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被资本推高的“暴风”: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4395字)

2017-08-09 被资本推高的“暴风”: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暴风是否会重蹈乐视的悲剧?

猎云注:冯鑫从来不是一个野心家,但在资本一步步的助推下,暴风再没有退路,更难找一条体面的退路。暴风曾激进的模仿乐视,如今,身在高处的冯鑫看乐视-------这家看起来与暴风处境类似的前辈,也许早已为暴风指明道路。暴风是否会重蹈乐视的悲剧?最新的消息是,冯鑫公开表示公司要全面拥抱AI。文章转自:腾讯科技,作者:李儒超。

土豆创始人王微曾说,我是假小资,冯鑫才是真小资。

冯鑫似乎很中意这个评价,即便多年后,也不忘予以复述。这个留着寸头的中年男人,几乎具备文青的一切特质,喜欢摇滚,喜欢参禅与静坐,喜欢萨特和加缪。

人们常说,公司的气质与创始人脾性息息相关,比如在贾跃亭和他的乐视身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在冯鑫掌舵的暴风,却出现了矛盾。

曾经的暴风很“小资”,偏安一隅活得滋润,但上市之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和冯鑫气质截然不同的暴风:自2015年3月24日上市起,暴风从7.14元股价,连拉29个交易日涨停,不到3个月股价疯狂涨至307.56元;此后,围绕VR、电视、影视等众多领域暴风展开激进布局,一路狂飙突进,成为当年A股市场最为亮眼的一匹黑马。

熟悉冯鑫的人都说,冯鑫是个低调的人。但在暴风爆红的2015年,冯鑫和他的暴风一点也不低调。

在上市两个月后,一时风头无俩的冯鑫在自家公司开过一场发布会。那次很匆忙,不算大的会议室,布置简陋,没有精美的PPT,更没有令人心潮澎湃的措辞,不怎么高的冯鑫就这么淹没在人群之中,第一次抛出了“DT大娱乐”战略------这一多元化经营的“大概念”,与当时耳熟能详的“乐视生态”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高调与激进的乐视,理所当然的被舆论视作暴风的参照对象。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乐视有“生态”,暴风有“联邦”;乐视做电视,做体育,做影业,暴风同样亦步亦趋。

然而,在成为“乐视学徒”后,暴风自己的面目却越来越模糊。但无论如何,被时势造就的暴风,就这么在冯鑫操盘下,糊里糊涂的成了一个“小乐视”;如若延续当时的势头,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对暴风将成“类BAT”的预言,或许真的会实现。

但一系列巨变随之到来,冯鑫手中的剧本被改写。A股市场从一度的狂热中跌落,乐视和暴风等互联网公司的估值神话也走向破灭。

截至发稿时,两年多过去,暴风引以为豪的股价,已跌至20.20元,与最高点相比,市值跌幅高达81.83%;财务表现上,暴风在2016年财报中迎来了上市以来的首个亏损年,净亏损达2.41亿元。而“暴风的老师”乐视,此前也早已陷入资金链断裂和生态瓦解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

暴风是否会重蹈乐视的悲剧?

无数偶然堆砌的开端

冯鑫可能从来都不是个野心家。

2005年,冯鑫离开雅虎创立暴风;2006年,搭建VIE架构,引入IDG美元投资。此时,暴风的目标是赴美上市。

但到2009年时,暴风的经营状况已经不再理想,拿到经纬中国和IDG的C轮融资后,冯鑫差不多已经打消了赴美上市的念头。第二年,冯鑫着手开始拆VIE,从后来国内上市爆红的情况看,这一举措颇有先见之明。

然而,在接受i黑马采访时,冯鑫却坦言,这是一次“歪打正着”。没有想那么多的冯鑫,仅仅是看到华谊兄弟在2009年国内上市获得了巨大品牌效应,便动了国内上市的念头;到2011年,冯鑫已经对外宣称,暴风要上市了。

但一个不好的“偶然”马上降临在他头上。2011年下半年到2013年,A股IPO停止审批,暴风就这么被堵在了上市的半途。

直到2015年3月上市前,暴风的生存状况只能用维持生计来形容。彼时,为了满足上市三年盈利的要求,暴风远离视频网站的版权大战,虽然降低了版权开支,但也就此远离主流。

上市,上市,一切都是为了上市。

当2015年3月暴风终于登陆A股,冯鑫的夙愿终于完成。但新的问题在于,冯鑫的手牌除了被人看衰的暴风影音,只有一个押宝在VR上的暴风魔镜。

后者还是一个临时上马的潦草项目。当时参与第一代暴风魔镜项目的人员告诉腾讯科技,第一代产品本是外包产品,产品是由一家名为七鑫易维的公司研发,暴风做的基本只是在外壳上印上logo。但由于赶上了VR大潮,暴风魔镜在推出后颇受欢迎,暴风也单独成立了运作公司。

