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在以色列现在有5000多家IT公司,每年净增新的创新公司200家。5000家IT公司只有500家年销售额是2500万美元,大概有1亿元人民 币这个程度。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公司都是中小企业,其中有60几家是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另外,世界500强公司有250多家都在以色列建立了研发中心,以 色列还有四十几家当地的VC,二十几家PE。在过去的十年,以色列和国外的VC在当地投资了有160亿美元,也就是说每年的投资(IT的银行业)有16亿美元的投资,所以说这么小的国家每年有这么多的投资量还是非常高的。到底以色列创新背后的动因是什么?
本文为阿尔法工场并购重组群线上交流活动所分享的内容
主讲人:中信产业基金投资总监 樊扬
录音整理人:北京纵横律师事务所 王丹丹
平时工作过程中技术问题讨论太多了,所以我选择一些别的话题来讲。5月份我和EMBA同学去了一趟以色列,感受很深,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话题:以色列——创新的国度。
我在加入中信产业基金之前在世界银行下面一个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FC)做投资,有机会在世界各地做项目,走访了20多个国家,我觉得这次从以色列回来是我这么多次出国感受最深的,因此非常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话题分几个部分来介绍,第一部分是以色列的概况和历史,第二部分是以色列的创新,第三部分是创新背后的动因,第四部分介绍国外公司在以色列的并购案例,最后是对中国公司的借鉴。
首先是关于以色列的概况。以色列是很小的国家,现在在加沙地带,巴以冲突非常严重。现在如果再去以色列没有那么方便了。但对以色列人来讲,这种冲突在1948年建国以来一直存在。我去的十来天没有经历他们的防空警报,但赶上了国庆。在国庆前一天,有一分钟的时间以色列全境都要拉响警铃,所有人停下工作,开车的人也要在马路边停下来,向战争中死去的士兵默哀。
六十几年来以色列打了7场较大的战争,这七场大的战争死亡的人数也就是2万多人,并不是很多,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以色列目前75%是犹太人,21%是阿拉伯人,其他的4%是其他的种族的人。巴以冲突时间是很长的,今天我们也不专门讲这个历史,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向大家推荐几本书。
现在以色列是800万人,在1948年建国初期只有60万人。很显然这是一个移民国家,整个国土面积不大,2.2万平方公里,跟北京加上周边郊区面积差不多。整个以色列地区没有什么矿产,但大部分都是可耕种的土地。这些土地以前绝大多数都是盐碱地,在过去几十年这些土地相当于被以色列人洗了一遍,现在97%的土地都是可耕种的了。
另外,以色列的水资源非常匮乏,50%都是经过海水淡化来使用的。如果用几句话来总结以色列的话,那就是一片土地、两个民族(犹太族和阿拉伯族)、三大宗教圣地,这三大宗教就是最早的犹太教、后来的基督教和再后来的伊斯兰。三大宗教的发源地都是在一片土地上,确实是非常神奇。如果大家去过耶路撒冷,就能体会到这个圣地对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么我们对今天的巴以冲突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了。
实际上以色列人对自己的宗教有相当一部分是相当虔诚,但是还有绝大多数,可能90%的人都世俗化了;有8%左右的人是传统的犹太教,这些人实际上是被国家养起来的,每天两项主要的工作,一项是生孩子,第二就是祈祷。
这些人的装束是非常特别的,大家平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戴着高高的帽子,身上全身包起来,有时穿着白衣服有时穿黑衣服的,这些人就是那些传统的犹太教。这些人是不需要工作的,是依靠国家的补贴来生活。世俗的犹太教对传统的犹太教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有一部分人对传统犹太教信徒很虔诚,认为他们的祈祷会带来福音,因为他们的祈祷,所以以色列能够繁荣的发展;但另一部分人不认同他们。
犹太人大概在2000多年前被罗马人驱逐之后,就小而分散地居住在世界各地。在欧洲在各个时期受到不同形式歧视,最主要的形象就是放高利贷者的形象。大概在100多年前,就是1890年的时候,犹太的复国思想开始萌芽,那时候年轻的犹太人希望回归圣地迦南重建祖国,这就有了1948年以色列的建国。
