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作者:郑玄。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科技,正在让普惠金融从食之无味的“鸡肋”,变成催生下一个BAT的“机会”。
9月26日,为期三天的首届外滩大会正式落幕,本次大会的两大关键词是“科技”和“普惠”。与会者们讨论的核心,就是如何用科技赋能,让普惠金融变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普惠金融存在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问题。传统金融机构处理这些长尾金融需求,往往是响应金融扶贫政策号召和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环,公益大于商业实质。
而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改变这种尴尬的状况:大数据的使用,让金融机构可以在传统征信体系之外,建立更加稳健、更加多维度的风控模型;区块链的出现,则大幅度降低金融交易过程中的流转成本和信用成本;而卫星遥感、AI助理等技术的应用,则不断解决农村金融、私人财富管理等细分场景中出现的痛点问题……
这之中酝酿着巨大的产业机会。当下金融行业的两端,供给侧和资产侧均存在严重的需求缺口。金融机构缺少优质投资标的,而受风控、收益等因素的制约,80%的长尾金融需求始终未能得到满足。这也意味着长尾金融市场中,任何一个场景的痛点得到解决,资金涌入后随时会催生出一个堪比数字支付、网贷的风口。
就像互联网教父、《连线》创始人凯文·凯利做客外滩大会时所说:智能手机、二维码这些移动支付,仅仅只是个开始。金融科技的“超能力”(Super Power)尚未用足,未来有机会成为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破壁机”
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发布了四个新产品,解决了四个场景下的金融痛点,向全世界展示金融科技可能性的冰山一角。
大山雀:农村金融的“卫星”审计师
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产业链上最长尾的一环,解决农村金融的痛点,对于扶贫攻坚和保障粮食安全两大重要国家战略都有重大意义。
外滩大会第二天,网商银行在外滩大会上公布内部代号为“大山雀”的农村金融风控新系统,其中首次运用卫星遥感技术。中国也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将卫星遥感技术运用于数字贷款领域的国家。
农户贷款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最大的痛点是,银行很难知道农户有多少资产,他们的耕地到底产量多少,价值多少。网商银行农村金融风险总监顾欣欣介绍说:“通过人工勘查肯定不现实,农村地广人稀,人力成本巨大,平均一笔贷款仅人力勘查成本就达到几百上千元。”
大山雀使用的卫星遥感技术就是这一难题的解决方案。网商银行农村金融首席算法专家王剑解释称:“农户可以拿着手机,绕地走一圈,或是在支付宝上把自己的地在地图上圈出来,卫星就可以去识别这块地的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分辨出水稻、玉米、小麦、花生、烟草等多种作物的区别,目前准确率已达到93%以上。农户圈出的地块是否准确,也可以和农户在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
“有了这个关键信息,再结合气候、行业景气度等情况,通过几十个风控模型,就可以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额度与合理的还款周期。”顾欣欣介绍说。
Trusple:跨境金融的“链上”支付宝
农村金融之后,蚂蚁希望攻克的另一个典型场景是国际贸易。
蚂蚁集团在外滩大会上发布Trusple平台,该平台是基于蚂蚁链技术的全新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平台,主要解决际贸易中买卖家之间的信任难题。
如今,数字化发展使得企业贸易变得容易,但B2B国际贸易的流程复杂度并没有降低,买家卖家间的信任问题仍然是阻碍当下跨境贸易的核心障碍。而像承兑汇票这种产品,虽然一定程度上减缓国际贸易的担忧,但一来让流程更加复杂,二来也对国际贸易参与者有一定门槛要求。
相比之下Trusple的优势在于更加直接。根据蚂蚁集团介绍,使用Trusple平台的买家和卖家产生一笔贸易订单后自动上链并开始流转,银行会基于订单约定的付款条件自动进行支付,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卖家需督促买家去线下操作转账,同时也能防止屡有发生的恶意拖延付款时间现象。
此外买卖双方也可以通过可靠地链上数据获得信用资产。买家可以基于上链的真实订单获得账期等金融服务,提升资金利用率和采购效率;而对买卖双方来说,在Trusple上的每一次成功交易都是一次“链上信用”的沉淀。当企业产生融资需求时,金融机构可以向Trusple平台提出验证请求,来确定企业的贸易真实性。
