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三声(ID:tosansheng),作者:王亦璇,编辑:关喆。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很少有一档表演类节目,充分给予演员“权力”。
2019年,节目监制邱越和团队把「做一档以表演为主题的综艺」,从计划表上推进现实。当时的演技类节目频出,虽然有过顾虑,但前期的用户调研反响还不错。回归行业自身逻辑,《演员请就位》第一季的制作重点,被放在了对现实情况的还原之上。
一年之后,创作思路的改变遇上了因疫情加剧的影视寒冬。演员缺少戏邀,导演想面对更有潜质的演员。这一次,再所谓“行业痛点”,始终离不开的,是「演员」二字。
关于“人”的供给与需求不甚平衡。成为头部演员,是能否得到大量资源曝光的唯一“度量衡”。而更多埋没于现实中的专业演员,需要机会,也需要方向。
落点于综艺节目当中,「洞察」衍生出《演员请就位》第二季整体的长线逻辑。比起第一季中以导演为权力核心的观察视角,邱越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给予演员更多空间,是节目最大的变化趋势。”
残酷的评级制度,是演员进入「演员」的初始起点,也是连结现实行业的过渡。在证明自己的驱动作用之下,第一阶段的选角色成为铺垫。而之后的选搭档、选剧本和选导演,是节目组提供给演员的、一个可递进的权力空间加成。
走出「演员」,演员多少都获得了“增值”。「演员的成长」和「演员被看见」,在综艺语境下不相矛盾,现实中亦是。
随着节目向前,演员拿当下对比过往。评级的变动让他们感知到提升。节目之外,一天收到三份影视剧邀约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在制片人徐扬的理解中,不同类型的演员,想要获取的「成功」各异。即使节目篇幅无法呈现每一成长细节,“但对他们个人来说,已经充分获得了。”
1:1还原真实剧组情况并非绝对必要。《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核心目的,是给演员自主选择权和表达的空间。“通过自己的选择,得到更多的表达空间,观众就能看到他们多元化的价值和个性。” 邱越说。
两个月过去,演员所处的最终评级位置,不一定完全契合市场定位。但机会是更为重要的一层意义。从这里开始,「演员」中的演员,凭借着在节目中的表现,重新塑造出了被“返还”回市场时的底气。
01 | 演员
演员不是权力中心。但从演员的角度出发,《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构想才得以实现。
压力始终笼罩演员行业。用邱越的话说,演员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被动”的职业。职业特性赋予他们名利和光环,更多时候,被导演、制片人或投资方选择,则是「演员社会」的常态。
和演员们的交流让邱越感受到了行业的苦恼。不同阶段的演员,在被发现的路上,都多少遇到挫折。新人演员缺少曝光,0经验让他们没有选择余地;想转型演员的歌手或偶像,苦于摸不清门路;拿得出代表作的演员,被同类角色“捆绑”,“演谍战剧火了,所有人都找他演谍战剧。”
供需之间的差距,触发了开发演员品类综艺的切口。将大咖电影导演请到综艺节目中来,是第一季的亮点——也促成了这档原创节目在当时的核心逻辑。节目收官之后,邱越和团队讨论,“方向是对的,导演的表达很吸引人。观众对导演这个行业,以及导演能力的认知有了新的变化。”
创作也留下遗憾。在另外一面,演员在节目的整个过程当中,有相当多出人意料的表现,“但我们没能完整地呈现,包括人物的成长线,演员们的表达不够多。”
邱越和团队得出一个结论:要想让演员表现更多故事,产生更多真情实感,唯有在节目中建立一个体系。
体系外化为以演员为中心而制定的赛制——评级制度和演员选角——让参与竞演的演员“争夺”,让他们的“命运”发生变化。当观众感知到共鸣,演员自身的内在动力也随之而来。
导演曾是《演员请就位》的权力中心。但在新的体系中,邱越对《三声》说:“我们甚至希望,节目呈现出的分配比是四六或三七的样子,高光的部分是给演员的。”
影视化阶段之前,演员根据评级选择角色、选择搭档,“这是把权力‘放’给演员。” 同时,每位演员在职场上、在行业里,“都需要有自我认知和自我投射的能力。”
比如,演员们会选擅长的角色,也会选与自身反差极大、有挑战性的去尝试。在这里,试错的机会大于成功的意义。“成本低、节奏快,我们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现一个人的多面。” 邱越告诉《三声》,“每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不同,只有让演员拥有主动性,才能看到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和其中反映的演员个性。”
在演员市场,「被记住」是首要竞争力。来节目之前,孙千告诉大家,“我出演过5部戏的女主,但没有人记得谁是孙千。” 选《甄嬛传》时,她特别坚定,“《甄嬛传》里的角色,可能我这辈子都演不到,就想试一下有没有可能性。”
