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瀛寰
我们已经身处一个3G/4G时代,却为2G/2 .5G解决问题。微信团队的这个声明写得还真有点黑色幽默。
一场全民热议的微信收费事件,其实起因还在于微信的信令“心跳”。
4月9日,腾讯公开表态,表示从“不改”信令频率到“优化2G/2.5G信令技术”,甚至创造性地提出“更智能的动态心跳新技术”这个新名词。
腾讯在态度上明显“低调”了很多,但话里仍透着不肯妥协的信号。甚至腾讯在声明中有意无意地强调一点:我们已经身处一个3G/4G时代,却为2G/2 .5G解决问题。这个声明写得还真有点黑色幽默。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国移动急于上马4G的心态非常明显。但互联网资深分析师洪波则认为,4G已有路线图,“刘备摔孩子也不太可能改变这一进程”,希望中国移动不要拿微信说事。
微信收费一事至今未有定论,但这场传统电信业与新兴互联网行业的激烈交锋拖得越久对中国移动和腾讯双方皆非好事。
虽然腾讯已经多次表明,微信不会对普通用户收费,但在业界过度的热炒以及各方利益的明争暗斗博弈之下,有关“微信向普通用户收费”的谣言仍在蔓延。与此同时,来自日本的类微信产品Line,在收费谣言之下已经被用户屡屡提及,意在成为微信收费之后的替代品。
收费争议之际,关于微信商业化的话题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4月10日,腾讯在给时代周报的独家回应中表示,微信目前还没有盈利模式,他们也不急于追求盈利,目前他们最关心的还是用户的社交体验和产品自身的用户体验。
信令“心跳” 迷雾难解
何谓信令“心跳”?在每一次网络交互中,去除内容数据信号之外的控制信号,就是信令。由于网络收到的终端信令请求超过了网络各项信令资源的处理能力,引发网络拥塞以至于产生雪崩效应,导致网络不可用,称之为“信令风暴”。
关于微信信令风暴,中国移动最先表态。时代周报编辑从中国移动内部得到的消息表明,微信用户上升到3亿多之后,中国移动确实发现信令风暴对网络产生冲击,微信在不发信息的时候,也要通过心跳信令,甚至有些地区的通话质量受到影响,“于是据实向部里汇报了。”
所以,3月初,中国移动相关技术部门建议微信“降低心跳的频率”。这个建议提给腾讯之后,腾讯的回应则是“不改”。
这一说法是否属实,时代周报编辑已经向腾讯发出求证请求,但腾讯并未就此给出明确答复。
4月9日,就时代周报编辑致信腾讯询问关于微信信令“心跳”频率与中国移动冲突一事,腾讯微信团队公开回应称,为了解决上一代2.5G网络的信令压力问题,微信技术团队正在和运营商运维部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信可以根据不同网络的特点,实现更智能的动态心跳的新技术,有效解决2.5G网络的信令负载。
与此前的“不改”相比,腾讯此番公开表态,在态度上明显“低调”了很多,但话里仍透着不肯妥协的信号。
洪波认为,2.5G天生不是为移动互联网设计的,而TD网络建设原本就差,中国移动早就无心继续投入。所以现在的情况是,移动互联网在中国高速发展,中国移动却只能以2G网络勉强维持用户的移动互联网的强烈需求,大脚穿小鞋,连话音等基础业务都受到影响。
这些观点其实与中国移动内部人士的看法有异,中国移动方面则强调,中国移动2G/2.5G网络支持微信没问题,但是中国移动用户基数大,信令风暴的确存在。“信令风暴与网络制式关系不大,而用户基数则是决定信令风暴的根本原因。”
关于信令风暴,电信专业与互联网专家各执一词。风暴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影响了中移动的网络?
