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小红书下一个最火赛道:招聘博主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4254字)

2024-07-16 小红书下一个最火赛道:招聘博主

来源:小红书
招聘双方都带着一丝矜持,和一丝不一样的期待。

本文转载自:定焦,作者:苏琦,编辑:魏佳。猎云网已获授权。

离职博主的热度在小红书上刚过,新的流量密码——招聘帖又兴起了。

有博主分享,一条帖子加上招聘、求职、大厂、裁员等tag,再配上“听说在小红书招人很容易”的俏皮梗,点赞轻松过千,三天内能有几百条回复和私信,夹杂数十封简历。

小红书上的招聘帖

有人调侃,当“离职博主”们重新回去上班,招聘帖的流行也变得不难理解了。

但是在小红书上招聘的体感,又和传统招聘平台完全不一样,招聘双方都带着一丝矜持,和一丝不一样的期待。

招聘方不再强势,而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想要在小红书上找到更兴趣导向、更容易相处、岗位要求更特殊的候选人;求职者不再一开口就是“薪资多少”“可以面试吗”,而是先发表情包交朋友,即使被拒也会多问一句求职建议。

小红书的用户群体和社区氛围,看似提供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招聘平台的渠道,解决了一部分人的招聘求职需求,但是水面之下,隐忧也不少。

由于在小红书上发布招聘信息几乎没有门槛,其中也存在一些打着高薪招聘,实为虚假信息甚至恶意诈骗的情况。小红书也在招聘帖上标注了“注意安全,请谨慎甄别对方信息”的提醒。

招聘行业长期存在需求错配、资源错配、供需错配等难题,这些难题给了高流量和高用户活跃度的平台一个介入招聘业务的机会,但这些平台上发布的招聘帖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用户需要擦亮眼睛。

在小红书招聘火了,成不成看运气

小红书上招聘的帖子不少,很多都有上百的点赞和评论量,而这些帖子背后的招聘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是企业HR和猎头。

有7年工作经验的猎头“*的张张”(下称张张),近期就在小红书频繁发布招聘帖。

“请问有人愿意去越南做HR么?正经岗位。”这份越南外派人力负责人的招聘帖发出之后,张张收到了近100条评论,有的人会越南语但没有HR经验,有的是资深HR但是不会越南语,还有人询问是否有越南当地其他的工作机会,工资和福利如何。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她发布的其他海外招聘帖的评论栏里,此前,她还发布过首尔HRBP、西班牙电力行业销售经理、土耳其财务经理等岗位。

之所以选择在小红书上进行招聘,张张看中的是平台的差异化人群和免费发布。她向「定焦」提到,外派人员本身圈层较窄,传统招聘平台的人才库相对饱和、候选人也不会及时更新,很难收到匹配的简历。同时,猎头很难为了一个岗位去开通不同国家的付费招聘平台账号,小红书上聚集了分布在各个国家的中国人,猎头可以免费使用标签找到相对精准的人群。

小红书也被很多猎头用来处理海外企业想要招聘国内工作人员的需求,在领英中国关闭服务之后,这部分跨国招聘的需求,被小红书部分承接和消化了。

另外一类是创业公司老板亲自下场“捞人”,和和气气文化传播创始人张雷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6月初,在常规渠道没有招到合适人选的情况下,张雷选择在小红书发帖招聘,不到一个月就招到了三名客户执行。这个帖子目前还有源源不断增加的互动量,“甚至有别家公司的老板在我的评论区招人”。

来小红书招人,与其公司属性有关。在文娱行业打拼快10年的和和气气,一直有长期合作的大客户。张雷认为,客户执行是一份“不算太难,但想要做好需要一点热爱”的工作,而靠兴趣驱动来找工作的年轻人群体,在小红书上相对更多。

招聘帖发出之后,张雷一下子收到了四五十份简历,近200条评论和数不清的私信中,有些人是不符合要求的、有些人是降维打击的(比如有中央美院的硕士和海外名校的留学生前来求职),张雷一边向对方解释“不合适”,一边也会给出一些职业规划的建议,“这样的人招来了也用不长,对双方都不负责”。

还有一类是公司业务人员来小红书上找同事。

在小红书,还有不少大厂人亮明自己的身份,以“想要调岗来给自己找继任”“马上实习结束,有人来接班吗”为由,发布岗位的内推机会,吸引了不少求职者的围观和咨询,岗位内推也一度成为一门大厂人抢手的副业。

