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黎曼。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现在,大部分低端芯片过剩,少数高端芯片紧缺。”一位国内投半导体较为知名的机构投资人魏俊对我说,他已经不再看中低端芯片了,尤其是消费类。
“这些企业已经被投烂了,在这两年拿到的钱远高于自身价值,早已不适合再投了。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已经变差,他们的芯片过剩了。”魏俊直言。
无独有偶,另一个VC投资人也告诉我,近期有一位中低端芯片创业者找到他,希望帮忙牵线一位上游客户,价格方面好商量。带着委托找到这位客户后告知,已经有三家这样的芯片企业找该客户签合作,并且愿意比市场最低价还低一些来供货。
相伴芯片“国产替代”浪潮崛起,国内掀起了一场芯片投资热。此前,大家历历在目的是各路芯片价格都在水涨船高。在投融资上,是“无VC不投芯片”的盛况,以及大部分芯片企业都能快速融资,估值翻番。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芯片慌”还没有结束,但芯片市场已然发生分化。
过剩与紧缺
芯片市场温度发生变化,最先传导到手机芯片厂商。
2022年5月,天风国际证券最新研报显示,安卓系5联发科和高通已经削减了下半年的5G芯片订单。其中,联发科中低阶产品第四季度订单调整幅度达30%-35%;高通则将高阶Snapdragon 8系列订单下调约10%-15%。而既有的骁龙8系列将降价30%-40%,以清库存。
不光是手机芯片,GPU芯片同样如此,受GPU芯片价格影响,目前显卡价格回落,已经跌到了首发价格。
魏俊表示,降价是因为当前市场供过于求,需求发生了错配。造成这一结果的背后有两个显著因素。
一是芯片产能过剩,库存大量囤积。
“在2021年缺芯的背景下,基本上所有的下游终端厂商都在拼命囤货,又因为芯片销售好,价格升高,导致终端厂商增加产能。如今,上游商家需求基本被满足,许多终端厂商产能过剩,现在只能降价销售了,一些厂商可能会到成本都覆盖不了的境况。”魏俊表示。
魏俊认为,产能过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前几年芯片投资热的时候,有大量的人涌入芯片创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在基本到产能释放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国内外的手机、PC等电子产品的需求均下降。
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21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3.62 亿台,同比下降3.2%;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8340万台,同比下降11%。进入2022 年,手机厂商出货量的减少更为明显。
目前,中国主流安卓手机厂商已经削减了约1.7亿部手机订单,约占2022年出货计划的20%。比如,三星2022年的目标出货量也将减少约10%,为2.75亿部。小米、OPPO和vivo更是下调了20%。
2022年,PC市场同样在下滑。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滑5.1%,PC头部企业联想、惠普的出货量分别下降9.2%、17.8%。针对2022年PC全年出货量情况,TrendForce给出了负增长预期。
需求下降,产能却在集中释放,“接下来,芯片过剩的消息将会甚嚣尘上。”魏俊预判。
消费电子芯片市场正日渐饱和,而一些高端芯片的价格却不断走高。
2022年初,在上海黄浦区的赛格电子市场,一款由意法半导体生产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核心芯片L9369,原价仅为20元左右,已经被炒到上千元。
华为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对外称,一台车上需要用到9颗这样得芯片,他表示不能接受用这一高昂的价格去购买被炒高的芯片,“宁愿少卖一些车辆,也不能纵容这些故意抬高芯片售价的人。”
除了有人囤货炒作推高价格外,掌握这些产能的,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几家芯片厂商,它们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022年一季度,中国累计进口芯片个数为1403.1亿个,同比下降9.6%。进口芯片数量少了,但进口金额变多了,一季度累计芯片进口金额为1403.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4.6%。这意味着进口芯片的价格更高了。
“部分中低端芯片已处于恶性竞争的红海,一些高端芯片依旧一颗难求。”魏俊称,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在当前的芯片市场上。
中低端芯片与高端芯片如何界定?众为资本合伙人于晓璐认为,高端芯片意味着研发和量产难度大,这类产品往往掌握核心IP,供应商的准入门槛较高;而在价格战中容易淘汰的中低端芯片,对品质和性能要求不高,厂商容易“跨界”扩产能。
于晓璐表示,目前芯片市场出现分化是一种正常现象。掌握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的本来就是少数厂家,半导体行业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成熟厂商在需求萎缩时,不会在周期顶点或泡沫期盲目扩产,反而是门槛较低的芯片容易扩张;而且泡沫期一过,就会有大量低端产能过剩,出现破产潮。
“芯片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很像曾经的LED行业。随着行业需求快速增长,LED企业开始大规模扩产,尤其是中低端的厂商,价格战愈演愈烈,大量企业负毛利经营最终破产清算,造成大量产能浪费。”于晓璐说。
