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武汉】2月27日报道(文/熊慰)
如今,互联网医疗项目在创投界的成绩着实可喜,说明提高生命健康水平在国人心目中已达成共识。纵观医疗领域早期项目,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问诊平台、制药产品等等,不同的项目从不同入口进入细分市场。而对于在国外生活三十余年,怀着落叶归根的心态回国创业的宋熊熊教授来说,似乎还有另外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宋教授就开始从事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目前,他是西安工业大学“千人计划”首席教授,也是全球领先的创业与创新领域的学者和教育家。2013年,他以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身份回国。游子归家,宋教授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但是回家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他就陷入深深的苦恼。他发现国人在健康方面有着太多的健康误区,经历着本不应该经历的病痛折磨,很多可以预防的疾病却因不懂如何预防,而演变为急症重症,还有的因为上当受骗而走上绝路。在陕西省卫计委“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中,他带领课题组成员走访各个地区,对国内医疗现状的不足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即:看病难、看病贵、过度治疗、有病不看(拖成大病再去看)。
宋熊熊教授认为关键原因是,普通老百姓的健康素质水平还未达标,缺乏一个可随时查询的专业、中立、可信赖的医疗健康知识的渠道。首先,网上医疗信息泛滥,真假难辨,在人们心中的信任度愈发降低。其次,中国普通人群未形成病前预防意识,对自身状况完全不了解,对医院产生依赖心理。最后,中国医疗体系还未能真正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理念予以贯彻并切实可行的落实。
“问上医”健康产业平台随之诞生。平台于2016年9月正式上线公测,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为用户提供美国家庭医生水平的权威健康智库和服务。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去医院看医生的人当中其实有68%都不该用药,40%的人看病后出现新的病症是因为用药的药物冲突。国内的很多医生没能了解患者以前的药物是否会和此次的用药发生冲突。而在美国的家庭医生体系里,在看病前,都会有医生助理利用数据库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身体指标一一询问、比对,得出结论,再由医生确诊,给出最佳方案,看完后根据用药史,说明护理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医生看病的时间也只有几分钟,但是他会有助理给予看病前和看病后系统的医疗支持。
“问上医”做的即是美国家庭医生助理的工作,着力解决看病前和看病后的问题。现阶段的问上医是一个类似于PGC的内容生产平台,与39健康、久久健康网及各大门户网站旗下健康频道不同,问上医是基于美国家庭医生水平智库的平台,并以该智库的大数据为基础提供解决方案,90%以上的内容来源于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每一篇内容都有着详实可靠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剩余10%的内容来自于采编人员实地采访知名医生的绝招所得,比如每天多喝两杯咖啡可能是人患肝硬化的风险降低44%,这一结论就是来自于2016年1月英国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杂质的一项研究。
问上医致力于为大众普及预防意识,这样可以既可以帮助患者少花冤枉钱,也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分配。目前PC端、App端、头条号、公众号等全渠道产品的总访问量已达900W+。问上医通过与陕西省三甲医院以及知名医生团体的合作,后续会为用户提供精准化的健康服务。下一步,问上医还将与医院合作建立慢性病管理服务中心,让专业人员利用美国家庭医生数据库为患者服务。
未来,用户使用问上医智库后看病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医生助理询问患者基本情况、症状、用药史等,输入问上医并形成患者的长期病历档案,同时问上医初步给出疾病判断;然后家庭医生见患者,结合资料、系统给出的辅助诊断以及医生观察,下诊断结论、给出后续医治意见,问上医还会提供智能的开药选择,这个过程也就被缩短到几分钟;最后,数据库记录患者的病情,并与所有电子病历系统形成数据互通,也为下次就诊提供数据支持。此外,产品为用户提供自测功能,通过问题测试跟踪用户身体健康状况。问上医现有20多项技术基本专利申请潜力,其中包括RDM风险管理模型疾病智能预诊系统。
问上医拥有一支高学历精英团队,其中不乏跨领域人才和有成功创业经验者,团队已于去年10月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
产品:问上医
公司:陕西欣泽健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网址:www.wen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