虽然不太可能有人一直窃听你的对话内容,但是某些类型的人工智能产品,却会对你进行监听。那么,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曝光频率呢?你可以检查智能设备的隐私设置,看看哪些应用程序是可以使用麦克风的。如果你觉得存在窃听风险,那就取消这些应用程序使用麦克风的权限。

图六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