在1900年左右,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只有5万人左右,占全球所有犹太人的不到1%,因为那时犹太人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现在以色列是800万人,占到全球犹太人总数的一半左右,剩下还有六七百万人生活在美国,还有一部分是生活在欧洲和亚洲。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奥斯曼帝国解体了,在以色列建国之前,1920至1948年,英国作为托管国。而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奥斯曼帝国解体前,这片土地是被奥斯曼人统治的。
在托管期间,英国政府承诺在巴勒斯坦地区,给犹太人建立一个家园,主要是英国有很多富有的犹太人家族在支持犹太人复国的思想,主要是这个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有一个原因是英国当时考虑这样他们就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来管理这个地区。
1948年,以色列建国的时候,当时最大的支持国其实是苏联,所以以色列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当地有许多人民公社。现在还有大概200多个人民公社,占得人口比例不多,大概占到以色列人口的1.5%左右,但是工业品产值占到以色列产值10%左右,其中农产品产值能占到30到40%左右。
我们在以色列期间,也参观了一个人民公社,和我们想象的人民公社有类似的地方。它有一个公共食堂,大家住在各自的别墅里,当然比我们以前见到的那中公社的房子好多了。财产也是共有的,直到2009年,这些财产还是共有的。
2009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公社,认为这个地方还是有点孤立,不能跟上世界一体化的时代步伐。所以在2009年以后,经过各个人民公社的选举,根据选举的结果,所有的人民公社都成为了世俗社会的形态,承认私有财产,和我们现在没有什么区别。
过去60年里面,以色列的经济总账翻了50倍,平均7%的增长率。连续60年增长,这也算是一个奇迹。以色列主要是经过了两个大的飞跃,第一是1948至1970年这个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都是政府主导的粗放型的发展。
第二次飞跃是从1990年至今,这次飞跃是民营经济主导的,是一个创新型的增长。主要是伴随着第一次新的移民潮,打了一次战争,以及VC产业发展是分不开的。这两次飞跃期间,就是1970年到1985年这段时间,对以色列来讲,是失去的十年,这一期间通货膨胀是非常高的,有60%到100%,最高是400%多。
所以当时开玩笑,从海法去耶路撒冷,坐出租车比坐公交车更便宜,因为坐出租车是最后才付钱,付钱的时候通货膨胀已经让货币贬值很厉害了。说明当时在1970到1980年期间,通货膨胀达到非常大的程度。最后在IMF和美国的帮助下,以色列大量的减少政府债务,以及一系列的紧缩措施,慢慢的把通货膨胀控制下来了。
以色列是一个创新的国度,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它是全球创业密度最高的地方。每年都有几千家新设的公司,平均几百个人就开一家公司,这个密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其次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量几乎超过了欧洲的总和,仅次于美国、中国和加拿大;以色列的人均的VC投资是美国的2.5倍,是欧洲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00多倍。
有影响力的创新的科技,包括芯片行业,Intel的实验室实际上是在以色列。在1970年代,最早的80、88处理器、后来的386处理器,到2000年以后的奔腾处理器,都是Intel在以色列的团队发明创造的;另外,即时通讯技术,IPC技术,也是以色列人创造的;还有比较有影响的技术,微摄影检查肠道的疾病、IT的防火墙、很多的医疗设备、农业方面的滴灌技术,这些都是在全球很有影响力的技术,也都是以色列的创新结果。
现在如果要是把整个国际上的IT群落,从美国人的角度,可能划为三个大的群落,第一个就是美国的硅谷、波士顿、得州,另一个是中国、印度、台湾地区,第三个就是以色列的IT群落。现在IT行业,以色列有5000多家公司,每年净增200个创新公司,因为每年都有很多的新增公司倒闭,比方说倒闭200家,它可能就新增400家。
在以色列现在有5000多家IT公司,每年净增新的创新公司200家。5000家IT公司只有500家年销售额是2500万美元,大概有1亿元人民币这个程度。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公司都是中小企业,其中有60几家是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另外,世界500强公司有250多家都在以色列建立了研发中心,以色列还有四十几家当地的VC,二十几家PE。
