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9月22日报道
日前,国际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下简称沙利文)以及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携手转转集团联合发布《2021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
据了解,报告使用国际通用的基于ISO14040系列标准推行的重要环境管理工具,通过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测算方式,计算与产品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展现闲置物品交易业务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
碳中和概念下:绿色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控制碳排放不仅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也是降低极端气候变化影响的全球性重要举措之一。
从定义看,广义的碳排放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是排放量最大的温室气体,目前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随着各国陆续接受碳中和概念并着力实现相关目标,碳中和概念下相关绿色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报告指出,中国一直在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并已主动承诺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降低60%—65%,排放总量在2030年达到顶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建设低碳环保资源节约型社会而努力。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还联合下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发展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目前上海、江苏、广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已经开始推进碳普惠试点建设,有望逐步建立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统一排污权交易体系。
碳排放覆盖商品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等各环节
据了解,本次报告是基于LCA框架,将商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及评价应用于闲置物品的碳足迹分析,对商品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进行定量分析。
具体到闲置物品交易的细分品类看,用户主要交易的商品包括家用电器、3C电子产品、服装饰品、家居用品以及图书等。这些商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交通运输和消费者使用阶段都会产生碳排放。
以3C电子产品为例,2020年中国3C电子产品行业的碳排放规模为5160万吨,主要涉及商品品类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等。报告指出,由于3C电子产品的生产环节所需零件更加精密且种类更加复杂,生产制造阶段的碳足迹占比超过了95%。
总体来看,2020年中国大件商品、服饰、3C电子产品、图书四大类目的行业碳排放量约为8.7亿吨。
上述数据也意味着,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
闲置物品流转有效减碳:每单二手手机交易可减碳25公斤
报告指出,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闲置物品交易可以有效推动中国可回收资源的高效利用,在闲置物品交易领域和消费环节实现碳减排。
报告针对国内闲置物品交易平台转转的业务数据,根据碳减排测算的保守谨慎性原则,取闲置物品品类单位碳排放量最小值作为基准线碳排放值,由此计算得出:每一单闲置手机的交易,至少可以实现约25公斤的碳减排量;而家用电器和其他3C闲置物品的交易,可实现的碳减排量要更高。比如一台家用电器的闲置交易,至少可实现的碳减排量高达130公斤。
通过分析计算,自2015年创建至2020年年末,转转平台已通过促进闲置物品流转累计完成碳减排178.3万吨,约等于传统燃油车绕地球赤道行驶25万圈或100亿公里的行驶里程,如果是新能源汽车则相当于140亿公里的行驶里程。
此外,累计能源减耗2372.4GWh,约等于北京2019年发电产量的6%或中国20万户家庭一年的能源消耗;而转转平台累计成交的超2000万册二手书籍,相当于保护了17万棵森林树木资源。
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平台服务受青睐
根据沙利文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规模从2015年约3,000亿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破万亿的市场规模,闲置物品交易的范围覆盖了几乎所有的消费品品类,预计2025年中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规模将达到接近3万亿的市场规模。
沙利文的调研数据就显示,在过去有过二手交易经验的受访者中,高达71.4%的受访者更偏向选择可以提供自营标准化、履约化服务的闲置物品交易平台。
报告指出,作为中国最大的有服务的线上闲置物品交易平台,转转打造了C2B2C的闲置物品交易模式,大幅提升了闲置物品交易的效率,给消费者带来了良好的闲置物品交易体验。
比如针对平台上3C电子产品的交易,转转提供优于市场其他竞品验机质检服务。在质检体系方面,转转建立了专业的质检工程师团队,66大项的验机质检标准做到了全国统一,同时还会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适时迭代。目前,平台自营的二手手机享受7天无理由退货和长达一年的质保,自营3C数码享受180天质保,平台手机3C订单中选择验机服务的用户比例也超过了90%。
这些履约服务得到用户的认可,并帮助转转形成了良好的用户口碑。
报告分析指出,像转转这样的线上闲置物品交易平台能够精准匹配闲置物品交易需求,大幅降低交通运输的碳排放;而转转所提供的“一站式”闲置物品交易服务,提升交易品质,从根本上提升了消费者闲置物品交易意愿度,避免了传统线下渠道不必要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