在浙江义乌经营外贸生意的袁女士是Trusple平台首笔交易商家,今年9月,她通过Trusple把公司主打的水晶饰品销往墨西哥,并在次日就收到货款,而在以前,仅交易的时间就往往需要一周。“有了它,明年生意至少能实现30%的增长”,袁女士说。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1年,面对外贸交易中买卖双方互相不信任的问题,阿里巴巴B2B公司曾尝试用类似中间担保的模式解决,但由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易比个人之间要复杂很多,付款方式和物流方式均有很大差异,这种方式当时无疾而终。
直到2003年,这个模式用在了交易流程相对简单的C2C业务淘宝中,这也是支付宝诞生的原点,并推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
支小宝:低净值人群的“AI”私人理财师
蚂蚁的第三支箭是“支小宝”,这次他们希望用AI技术,把原来只能服务少部分高净值人群的私人理财业务,普惠给普通民众。
蚂蚁集团财富事业群首席技术官邓宏介绍,支小宝的升级方向是拥有更智能的对话本领,能像真人理财顾问一样为用户提供理财建议。为此,蚂蚁的技术专家搭建了长程陪伴的智能对话系统,通过对用户历史服务的长期记忆,结合金融知识图谱精准推理对话意图,对对话结构策略自动挖掘,基于用户反馈做决策并强化学习。
在外滩大会展示区,线下版的“支小宝”已经率先亮相,可进行语音互动。相比于市场上各类现有智能设备对金融知识的“无知”,支小宝对各类金融理财知识的掌握堪称“满级”。现在股市的行情怎么看,某只基金啥情况,立刻就能答的头头是道。
人人都有理财需求,但普通人请不起费用昂贵的专业理财师。后者通常只服务高净值人群,比如在银行,通常需要50万甚至上百万的资产才有专属的人工理财师服务。而未来,完成“拟人化”升级的支小宝1分钟能同时对话千万人,并且比真人更加理性、客观、公平。
在财富伙伴大会现场,蚂蚁集团数字金融总裁黄浩对支小宝总结称,科技正逐渐让金融变得更普惠,智能可以更好地连接用户与机构,助力全民理财进阶。
理赔大脑:保险公司的生产力“工具”
蚂蚁集团展示的第四个产品,是针对保险行业的智能理赔技术“理赔大脑”。
除了理赔金之外,保险行业的成本主要是给销售人员/渠道的提成和处理理赔等运营管理成本,理赔大脑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保险公司的核赔效能。
根据蚂蚁公布的数据,“理赔大脑”能识别最多107种医疗、理赔凭证,可以将保险产品的理赔核赔效能提升70%。即便是理赔链路最长的线下调查案件,平均核赔周期也能从30天缩短至15天。
据了解,“理赔大脑”由蚂蚁集团保险智能产品部牵头研发,分成智能材料收集系统、智能调查系统和智能审核系统三大系统。
在重疾险理赔中,不同重疾所需的理赔材料各有差异,有些需要术中的病理检验结果,有些需要术后的诊断结果。这些专业的凭证差异,靠用户自主理解、筛选、提交完成的难度非常大。数据显示,重疾险线上报案里,用户能够一次性提交完整材料的占比小于30%。
“理赔大脑”的出现,让用户理赔报案变得更简单。目前,“理赔大脑”能识别107种医疗凭证,用户在提交申请时,智能材料收集系统会根据病种,全自动鉴别和指导用户上传报案所需的核心凭证,大大提升用户的一次报案成功率,同时最大程度简化用户需要提交的材料。
对重疾这类一次性给付、且金额较大的案件,保险公司还会对案件进行面访调查,但由于都依赖人工,无法进行数字化管理。蚂蚁“理赔大脑”的智能调查系统能把线下调查的每一个环节都数字化、标准化,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
以视频面访功能为例,“理赔大脑”会刷脸认证被访人身份,而后实时记录整个面访过程。通过智能语音识别引擎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赔大脑”能对关键信息进行线索提示并自动形成文字版纪要。经面访员校正修改后,由用户在线签字确认。
在完成材料搜集、调查取证后,“理赔大脑”的智能审核系统会自动扫描所有材料,抽取关键线索进行决策辅助。运行数据显示,“理赔大脑”能直接给出20%案件的赔付结论,让审核人员专注在复杂案件的审核上,处理案件的效率提升近70%。
蚂蚁CEO:上市后继续投资技术
虽然会上展示了多达几十种不同的技术和产品,但这远远不是产业的终点,蚂蚁集团也在会上表示,会继续加大对技术的投入。
2020年全球最大的IPO发行案,蚂蚁集团上市已经进入倒计时。9月18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委会公告称,蚂蚁集团IPO申请获通过。而根据媒体报道,蚂蚁计划9月24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近日披露通过聆讯后的港交所招股书。
此次IPO蚂蚁集团募资规模预计达到350亿美元,蚂蚁集团CEO胡晓明在外滩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上市后最重要的事是投技术”。胡晓明强调,蚂蚁的基因不是金融,而是科技,科技是推动蚂蚁业务每一次进化的最核心动力。
根据胡晓明的说法,蚂蚁集团未来重点投入研发人工智能、风险管理、安全、区块链、计算及技术基础设施五大技术领域。并基于在五大技术领域中的深度自研,为各类金融科技应用提供计算、可信、隐私、智能和物联等基本要素。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蚂蚁集团看好的未来金融+科技的技术方向。而将这些技术与具体场景结合,解决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解决的痛点问题,也将成为金融科技未来数年最有价值的投资和创业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