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征服了Y Combinator,这家创业公司又从硅谷杀回国内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2931字)

2016-07-26 征服了Y Combinator,这家创业公司又从硅谷杀回国内

从Strikingly到上线了的故事。

【猎云网(微信:ilieyun)成都】07月26日报道(文/尹子璇)

每个创业者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就像是一个无言的剑客,为人简单沉默,做产品杀伐决断,似乎创业是本就属于他的道路轨迹;有人则是极端的英雄主义代言人,把创业看作改变世界的杠杆;也有人本是庸碌,却选择通过创业证明自己价值,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

而如果非要形容陈海沙的创业,那则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故事。拉起一面科技的大旗,带着两个最好的朋友,只是因为彼此欣赏要一起做些事情,无心插柳做出了Strikingly,打造出了第一个进入Y Combinator的华人团队,又进入2016年福布斯杂志的“亚洲30位30岁以下年轻领袖(30 under 30)”榜单。

如今,他带着Strikingly的中国版——“上线了”回国,他在创业过程中的许多想法都与我们的常规思维有些不同。而今天,我们终于可以细致地了解他的创业故事。

1_meitu_1

谁说创业就要看风口?Strikingly从身边需求出发

陈海沙在芝加哥大学时,任学生会副主席,负责为学生组织发放资金。

然而钱永远是不够的。

于是陈海沙做了一个众筹平台,学生组织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每个成员收取小额的费用,便能够完成资金的募集。

在陈海沙的要求下,上百个项目迅速通过这一平台拿到了钱,但是很快用户们都放弃了这个功能。感到困惑的陈海沙找到学生询问,得到的答案令他沮丧。

“申请资金的学生组织其实并不那么需要钱,他们是因为看到有资金所以去申请,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众筹项目满足的只是一个伪需求。”

而意外的是,许多用户虽然没有使用众筹这个功能,却依然在使用这个产品。因为这个众筹产品的主页可以作为一个展示项目、发布活动的窗口,并且发送给合作伙伴及目标人群。

有用户对此提议,希望这个展示界面能够做得更好看一些。

于是陈海沙收集了不少学生喜欢的界面,并且根据这些界面进行了设计。说起来并没有耗费什么精力,但是却在十天里,得到了800个注册用户。

“说起来有些伤感,因为第一个产品我们敲了几十万行代码,花了9个月也只有五百人注册而已。”

而这些注册用户让陈海沙发现,快速建站这里藏着一个真实的用户需求。

“在大学里,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一个网站。我竞选学生会,找的是合作伙伴帮我做主页;社团招新或者举办活动,也需要一个网站作为展示的窗口。”

既然这是一个真实的需求,那如何让更多的人去使用这个产品呢?

创业是最好的载体。

于是,他们做出了Strkingly这款简洁易用的建站工具。即使是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用户也可以使用 Strikingly 在15分钟内创建出一个在手机、平板及电脑端都优化的网站。

2.pic_meitu_2

谁说不能和朋友创业?就是因为感情深厚才选择创业

有一段时间,陈海沙和两个创始人分别身在在上海、香港和芝加哥。而他们每天都会开着Skype,有时候一起聊天,有时候一起工作,有时候也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只听得见彼此的键盘敲击声。

听起来像是伴侣之间的相处模式。

而“像伴侣一样”确实就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相处状态。在创业初期经历过艰苦的在小出租屋里的同吃同住,他和另一个人同睡一张床,早上就蹦到旁边的沙发上去工作。

他第一次做饭是为这两个合伙人做的,也打扫过卫生,为他们洗过衣服。

不是因为创业所以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而是因为感情深厚,所以选择一起创业。

两个合伙人中,鲍腾一直是芝加哥大学的学霸,设计出的游戏有一千万人玩过;郭达峰则是陈海沙在高盛工作时认识的,但是可以算得上惺惺相惜,双方都决定不再留在高盛时,就想,这么优秀的人,一定要和他一起做一些什么事情。

而三个人也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天之骄子,创业的过程让彼此都在不断的成长。

“郭达峰是慢慢学习前端到现在的前端大神,而负责设计的鲍腾也是从一个普通设计师成长为一个算得上是顶级的设计师。”

所以这不是一个天才少年相遇然后共同创业的故事,而是相遇后彼此共同成长的故事。

5.pic_meitu_1

第一次申请被拒后,依然成为进入Y Combinator的第一个华人团队

2012年二月,他们第一次申请Y Combinator,结果被拒。

当时的Strkingly只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版本,也并没有什么用户。而当时YC评论道,快速建站的需求已经不存在了。

