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上一个交易日,京东股价收盘时下降近2个百分点。这是京东宣布迎来“首个盈利财年”的第二个交易日,资本市场并没有给出掌声。
3月2日晚间,京东发布了2016年Q4财报以及2016年全年报。在提交给SEC的英文财报原文中显示,京东2016年Q4净亏损为16.7亿元,全年净亏损为34.7亿元。而在输出给国内的中文财报中,京东宣称实现扭亏为盈,2016年全年净利润为10亿元。
这并非京东造假,而是利用财务统计手法的“手术刀”,让业绩数据变的好看了一些。不过,资本市场一眼看穿了这种障眼法,用股价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公布财报的第一个交易日高开低走。第二个交易日直接股价下跌。
隐藏在财报背后的真实面目是,京东两大核心指标,即GMV和营收增速正在放缓。财报数据显示,GMV增速已经从2014年的107%,下滑至2016年的47%。营收从2014年Q4的73%,降低到38%。这还是在京东全力做第三方开放平台,批量引入外部商家不到三个年头后,增长就出现了瓶颈。
“资本市场并不担心一家企业亏损,怕的是一家持续亏损的企业增长出现了疲软,甚至跟不上行业的增长。”熟悉华尔街投行的分析师人士李明认为,京东没有高增长作为支撑的话,现在玩的现金流生意就会崩塌。
从财报上来看,京东现金流主要来自供应商的货款,分别依靠存货周转和应付账款的周期,前者为38天,后者52.6天。从2010年末到2016年,京东应付账款从12亿飙升到2016年Q4的440亿。一位前京东离职中层就曾向媒体曝光,京东金融有支专门的理财团队,研究如何将账户上供应商的货款来赚钱。
除此之外,京东也在持续加大对商家的收费力度,2月14日,京东发布《资质审核外包项目上线公告》,新入驻商家须缴纳审核费用300元(含一个品牌),而后每增加一个品牌增加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