到正式上市时,暴风魔镜已经迭代到了第二代,据称是当时国内出货量最大的VR设备。

但让暴风爆红的最大功臣显然不是它。

当时A股市场奇异的市场环境,是命运硬塞给冯鑫的一块蜜糖。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在当时接受采访时坦言,“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股民,对互联网题材的投资标的都非常渴望,他们希望能分享互联网以及代表未来趋势的新经济的红利”。

彼时A股市场科技股的稀缺程度令人发指,科技公司此前悉数选择在美或在港上市,A股市场几乎只有一家乐视网;这使得暴风甫一登陆,就大受欢迎。再加上碰巧赶上的VR热,暴风讲出的VR故事立刻获得了市场认可;一时间,游资对暴风的追捧到了疯狂的地步。

由此,暴风共计39次涨停的A股神话正式拉开帷幕。

这一系列“偶然”造就的神迹,本就在冯鑫的预料之外。草根创业、缺乏优质主营业务、没有长远规划,这使得冯鑫虽然阴差阳错被命运选中,但无法高枕无忧。

更可怕的是,一旦被疯狂的资本推高到这个位置,即便甚至名实不副,也不再有退路。此时,身在高处的冯鑫看到了乐视-------这家看起来与暴风处境类似的前辈,也许早已为暴风指明道路。

没有人知道冯鑫当时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斗争,但选择乐视作为学习标本,可能是暴风当时最好的选择。

激进的模仿秀

冯鑫并没有找错对象。贾跃亭对乐视的操盘当时已经十分成熟,其一整套手法与逻辑几乎是教科书般的典例:

1、低价甚至赔钱卖电视、手机等硬件产品,使得产品销售迅速走量,做大收入规模;

2、内容收入补贴硬件亏损,基于硬件和平台的会员付费增值模式;

3、新的生态业务通过资本运作孵化完毕,装入上市公司体系,把亏损通过关联交易做到非上市体系,推动乐视网业绩和股价的飙升;基于此进行定增等方式融资,循环投入到业务发展,并通过业务协同带来整体利润上升,最终实现乐视生态模式的闭环。

这一整套手法,令乐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不断扩张的同时,还在不断创造子业务奇迹。

但刚被时势推上神坛的冯鑫,显然无法在短期内构建出这套体系。对于当时的暴风,仅有暴风魔镜这项可以拿出手的子业务,当务之急,便是建立子业务的业务群。

况且,暴风也需要新故事了。于是,从2015年5月开始的近一年时间,冯鑫进行了激进布局:

2015年7月,暴风TV成立;2015年9月,暴风“联邦生态”五大业务群集体亮相;2015年12月,暴风超体电视发布;2016年3月,暴风秀场发布;2016年3月,宣布进军影视、游戏、海外三大业务。

在此期间,由于故事层出不穷,资本市场也对暴风予以了正面反馈。按照后复权股价计算,在2015年5月21日创出327.56的最高价后,2016年3月29日,暴风收报252.96元,走出了第二波火热行情。

但暴风很快迎来了转折点。

与乐视相同,暴风经过了子业务扩张期后,就迅速开启了大规模资本运作。

2016年3月14日,暴风发布公告,拟以31亿元收购稻草熊影业、立动科技、甘普科技股权。3月28日,停牌五个多月的暴风复牌,并宣布将战略投资酷狗、酷我母公司海洋音乐集团。

这一系列资本运作中,尤以对稻草熊影业的并购最受关注。据了解,吴奇隆、刘诗诗为股东的稻草熊影业账面资产仅3835万元,估值却高达15.2亿,从而招致深交所亲自发出问询函。

对此暴风方面解释称,相对于A股正常的15-18倍市盈率,其对稻草熊的投资谈不上价格过高;且互联网企业净资产和估值差距较大实属正常,互联网企业普遍是轻资产公司。

但这一解释并未服众。当年6月,碰巧正着力整顿并购交易的证监会,正式否决了这一议案。如此,冯鑫操盘的第一桩大规模资本运作,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其力推的影业公司也自此停滞。

这也意味着,暴风对乐视的模仿秀,初次登台就草草宣告失败。冯鑫甚至没来得及从股市获取利益,根据可查的资料,除了2016年4月股市大股东北京和谐成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88.59元/股的均价减持1100万股,套现9.74亿元,暴风并无其他大规模减持记录。

这与当时频繁倚靠股市造血抽血的贾跃亭,相去甚远。

电视:新的救命稻草

此时,冯鑫充满无奈。因“偶然”而兴,又因“偶然”受挫,在上市后的一年多时间中,一直被推着走的冯鑫似乎从未真正握住自己命运的绳索。

在此期间,VR的声势逐渐由盛转衰,此前暴风上市的最大增长点“暴风魔镜”也随之深受影响。VR界知情人士告诉腾讯科技,暴风魔镜做VR生态的思路本没有问题,但限于VR产业的发展速度,暴风的合作伙伴大多羸弱,短期内撑起整个生态并不现实。

