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 4月26日报道 特约作者:小静
作为一个喜欢尝试各式新鲜的app的用户,我对每一个新生app都有着客观的基于用户层面以及不一定很pro的商业化判断,对那些看上去已经成功的app亦是如此。
BAD APP
昨天PingWest的一篇标题为「都说张小龙是优秀的产品经理,但为什么微信的用户体验如此糟糕?」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至少在我看来),因为在我看来,那些不好的用户体验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文章只从Android客户端进行了吐槽,而在我看来,某些细节在iPhone客户端上的处理也很坑爹。
文章主要提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朋友圈所谓的彩蛋(即长按拍照按钮发表文字)
2、 微信群的消息提示、流量耗费与面子问题
3、 微信隐私设置
4、 混乱的通讯录以及令人烦躁的消息记录
5、 不够直接的功能提示以及不够nice的路径设置
6、 公共账号页面显示“取消关注”而普通用户界面显示的是“发消息”
那么,从iPhone客户端的角度来说的话,以下几点是我想补充吐槽一下的:
坑爹的群组保存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群聊怎么保存到通讯录,因为我一直认为这种群聊应该是自动帮我保存的,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把我的群聊删除后才发现,我彻底地找不到它了(当然,除非有人很nice的在你急疯了的节骨眼上,很配合地在群组里开口说话)。我只能采取迂回的方式,私聊群组中的一个人,让她在群组里说话,然后这个群组才重新回到我的视线当中。
作为一个稍微有点懒并且认为好的产品就是那种,可以让用户不用做任何复杂的搜寻,就能够知道该如何操作的类型(显然,微信并不属于这类,光是看它那么复杂的功能你就会头晕)。操作时又让我内牛满面了,因为自己建立群聊后点击保存到通讯录,提示要输入群聊的名称,点击保存后,我自然认为它是连同群组名保存至我的通讯录了,但没想到在通讯录里仍然没有出现该群组。最后才发现,在保存完毕后,还需要再次点击保存到通讯录,出现下图最右的提示后,才说明已经成功保存到通讯录了。
不过,比起Android客户端用户来说稍微幸运的是,试了下iPhone客户端可以保存两个以上的群组,而不是仅有两个。
坑爹的免打扰
微信目前的功能中夹杂了公共账号、群组以及QQ消息的提示,平时消息就很多而且无法处理(这点PingWest的原文也吐槽了,而且微信默认的消息提示方式是直接在锁定屏幕提示有一条信息的,然后你就不断地看到你的锁定屏幕弹出通知,直到作为一枚懒鬼的你忍无可忍去变更提醒方式),so为了我的睡眠不被打扰,在安装初始就立即去寻找“免打扰”的功能(还隐藏地这么深→_→)。但后来还是常常在22点后接到消息提示,这让我极度怀疑这是个bug(而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开启飞行模式,哦,我真的不愿意每天进入我的群组开启关闭消息提示,这样很烦),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原来所谓的“免打扰”只不过是系统通知免打扰,而不是针对所有的消息提示,也就是说,这个“免打扰”的功能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那种免打扰,目前唯一比较方便的解决方案仍然是每晚开启飞行模式。
坑爹的朋友圈
首先提一个bug(iPhone4,6.1.2,微信4.5版)。既然微信已经这么中国化地砍掉了消息提示“已读”的功能,并提供了朋友圈屏蔽某位特定用户发布的照片的功能,那为什么设置过后还是能在朋友圈里看到呢?这是我一个用户的碰到的情况还是普遍的?
