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我,一个创业者,不敢让公司一夜暴富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2455字)

2021-01-27 我,一个创业者,不敢让公司一夜暴富

钱多也未必见得是一件好事。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作者:马慕杰。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时间轴被打乱了。”德联资本合伙人肖然觉得,2020以来,年份的时间界限感变得愈发模糊了。

2021年初的这段时间,很难看到哪位投资人正惬意地享受着度假时光。

要搁往常,从圣诞开始,“洋气”的投资人们就已经早早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各地休假了。但今时,他们大多数的状态却与此大相径庭——要么在开会,要么在见创始人的路上。

表现“不一样”的,还有投资机构的出手速度与企业的融资频次。

“头部企业挤不进去”、“看好的项目被截胡”、“企业被动开放轮次”、“某家公司半年三笔融资”……凡此种种,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热烈地充斥于投资市场。在一些赛道,又开始洋溢着资本“狂欢”的味道。

疯狂的融资节奏

该如何形容2020年的创投市场?看看一些企业的融资速度,或可窥见一斑。

2020年1月,社区团购平台“十荟团”宣布完成8830万美元B轮融资;2020年5月,十荟团再次完成8140万美元C轮融资;紧接着,2个月后,即2020年7月,十荟团宣布完成8000万美元C+轮融资;2020年11月,十荟团又完成了一轮1.96亿美元的C++轮融资。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十荟团共完成4轮融资,平均不足3个月便有一大笔资金输入。

与其同一赛道的兴盛优选的融资进程虽然没有如此密集,但在融资金额方面也并未示弱。2020年7月,兴盛优选宣布完成8亿美元C+轮融资,同年12月,该公司又获得了京东集团7亿美元的战略注资。

在线教育领域,从2020年3月到2020年12月,猿辅导共完成了4轮融资。

轻食品牌领域,2020年4月到2020年12月这8个月,鲨鱼菲特共完成3轮融资。

新锐品牌赛道,功能性食品品牌BUFFX、国货护肤品牌PMPM等均在9个月内获得了3轮融资,几乎都保持着2-3个月一轮融资的节奏。

To B服务、医疗与芯片半导体赛道中的一些企业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一站式私域流量运营平台“尘锋信息”在2020年4月到2020年12月连续获得3轮融资;精准医疗诊断平台“科亚医疗”在2020年2月到12月共拿了5轮融资;通用智能芯片设计公司“壁仞科技”更是在不足半年时间内获得了4轮融资……

毫无疑问,在“一九效应”愈发剧烈的后疫情时代,于企业而言,“钱”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关于企业融资,经纬中国张颖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早点拿钱,狠狠地拿钱,现在资金已经变成了一个核心竞争力。不要过分考虑稀释,而是要把融资确定性放在第一位,拿到充足的子弹,不要因为大意、错判而断粮。

投资加速,“某些机构3天走完流程”

正如你看到或听到的那样,当前的投资圈大致分为两派图景:有些人正在拼抢项目的大潮里为抢到某个案子而使尽浑身解数;有些人正在为了“找钱”而心急如焚。

前者自然是属于“不缺钱”的那波机构,他们积极跃进、主动推动企业融资的状态背后,实则承担着“把钱花出去”的任务。一定意义上,这也是那些企业能够如此集中拿钱的原因之一。

“任何机构与投资人都有自己的KPI,即出手的压力。特别是2020年有一些机构在大量超募,供给端的资金量其实非常充裕。”众海投资副总裁胡滢向投中网表示,加之,目前市场上好标的相对稀缺,基金们的天平就会更加倾斜于确定性更高的企业。

基于这种市场现实,“那就一定会出现项目融资越来越密集,金额越来越大,close(关闭)越来越快的情况。”胡滢说,某些品牌机构甚至3天时间就可以走完整个投资流程,“一周两周都算是很长时间了。”

从需求方的角度,在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不管是项目方的心态还是融资计划,都有了些许的调整,以至于在“拿钱”方式上,也发生了显见的改变。

如同肖然所说,以往的项目融资都有着清晰的规划与安排,比如每个轮次的时间点选择等等。但现在的企业融资进程不比原来的常规性,节奏被打乱了。“企业并不一定是缺钱了或是按照某个重要节点去拿钱。”

元禾重元合伙人也表示,从疫情开始,几乎每个创始人都意识到了现金流的重要性。为了能够从容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大环境,公司在不缺钱的时候,将融资节奏适当提速也是一种现实诉求。但要注意,“这并不等于要激进。”

值得一提的一个现象是,有一些之前嘴上喊着“不融资”的企业,如今也在逐渐接受资本的进场,这种情景尤其体现在茶饮领域。对此,胡滢对投中网直言,很多项目虽然没有资金链上的压力,但并意味着它没有资本化的需求。

“尽管公司的对外话语体系是不融资,但有些创始人实际上是持观望态度。一类是真的不见投资人,另外一类其实会有松动。”胡滢称。

狠狠拿钱?不要让资金成为“甜蜜的负担”

那么,频繁拿钱之后呢?尤其是对于那些相对较为初创的企业来说,高密度地接受资本注入会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正常的发展节奏?毕竟有时候,如果现金没有被有效地运用到企业运转中,钱多也未必见得是一件好事。

一公司创始人吴昊就对投中网表示了类似的担忧。“从身边的创业朋友观察,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公司倒闭不是因为没钱,而是有太多钱了。所以什么相关业务都想做,最后发现没有一件事情能做成第一名。”吴昊说,他并不想让自己公司突然间变得非常富有,因为一旦能力跟不上,就很容易处于危险之中。

元禾重元合伙人也曾遇到过这种问题的求助。“有企业创始人曾告诉我,机构一下子给了他很多钱,他也需要学怎么花掉。”元禾重元合伙人说,其实有些企业在融资之前并没有进行准确合理的现金流预测。

“任何企业的发展讲究的都是可持续战略,而不是说融了一大笔钱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投资人是要看到最终收益的。”元禾重元合伙人同时提醒。

元禾重元合伙人认为,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看待,不能一刀切。对于那些具有有效管钱能力的创始人来说,这种融资方式可助推其最终在赛道里跑出来。“在大多数企业都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情况下,最终时间会证明一切。”

据悉,在元禾重元与其被投项目的交流中,始终强调的一点是——融资规模要与自身资源相匹配。

胡滢也表示,如果是“高段位”的创始团队,那么企业多拿钱可在更大程度上开疆拓土、加深壁垒。但若是企业在内功并未修炼到位的情况下就急着融资,这反而会对企业造成负担。

“投资人的钱需要有正向的ROI,假如项目融到的钱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账上趴着的话,企业和投资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胡滢说。

某头部PE合伙人黄明涛从行业角度做出了解读。他认为,那些To C领域的烧钱行业必须要多拿钱,因为To C赛道的马太效应更强,一旦成为第一名便会赢者通吃。但对ToB或是科技领域而言,“有时候钱是没用的”。

“B端行业是个慢活,它的壁垒不在于资金与商业模式,而在于技术。这样一来,钱的作用就弱化了。”黄明涛说,如果一家企业本身现金流不错,业务模式也不需要“烧钱”,那融资进程就需要有所节奏化。“毕竟钱融多了以后,对自己也是稀释。”

在肖然看来,总体上,在条款上不会有太大偏差的情况下,类似“多拿钱”的说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即适合于大多数企业。他对被投企业的建议是——账面上的资金可满足未来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健康发展。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昊、黄明涛为化名)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