在过去的十年,以色列和国外的VC在当地投资了有160亿美元,也就是说每年的投资(IT的银行业)有16亿美元的投资,所以说这么小的国家每年有这么多的投资量还是非常高的。
到底以色列创新背后的动因是什么,我觉得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个层面是生态环境和文化。关于生态环境和文化,实际上有几个基本的要素:以色列是个非常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的读书量可能也是最高的全球,每人平均每年要读67本书,绝对排世界第一,中国大概人均不到2本书。
对于以色列的整个生态环境来讲,处在在战争的阴影之下,整个国家都处在危机感中,因此勇气和科技是存活的关键,因为四周都是敌对国。北面是黎巴嫩和叙利亚,南面是埃及和约旦,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危机感非常强。以色列的人口数量和拥有武器的数量和敌对国相比是非常少的,所有只能以质量取胜,靠科技创新,我的武器比你先进,我的战斗力比你强,我的一个连可能能对付你一个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维护它的生存。
在文化方面,犹太民族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色的是扁平化。扁平化就是以色列人认为人和人之间不存在那么多的层级,如果一定要分层级的话,一个就是自己,一个就是上帝,我和上帝之间是没有什么层级的,这是非常扁平化的一个社会特征。
另外,以色列人的性格特点是非常直接,说话非常直,不拐弯抹角。如果把人的交流方式根据直接和间接划分等级的话,那么日本实际上是一个间接的民族,比方日本是10分,中国和韩国打8分,美国可以达到3分,德国、荷兰、奥地利可以打2分,而以色列人是打0分的,他们非常地直接。
还有一个文化特征就是Formality,是不是注重外在形式。以色列人是一个很不注重外在形式的民族。如果给是否注重外在形式打分的话,日本还是10分,中国是7到8分,以色列还是0分。因为在以色列,国家很小,大家都服兵役,因此以色列认为没必要拐弯抹角,大家都知道你是谁,也没有必要那么正式。
以色列是个三度空间的扁平化社会,通过中间两个人任何两个以色列人都能够连上线,中国大概是5度或是6度。所以这么扁平化的社会,大家都觉得没必要拐弯抹角,非常不注重外表,去耶路撒冷或特拉维夫的街道,会发现以色列人几乎是不洗车的,而且马路上也很少见到豪车,都是很普通的日本车、美国车,很少见到宝马、奔驰这些车,和我们在北京看到的景象有很大差别。
另外,以色列的公司里面,雇员和主管是有同样的话语权的,在公司里面是没大没小的。如果按照没大没小来打分的话,马来西亚是最讲求公司内部等级制度的,它可以打到10分,同样以色列还是0分,是最不强的,美国大概打2到3分。所以这个国家的特点就是国民的文化特点非常强,实际上是强于公司的企业文化的。
以色列人还有一个特点,不注重长期的规划,注重实效,是个活在当下的民族。用Intel的一个高官的话来说,如果以色列人邀请一个女孩子约会的话,会在今晚上就约她,不会等到明天或下个星期;如果是创业有了一个很好的点子,他们会马上就干,这个星期就要把这个公司弄起来,不会等到万事俱备,等到明年再去弄。
还有一个文化性格特点,叫Chutpah精神,就是挑战权威、非常放肆的民族,厚脸皮、非常自信、自以为是,但是以色列人恰恰认为Chutpah精神是他们创新背后最大的动力,他可以挑战人和权威,不认为约定成俗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一定要以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一件事物,而且非常直率,表达自己的观点,脸皮很厚,不怕说错、不怕失败,这些特点在创新的领域里面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一个文化特点,就是对规则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就是是不是在特定领域下规则可以被忽略,以色列人认为是的,这个中国是一样的。实际上在关系导向型社会,基本上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比方以色列、中国、印度、俄罗斯,认为规则是人定的,是可以绕一下的;但在欧洲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欧一些民族,比方德国、奥地利,他们可能不会这样认为,对规则是非常严肃的。
所以这种非常独特的文化对创新产生了很积极的效果,导致以色列人一是非常积极主动,第二是不怕失败,对待创业失败的态度非常宽容,他们叫Constructed failing。投资人在投资圈子上也有一个共识,认为创业的人不经历很多失败的话很难取得真正的创新,所以他们注重过程胜于注重结果。
