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高瓴上半年成绩单:3天一出手,半数投向先进制造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2902字)

2022-07-13 高瓴上半年成绩单:3天一出手,半数投向先进制造

来源:图虫
从领域上,投新、投硬、投科技;从阶段上说,投早、投小、投牛人。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安多,编辑:吾人。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6月份的30天时间中,高瓴创投出手了11个项目,平均每3天就击中一个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1个项目中,有9个皆为先进制造领域,包括清云智通、蓝海机器人、青昀新材、凌迪科技、摩珈生物、赛美特等。

一直以来,市场认为头部基金的强势领域在互联网、消费为代表的赛道,但从高瓴创投今年以来的投资组合来看,先进制造正在成为风险投资人们在此刻最重视的方向。

而高瓴上个月官宣的新一期40亿规模的碳中和基金,亦佐证了高瓴当前的投资重点。高瓴认为,碳中和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中国要实现碳中和,就必须推动整个制造业向先进制造全面升级。“仅仅通过控制碳排交易、资源调配是不够的,唯有大规模的升级技术、以新的绿色技术驱动、为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制定新标准,才能在零碳时代获得竞争力。”

01、保持节奏:每3天投出一个项目

今年来,受外部环境和疫情影响,创投行业放慢了脚步。

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5月底公布了一组数据,在其投资的GP中,47%的机构募资进度符合预期,53%的机构在募资进度上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多或少降低了目标募资金额。此外,因封控影响,不能到现场尽调,使得投资人们难以作出投资定论。投资行业,在募资、投资端都出现放缓。

但从公开披露的投资项目数来看,以高瓴创投为代表的头部机构今年投资节奏,并未放缓。截止2022年,高瓴创投投资项目总数超过80个,平均到每个月,都会出手13个项目。

这个速度,与其2021、2022年的投资节奏基本持平。

能够保持与2021、2022年的投资一致的节奏,背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子弹充足,其二投资逻辑稳定。

从前者看,越是市场环境不佳,规模大的基金,盘子就越稳。逆水行舟,需要吨位支撑。

据彭博消息,高瓴去年完成的最新一轮美元募资,规模约在180亿美元(约1160亿人民币),远超计划中的130亿美元的预期目标。

这180亿美元中,约有100亿美元将被用于并购,其余则用于成长型股权投资(growth equity)和风险投资。

深圳某私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这类头部基金的大幅超募主要是源于他们过往出色的业绩,此前,有统计显示,从2005年成立以来,高瓴的投资回报率超33%。

稳定的弹药,是保证VC在市场低迷时仍保持出击的首要条件。而投资节奏不变,源自稳定的投资逻辑。高瓴创投“逆市”成立的2020年初,正值疫情开始,据统计,当年国内创投市场投融资事件较2019年减少了25%,累计融资金额较减少了16%;融资事件数量与融资金额均都达到了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但高瓴创投在成立当年,不但投了200多个项目,还做了多笔‘救火式投资”,从今年的数据来看,高瓴创投基本延续了比较稳定的投资节奏。

02、投资领域:半数项目投向先进制造

列数高瓴创投今年上半年的80多笔投资,先进制造方向占了最大比重,超过40个;其次依次为企业服务、硬科技、医疗健康等。

高瓴对先进制造的投资建立在对碳中和理解的大背景下。此前,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就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碳中和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中国要实现碳中和,必须推动整个制造业向先进制造全面升级。仅仅通过控制碳排交易、资源调配是不够的,唯有大规模的升级技术、以新的绿色技术驱动、为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制定新标准,才能在零碳时代获得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瓴认为,碳中和既是外部约束条件,也是“中国制造”最好的发展机遇;要实现碳中和,就必须推动整个制造业向先进制造全面升级。

细看高瓴对先进制造特征的归纳:其一,先进制造和传统制造相比,关键是“品质”;第二,先进制造是传统制造向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升级;其三,要实现先进制造,本质靠人才;第四,实现先进制造的目标,是向全球价值链的更高端进军,从追赶型模式发展到齐头并进,最终成为世界领先的“中国制造”。

沿着这一思路,高瓴对先进制造主题下的智能制造、智能出行、新能源及储能、低碳前沿技术、农业科技等方向,都做了重点布局。

比如智能制造(工业智能化),是高瓴先进制造投资中的一个重点领域。高瓴今年围绕该领域布局了包括工业软件十沣科技、赛美特、深势智能、沛岱科技、清云智通、卓著汇AD+、蓝海机器人等。其中仿真CAE核心软件「十沣科技」高瓴在A轮领投,A+轮与国科开创共同领投;主要服务于半导体领域的智能工业软件赛美特,则在天使轮就获得了高瓴与比亚迪等产业基金联合领投的5.4亿元人民币。