给予演员权力成为贯穿节目的线索,打开了倾诉和表达的出口。从效果来看,选到最合适的角色,或者超出能力范围的角色,都被行业真实状况所包含。辣目洋子在《小偷家族》中的表演反差极大,但反响很好,“那就说明,她的边界尝试是成功的”,邱越说。
为什么是「演员」有了明确的答案。节目进入尾声,当再次复盘制作逻辑时,徐扬告诉《三声》:“演员是承载节目呈现的主体。从节目创作的初衷来说,我们也想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市场跟演员直接接触。”
常规情况下,拿到角色的机会,往往只能通过试镜的较唯一途径获得。10分钟、面对面、一次机会,组成了市场所能给予的全部可能。
在《演员请就位》,演员的每一次选择、每一场表演都得以被关注,作用出了一个个鲜明且特别的演员个体。邱越对《三声》说:“甚至有些制片人,会直接到现场给offer。”
02 | 试镜
但《演员请就位》其本身,就是一场被放大的试镜。
「演员」提供场景,演员在其中选角、表演和晋级。压力层层递进,进步的通道明确——拥有权力,演好角色——获得更大权力、把握更多机会。
徐扬解释道:“大家都是奔着在这儿拍一个作为主角的作品,因为可能都没演过主角。” 节目过半,很多演员找到她,“这个过程太过真实,不自觉地就代入了现实中的试镜。”
只不过,试镜的周期被拉长,表演辅以更多技术层面的加成。从服化道、拍摄设备到全影视化的拍摄方式,节目组从一开始,就为演员们提供了与真实剧组相近的摄制环境。
“试镜结束之后,大家进剧组拍摄。在剧组拍摄的过程当中,又有些人感到不合适,那就离开了。” 包括影视化阶段的作品产出在内,徐扬清楚,节目的长线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表达于对现实情况的复刻。
长达三个多月的录制,进阶为三个阶段。以演员为表达核心,选择角色和搭档是基础。较高的“失败率”以导演的入场而较正——即导演依据作品,为演员安排合适的搭配。
接近老师和搭档的身份,影视化阶段最后,导演拿出原创剧本,为演员定制角色。初期显露出严厉一面的尔冬升导演,也在节目中坦言,他要做一个“服务演员的导演”。
原创剧本“烘托”出好的演员。“比如说,一个组里剩下的演员都是女生,那就只能往女性剧的方向设计。”邱越向《三声》举例,“包括特长、才艺的展示,导演‘捧’演员,其实是行业某一阶段实际存在的现象。”
充分发挥演员特点,剧本和故事随之改变。“节目越到后面,演员魅力的表现空间也会变大。” 邱越说。
与此同时,「演员」也是同类型节目,于市场而言的一次试镜。
曾经,演员类节目以演技比拼为主,演技决定「翻身」。而《演员请就位》代表着新的模式——关注演员、市场标准、以及成长。
“如果将演员比作‘商品’,最终由消费者进行的检验,就是市场的标准。” 演员的「盘子」越大,市场的标准就越多元。制片人制度的实时出现,即是对标准的进一步拆分。
做节目之前,徐扬和团队收集了市场上大量制片人的意见,包括腾讯视频自制剧和平台以外的资源在内。最近,有制片人联系徐扬,说起初评级时发出去的一张B级卡片,“当时我都不认识她,她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随着节目向前,制片人改变了看法——如果有S级卡片,一定会给出去,“因为他们看到了演员更多的可能性,这就完成了一个试镜的过程。”
03 | 价值
杨志刚走下舞台,包括徐扬在内,导演组都担心和紧张他。这位从不缺戏拍、也不想证明自己的“老戏骨”,在《演员请就位》的第一场戏中就受到了批评。
来节目的初衷简单。杨志刚想尝试突破角色类型上的瓶颈,也想听到除哥哥以外的其他导演的评价。
“被批评”没有太影响到他的情绪,徐扬看到的杨志刚,反倒很是冷静。“他下台以后,只说了一句话,‘我以后彩排’。”
和陈凯歌导演合作《误杀》,杨志刚是戏份很少的演员。但在片场,他一直在说,“再来一遍”,“我们再对一遍”。
40位演员,数十场戏,节目的最终呈现无法还原每处细节。对很多演员来说,他们的成长,有的是技术层面上的变化,也有的早已在内心完成。
但市场会给出最即时的反应。几位40+的姐姐们,收到的邀约来自影视剧、晚会,还有跨界电商直播;偶像出身的演员们,在节目内外起起伏伏,表演能力慢慢收到认可;被行业“遗忘”的曹骏,在节目中总拿倒数第一。观众投票得以“复活”,今晚他站在总决赛的舞台之上。
实际上,当实力和境遇互成“矛盾”,曹骏在网络上掀起了热点讨论——这也是节目组所谓释放给演员的“空间”。邱越希望,每一个类型的演员,都能在「演员」中找到自己的需求。
邱越和徐扬都不避讳谈及节目与现实的距离,以及演员在节目中的评级和市场最终给予的位置差异。比如,「演员」中的演员们拥有选择的权力,而这在行业中几乎难以被复制。
但这种可被让渡的权力空间,背后的核心价值在于「演员的成长」和「演员被看见」。徐扬觉得,前者意味“有能力证明能力”,而后者则代表“关注度层面的增值”。甚至于,反差,有时也会为节目和演员带来更多的成长空间。
“一档综艺节目,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但把它做好,就起到了向行业提出问题的作用。” 邱越告诉《三声》,“《演员》中极强的现实主义,来源于行业本身的矛盾冲突。而创作者要做的,就是把真实的世界,转化到相应的节目中加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