即便是对于收购了Oculus的Facebook,其CEO扎克伯格也认为完整的VR生态系统的建立至少需要 10 年,短时间内不会进入大众化的阶段。

当资本市场也意识到这点后,原先附加于暴风身上的期望也随之被调低。这无疑对当时的暴风釜底抽薪。

但冯鑫还是发现了救命稻草。一位暴风内部人士曾透露,从2015年双十二那天开始,暴风超体电视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卖出了20万台,这项成绩让冯鑫很振奋。当时,暴风科技CFO毕士钧甚至向腾讯科技直言,超体电视将承担提振营收的重要任务。

这与乐视电视之于乐视网的意义如出一辙。

于是,在学习乐视资本运作失败后,冯鑫马上找到了新的模仿目标。不同的是,这一次冯鑫取得了初步胜利。他向腾讯科技表示,2016年一共卖了80万台电视,线下店则开出了6000家,2017年暴风TV要完成翻番的任务。

然而,这项“成功”的代价也相当不菲。在2016年财报中,暴风虽然借电视业务如愿将营收由前一年的6.52亿元大幅增至16.72亿元,增幅高达156.44%,但在净利润上却交出了一份亏损2.41亿元的答卷。

一个可以参考的数字是,同样在2016年录得亏损的乐视网,营收219.51亿元,亏损2.21亿元。

由此看出,如果想重新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当务之急,正是解决暴风电视的亏损问题。但这同样不易。

一位电视行业人士向腾讯科技表示,由于暴风电视的量有限,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也不大,拿面板能力和议价能力都随之受限,“像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面板涨价潮,对暴风的影响就远远大于乐视这类已经具有初步规模效应的公司”。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去年大伙都倒了霉,涨价太快,当时零售都已经定了价格,想要变需要时间,改不急,就赔钱了”,冯鑫表示。

硬件行业的大坑,依旧需要冯鑫去慢慢趟。好在团队已经稳定,只是一如VR,硬件行业有着自己的规律,很多事情难以加速。

他将希望寄托于今年,“一个是获客成本降低多少,一个是ARPU值增加多少,要尽快达到单一用户盈利点和公司盈亏平衡点,而这才是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基础。”

冯鑫认为,国内资本市场从没有真正看懂过互联网公司,传统行业估值法不适用于暴风,“我们享受了A股的盛宴,也得承担A股的问题”。

重蹈乐视覆辙?

如果说电视业务还有一定提振业绩的希望,暴风“DT大娱乐”战略中的其他业务,就显得颇为贫弱。

对于暴风赖以发家的暴风影音,暴风高层人士曾告诉腾讯科技,除了头部版权外,通用版权的价格较为低廉,暴风一直购买的是这部分版权。这决定了暴风影音只能成为存量盘。此外,在自制内容上,自暴风影业陷入停滞后也没有布局,在将来产生亮点几无可能。

暴风体育一度被寄予厚望。2016年6月,暴风获得2016-2017赛季中超联赛新媒体转播权、成为2016-2017赛季CBA联赛官方合作伙伴,并完成了对国际体育媒体服务公司MP&Silva(即MPS)65%股份的收购,由此正式迈入体育领域,与乐视体育同台竞争。

不过,体育媒体产业短期内只能烧钱的现状最终让冯鑫望而却步。“版权固然稀缺重要,但对于客户留存并不是特别重要”,冯鑫反复强调。

取而代之的方案,是做体育领域的小视频,“小视频更重要,成本更低,性价比要高很多”。

然而,这项看似经济的选择,能带来多少能量,依旧是个未知数。

此外,暴风此前追捧的秀场风秀,也并没有像其他秀场品牌一样为公司补贴利润,反倒在2016年亏损上千万元。

一位视频行业人士表示,事实上,在内容产业的各个领域,播放工具出身的暴风缺乏前瞻布局,其实已经完全错过了这个行业的风口。

而VR产业长期性的投入,以及电视所在的硬件产业的挑战,也没有一项足以让人感到乐观。

野心本不大的“文青”冯鑫,曾一步步被疯狂的资本被动推向王座,如今却难以找到一条体面的退路。最新的消息是,冯鑫公开表示公司要全面拥抱AI。

冯鑫的危机比起骤然崩塌的乐视帝国,要温和太多,暴风也不会成为第二个乐视-----没有乐视那般繁复的“多米诺骨牌”,更没有乐视为“梦想”而战的宏大布局,这个乐视最为忠实的学徒,从来没有成为乐视,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