就像在军队里一样,每次战争或训练之后,每天都有一个Review的过程,就是把今天发生了什么,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自己先说一下,然后同事要回顾到底每个人在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所以他们非常注重过程,对于结果就没那么看重。
另外,对创业失败,以色列人是非常宽容的。哈佛大学一个教授关于创业失败的研究表明:在创业失败之后,再创业的人成功几率大概有20%,这个成功的几率就很高了,远远高于第一次创业的成功几率。和第一次创业成功之后第二次再创业的成功几率是差不多的,都是20%左右。
另外,一个独特的文化是喜欢冒险、喜欢辩论。以色列人之间的辩论并不意味着冒犯,他们认为互相辩论意味着有激情,渴望影响他人,说明自己对这个话题有兴趣。小孩子从小就被孤立挑战权威,这是创新的前提。他们认为,理是越辩越清的,这样的话,加上以色列又是一个扁平化的社会,通过互相辩论和思想的碰撞,就可能会产生很多创新的点子。
这是关于文化部分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关于以色列的制度和现状,这也是导致创新动力非常足的原因。
首先就是非常独特的兵役制度。高中毕业生,大概18岁毕业之后就当兵,大概2到3年不等,大部分是三年时间。三年当兵之后,他们不是马上上大学,大概用1年的时间去全球旅行,走得越远越好,去看一下。他们叫“Go far ,stay long ,see deep”就是说走得越远越好,非常深入地去体验当地的生活。这样旅行1年后大概在22岁左右才开始上大学。
犹太人又有一个早婚的传统。所以在他们大概26、27岁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非常成熟了,有非常强的管理技能。而且又由于这些人都服过兵役、管下属的经历,责任感也是非常强的。
因为三年入伍的经历来讲,最开始进去肯定是小兵,就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到第三年的时候肯定是下面要管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那么管理5个以色列人的难度可能要高于管理50个美国人,这是Intel的一个CEO讲的话,因为以色列有挑战权威的传统,所以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
那当兵的经历有管理很多人的经历,由于这些下属每天都面临死亡的威胁,因为他们这个当兵是真实的处在战争环境下的当兵,跟我们国家这种兵役制度还不一样,因为每天都面临着恐怖袭击的,所以一个决策没有做好的话,可能下面的兄弟就要丧失几条生命。所以十几岁的孩子都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这对于将来到公司之后,创立一个新的公司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年的兵役服完之后,并不是说服完就完了。他们还有一个后备役的制度。服完兵役之后,每年大概还要花一个月的时间,还要回到以前所属的部队,再去做一年的后备役的服务。因为无论是男女都要有这么一个经历。所以以色列人互相介绍的时候,都要介绍自己以前是在哪个番号军队服兵役的。不想沃恩说我来自哪里、哪个中学、哪个大学毕业的,他们首先说我是那个番号军队毕业的。
那么,因为各个兵种是不一样的,他们从高中毕业生中挑的人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要当兵,所以大家都想去一些最经典的部队,以色列有个番号叫8200的特种部队,位置就相当于美国高中生毕业后想去哈佛、普林斯顿或者耶鲁,是非常难进的。所以如果你服兵役的地方是在8200或者特种兵,能够跟战略决策,比方说参谋部离得很近的话,那么将来找工作的时候是很有帮助的,就相当于是从北大清华毕业。
另外一个,说制度也好说现象也好,因为以色列是个移民的国家,1900年只有5万人,1948年建国时也只有60万人,现在大概是800多万人,这800万人来自于全球90来个国家,因为以色列有一个制度,欢迎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来以色列,只要你来马上就给你国籍。
以色列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都是技术移民,50年代有三分之二都是技术移民;另外一个移民潮是90年代,前苏联的解体。因为前苏联国家有很大数量的犹太人,实际上是知识移民,他们来到了以色列。
所以以色列人都会说两种语言,一种是官方的希伯来语,另一种是原来所在的国家的语言,你来自俄罗斯会说俄语,来自德国就会德语。这些人刚来以色列的时候,有半年的时间,国家免费是给培训希伯来语的。