某大型AI企业的业务主管小乔,因为HR最近比较忙,需要自己给组里招聘一名运营人才。没有太多时间在传统招聘平台上批量翻阅简历,又想找到合眼缘、好相处的同事,小乔最终决定先在小红书上碰碰运气。

帖子在小红书上发布一周后,她收到了非常多的私信和近一百条评论,但情况和预想的完全不同。很多完全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也向她发来了面试申请,她只能在前期沟通环节不停拒绝别人,最终只筛选出3个人进入面试,也都卡在了二面,因为领导想要更专业的熟手。

由于大家每天在公司的时间很长,小乔原本不想把招聘做成一件冷冰冰的事,希望找到更合得来的同事,但最终因为岗位需要求职者既懂技术也懂金融场景,专业性要求较高,最终还是转向传统招聘平台进行招聘。

总结来看,小红书因为用户群体的多样化和年轻化、流量的精准推荐以及友好活跃的互动氛围,确实可以帮助部分招聘方找到自己想要的候选人,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同时也需要花费很多隐形的成本。

非典型招聘,成本比想象中高

不难想象,在小红书这个原本大家用来休闲放松的平台进行招聘,其招聘体验、流程和用户画像,都和传统招聘平台完全不同。

多名招聘方的感受是,浏览小红书的用户本身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图,属于偶然被触发的念头,也没有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而传统招聘平台的用户目的明确,会主动推进招聘流程。

很多招聘方在小红书上都遇到过毫无实习经验、毫无简历准备、毫无求职sense,仅有一颗求职心的用户。“他可能会口述一下自己的职业和教育背景,也没有简历,就让我给他推荐工作机会,让人哭笑不得。”张张称。

另外,传统招聘平台以技能点、行业、薪资水平为筛选导向,但小红书是以兴趣、圈层为筛选导向,因此招聘方在小红书无法一眼看清求职者的背景和画像,合不合适要靠聊,需要花更多时间了解彼此。

张雷还注意到,求职者可能有同样的感受,他们也并不清楚招聘方的真实身份、或者并不了解岗位的具体要求,招聘方需要向前来的每一位咨询者进行“科普”,解释成本非常高。“双方都很模糊,拉高了互相筛选的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招聘双方都会努力让对话看起来更加具有人情味——在招聘平台大家会直接进入正题聊面试和薪资,而在小红书上,大家的预期都比较低,会先互相问候交个朋友,即使预感不能进入面试环节,也会聊两句别的、互相给点建议,“‘买卖’不成也可以做朋友,招聘不再是冰冷的单向沟通”,张雷告诉「定焦」。

在小红书上,求职者虽然没有背景简介,但是有招聘软件上没有的生活化的账号内容,而对于账号运营的重要性,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有的HR喜欢账号内容丰富的求职者,认为这样的求职者可信度更高,技能点更多、人设也更丰富。

有的老板则不会选择社交账号运营得很好的求职者,张雷看到很多求职者将小红书账号的破万粉丝数写进履历,当成自己的加分项,但在他看来,社交账号的过度经营,背后反而折射出了一些负面的信号——精力重心分配与工作有冲撞、有上班需求但也有当博主的退路。

除了沟通和筛选的成本,多位招聘方都提到了在小红书上招聘的另外一项高昂成本,那就是在符合社区运营规则的前提下,进行JD(岗位描述)发布、简历投递和联系方式获取。整个流程比较长,且容易在不熟悉规则的情况下被判违规。

在小红书招聘,适合招聘的岗位种类也有所限制。

多位招聘方告诉「定焦」,有定向圈层、技术门槛不高、通用型的工作,小而美、兴趣驱动型、非专业技能型的公司,更适合小红书上热爱生活的年轻人的画像。

在上市公司工作的资深HR晓莉,就曾在小红书上给自己的孩子找了一个家教,因为是私事,不能直接用公司账号招聘,传统招聘平台也无法以个人名义进行招聘,托朋友介绍的周期又非常长,小红书帮她解决了这个难题,一晚上就收到了三四份不错的大学生简历。