除了投资上保持一贯的节奏,在募资方面,6月,高瓴也刚刚完成了40亿规模碳中和基金的募集。据了解,此次募资得到了众多高瓴现有LP的支持,不少LP已投资了高瓴旗下多只基金,并持续加大在高瓴的资产配置比例。与此同时,高瓴碳中和基金还吸引了包括地方引导基金、大型产业背景国有企业、专项母基金和多家金融机构的关注。

与此同时,高瓴也对农业科技、生物科技、企业服务、低碳生活等领域持续关注,通过深度研究驱动,识别不同行业发展中的瓶颈和痛点,发现最有可能取得创新型突破的企业和团队,布局了蓝晶微生物、摩珈生物、爱科农等早期公司。

03、投资主题:继续向早期科技项目倾斜

上周,流数据实时分析平台「Timeplus」完成高瓴创投领投融资,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个种子期项目。

高瓴为何会对一个如此早期的项目感兴趣?

高瓴创投合伙人李强表示,一方面是企业对于新一代数据分析平台的刚需——现有基础设施难以应对数据快速增长下的企业需求,因此非常需要新一代实时数据分析平台的出现;

另一方面,高瓴在早期项目中,对于与大方向资质匹配的“牛人团队”尤为看重,而Timeplus创始人王亭曾为Splunk全球工程副总裁,团队来自SAP和Amazon等最头部的数据平台公司,与他们要做的方向完全匹配。

这并非高瓴第一次投资如此早期的项目。事实上,包括今天的明星公司地平线,高瓴也是在其天使轮就进入,连续投资到今天的C轮。

但高瓴创投显然加快了高瓴向早期走的速度和决心。2022年上半年,其出手的80多个项目中,种子轮和天使轮达到了13个,除了Timeplus,起码还有星锐医药、合生科技、鸿钧微电子、云骥智行、华深智药、红西瓜半导体等。

去年年底,张磊在中国合成生物学学术年会上曾表示,高瓴创投的投资主题,“从方向上看,投新、投硬、投科技,从阶段上说,就是投早、投小、投牛人”。

将资金和精力更多向早期的硬科技项目进行倾斜,显然是最近一年来,高瓴的关键词。

比如去年,在数据与计算方向,高瓴创投就领投了分布式边缘云基础设施平台「秒如科技」、云原生数据服务商「Datafuse.lab」等公司的的天使轮;

在元宇宙、AI驱动设计等前沿领域,则在首轮投资了motphys、水母智能等项目。

而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张磊在演讲中也表示,在高瓴“所有投资的合成生物学相关企业里面超过10家都是初创企业,这中间又有超过一半公司是科学家创业、科学成果转化的结晶。高瓴是他们最早的投资人,可以说是科学家创业的初恋。”

对照高瓴投的这些早期公司来看,牛人团队+硬科技方向,成了其出手天使及种子轮项目时一个的标配。无论是Timeplus创始人王亭这样的全球公司高管牛人,还是如合生科技创始人——武汉大学教授刘天罡这样的“科学家牛人”,他的团队最近刚刚在Nature上发表了关于“揭晓新型三萜天然产物合成机制、搭建萜类化合物深度挖掘路径”的重磅研究。

另外,牛人的二次创业,明显也是吸引高瓴投早期的一个标志。高瓴今年天使轮投资的如红西瓜半导体和云骥智行,创始人分别为地平线的余凯和壁仞科技的张文。

早期项目,尤其是以硬科技创业为代表的项目,如何帮助它们顺利跨越“死亡谷”已经成为所有投资机构的关注重点。

融资中国了解到,对于这批早期项目,高瓴有一套独特的投后体系—— DVC(Deep Value Creation,深度价值创造),能够把对企业家和科学家的多种投后服务做成工具包,包括精益管理、人才服务、数字化升级、供应链管理、创新生态资源等 7 种武器。

比如,很多早期公司创始人是科学家,来自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是项目的核心价值产出单元。对此,高瓴总结了一整套方法论,帮助科学家解决从技术到产业的关键问题。“比如我们搭建的科研成果的转化服务平台,将产业、投资资源与科技研发链接起来,初步形成一些市场化的人才吸引和人才培育的机制。”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