这半年时间,你不用上班,国家免费提供师资、免费提供补助,免费学习希伯来语,这样他也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的语言体系。因为这些都是知识移民,到以色列来的犹太人,都有很好的读书传统,尤其是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以后到以色列的犹太人,很多都有硕士、博士学位,医生、律师的资格。
这些人来到以色列,又由于背景非常多元化,多元化实际上代表着我们的背景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这种人聚在一起很容易导致新的思想的碰撞,产生新的花火。所以,我认为移民和兵役制度是以色列除文化之外,能够带来很多新的创新和具有非常强的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原因。
因为大多数的移民都敢于冒险、具有冒险精神,他舍弃过去所拥有的一切来到一个新的国家,从零开始、白手起家,类比于中国人到美国80年代以后到2000年这一阶段,实际上这一阶段移民美国的都是中国的知识精英,并不是那些有钱人去美国做投资移民。
因为投资移民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很足,但是技术移民创新能量非常足的,他们向往一个美好的生活,来多一片新的土地,恢复自己在以前国家的辉煌,这是他们不断创新的动力。
还有一个制度对以色列的创业有很大帮助的,就是科技孵化器制度。在以色列这么一个小小的区域,就有20几个孵化器,这些孵化器提供资金、场地和指导,每年大概要投5亿美元。而且孵化器背后有很多政府补贴的。如果投资失败的话,政府会给85%补贴;但如果成功了,所有盈利都是归投资者的。所以首先以色列人也爱冒险,第二即使失败了代价也不是很大,所以以色列人就前赴后继的来创新。
这点就和很多国家不一样,比方说韩国。韩国也是一个兵役制度的国家,但是韩国的创新,尤其是小企业创新为什么没有那么足,一个原因是韩国是一个很爱面子的国家,失败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如果创业失败了就有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所以金融危机之后,在韩国创业的基金没有多少人去申请的,这些人的心态、文化特点不一样,所以背后创新的动力也是不同的。以色列的RND投入占GDP的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达到了4.5%,对比来讲,美国是2.7%,日本是3.2%,中国是1.7%左右。
下面是关于国外公司对以色列的并购案例。巴菲特做的第一笔美国之外的收购就是在以色列做的。2006年他收购了以色列的金属公司,叫伊斯卡尔金属制品公司,当时估值是50亿美金,他用40亿美金的代价买了80%的股权,2013年又用20亿美金把剩下的20%的股权全部买走。2013年的时候,这个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00亿美金。巴菲特说这个是除了保险业以外,整个伯克希尔最赚钱的一个公司。
2013年时候,巴菲特对以色列又做了第二笔投资,叫Ray-Q,是一个军用电缆的生产企业,交易金额和整个交易架构没有披露。
除巴菲特之外,很多科技公司也在以色列做了大量的收购,像IBM、Google、摩托罗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不是简单地一笔两笔的收购。比如,IBM从1998年到2013年,前后做了10笔投资,规模都在1亿美元以上,其中最大的一笔是8亿美元,买了一个Trusteer的公司,是做企业IT安全管理的公司。
2013年,超过1亿美元的并购有10起,平均的规模是4亿多美元,2012年2013年,这种大型并购,超过4亿美金以上的大型并购有6起。而在过去2003到2011年这九年间,这种大型的并购,就是4亿美金以上的只有9起。为什么大型并购增加了呢,就是因为像IBM、Google这些大型的企业来收购以色列的企业。
比如Google用了10亿美元收购了一个地图应用公司,叫Waze。当时潜在的收购方还有Facebook,但Facebook没有成功,因为他们有一个条件,要把公司搬去硅谷,以色列人不愿意去硅谷,Google后来答应了他们的条件。
IBM用8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一家网络安全的企业,叫Trusteer,思科用5亿美元收购了一个无线网络的优化企业,叫Intucell。苹果公司在2012年收购了一个快闪的IC的公司,叫Anobit, 金额也不小,有5亿美元的规模。
中国公司近两年也开始了对以色列公司的收购,不过还是限于传统的企业。中化在2011年用14亿美金收购了化肥公司,叫马克西姆阿甘(MA Industry);光明乳业食品公司最近收购了以色列最大的食品公司Tnuva。但实际上以色列最值得收购的公司还不是这些传统行业,可能还是在于IT技术、医疗技术、清洁技术这些高科技含量更高的企业。
对于中国公司的借鉴,就像刚才我建议的,重点应关注医疗、科技、农业、海水净化、清洁能源,这些都是非常厉害的。