“怎么会不存在呢?我们自己有这个需求,身边的同学也有这个需求,用户们也有这个需求。我们就是要做下去,证明YC是错的。”

而同年七月,三个人买了单程机票,带着旅行签证来到旧金山全力以赴地开始创业。一个月不到就推出了Strikingly 3.0版,也就是现在的版本。当时因为想快速推出,很多功能还不完善。但是,第二天就有了一个付费用户,是个哈佛的学生,说要用Strikingly做她的毕业项目。

除此以外,在这段时间里,Strikingly锁定了目标人群,并且实现了盈利。于是他们又申请了Y Combinator,并且成功地成为了第一个入驻的华人团队。

而Strikingly与Y Combinator无疑是契合的,在这里,他们只需要做两件半事情。两件事情是指和用户交流、做好产品,另外半件事则是健身。

在这里,Strikingly除了更快地融入硅谷生态,并且好好打磨产品,也保持着每月超过40%的高速增长。由于Strikingly在YC的3个月时间里都专注在产品上,所以这不仅让其保持了高速增长,而且让Strikingly其后在两周之内就完成了150万美元的融资,资金来自V Angel、Infinity Venture Partners、创新工场等。

谈及硅谷的创业者与国内的创业者的不同,陈海沙觉得这个命题太大了,但是YC的创业者和非YC的创业者的区别还是可以讲讲的,“YC非常黑客文化、极客文化。大家喜欢从问题出发,发现了一个问题,然后做出产品来解决它,发现不只是自己有这个需求,于是开始创业做这件事情。”

除此以外,YC还教会陈海沙一件事情,“你创业的原因只有一个。”

“如果你想要通过创业获得权力,那你更应该去从军,获得绝对的权力;如果你想要通过创业赚钱,去投行工作,你可以赚得更多 ;如果你想要通过创业获得自由,那更是大错特错,我出去旅游一次都需要给公司打个报告,并且随时牵挂公司的变化。没有人能比你更好更快地解决某个问题,这才应该是唯一的创业原动力。”

“Make someting people want”,而不是看VC需要什么,或者看风口需要什么,而是看用户需要什么,这也是Strikingly沿用到现在的标语。

2_meitu_2

从硅谷回到上海,推出Strikingly中国版“上线

其实说起来这件事也是阴差阳错。

最初的创始团队是办的旅游签证,买的单程机票去旧金山创业,每三个月就需要回国再办一次签证。

而律师给他们的建议则是,如果想要申请美国的工作签证,需要先回国呆一段时间,毕竟,签证纪录上,这几个男孩子在美国旅游了九个月,看起来太奇怪了。

而回国后的陈海沙发现了几个意想不到的事情:

首先,在国内找人才甚至比硅谷更容易。大家都认为硅谷有很多的科技人才,但是硅谷竞争也很多,大公司的体制又非常完善,在那里,没有像国内这么多的离开原有公司加入创业公司的人才。相比起来,在国内则有太多的选择了。面试的时候,陈海沙经常会想,“如果是在硅谷,这个人我们肯定要了。”

其次,在中国,因为签证的原因,更容易组建一支国际化、多元化的团队,“我们的团队中有30%是非中国国籍的,来自法国、瑞典、非洲、美国等地的人才都有。而将这些人都带到美国去,非常难实现。”

而主打国内市场的“上线了”也已经正式上线,产品和Strikingly没有什么大的不同,都是一个快速建站工具,而区别也无非在于本地化上。

虽然上线了刚发布不久,但是海外版 Strikingly 已经累计创建了超过 100 万个网站,服务覆盖 200 多个国家。在这样的基础上,上线了的功能已经十分成熟。除了“10 分钟建站”的简单高效,上线了还为用户提供了超过 10 种建站基础模板和更多的功能块选择,用户可以在基础的排版编辑上,再进行绑定自定义域名、添加在线交易商城、管理文章权限、查看访问数据等操作。

建站后,用户也能随时对自己搭建的网页进行编辑修改,如增删功能块或更换模板,还能进一步定制需求。无论用户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是希望建立自己的展示界面或者商城,上线了都能够满足其基本需求。

而自助建站产品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多较为成功的尝试,并且有着各自的主要垂直领域,无论是针对于为非专业 Web 开发成员设计的 Squarespace、博客平台运营商 Automattic、帮助商户建立线上商城的Shopify、还是致力于帮助用户高效方便地定制个人网站的 Weebly,都已经有着自己主推的场景。而在国内,此类快速建站产品还没有出现较为突出的领跑者。

目前,上线了正在测试这一款产品是否会在中国水土不服,现在看来,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反馈。而接下来,上线了将会快速建立市场。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