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鸽这十年是中国风险投资的十年,更是见证风险投资所推动的创业者成长的十年。
作为最早将西方风险投资引入中国的实践者,熊晓鸽见证了中国本土风险投资机构从零起步、外资主导,到现在的投资总额近1500亿元、占总投资额
六成以上、位居世界第二的快速成长。作为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IDG资本创始合伙人,他所投资的200多家创业公司迅
速成长,马化腾、李彦宏、张朝阳、季琦……一个个创造奇迹的人均与IDG有关。当年曾与人拼租写字间的马化腾说:“类似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在深圳有上百家之
多,腾讯的故事其实就是他们的故事。”张朝阳在回忆创业之初,一定也会想起当初仅剩10万元找到IDG时的场景;季琦在讲述自己如何打造携程、如家、汉庭
三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时,三次为其投资的IDG绝对是极富传奇的一段……
在中国的风险投资界,熊晓鸽算得上是“教父”级的人物,作为这个领域的拓荒者,他经历过孤独的等待,见证了风投伴随着互联网起落、再出发并一路高歌猛进的征程。他和与他一起创造财富神话的人,一起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的故事。
记录创业者成长奇迹
2002年后的三大变化推动了IDG和国内风投行业的迅速发展,创业环境改善给了风投行业迅速发展的机会。
IDG在中国的发展记录下风投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史,它记录下的还有那些创业者的成长。
1999年下半年,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在风投的助力下迅速崛起,大批海归带着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风险投资回流国内。“那时在咖啡馆里经常能看见穿着牛仔裤、白衬衫的年轻人拿着商业计划书疯狂推销,风投在人家眼里就是人傻、钱多、速来。”熊晓鸽笑言。
熊晓鸽回忆,不到半年,随着纳斯达克网络股的暴跌,绝大多数资本仓皇而逃。“除了互联网泡沫,当时国内的创业条件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熊
晓鸽坦言,2000年困扰风投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按照法律,内地自然人不能和外资股东合资成立公司,只能在国内设立合资风投,由创业者重新注册公司,
再以这个公司与合资风投成立合资企业。但政策规定,外资投资占股25%以上才能享受合资待遇,这就要求合资风投的投资占股需超过50%,这让创业者很难接
受,合资公司只能流产;二是退出机制缺位,当时A股发行3年内的法人股不能转让,3年后只能在法人之间转让,不能全流通,风投进入前看不到收回投资的那一
刻。
拓荒者前进的道路总是伴随着孤独、困扰和决然前行的勇气,好在随着的10多年里,风投行业迎来了低潮再度出发的良机。
如今顶着“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第一人”头衔的熊晓鸽认为,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形势转变和创业环境改善的判断才是最根本的。“国内的发展比
美国要晚一些,机遇一定会有。后来证实,两年后,也就是2002年后的三大变化推动了IDG和国内风投行业的迅速发展,创业环境改善给了风投行业迅速发展
的机会。”熊晓鸽提到的三大变化,一是随着2001年中国入世,整个国家更为开放,更先进的技术、理念,也包括源源不断的资本全面进入;二是IT技术和互
联网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提速了整个经济发展;三是国内市场崛起,大批新兴、有生命力的公司诞生,新东方、百度、腾讯等迅速发展并壮大,而
风投的介入加速了这些尚在培育期企业的成长。
批量缔造中国概念股
一部风险投资在华史就是一部中国互联网史。2004年以后伴随着大批互联网企业上市、退出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的风投行业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中国的财富神话大多来自高科技产业界,2003年,所有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仅仅15亿美元,如今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高达几千亿美元。在众多神话
的背后,IDG资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20多只中国概念股中,有一半以上曾经接受过IDG资本的风险投资。从2003年起,互联网企
业成为风投的主要投资领域,而在历经涅槃后,这些成功的企业也给风投带来丰厚的回报。
“有一句话,一部风险投资在华史就是一部中国互联网史,有一定道理。”熊晓鸽坦言,纳斯达克网络股的暴跌,让中国首批本土风投尝到了失败的滋
味,然而互联网在2003年后的重新崛起带给了市场新的机会,特别是2004年以后伴随着大批互联网企业上市、退出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的风投行业迎来了
自己的春天。2006年,除了IDG资本等进入第二期、第三期基金融资以外,新的基金,如北极光等纷纷出现。
这一过程中,熊晓鸽率领的IDG资本在产业低潮期独具慧眼投资的携程和金融界等悉数上市,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资收益,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真金白银的回报让熊晓鸽声名日隆。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由IDG投资的广东远光软件公司于2006年8月23日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其将投资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推出的第一
