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双碳事业,时科生物推出循环经济EPC服务模式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4分钟(1529字)

2024-03-19 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双碳事业,时科生物推出循环经济EPC服务模式

来源:时科生物
依托零能耗炭化和炭菌复合增效两大专利技术,时科生物形成了一整套可定制、可交易的解决方案。

来源:猎云网;文/孙媛

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战略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日渐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快速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概念更为落地。

产业发展孕育了一大批潜力可观的循环经济服务企业。在这其中,致力于以低碳循环技术体系解决全球土壤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迭新循环经济服务模式及作物营养方案的时科生物可算是定位循环经济服务商的早期玩家之一。

时科生物创始人蒲加兴曾在2007年创办了一家智能化的科技型企业,3年后,基于其对农业以及有机农产品市场发展需求的了解,蒲加兴洞察到有机农产品的核心痛点在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便产生了研究生物炭基肥的想法。

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解决方案,蒲加兴带着创业成功的管理经验,携手农业专家,于2011年共同创办了时科生物Seek。

经过13年发展,时科生物与时俱进,已形成了4大主营业务板块,包括循环经济项目的EPC服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型肥料开发运营以及土壤改良与修复。

在循环经济项目EPC服务板块,时科生物依托零能耗炭化和炭菌复合增效两大专利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可定制、可交易的解决方案。

在这套解决方案中,蒲加兴强调:“时科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的技术和设备输出,二是新型肥料产品的推广与应用。”

他表示,目前全国有两千多个县级单位,都可能有建设循环经济工厂的需求,“他们需要通过循环经济工厂解决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变废为宝的问题,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时科生物将项目扎根于有需求的地方,同时详细调查该县的林业、农业、工业等有机废弃物总量,从而给出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有机废弃物处理以后,在变废为宝这一环节,时科生物还会针对该县种植作物的养分需求,开发定制配方生物炭基肥,并对当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和分析,在确保种植结构不改变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逐渐改良和修复土壤。

据悉,在新型肥料的开发与应用上,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营养需求,时科生物开发了三大系列产品。

一是以生物炭作为载体的底肥系列产品,其中包括生物炭基肥、炭基大豆蛋白肥、炭基复合微生物肥;

二是以碳能萃取物为主的水溶性肥料,其中包括大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

三是以炭菌复合增效技术为核心开发的土壤修复菌剂。

蒲加兴表示,时科生物自研开发的“废弃物炭化制肥还田”低碳循环模式及成套技术装备,能够将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沼渣等有机废弃物制成新型生物炭基肥料的产品并还田应用,实现土壤培肥、土壤改良、污染修复及减排固碳的目的。“每建一个循环经济项目,固碳减排大概在4-5万吨。”

这些产品和技术迭新,还得归功于2019年陈温福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时科生物共计有10余位大学教授以及8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研发,同时与沈阳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

自此,时科生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前端解决环保问题,帮助政府处置城乡有机废弃物,收取处置费用;后端开发生产生物炭基肥,产生商业收益;最后在应用到作物种植的过程中进行固碳减排,通过碳汇交易获得收入。

在国际化平台的定位下,时科生物打造的废弃物炭化制肥低碳循环模式已经向国内外广泛输出。

国内市场上,时科生物主要和政府、企业项目合作,推广双碳乡村振兴循环经济的应用,其落地于上海市金山区的循环经济集成生产基地集技术研究、资源循环利⽤、新型肥料加工、产品性能测试、⽣态种植示范于⼀体,年处理能力达10余万吨,年产能5万吨。

海外市场上,公司目前主攻东南亚和欧洲、非洲市场,落地于东盟的项目可实现年处理废弃物8-10万吨,年产能3-5万吨。接下来,时科生物将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以及技术输出的国际合作。

蒲加兴表示,接下来,时科生物将以上海为总部,在长三角以及全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区建立合资公司,承担项目运营,以实现打造30个循环经济工厂、年处理城乡有机废弃物300万吨、年产出碳基肥料100万吨的规划。

为此,公司计划进行一轮5000万元规模战略融资,以进一步推动业务发展。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