后来,她也曾经尝试过在小红书注册公司账号进行招聘,但事实证明并不匹配。她向「定焦」解释,如果是好招的岗位,在招聘网站发布信息,一天能收一两百份简历,没有必要通过这样曲折的方式;如果是不好招的岗位,一般会有不好招的原因,要么是薪资低、要么是有特殊要求,这种需要他们主动去搜索,或者通过猎头推荐,在小红书上很难精准匹配。

不可否认的是,在小红书、B站、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很多上市企业、消费品牌也会注册公司账号发布招聘信息,或者举办转发*送offer之类的活动,但这些行为的品牌宣传目的大于实际招人目的,账号运维人员和岗位招聘人员也并不属于同一部门。

“流量密码”之下,隐忧不少

为什么小红书上的招聘帖突然火了?

一方面和这两年互联网行业持续降本增效,大厂频频爆出减员消息有关,另一方面,2024年的1179万大学毕业生即将涌进职场,他们开始在各个招聘平台广投简历。

中国在线招聘行业已走过27年,尽管传统招聘平台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和BOSS直聘等依然火爆,但哪里人多热闹,哪里就能进行招聘,到了今年,快手、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也开始有人发布招聘需求。

同时,随着此前小红书“离职博主”的热潮,整个职场、面试、招聘相关的话题在小红书上变得越来越热,同类型的帖子也正在变成可以无限复制的模版,被各类怀有不同目的人前来分一杯流量的羹。

在脉脉、BOSS直聘上刷累简历的年轻人,转头在小红书上开始频繁刷到招聘的帖子,但慢慢的,他们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阿兰是一名杭漂,今年她选择从老本行跳出来转型电商,但发现在电商之城杭州,她这样的小白并不吃香,BOSS直聘上的信息大多是不读不回或者已读不回,就想着去小红书看看相关行业的情况。

虽然阿兰不是抱着求职心理去刷小红书的,却能频繁刷到招聘的帖子,也在里面刷到过理想型的岗位。观察几天之后,她发现,“这些招聘帖里,藏着不少雷”。

其中很多公司不会在帖子里写明薪资范畴,甚至不写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具体岗位,重要的信息一个不提,只写自己正在招人,引导用户私聊。

她在向这些招聘方投递简历和沟通之后发现,很多公司都是抱着“低薪招人”的目的在小红书上招人,因为往往她发了期待薪资后,就没人再回复她了。

而在正规的招聘平台,不同的岗位时薪是有标准的,即使是跨行投递简历不了解行情,沟通过程中系统也会弹出这个岗位的平均薪资范围供参考。

另外,她还观察到有些招聘帖存在岗位虚假等情况,她曾经在小红书上接过一个面试,后来发现招聘方引导她签约MCN公司,里面含有很多不对等的条款。

有专业招聘人士向「定焦」指出,因为社交平台不会进行严格的资质筛选,发布招聘和收集简历都几乎毫无门槛,一些存在资质问题、经营问题,或者人事配备不到位、留不住人的公司或个体户,会在平台上进行招聘,其中甚至还存在很多骗局。

因为求职者无法判定公司资质和招聘信息的真实性,“高薪招人”的帖子里,也混杂着一些虚假信息甚至是诈骗信息,这更增添了招聘双方的信任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小红书的每条招聘帖上,都有标注“注意安全,请谨慎甄别对方信息”的提醒。张张和小乔都在评论区和私信被质疑过“是不是骗子”,无奈之下她们只能晒出工牌进行自证。

要想在小红书上成功拿到offer,求职者需要记住的一点是,无论在什么平台看到招聘信息,面试、入职流程都应该跟正规招聘平台一样,看到高薪或时间自由等诱人条件,更需要多花时间甄别。

“在正规招聘平台上搜不到的公司基本上都不对劲,向个人收费的HR和猎头90%都是骗子,只要觉得有一点不靠谱,即使放弃这个看起来不错的机会也不要盲目把自己套进去。”张张提醒道。

大部分招聘行业人士也并不赞成社交平台提供专业的招聘业务。他们认为这会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叫momo,其实就是想隐藏自己,方便在网上偶尔发疯,一旦账号和求职挂钩,“又会有一种时刻被监视的感觉。”

即使是专业的招聘人员或是亟待找工作的待业青年,也不是每个时刻都希望看到求职信息,当他们打开社交平台准备放松一下时,就让社交的归社交,工作的归工作。

*应要求,文中阿兰、晓莉为化名。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