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7月13日报道 (编译:叶展盛)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包括人工智能算法、相关的机器学习系统、神经网络和终端处理等)是最受风投关注的领域之一。英伟达的首席执政官曾说过:“软件也许正在统治世界,而人工智能将会统治软件。”
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依旧火热
2014年,风险投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还只有32亿美元,但从2017年前五个月该领域的投资状况来看,今年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额预计将达95亿美元。也难怪Frost & Sullivan会把人工智能称为“2017年最火热的投资动向”。
人工智能领域的小额收购
不少投资人希望能在自己投资的行业找到一些潜力股,它们会以数亿美元的价格退出市场。但是人工智能领域有些不一样。大多数成功退出市场的人工智能公司,售价一般不会超过5000万美元,融资总额也不多。这对于创始人和那些天使投资人来说,是种不错的模式,但风险投资人显然不会喜欢。
在2012年被收购的70家人工智能创企中,大约有75%的售价都低于5000万美元,这些交易大多都属于“人才收购”——收购方看中的是公司里的人才,而非他们的业务表现。从下表里我们也能看出,收购额超过2亿美元的交易寥寥无几。
小型人工智能公司怎么卖出三四千万美元?
该行业里的套路大多如此:一支只有1到2人的小团队,为某种关键的使用案例(声音识别、视觉追踪、诈骗侦测等)打造一种先进的技术,然后找到几家著名的客户,筹集不到1000万美元(很多时候更是少于500万美元)的融资,然后去寻找正好需要这种技术的买家。这些人工智能一般会以工程师的数量来进行估值(而非他们的业务表现)。平均下来,每位员工能“卖”个250万美元左右。
高估值的人工智能创企不会进行太多融资
对于风险投资人来说,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工智能公司一般不需要太多融资,哪怕它估值高达1亿美元。今年年初,福特收购了Argo大部分的股权,收购价格更是高达10亿美元,当时这家公司只有20人。相关研究显示,收购价格最高的10家人工智能公司,融资金额大约也只有1500万美元到2500万美元之间,而且只需要1到2位风险投资人。
当然也有一些大型的人工智能创企还在不断地进行融资,比如Palantir,这家估值高达100亿美元的创企,融资金额已经达到5亿美元。但很少有人工智能创企是凭借巨额的风险投资来晋升独角兽的。总而言之,人工智能行业的回报,并不如风险投资人所预期的那样丰厚。
过多的风险投资只会适得其反
一旦有多位风险投资人进行了投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收购价就会跳出5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这个区间,此时公司就必须扩大自己的团队和产品规模,以求在未来几年里获得更高的估值。否则风险投资人就拿不到他们预期的回报。以下是“适得其反”的原因:
1.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几位核心的技术领导人,但公司一旦做大,这些领导人反而会力不从心。
看着公司逐步壮大,等级制度越发明显,这些退休教授或资深技术专家可能就会失去对公司的兴趣。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规模越大,那么它失去这两三位核心人物的风险也越高。那些大公司在收购之后,也会小心翼翼地对待这些技术专家,不让他们收到内部制度的干扰,毕竟自己的公司要更加复杂。
2.许多收购方认为,销售和营销规模越大,反而不利于它的估值。
收购方需要的只是公司的技术团队、核心算法以及知识产权,而不是其他商务人才,它们不愿意为不需要的人付钱。
3.过高的融资额度,会提高收购方收购时的风险。
越是大额的收购,收购方会考虑的越仔细,这会让他们犹豫是否要收购这家公司。
4.这种投资模式并不符合风险投资人的胃口。
投资人工智能意味着你可能会以一笔较小的资金,在短时间内获得一笔不错的(但绝非巨额的)回报。风险投资人想要的不是这个,他们更倾向于给一个项目投入更多钱,过个5年,自己会得到10多倍的回报。前者如同在玩纸牌游戏,后者更像是在下一盘围棋。
4.技术型创始人在获得风险融资后,自己的回报也会降低。
例如,A公司融资500万美元,售价5000万美元。B公司融资2500万美元,售价1亿美元,那么第一家公司的创始人无疑会获得更多的回报。那他们当然不会去寻求更多融资。
因此,对于人工智能创始人而言,最好就是筹一些小数目的资金,展示出自己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接下来等着别人来收购你就好了。至于想获得丰厚回报的风险投资人,最好还是看看其它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