其次,每次删除重装后,朋友圈总会提示我最近几次与其他用户相互评论的记录,每次都是。可能这时候会有人跳出来说「谁叫你没事老删它干嘛呢?」大姐,因为消息提示的我烦啊!微信是唯一一个我删了装装了删的app,因为它的消息提示很烦人,所以我会忍不住删了,又因为微信这款工具是和微博同样重要的两个平台,所以我又会再装起来。因此我会发现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朋友圈看上去是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图片分享平台(就像微信团队说的,微信是鼓励发图片而不是发文字的,因此才把发文字的功能给隐去做成了彩蛋),那么既然是图片分享平台,为什么不提供滤镜功能?如果这样的话,我还不如用Instagram分享图片后再把用滤镜渲染过后的图片分享到朋友圈。而如果我期望给他们看到这些图片的对象,恰好也在我的Instagram上,为什么我还要多此一举呢?而且,连人人都提供照片上传时的滤镜功能了,真的。
坑爹的公众账号
公众账号和群聊是我觉得在微信提供的诸多功能中还算比较靠谱的功能,尤其是公众账号,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微博的相对比较私密和近距离的沟通。但微信看上去似乎只认为这是一种类似微博的宣传渠道,而不是什么比较私密的沟通方式,从他们设置聊天入口的路径可以看出:如果我将消息界面的公共账号发过来的信息给删除后,我只能在我的通讯录里,先找到公众账号,然后点击进入找到我需要进行沟通的账号,点进去后再选择“查看消息”,然后才能调出直接与公众账号对话的界面。一共4步后,你才能真正与公众账号展开对话。
当然,如果你用过公众账号的后台,会觉得它在使用过程中是更加得坑爹,因为你只能通过PC回复用户的问题,不能通过绑定的私人微信号进行沟通(当时提示绑定私人微信后,我一直认为这个公共号助手是可以让我通过私人的微信对关注公众账号的用户进行回复的,可惜结果并不如我想象地这般美好,因此,我对这个公共号助手除了在我群发消息时莫名给我一条发送成功的提示外,完全不能理解它的存在意义)。在编辑群发消息的过程中,你也会觉得用起来是如此的不顺手,需要完全按照它的标准去执行,而且还经常会出问题。
GOOG APP
微信自诞生起,从来都是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主儿,不管是当初的抄袭米聊,还是后来的商业化探索、腾讯部门内斗、坊间八卦,亦或是当下因触及运营商利益随着而来的收费传言等等。作为一个比较现实的用户(谁对我有用我就用谁),客观地说一句,即便目前微信有很多用户体验上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但作为一款依托QQ强大的用户群以及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摆平了米聊的力道,可以这么说,目前国内比较重要的两大平台,一个是新浪微博,一个就是腾讯微信。
微信目前提供了语音、群聊、公众账号等功能,而我个人而已最看重的其实是公众账号。尽管我作为一个很不耐烦的用户,并不会关注太多的公众账号(而且有的天天推送消息过来的账号也经常直接删除),但我始终认为公众账号这步棋走得是对的。而且尽管后台很多细节都不尽如人意,但它至少还是提供给像我这样代码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的菜鸟用户,一种累是累了点、但还算nice的编辑模式,然后又给程序猿们、大公司们提供了自个儿倒腾的开发模式(尽管这两种模式是不能共存的)。
因此,在曾经看到有人痛斥公众账号诸多不靠谱的文章时(详见猎云网早期文章《张小龙:扯吧,你就!》),我还是客观的说了句比较现实的公道话:文章中吐槽的一些内容倒是真实存在的,但仅仅从工具或者规则的角度来说,工具使用的有限性是一个聪明的用户所需明白的一点——你可以吐槽它的不完美,但必须自己想办法找到解决方案(在找到一个更好的替代品之前)。「善用规则」,这条放在哪都适用。
孰是孰非
从微信诞生以来,坊间总是一会过分夸奖,一会集体黑之,从没有一刻消停过。作为一个比较喜欢私人用Line,工作用微信的用户来说,从来都不会去过多地偏袒某一方,觉得它不好的地方要提,觉得好的地方也该说,不要总是非黑即白地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
so,作为一个比较现实的用户外加公众账号曾经的使用者,微信从用户数、开放公众平台接口、以及积极的商业化尝试这几方面来说,微信还是国内比较重要的一个平台。我们需要理性不夹杂太多情感的把它当成一个工具,只是一个工具,这样我们才能够客观地去看待这个产品——这是一个好的产品,也是一个坏的产品。