对我们的启示来讲,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谈。在宏观层面,我们的国家在调政策、促转型。实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就是需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生态环境。因为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最终来源。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的话,很难有这种创新来源。尤其是对初创企业,一定要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这样的话可以大大减轻我们就业的压力。
根据美国的经验,在1980年到2005年这25年期间,就业人口很大的贡献是由新设的公司贡献的,如果扣除这些新设企业给就业做出的贡献,实际上就业人口是负增长的。所以我们国家在政策方面的出台,像个人破产法、公司破产法的修订还需要加强,因为创业来讲一定是一个冒险行为,失败率是很高的。要给这些创业者一个允许失败的过程,不能像我国现在这种宏观的生态环境。
如果注册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失败了,又没有经过正常的清算的流程。因为中国的清算的流程实在太难了。我以前在IIP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下属企业的清算,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把一个很小的企业清算掉,那么作为创业者我不可能耗掉那么多的时间,因为公司失败了也就失败了。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允许失败的更好的环境,否则地话说鼓励创新、发展基金都是空谈。
在微观层面上,像华为做得很不错了,在以色列建立了研发中心。正如我刚才讲的,全球500强大概250家建立了研发中心,事实上建立研发中心实际上是获得以色列创新元素的很好的一个途径。
以色列的创新能量加上中国的市场,实际上是很有商业前景的。因为以色列在创业的时候,因为国家很小,他们研发的产品都是面向全球的,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市场研发自己的产品,他是为全球的市场研发产品的,而中国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加入说以色列的技术和中国的市场能够紧密结合的话,我觉得会创造一个非常广阔的前景。现在中国和以色列的合作还没有全面铺开,建议大家多关注这方面的机会。
在这次游学的过程中,也参观了几家以色列的企业,有做3D打印的,有做医疗设备的,其中有利用MIR的技术、超声波技术来做治疗的,是医疗设备治疗方案,现在用的比较简单,是女性的子宫肌瘤无痛手术。实际上子宫肌瘤是很难治的,很多女性因为子宫肌瘤很难治疗,最后不得不把整个子宫切除掉了。
这个技术是用MIR的扫描技术可以定位肌瘤的位置,用超声波的技术加热肌瘤,然后消灭掉。因为肌瘤达到一定温度后就会消失的。全球女性中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是有这个病症的,中国的市场是个非常大的市场,可以给病人减少很大的痛苦,不用切除子宫,还可以把肌瘤切除掉。这个技术要能引入到中国的话也是非常厉害的。
对公司管理和孩子教育方面也有启示:我们传统的文化不鼓励创新,那么在企业里面鼓励什么企业文化来培养企业的创新的,创新的要素包括鼓励争辩、质疑权威、不拘礼节、勇于冒险、允许失败、注重过程大于注重结果——现在我们很多企业都是注重结果(KPI考核),对于规则的态度是什么——这点中国人是比较灵活的。
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对自己的小孩,你到底有没有Chutpah精神,那么他就勇于表达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当然这是我们70后这一代的一个弱点,但现在的90后、00后在这一方面也是一个强项,不是一个弱项了。
总结下来,以色列有这么强的创新能量跟它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所处的危机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有危机感的国家都有很强大的动力去发展,这些国家发展的动量都是很足的。除了国家,公司也是一样的。有危机感的公司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长。最后,我想用乔布斯的话来结束今天的讲座,就是Stay hungry,stay foolish。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