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浑水做空瑞幸咖啡成功,说明了我们这些“专业分析师”有多么无能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6分钟(2360字)

2020-04-05 浑水做空瑞幸咖啡成功,说明了我们这些“专业分析师”有多么无能

瑞幸咖啡垮了

猎云网注:如果仅仅是为了抄一大堆媒体和自媒体、当上市公司的传声筒、写一些貌似公允其实是废话的“分析结论”,那么完全没必要从名校招聘一批考过CFA/CPA的人来当分析师。交给AI就够了,甚至众包就够了,甚至直接取消也可以。文章来源: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ID:TMTphantom,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

我算是个证券分析师吧,从2008年开始做了大约12年,现在暂时不做了,不知道今后会不会继续做(我希望不会了)。看过A股、港股、美股,也看过一些未上市的公司;看过很多行业,最喜欢的还是互联网和传媒娱乐,可惜看的不精,只能努力学习跟上形势,谈不上引领潮流。

2020年2月1日,也就是浑水发布做空瑞幸咖啡报告的当天,我就草草阅读了全文。当天晚上,我就对朋友感叹:“无论这份做空报告有没有漏洞、是不是过于武断,它的方法论都是正确的。如果它最后被证实了,我们这些所谓专业分析师真实无地自容了,没必要存在了。”

为什么?因为浑水的那份报告,采取了实事求是、不怕困难、接地气的研究方法,这是唯一正确的研究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都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以为我在复述大学哲学教材吗?不,我在由衷地感叹和反思。

浑水自称不是那份报告的创作者,只是“收到并公布”了那份报告;无论如何,我们就当那是浑水写的吧(或者是浑水找人写的)。

浑水能派人在981个瑞幸咖啡门店里数人头、检查小票;浑水能把瑞幸的所有高管、董事的个人资料翻个底朝天;浑水雇佣了92个全职员工和1418个兼职员工调查瑞幸;浑水累计收集了25843张购物小票;浑水对瑞幸门店拍摄了11260小时的监控视频……
当然,浑水只监控柜台的行为,可能漏掉许多网上外卖订单,我知道,我知道;
而且,浑水收集的那些购物小票可能有大量遗漏,我知道,我知道;而且,浑水拍摄的那些监控视频可能有断章取义的嫌疑,我知道,我知道。

但是,浑水的研究方法论仍然是正确的。而且,只有这样的方法论才是正确的。如果你不赞成,我就再说一遍:无论浑水的研究是否全面、是否存在漏洞,它采用的是唯一正确的研究方法论,那就是实事求是、接地气。

而我们这些“专业”分析师,这些直到最后一刻还在写报告鼓吹瑞幸咖啡的人(注:我没有鼓吹过瑞幸咖啡,不过作为专业团体的一员,我有必要分享羞辱),又是怎么做研究的呢?

去公司调研——也就是在富丽堂皇的会议室里看PPT,与CEO、CFO、董秘、证代等“管理层”翘脚聊天、商业互吹,加个微信、发发红包,要个业绩指引,回去调模型。

搞专家调研——也就是从凯盛、GLG或六度咨询付费请几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行业专家”,打电话或开个小会,问一大堆不专业的问题,然后收获一堆不专业的回答。

搞草根调研——也就是下载一个App试用几天,或者买一个商品试用几次,或者去一个营业场所逛逛,拍几张照片、发几条朋友圈,美其名曰“体验生活”。

参加行业展会——其实大部分时间没花在展厅里,也没花在认识业内人士上,而是花在与参加展会的同行喝茶聊天,以及自拍发朋友圈上。

资本市场已经给了卖方分析师恰如其分的评语:“上市公司的传声筒”,“炒概念的”,“不懂行”;其实,无论卖方买方,大家都差不多啦。不久前,我跟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大佬见面,对方第一句话就是:“我特别看不上A股分析师”;我非常羞愧,然后对方的第二句话是:“其实我同样看不上外资投行的分析师”。

神补刀。除了连连点头称是,我还能说什么。

说句老实话,这年头,就连头部财经自媒体都比分析师专业,影响力也比分析师大。“分析师不靠谱”成了大家公认的刻板印象;可能有那么一小撮分析师是勤奋、聪明、靠谱的,然并卵,大环境摆在这里,个人努力算得了什么?

平心而论,浑水是要跟瑞幸咖啡死磕的,所以动用了那么巨大的资源、花费了那么漫长的时间;一般的分析师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考不了100分,考个80分甚至60分也是合格的;问题在于,如果浑水是100分,那么绝大部分分析师连20分都考不到。

某家券商的分析师(名字就不点了)发表过一篇长达100页的力挺瑞幸咖啡的报告,其中出现了“50人盲测咖啡口味”的桥段,据说其中28人觉得瑞幸最好喝。这个“盲测”在本怪盗团的私人红包群里引发了长达三十分钟的群嘲。有人问:“这50人都是他们办公室的同事吧?”

用办公室同事搞“盲测”不丢人,起码这体现了一种对草根调研的追求和拙劣仿效。最丢人的是某些券商报告连这种象征性的“草根调研”都不搞,直接上来就说瑞幸如何改变了零售商业模式,如何能做到“星巴克 X 7-11 X COSTCO X 亚马逊”。相比之下,人家雷军老师只敢说小米是“腾讯 X 苹果”,真乃业界良心。

附带说一句,“星巴克 X 7-11 X COSTCOX 亚马逊”这个段子是写在瑞幸咖啡路演PPT上面的。上市公司讲这种段子已经够恬不知耻了,分析师正儿八经的援引这种段子……算了,不说脏话了。

十几年前我入行的时候,当时带我的师傅就说:“一切尊严和荣誉都是自己争取的,你不尊重自己,不尊重研究这件事情,就没人尊重你。”十几年过去了,越来越没人尊重我们这些“专业”分析师了。自作孽,不可活。

如果证券分析师(或者叫投资分析师,随你怎么称呼)这个职业还有救,唯一的药方是:接地气,去第一线,做真正的调研。坐在玻璃幕墙、中央空调、充满甲醛气味的写字楼里,有什么可研究的?一天到晚跟董秘、证代发红包讲笑话,算是做研究了吗?
把Excel模型做好、把会计准则搞清楚、把上市公司财报读透,这些确实是做研究,但仅仅是其中的一小步。悲哀的是,现在很多人连这一小步都做不到。我是真心不明白:一天到晚加班来加班去,到底是在研究啥?

有些人觉得“分析师不靠谱”是大A股市场特有的问题——然而外资投行的分析师也很不靠谱。当初那个“神华100元目标价”的闹剧就不说了,拼命鼓吹瑞幸咖啡和神州租车的分析师有几个不是外资行的?当然,投行关系是需要维护的,IPO和增发的佣金是要赚的,我知道,我知道。不过这并不影响外人对分析师的恶劣观感。

现在的券商(包括内资券商和外资投行)研究报告,在生动活泼方面打不过自媒体,在贴近专业方面打不过咨询公司,在数据严肃性方面打不过第三方数据商,在草根接地气方面打不过浑水,在信息及时性方面打不过财经媒体。那么问题来了:研究报告,以及创作它们的分析师,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性?

如果仅仅是为了抄一大堆媒体和自媒体、当上市公司的传声筒、写一些貌似公允其实是废话的“分析结论”,那么完全没必要从名校招聘一批考过CFA/CPA的人来当分析师。交给AI就够了,甚至众包就够了,甚至直接取消也可以。

瑞幸咖啡垮了,浑水又红了,“专业”分析师要好好考虑自己怎么变得真正专业了。现在改变还来得及,千万不要等到一切尽失之后。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