单,也创下外资创投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先例。美欧投资回报率不断下跌、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带来的巨大机遇,让曾经逃跑的资本再度回流。
“现在中国许多成功的公司,包括腾讯、百度等,并不是说哪一家有什么专利技术惟我独有,别人开发不出来。”在熊晓鸽看来,成功企业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具有市场的先发优势,其次执行能力、应变能力非常强大。所谓先发优势,就是指进入的时间点找得好,比别人先走。“做风投也需要比别人先走一步。如何做
到?跟做学问一样,主要就是学和问,你去参加会议,见业界的领袖人物,就是为了学习,去讨教,问他们一些问题,我们也是在做学问。”熊晓鸽一直认为做投资
就是在做学问,自己是知识分子。
中国引导世界投资方向
如果不出什么自然灾害或人力不可抗拒的破坏,未来3至5年内,中国将会引导世界投资的方向。
2009年创业板推出后,国内风投迎来了真正的热潮,全民风投浪潮起步。与此同时,全球流动性资本一股脑儿涌入中国。此时,熊晓鸽开始寻找新的投资领域。
“投资的机制绝对是受主流技术或政策的驱动”,这是熊晓鸽一贯的投资准则。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提出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
的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且明确文化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
局。
“目前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在2.5%左右,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在2020年让中国的文化产业占到GDP5%的目标,政策推动给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熊晓鸽又看到了机会。
在此之前,熊晓鸽和IDG资本已经开始跨界文化产业,先是为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投资,参与《山楂树之恋》和《雪花秘扇》的拍摄,后与文化创意
互联网公司猪八戒网结缘。2011年12月,IDG以6000万元购入百雅轩20%的股份,正式成为百雅轩的战略投资者,由此,百雅轩也成为获得主流风险
投资机构青睐的首家文化艺术品机构。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一下子冒出4000多个基金,对此熊晓鸽有喜有忧。“大家都认识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创造就
业、增加税收,尤其是对新兴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中国成为世界上基金数量最多的国家;从不好的层面讲,很多基金一下子上来之后,遍地撒网,但管理基金
不是全面运动,应该是少数专业人出来操作。”在熊晓鸽看来,投资一定要投对领域,目前在中国,大家更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关心健康、长寿、医疗,关心娱
乐、文化、旅游,当然也关心新技术发展等等。“如果不出什么自然灾害或人力不可抗拒的破坏,未来3至5年内,中国将会引导世界投资的方向。”
[ 商报提问 ]
“花钱比挣钱难”
商报:在您看来,投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熊晓鸽:在中国现代发展史上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突然成了世界上现金最多的一个国家,外汇储备早就超过了日本。突然钱很多,怎么花这个钱成为一个大的挑战。
其实花钱比挣钱难,因为花钱要求有回报,在什么时候能够收到多少倍的回报。可是要成为一个能够挣钱的投资管理者,严格意义上说至少需要5-7年
的培训,最好有十年以上的经验,这样才能够有足够的经验去独立管理基金。这个行业不是靠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够学会的,经验非常重要,这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吃
一些亏,有一些教训。当然还有运气,在投资中说没有一点儿运气也是不对的,这个运气就是进入市场的时间。
“辩证看待市场冷热”
商报:很多人认为现在经济形势不好,目前风投变得很谨慎,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熊晓鸽:我喜欢“危机”,这不是幸灾乐祸,作为一个投资人,市场冷的时候往往是好的播种时机。反而当市场非常热、每个人都牛气冲天拿着钱到处投的时候心一定要静。钱来得比较容易的时候往往容易出错,这时我反而鼓励员工看看书、度度假,要能够冷静地拒绝一些诱惑。
2008年国际经济形势不好,我当时就说,这个冬天是最好的播种季节。2010年是我们投的公司上市最多的一年,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2008年时投的。
“投资最终看重的还是人”
商报:IDG为风投业创造的经典案例不断上演,最为业内津津乐道的就是携程、如家、汉庭三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的创始人季琦和IDG的故事,为什么会是季琦?