投资分化
在芯片市场发生分化的同时,整个行业在投融资领域也发生了分化趋势,中低端芯片投烂了,而高端芯片依然是投资人眼里的香饽饽。
中低端芯片市场遇冷,在一级市场上,也基本没人再投了。一方面在于,2019年后的芯片投资热潮下,有太多人涌入这里创业,这些企业都通过快速融资获得了偏高估值。
一位投资机构人士与我分享,一家GPU芯片企业创始人在他们的投资交流会上说,近几年的芯片企业分化明显。他说,芯片投资热的时候,大量的人涌入芯片创业,但其实他们基本上都是朝着市场热销的中低端芯片市场走,敢于坐冷板凳的企业一双手数的过来。
中国芯片企业相对国外来说,数量并不在少数,达到37.5万多家。但真正在攻艰的芯片企业其实屈指可数。
“之前,大部分半导体公司在成立一年就有好几亿的估值了,经过几轮快速融资后,估值火速来到了几十亿。”国科嘉和投资副总裁马文婷介绍,“一些企业已经不是踏踏实实做产品的心态,市场把这些企业的估值推得太高。”
马文婷表示,如今,估值超过40亿元的企业,基本不会再下手了。
另外,一些芯片并没有那么“高门槛”。
“之前,很多不懂芯片的人转身投芯片,认为芯片都是很高端的东西。其实,半导体芯片并不完全如此。”魏俊表示,经过几年学习和深入市场后,那些机构发现,不是所有芯片都有那么高的价值,尤其是消费类电子芯片。
看硬科技的北京投资人王茂,也向我聊起了近期联系的一家芯片公司。
公司位于西安,做消费芯片。经中间人介绍,这家公司找到王茂希望寻求融资,“估值好商量”。一番了解,这家公司日子其实过得还不错。前几年因为市场红火赚了一些钱,但就此止步,产品没有过硬的护城河,企业也没想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这样的公司其实没有太长的生命力,最终应该逃不过被收购的结局。”最终,王茂婉拒了后续见面事宜,“还是希望挖掘有野心有潜力的企业”。
但那些稀缺的高端芯片厂商,却依旧是投资人眼里的抢手货。“好的企业就那几家,想投,一般机构也不一定进得了”王茂说。
比如一自动驾驶芯片独角兽,一众头部VC、国资及产业龙头抢着进场投它,融资轮次也挤到了罕见的C7轮。因此也有人说,到这个轮次已不是靠抢就能进,除了资金还需链接更多能力,“能投进去就赢了”。
马文婷见过最夸张的项目是,一家收入不到1个亿的芯片企业,估值已经要到了200亿元。尽管项目不错,但是实在没办法下手。“不过,要认清楚的是,高端芯片市场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企业成长的速度也没有那么快,需要有耐心等待更长的时间。”
大部分中低端芯片价格高于价值,而少数高端芯片项目抢不到,投资圈已经从曾经的“无VC不投半导体”到如今的“VC难再投半导体”了。
于晓璐认为,国内半导体行业走到现在这个情况,与资本的过度催化有很大的关系。国际上的芯片龙头都是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而国内则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再厉害的团队,打磨产品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没有捷径可抄。
在于晓璐看来,“半导体行业要良性发展,资本要先具备理性和耐心。”
王茂观点一致。经过一轮大跃进,王茂认为教训很深刻:投硬科技一定要有耐心,要给它成长的时间。王茂也表示,国内确实有一些踏踏实实做产品,技术水平各方面都不错的企业,但确实需要迭代,需要资本给予成长的时间。
接下来投什么?
马文婷2021年做了一个预判:半导体行业会在2022年底开始去估值泡沫。出乎她意料的是,2022开年,半导体估值就开始火速下跌。
在二级市场上,从2021年11月开始,国内A股半导体板块持续下挫,板块指数跌幅超过30%。企业上市日破发现象也屡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22年,已有14家半导体公司IPO,仅有2家企业没有破发。
估值回调,芯片企业也开始主动砍价了。“现在企业找过来,希望机构平轮进的情况时有发生,碍于上一轮投资方的压力,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现比上一轮还低的情况。”马文婷说。
更有投资人预测,接下来在芯片领域的投融资将会进入低潮,更多投资机构选择缓一缓,不再着急出手。
“现在大家是谨慎谨慎,再谨慎。”马文婷表示。
什么时候出手更合适?如果要定一个时间点,马文婷认为,市场的转折点会出现在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那时半导体企业估值已经回调了,企业缺钱也比较厉害了”。
接下来,大家会怎么投?
于晓璐表示,目前整体经济形势与投资环境下,可能会倾向于投一些在成长期、有客户验证的企业。但也会布局一些早期的创新行业,这些项目会偏重Venture Captial中Venture的一面。
马文婷当前的投资逻辑基本依据两个定律:一是,国产化率比较低。二是,尽量不要做的特别细分,最好是通用型芯片,能应用在很多领域,能撑起较大市场空间。“建议往中早期去投,虽然到了后期的企业,其产品有验证了,但是估值已经高太多了,不是好价格了。”
此外,马文婷认为现在大热赛道的投资机会已经不多了,投资人需要去发掘一下还没有热起来的赛道。不要总是盯着“国产替代”这个逻辑,可以多看一些国内国外都还没有起来的一些赛道。
魏俊持相同的态度。他表示,现在只看A轮以下的企业,不再投很主流的东西,可以投一些材料类、核心器件这类小一点的项目。具体而言,魏俊认为模拟类芯片还有机会,这种公司一般不太烧钱,产品基本能卖掉,实现现金流。
魏俊还关注与新能源和汽车相关的半导体,因为国内其他行业都在衰退,仅有这两个行业还在往上走。此外,消费类芯片,魏俊也会继续保持关注,“因为一旦有产品起来的话,消费类芯片的爆发力还是很强的”。
王茂则推崇新的技术路线。比如存储芯片,传统存储芯片的技术已经到了临界点,未来的发展将会属于DNA生物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