另据一位偏中立派的技术专家称,微信确实有占用信令问题,但距离信令风暴还远。一些电信设备制造商早有解决方案,就看是否有意愿。
有意愿?其实指的就是中国移动是否真的想解决问题。
一位网友的留言更为直接:“中国移动的3G网络不给力,你就承认了吧。”
因为TD的原因,中国移动3G建设乏力,志在4G,甚至早已抢跑4G商用,但却碍于身份不明,没有牌照。有人称,中国移动的微信“闹庄”实为4G牌照,以全民在意的微信拿来大做文章。
在关于4G的态度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以其3G网络优势,自然也不如中国移动积极。在4月7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期间,王建宙大谈特谈4G。“4G技术已成熟,完全具备商业化的条件,网上看视频一点都不卡,甚至和看DVD一样。”
对于4G网络,王建宙表示,4G的发展比预期的要快,主要是市场的推动。由于数据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有网络已无法支撑爆炸式的流量的增长。因此,4G呼之欲出。
某种程度上,中国移动也是个“苦孩子”,3G没法用力,4G早早用力却没法真正发力,而此时此刻,再被微信的信令冲击。
洪波认为,中国移动当然希望尽快发放4G牌照,但4G的进程早就有了路线图,“刘备摔孩子也不太可能改变这一进程”,意指不要拿微信说事。
微信团队的公开声明,仔细阅读,很有趣。因为腾讯也拿3G/4G来说事。“伴随3G/ 4G的建设提速,WiFi无线城市的大力建设,困扰产业的信令和网速问题最终都会迎刃而解。我们相信,关于2G网络信令的问题,是一个3G/4G/WiFi过渡的阶段性问题,可以通过运营商和APP服务商联合技术优化来解决。”
腾讯的声明,一方面暗指中国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4G,另一方面其实也在呼吁政府尽早解决4G牌照一事。
这已经是一个3G/4G的时代了,而一家互联网公司居然还要为2G/2 .5G的问题,大动干戈。
荒诞,还是黑色幽默?
这样一个声明,自然不会让中国移动满意。对于腾讯关于“3G/4G”的说法,来自电信业的人士并不认同,甚至认为腾讯在转移“信令焦点”。据中国移动一位内部人士称:“明显是针对移动来的,不解决心跳问题,联通电信3G一样会因信令风暴宕机。”这个回应,明显又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捎上了。
信令“心跳”到底要不要降?冲击到底有多大?不仅中国移动与腾讯,包括专家也都各执一词。中国移动的“信令”质疑,意在解决2G/2.5G的问题,还是意在4G?
矛盾仍在,迷雾仍在。
收费谣言何时止?
除了工信部之外,虽然中国移动和腾讯都没有表明收费,但“向普通用户收费”的谣言却漫天飞,迫使腾讯不得不动用微信公器向3亿用户群发辟谣信息。
洪波认为,“微信收费”的始作俑者一定是中国移动,根本原因还是转嫁矛盾,撬开口子。如果腾讯被收费了,所有OTT都无法独善其身。
信令费一旦作为新费种被政府批准,中国移动的所谓向“智能管道”转型也就有了眉目。来自用户的通信费、流量费必然萎缩,中国移动必须开始着手新收入来源的挖掘,智能管道主要是向企业收费,微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洪波认为,工信部的表态,明显是为中国移动站台。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也强调,一旦微信收费,意味所有互联网增值业务都可能被收费,三大运营商垄断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却要额外收费,这不合理。
微信所产生的“信令风暴”一事至今仍未有确切答案,但事实上,运营商与OTT服务商的博弈国内外都存在,网络中立原则被普遍认可并很可能成为法律。但在移动领域情况要更复杂。2010年Google与Verizon达成网络中立协议,明确了有线宽带提供商严守网络中立的原则,不得区别对待不同的流量,不得额外收费。但这一协议把移动网络排除在外,为今后的争议埋下伏笔。
与国外案例相比,中国运营商与互联网服务商之间的冲突来得更为激烈。
众声喧哗之下,收费一事已经越演越变形,迷雾也越来越浓,各方都在博弈。博弈的背后,却是如“微信向普通用户收费”的谣言越来越漫延,最终有可能让Line等国外产品趁机占领市场。
围绕微信收费的争议仍在进行,但这场以民意为砝码的博弈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最终损害的或将是中国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