熊晓鸽:选择季琦主要还是看好这个人。我自己也曾经走过麦城,1993年投资电脑电池的资金全部打了水漂,这让我认识到,再先进的技术,如果市场不认可都是白费,而市场的把握需要优秀的人才,需要他具备果敢的判断执行力和与人合作的亲和力。
到现在为止,风投投资的历史上还没有人像季琦一样,7年内3次作为创始人创办的企业都到纳斯达克上市,每家公司的市值都超过10亿美元。IDG
也是前无古人,连续3次都投了他。这样的案例恐怕再难寻找,好的风险投资除了可以给予优质企业在成长初期最需要的资金外,还会给被投资人带来很好的增值服
务。
我们投资了200多个项目,这里面有近20个是失败的,可以说是血淋淋的教训,我们可以跟企业分享这些教训,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这就是风险投资给企业带来的改变。从企业角度讲,会更注重把企业做好,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但是对我们而言,更看重企业经营的长期发展。
“市盈率高并不是企业了不起”
商报:2009年创业板推出后,被看做是全民风投的开始,您怎么看?
熊晓鸽: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一下子冒出4000多个基金,成为世界上基金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管理基金不应是全民运动,否则就会像全民炒股的后果,赔钱一定是大多数。
现在创业板的市盈率太高,并不是这些企业有多了不起,更多的还是供求关系带来的,因为人们手中有很多钱,而投资机会比较少,能够投资的也就是这
些上市的新股票。另外一点,基金进去的话,需要过锁定期,由于企业的资质并不一定很优秀,所以可能在过了锁定期后,上市初期因为股票上涨带来的收益已经得
不到了。
“看好电子商务”
商报:电子商务最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迅猛,但面临烧钱不赚钱的局面,您怎么看?
熊晓鸽:我看好电商,我们投了凡客诚品。
中国和美国电商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电商以B2C为主,美国的电商以B2B为主。在管理模式上美国比中国更成熟,思维模式也好,尤其是上市公
司,管得非常严,每一年预算都做得很严格,部门负责人采购直接说了算。中国是财务一支笔,导致B2B没有那么发达,不过,我认为还是有几家电商能够做大做
强。当然,中国电商投的钱挺多还挺热闹,但是基本上还是同质性竞争比较多。
[ 编辑观察 ]
坚持自己坚持的
只做自己擅长的,坚持自己坚持的,是熊晓鸽可以被称得上是“投资教父”的理由。20年的投资历程,他没有进入可能更有机会获取暴利的房地产业,没有去炒股,用他自己的话说,坚持着用比较长的时间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远远比短期利益要有意义。
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年间,因为有了熊晓鸽这样的风险投资人,让那些曾经寄居在深圳赛格科技园与人拼租写字间的“马化腾们”、让曾经奔走于北京双清
路清华创业园的“李彦宏们”有了助力。这些创造奇迹的人物背后,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化程度日益高涨,投资者和管理者可以不再背负原罪前行的过程;
这样故事的背后,更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崛起,互联网去泡沫化后再出发的过程。时代给了创业者和风险投资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与
仅仅成长了十年的本土风投不同,熊晓鸽和他的团队因为有了此前十年的蛰伏,因而可以有更多的经验分享给他的投资对象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