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四叩港交所大门,嘀嗒“苦”求上市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6分钟(2032字)

2023-09-11 四叩港交所大门,嘀嗒“苦”求上市

来源:官网截图
在这个越来越卷的存量市场中,嘀嗒出行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故事来打动投资者。

本文转载自:创头条,作者:史慧芳,编辑:六耳。猎云网已获授权。

继如褀出行之后,嘀嗒出行又一次来到港交所大门前。

几天前,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而这已是其第四次冲刺IPO了。

作为国内唯一实现盈利的顺风车平台,登陆资本市场为何如此波折?

九成收入依赖于顺风车业务的嘀嗒,未来还有多少想象力?

在嘀嗒身后,一众新老势力齐聚出行赛道,留给嘀嗒出行腾挪的空间还有多大?

如今一众出行平台都在排队IPO,嘀嗒出行的故事又有几分吸引力?

01

共享出行赛道上从不缺有雄心的新玩家。嘀嗒出行的创始人是被称为“谷歌渠道之父”的互联网老兵宋中杰。

2014年,宋中杰拉着自己在Google时期的班底,创立了嘀嗒出行。

彼时,滴滴与Uber两大网约车平台大战正酣,曹操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也相继加入混战,国内出行服务市场一片硝烟。

嘀嗒出行入场后,并没有与各家网约车平台直接抢生意,而是另辟蹊径发力顺风车业务。

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嘀嗒出行用户数就达6000万,车主达1000万。

不过,顺风车业务这块蛋糕,不可能是嘀嗒出行独享。

尤其是在2015年快的、滴滴合并后,滴滴开始一家独大。在出行“霸主”滴滴的光环下,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并没有表现得十分强劲。

直到2018年前后,滴滴陷入顺风车恶性安全事件,顺风车业务被迫暂停,App受监管下架。嘀嗒出行才有了新的机会。

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利用行业巨头下线留出的真空,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突飞猛进。

2019年,嘀嗒出行交易总额达到110亿元,其中顺风车交易额达85亿元,同比增长347%,并成功以66.5%的份额,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顺风车平台。

也是这一年,嘀嗒出行首次盈利,至今仍维持着盈利状态。

嘀嗒出行能够在一众网约车企业中讲出盈利故事,离不开顺风车业务的轻资产模式。

在招股书中,嘀嗒出行介绍称,“因为我们不须支付大量补贴以吸引用户,亦不须承担任何与持有车辆资产相关的支出,我们的轻资产业务模式让我们可快速扩展业务规模,同时保持盈利。”

也就是说,嘀嗒出行主要扮演撮合平台的角色,收取服务费。

事实证明,这种轻资产模式确实给嘀嗒出行带来了“钱景”。

公开信息显示,嘀嗒出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三部分:1)经过撮合顺风车乘客与车主订单,向车主收取服务费;2)赋能传统出租车行业,提供出租网约车服务并收取服务费;3)将平台的用户流量变现,出售广告位收取费用。

财报数据显示,自2020年至2023年6月30日,嘀嗒出行营业收入分别为7.54亿元、7.8亿元、5.69亿元和3.96亿元。其中,顺风车平台服务占据营收90%左右。

相对应地,嘀嗒出行的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2.38亿元及0.65亿元。

02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嘀嗒出行的盈利能力都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何以至此?

9成营收依赖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护城河效应。

从体量上限看,顺风车市场本就是一个规模较小的非主流场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中国共享出行市场总规模约为2473亿元,其中顺风车市场规模约140亿元,占比5.7%;预计到2025年,该占比将增长至6.4%,只是整体规模仍然较小。

这也意味着,顺风车的天花板并不高。

此外,中国的顺风车俨然已经是存量市场,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自行业老大滴滴整改归来,嘀嗒出行面对的行业竞争态势必然更加严峻。

就连曹操出行、T3、高德、快滴、乐拼用车等运营商也都来分一杯羹,后起之秀哈啰出行的强势切入,市场份额被不断瓜分。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嘀嗒出行拥有约152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为6360万名顺风车乘客提供服务。

这样的体量,并不具有明显优势。

比如,2022年哈啰顺风车完成的顺路合乘订单就达到1.5亿次,累计认证车主超过2200万名。

2020-2022年,嘀嗒平台的活跃车主人数从160万下降至120万;活跃乘客人数从490万下降至370万;顺风车搭乘次数从1.46亿下降至9420万,平台GMV从81亿元下降至61亿元。

数据在明显下滑。从用户体验看,嘀嗒出行的口碑似乎较为一般。

黑猫投诉显示,用户的投诉除了集中在与司机的冲突上,还与平台系统的bug有关,嘀嗒出行的运营水平也被吐槽较差。

嘀嗒出行也在招股书里提示,针对顺风车导航定位不准、黑车司机获客乱象、车主乘客双向投诉处理能力薄弱等问题,嘀嗒出行多次被监管约谈、点名,客户流失隐患增加。

03

作为中国曾经最大的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从不缺资本青睐,如今却在锲而不舍地谋求上市。

创立之初,嘀嗒出行拿到IDG资本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2014年底,宋中杰认识了李斌,达成投资意向,随后蔚来资本、易车等实体投出巨资。此外,公司的投资者还包括IDG、崇德投资、高瓴、京东及携程等。

自成立以来,嘀嗒出行一共进行5轮融资,从一级市场累计拿到20亿元。

不过,嘀嗒出行的最新融资信息停留在2018年,已长达四年没有新融资。

即使在二级资本市场上,嘀嗒出行也已连吃了三次“闭门羹”。

今年8月30日,嘀嗒出行再次来到港交所的大门口。而这已经是其第四次谋求上市了。

此前2020年10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后于2021年4月重新提交,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今年2月,嘀嗒出行第三次尝试冲刺港交所IPO,也无疾而终。

资本市场需要的永远都是闭环属性更强、确定性更高、想象空间更大的新故事。

如今出行服务赛道每个角落都挤满了玩家。随着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整个顺风车市场预计也会产生结构化影响。

在招股书中,嘀嗒出行提到此次IPO募资拟重点用于:提升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及推广计划;增强变现能力;在中国出行市场价值链中选择性地寻求战略联盟及投资收购机会等方面。

这些募资用途倒也容易理解。毕竟,在这个越来越卷的存量市场中,嘀嗒出行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故事来打动投资者。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