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VC/PE争抢医生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4060字)

2021-12-05 VC/PE争抢医生

眼下,越来越多的医生“医而优则创”,资本也开始密切关注医生这个群体。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刘福娟、王欣雅。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先从红杉中国最近的一笔投资说起。

近日,国内首家医生集团自建脑科专科医院的冬雷脑科集团(以下简称:冬雷脑科)完成C轮2亿元人民币融资,由红杉中国独家投资。而这家医院的创始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宋冬雷医生。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小镇,他从求学生涯到毕业后工作都顺风顺水。在他47岁那年,宋冬雷成功离开体制内,先去私立医院做院长,而后开启创业生涯。

医生创业,冬雷脑科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纽福斯、美维口腔、怡禾健康、昭阳医生、艾尔普再生医学等企业的创始人都有着医生背景,创业方向主要集中在精神健康、手术机器人、口腔等领域。红杉中国、启明创投、华盖资本、国投招商、招银国际资本、蓝驰创投等一众VC/PE先后抛出橄榄枝。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至少7家由医生创办或发起的企业走向IPO——朝聚眼科、三博脑科、小白兔口腔、捍宇医疗、清晰医疗、树兰医疗、康宁医院。创业并非易事,医生虽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理解病人的需求,“但创业考验的是一个组织的成长,而这需要创业团队具备足够的战略定力和组织发展能力。对于医生团队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挑战之一。”某机构投资人如是说。

这次,红杉中国投了一名医生

医生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眼里不仅是“铁饭碗”,更是“金饭碗”。冬雷脑科背后就是一位医生放弃“铁饭碗”、自主创业的故事。

1966年,宋冬雷出生于江苏南通。从小他就是一名学霸,高考时,总分640分他考了621分,顺利进入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宋冬雷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华山医院,作为嫡系师承华山三院士之一的周良辅,而他的师祖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史玉泉教授。很快,宋冬雷集齐了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的身份,成为业内著名的神经外科技术大拿。

或许是之前的职业生涯太过顺利,亦或是骨子里的不安分,注定了宋冬雷要打破这份宁静。他真正走进大众视野是在2009年9月末,赵本山在上海突发颅内动脉瘤出血,被迅速送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抢救,一个半小时后,赵本山成功脱险,他是主治大夫之一。

在华山医院执业期间,宋冬雷长期参与对外交流活动,期间接触到了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和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等私立医疗机构。他逐渐意识到,医生不一定要执着于职称评级、忙于科研,也不一定要在数分钟内完成一名患者的问诊。

2013年,宋冬雷决定离开就职了23年的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开始在私立医院——上海德济医院担任院长,引发行业轰动,那一年他47岁。转型并不顺利,此前患者对于宋冬雷的认可,是基于大名鼎鼎的华山医院而非他个人,加入民营医院后,最大的落差在于患者数量的减少,他曾对媒体表示,一上午从40个患者变成只有4、5个患者。不过,宋冬雷也认为,这是一个必须要度过的阶段。

2015年,他离开德济医院决定单干,成立冬雷医疗集团,给自由执业的医生提供类似经纪人的服务。然而,由于医生集团属于轻资产运营,依然无法摆脱对医院的依赖。于是,他萌生出自建一家实体医院的想法。2019年,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实体落地,冬雷脑科完成了从轻资产到实体的转身。

目前,除了位于上海大虹桥主城区的上海冬雷脑科医院、成都的成都冬雷脑科医院(在建)之外,冬雷脑科在江浙沪地区还拥有20多家合作基地,搭建了医生集团+实体的专科网络体系。成立6年以来,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年手术量达2000多台(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90%)。除脑科疾病诊疗之外,冬雷脑科还在探索脑健康管理与脑科神经学研究与孵化,2021年10月,全生命周期脑健康管理项目获得了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支持。

