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子品牌、开卫星店、缩减堂食和后厨……当下,不少中餐品牌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把新店越做越小。
以珮姐老火锅为例,今年以来,其门店开始向“小而美”方向发展。据媒体报道,珮姐老火锅深圳来福士门店今年4月底开业,大厅、后厨面积砍去三分之一,投资额从500多万降低至200多万,增加拼盘菜和半份菜供应。数据显示,其7月利润环比增长10万元,盈利能力增长迅猛。
当下,餐饮业正在进入“小店时代”。轻量化门店模型开小店,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大趋势之一。一方面,开店、管理成本降低提升了产品性价比,“小店+数字化”也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模型复制能力,帮助餐饮品牌提高连锁化率,穿越周期;另一方面,小店的灵活性和低成本优势使得品牌可以快速进入各个城市,跑出规模优势。
小店带来门店业绩翻番,已成多品牌标配
民银证券对餐饮行业2024上半年的分析中指出,放开加盟、推动门店小型化成为餐饮行业经营趋势。连锁餐饮品牌正在采取轻量化小店、外卖卫星店、肩并肩门店等多种模型发展的方式,降低选址和资本开支压力。
目前,不少中餐品牌普遍采用“大店+小店”“线上+线下”的业态混搭模式,在传统大店展示品牌形象的基础上,利用小店撬动流量和业绩。例如大董、点都德、眉州东坡等品牌开拓小大董、德小馆、眉州小吃等副牌;冰火楼、太二酸菜鱼、农耕记等品牌尝试卫星店,加速全国布局。
小店型能够通过减少前期投入、精简的SKU(最小存货单位)实现降本增效,结合线上渠道带来的订单增量,提升门店盈利能力。
以冰火楼为例,从外卖平台数据来看,一间50平大小、5-6名员工的冰火楼外膳店,月订单量可达到3000单以上。按照人均50元估算,门店月营收可达15万以上。
“从我们自己的经验看,大店的营收效率不如小店。”冰火楼创始人胡艳萍曾表示,过去品牌一直做三四千平米的大店,但未来起码五年小店都会是更合适的发展模式。小店的轻资产运作可以改善餐饮门店房租高、人工高、食材成本高、利润低的“三高一低”问题,撬动更大的餐饮市场。
另一方面,轻资产带来的灵活性,可以使小店快速进入各个城市开拓市场,提升连锁化水平。
例如发源于安徽安庆的品牌宋徽厨,正采用“街边大店+商超小店”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以地店聚势能,以商超店快速布局周边市场,在全省跑出规模。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宋徽厨门店数同比增长50%,门店外卖月销量基本在千单以上,合肥多家门店月订单量超过3000单,品牌整体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720%。“小店+线上”在拓店加速的同时,对于营收的杠杆作用也更加显著。
眉州东坡近年来也把小店作为主要发展模式,两年内开出三十多家小店。眉州东坡总裁梁棣表示,未来将在保持现有大店的基础上,将发展重心聚焦在小店模式,用小店的模式实现品牌拓展。
面积小但效率高,小店需做好数字化运营
当前餐饮消费进入性价比时代,比传统正餐更加追求性价比和效率的“轻正餐”流行,也是小店风靡的原因。低成本模型结合产品简餐化,使得中餐小店更能在有限预算下满足消费者需求。
比如徽菜品牌小菜园推出社区食堂品牌“菜手食堂”,面积从常规大店的300-500平米缩减至200平,共30多个SKU(最小存货单位),人均消费在30元左右;西贝推出副牌“小牛焖饭与拌面”,门店更小的同时客单价压缩至30-40元,迎合白领工作餐需求。目前北京多家门店外卖月销2000单以上。
“以前大家说川菜湘菜,都是上千平的大酒楼大饭店,但现在很多店越开越小。以前很多包房雅间、商务宴请,现在都是两三人、三五个人坐在一起就把一顿饭吃完。”餐饮自媒体“柴大官人聊品牌”曾在视频中提到。从线下消费方式的角度来看,中餐客群正在逐渐从群聚转向小聚,开小店更能迎合市场需求。
随着线下消费市场发生变化,餐饮线上的数字化、精细化运营越来越重要。北京华天饮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贾飞跃曾表示,小店模式赢在选址、选品,也容易败在选址、选品。选址是否正确是决定能否快速吸引人流的首要条件;其次在选品,小店规模SKU相对较少,一般主推一个到两个爆款加几个吸引款,用“种草”产品来宣传,用高毛利产品来支撑利润,同时要兼顾产品丰富度。
此外,他认为与大店更注重与顾客的情感交流不同,小店对效率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小店做好数字化、智能化,更够更加快捷、准确地处理信息。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过去中式正餐品牌倾向开大店,未来需要向小店转型,通过极致的菜品、极致的效率探索更具盈利能力的模型,为品牌开拓新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