当然,至于有些人称「用户想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well,没有多少用户有闲情逸致去了解每个app背后的故事,我们不八卦,我们不好奇,我们只想用看上去还不错的产品。只有科技媒体,自命不凡的那些从业者,对产品的设计逻辑感兴趣的特殊用户,以及妄图通过一篇「背后的故事」就能变成成功人士的幻想者,才有兴趣去了解这背后的故事。
饭后一笑(这是关于原文的一些评论)
@勉益加勉:你以为在qq内部做点项目那么容易么?妈的,为啥一年qq的人总搬家,总调整,山头林立。
其实这条真的是一个现实问题,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是因为内部或者说后防线混乱。 (╯‵□′)╯︵┻━┻ #你不要打击人家曝光自家beauty at war的积极性啊喂!#
@Easy:用户只需要讲哪里不好用就行了,不需要跳出来教别人应该怎么做。那不是用户的领域。只有最低级的客服才只care用户,产品经理要统管全局,做各方的最优选择。如果脱离产品经理背负的各种现实去空谈产品,不过是纸上谈兵。
私以为对于聪明的用户来说,这就可以是他的领域。为什么告诉你这么做会比较妥当,那是因为我是用户,我觉得这么顺手。产品经理不去听用户声音,自顾自地去根据自己的想象,认为自己设计出来的需求就是用户应该去follow的,当真认为自己是乔布斯么?用户需求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户对这款产品的期待。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时候,也请各位高贵的PM偶尔低头俯视一下芸芸众生,偶尔stay humble一些。
@游侠空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核心品质极其出色的产品成功的可能要远大于一个平庸但是细节完美的产品。#不是每一个用户都是产品经理,这一点不是每个产品经理都懂#
如果不谈微信的话,那前半句我倒是真这么一直认为的,而且我也觉得有能力做到核心品质极其出色的团队,也一定能在后期把产品打磨的更细致。微信和微博算是两个特殊的平台,真不能用前半句去衡量,或许微博早期是可以这么衡量的,但微信从来都不是。
@刘伟_设计师:保持简单和功能完善长相伴,做每个选择的适合有不同的考虑角度。没必要各种质问,大家都不傻,能多理解背后的故事更有帮助吧
背后的故事大概是考核与团队利益吧╮(╯▽╰)╭
@魄冰踏雪:没搞清楚背后的逻辑就乱喷,发文字的功能本来是微信团队内部测试用的,本来就没想给用户用,鼓励用户发图片的内容。
这就是典型的背后的故事看多了╮(╯▽╰)╭不知道如果有用户看了别人发的了文字、自己却发布了,会很捉鸡么→_→
@鲁先生泽良:pingwest竟然发这种文章,一看就不是真正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写的。其次,里面所说的大多数问题,微信团队都有考虑。另外,很多看似逻辑不清的功能设计,背后有着产品其独特的气质和坚持。拜托作者先好好学产品。
「很多看似逻辑不清的功能设计,背后有着产品其独特的气质和坚持。」哎妈呀,微信都有独特的气质和坚持了╮(╯▽╰)╭
@光华小国-互联网产品和行业分析:你说的只是交互而已,可能还不知道一个产品的灵魂是什么。
这独特的气质还不够,连产品的灵魂都出来了╮(╯▽╰)╭在我看来,微信它就是个普通的工具,一款用户数比较多的工具,本来就谈不上优秀,又哪来来的伟大和灵魂呢?
@morewit:腾讯的产品有很多是相互重叠的,莫非和那些应用一样,丢给不同的团队在做。
我倒是真怀疑这种东拼西凑跟背后的团队利益与个人利益有关,这种事情在大公司见着多了去了。还有协作部门,尤其是那些眼红的部门,或者想拿微信过桥的部门,说不定这些东拼西凑就是强加进去的,还记得当时财付通要入驻微信但张小龙没啥反应的传说吗?
@杨名v:请问什么是用户体验?满足一个人的体验叫用户体验么?用户体验能满足所有人么?
用户体验并不是要你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而是要用脑子想想,亲手试试,这样操作真的简单易行吗?
@Lean_Startup:CTRL + C, then CTRL + V
佛曰:不可说。
@设计实现改变:谢谢你让我知道了怎么发文本信息
说实在的,这传说的彩蛋也是当初看了相关的文章后才得知的,要不然我也不知道。。。
@匿名:用过wp版的吗?呵呵。。。
#高端黑#
===========万恶的分割线==================
最后,请允许我不怀好意地发一下下面这条评论,因为,当我看到这条时,我实在是忍不住笑了。
匿名:我看过张小龙的一个采访,他其实是不想 让用户发文字内容的。所以就设置得这么隐蔽。作者可以再网上搜搜看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猎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