由于脑部疾病很少是单一性疾病,它还伴随着很多并发症,但此前医院由于缺乏相关配套,一旦患者出现并发症只能转院,这大大限制了医院的发展。面对这个问题,冬雷脑科也开始了新的全盘布局。2020年开始,医院陆续增加了相关诊疗科目,以大专科,强综合为发展目标,计划不断完善包括外科、内科、儿科、骨科等配套科室。

此外,早在创立医生集团时,宋冬雷就意识到单靠医生并能支撑起冬雷脑科的扩张运营。所以,在宋冬雷还积极引入医疗质量管理、运营管理、品牌传播等多方面人才。股权方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也做出了创新,为保证医生在医院中的话语权,它由核心医生团队控股。

创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自2005年以来,冬雷脑科累计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除红杉中国外,还有泰康人寿、高新创投、楠礼投资、青发集团、德同资本、前海母基金、中卫基金、汉康资本、弘晖资本、飞马旅等一众风投机构。眼下,越来越多的医生“医而优则创”,资本也开始密切关注医生这个群体。

医生创业军团崛起,一笔笔融资诞生,VC/PE涌入

医生创业潮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一众VC/PE的涌入。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多家获得融资的公司背后,有数十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曾有过医生职业生涯经历,比如纽福斯、美维口腔、怡禾健康、昭阳医生、艾尔普再生医学、梅奥心磁、启灏医疗、拓创生物、超目科技、瑞派医疗、鑫君特等等,背后有知名风投机构红杉中国、国投招商、阳光人寿、招银国际资本、蓝驰创投、分享投资、贝森医疗基金、金雨茂物、紫牛基金等,以及产业资本百度风投,涉足精神健康、手术机器人、口腔等领域。

作为中国首家专注于眼科疾病的基因治疗公司,纽福斯近日完成约4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招商及红杉中国共同领投,阳光人寿、招银国际资本等著名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投资。据悉,纽福斯创办于2016年,创始人李斌教授是一位神经眼科医生,他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长期从事眼科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科学研究工作。从2008年起,李斌教授就开始了针对LHON的基因治疗研究,在2011年和2017年分别开展了两项探索性基因治疗,均为研究者发起的临床实验。

11月5日,继7月宣布获得超10亿元B轮融资后,美维口腔再次宣布完成B+轮融资。美维口腔的创始人是一位女学霸——朱丽雅。2007年,她先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和很多牙医一样,她也有一个开办口腔诊所的梦想。在口腔行业深耕多年后,朱丽雅决定去完成自己的梦想。2016年,她创立了美维口腔医疗集团,并成为创始合伙人兼CEO。

此外,知名三甲儿科医生创办的医疗平台怡禾健康,其创始人曾经是深圳市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的裴洪岗,他可谓是社交媒体医疗大V,其儿科科普文章吸引了众多的妈妈粉丝,2016年初,裴医生通过一篇《我辞职了》的微信文章宣布走出体制,同年5月,他成立怡禾健康,走上创业道路。

创立之初,怡禾健康的定位是线上健康管理公司,在微信上搭建网络问诊咨询平台,提供付费的母婴健康咨询服务和科普直播。通过两年的用户积累,怡禾健康逐渐开始线下诊所的布局。

医生创业的案例数不胜数。昭阳医生背后的创始人也是一名医生。它成立于2015年,是一个精神心理健康管理领域的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全体系诊疗服务的平台,即除了提供连接患者和医生的SaaS工具外,还建有实体的精神专科门诊和药店,平台创始人兼CEO林昭宇也是一名医生。

“医生是很有情怀的职业,他们见惯生死,或在其他很优秀的专家治疗下,又重新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华盖医疗长三角基金主管合伙人张翼向投资界表示,“医生创业,是通过商业行为,帮助病患重获健康的同时,帮投资人获得比较好的收益。但医生创业十分考验医生的综合能力,既有临床经验,又懂管理…甚至,还需要懂传播、资本化运作、销售、客户维护等。”

汉康资本合伙人蓝新天则补充说,”创新药赛道方面医生出来创业的很少,从这个赛道看,由于研发门槛较高、壁垒较大,医生可能是不太适合创业。”

创业的医生们,开始撑起一个个IPO

二十多年前,中国医生们开始创业,一群人从体制内走出,“砸锅卖铁来办医”。六七年前,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政策解绑,医疗服务领域逐渐成为创投的热土,大量资金和大牌专家陆续“进场”,医生创业迎来黄金时代。

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生们,开始带领公司走向上市道路,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至少7家由医生创办或发起的企业走向IPO——朝聚眼科、三博脑科、小白兔口腔、捍宇医疗、清晰医疗、树兰医疗、康宁医院。

动作最快的是来自内蒙古的朝聚眼科,于今年7月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抢先拿下了IPO。而朝聚眼科的发展史,也是张朝聚上下三代人的从医创业史。

1921年,医师张星焕(朝聚眼科现任董事长张波洲的祖父)创办了中医诊所仲和堂。在耳濡目染下,张星焕之子张朝聚不满20岁便成为医生,后又考入河南医学院学习眼科知识,1976年,张朝聚被任命为达拉特旗人民医院眼科主任。

1988年,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下,张朝聚毅然下海创业,拉着同为医生的大女儿张小利和儿子张波洲,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开办了一家眼科诊所,这便是朝聚眼科的前身。如今,朝聚眼科已横跨中国内蒙古、浙江、江苏、山西、河北五个省份或自治区。

朝聚眼科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公司共经营17间眼科医院、23间视光中心及2间诊所,拥有261名注册医师(包括67名非全职的多点执业医生)。按照2020年收入总额计算,在国内眼科医疗服务这条赛道上,朝聚眼科在内蒙古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五。上市首日,朝聚眼科收盘价报每股14.1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3%,市值逼近100亿港元。

9月15日,三博脑科创业板IPO过会,拟募资5亿元。公司的4位创始人中,有3位都曾是北京医疗系统核心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2020年,三博脑科营收接近10亿元,总资产超过15亿元。

紧接着,也是在9月,已经在港股上市的康宁医院发布公告称,拟发行A股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1993年,医生管伟立和身为护士的妻子王莲月从温州精神病医院辞职,开始创业办医。1997年,温州首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康宁医院从这对夫妇手中诞生。最初只有4名员工的康宁医院,如今已是中国最大的精神专科连锁集团,坐拥30余家分院。

你或许想不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夫妇李兰娟和郑树森发起创办的树兰医疗,也在冲刺IPO。今年4月,树兰医疗在浙江证监局披露辅导备案公示文件,计划在A股IPO。资料显示,树兰医疗实际控制人现为李兰娟之子郑杰,公司业务包括健康医疗服务、临床科研、投资孵化等。目前,树兰医疗已经完成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毅达资本、启明创投等知名机构。

需要注意的是,创业的医生,也并非只有上市这条路能走。正如宋冬雷所言,“上市只是成功的方式之一,或者是一种大家能够看得见的、比较向往的方式。但是并不是说,不上市,医生办医就是不成功的。”

不难看出,无论是在几十年前还是在当下,从体制内出走创业的医生们,大多数还是选择了在医疗服务领域展开拳脚。华盖医疗长三角基金主管合伙人张翼这样分析,“医生创业,本质上是想解决某些临床问题,因此不大会脱离一线工作。创业去做医疗服务机构,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地创业,中国首家医生集团的创始人张强,也犯过贪大求全的错误。初创阶段的张强医生集团曾开设过5个以上的专科,管理难度完全超出了当时团队的承受能力。医生们能做的就是不断自我革新,跳出原有医院的保护伞,在摸爬滚打中塑造抗压、团队管理、品牌意识以及对接资本的能力。

创业、融资、上市,这些医生的角色在不断改变,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不变的是医生们背水一战的勇气。“三思而行,行而不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这是张强医生送给想要创业的医生们十六字箴言,字字珠玑。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