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20亿美元投资背后,软银能从自如、贝壳身上拿回什么?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9分钟(3376字)

2020-03-16 20亿美元投资背后,软银能从自如、贝壳身上拿回什么?

来源:猎云网
谁都明白,“输血”只能救急。

猎云网注:软银愿景基金在经历了WeWork、OYO的失败之后,外界对孙正义和愿景基金产生了质疑。软银愿景基金CEO拉吉夫·米斯拉在采访中表示,将在18个月内为软银正名。本月,软银愿景基金对自如、贝壳找房开出了巨额支票,引起了外界的巨大关注,而这笔投资对于软银、自如和贝壳都隐约有着“救命”的味道。文章来源:懂懂笔记,作者:左岸,编辑:秦言。

“我可以在18个月内证明那些质疑我的人都是错误的。”

前不久,软银愿景基金CEO拉吉夫·米斯拉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肯定的说道。

实际上,18个月后拉吉夫·米斯拉能否打消外界的质疑,恐怕无人能打保票。就在他说出这番豪言壮语后,软银也进行了一系列迷之操作试图挽回不断呈现的颓势,这些动作包括回购承诺、新的投资以及尽快止损。尤其是愿景基金对自如、贝壳找房的两笔投资,更为引人注目。

紧急押注:自如、贝壳IPO风声紧

宣布回购、押注中国市场,软银最近动作频频。

软银回购股份的声明,源自对冲基金Elliott Management(埃利奥特)的一番喊话。过去一段时间,这家激进的对冲基金重仓了软银股票,并多次强调软银的股票与其资产相比被明显低估。但是就在一周前,埃利奥特在电话会议中提出,软银应该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以审查愿景基金的投资流程,显然资本虽然看好软银但是对愿景基金的“失血”已经感到忧虑。

作为回应,软银集团表示将斥资约5000亿日元(约合48亿美元)回购高达7%的公司股份,以提升股东价值。软银在本周五的声明中表示:回购将在2021年3月16日至2021年3月15日期间进行。尽管宣布了这一消息,软银的股价仍然大幅下滑,随着大盘暴跌其股价也下跌了9.2%。

在埃利奥特呼吁软银审查愿景基金投资流程的同时,愿景基金也将手中最后的剩余资金押注在了中国市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愿景基金近期向自如和贝壳找房分别投资了10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笔高达20亿美元的投资是在2019年11月谈妥的。

具体细节方面,根据IT桔子的报道显示,愿景基金在贝壳找房最新一轮15亿美元战略投资中领投10亿美元,此轮融资的投资方除了愿景基金之外还有高瓴资本、腾讯、红杉资本,总融资额超过24亿美元,贝壳找房投后估值高达 140 亿美元;对自如的投资则由愿景基金直接向自如注资5亿美元,同时从自如创始团队手中额外购买了5亿美元股份,自如投后估值为66 亿美元。

这笔投向链家系的巨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软银先后投入超百亿美元,最后却倒在IPO门前的WeWork。对于自如和贝壳投资额度虽然不及WeWork,但在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豪掷20亿美元也能够看出软银对中国市场的期许。

不过也有声音质疑,软银在OYO方面的投资目前也遭遇了重创,为何还要在相关领域加码?

的确,从2015年软银首次向OYO投资1亿美元后,迄今为止联合其他伙伴押注OYO的投资额也达到近十亿美元。但是估值近100亿美元的OYO,目前却在全球市场溃败。多家媒体报道,OYO Hotels在3月10日统计的员工数量相比2019年11月已经减少近7000人,OYO中国团队的高管已有5位离职;今年1月,OYO印度总部也裁员约1200人,美国公司同时裁员三分之一。

就在3月6日,来自《日经亚洲评论》的报道称,软银集团的子公司Z Holdings将以3美元价格出售其在OYO Life公司近7700万美元的股份;OYO Life也将通过向WeWork和其他软银附属公司转移员工来缩减规模。

或许,软银希望将自己在“OYO全球快车”上的损失,从中国房地产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浪潮中找补回来。从国内市场来看,贝壳和自如这两个“自家兄弟”,一个是知名线上房产经纪平台,一个是最大的长租公寓平台。虽然分属不同的赛道,但某种角度来看二者都同属房地产市场范畴内,并没有跳出链家原有的传统业务范畴(只是将线下业务搬到了线上)。

两者作为各自赛道中的第一梯队选手,在盈利方面也都面临困境,而且都在IPO的大门前徘徊了许久。自如在去年底频频被媒体传出将于2020年下半年登陆美国股市的传闻,仅仅官方多次否认,但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66 亿美元已经是一个鲜明的信号;而贝壳找房近日再次被媒体曝光,称其已经计划2020年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据悉此次IPO的目标是让公司估值达到200亿至300亿美元。在这个节骨眼,软银对两者的投资目标显而易见。

不过,目前市场最大的变数是疫情产生的连锁反应。根据贝壳自己发布的《2月份全国重点城市二手房月报》显示,2020年1月至2月,二手房成交陷入冰点,重点18城链家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降55%;新房方面,2月份新增挂牌房源量环比下降52.2%,同比下降74%,1月至2月同比下降55.7%。

同时,进一个月来自如也陷入舆论风波,网上来自于租客的各种抱怨也反映出了这家长租公寓平台的困境。本身长租公寓就是一个重资产、低回报、长周期且短时间内盈利无望的生意,如今受到疫情影响,整个租房市场需求降低,资金链已经压力山大的长租公寓行业更是雪上加霜。

无论是自如还是贝壳找房,软银这两笔巨额投资都称得上是“雪中送炭”,新一轮融资也将改善两家企业的资金链压力。但融资显然不是重点,如何通过融资度过目前的危机,在资本市场输血后找到长期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才是自如和贝壳最为重要的任务。外界对于孙正义和软银已经出现“兴于IT互联网,败于房地产”的评议,自如和贝壳能否成为扭转软银“宿命”的良机?

谁都明白“输血”只能救急

对于软银而言,自如和贝壳找房可以预见的IPO,是最值得期待的“好消息”;而对后两者而言,即便新一轮融资能帮助自己在全球资本市场稳定后顺利IPO,但是上市后又该如何续命?

对此,相关互联网行业观察家对懂懂笔记表示:“软银的愿景基金在经历了WeWork、OYO的失败之后,外界对孙正义和愿景基金多少有一些质疑,这一点从愿景基金二期募资的困难上就有体现。同时,在经历了这一系列大额但并不成功的投资之后,愿景基金也需要旗下投资的其他项目尽快实现上市,从而让自己有更多变现机会并借此获得更多资方的信任。”

或许,贝壳和自如是软银寻求投资收益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必须注意,想要获取更多投资回报的前提,是被投企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押注。从“蛋壳公寓”、“青客公寓”等自如的“前辈们”上市之后的股价走势来看,或许前景并不那么明朗。

相关人士表示,如果自如、贝壳上市后的股价表现不够理想,在股票禁售期结束后的投资回报也势必会大打折扣。从这一点来分析,一直擅长“扶上马送一程”的软银,显然不能只做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会在投资后帮助两者在业务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这就需要软银改变以往的“粗暴”手法,即改变对投资项目重金押注,高举高打砸市场、砸对手的旧套路。

回顾过去从Uber到WeWork再到OYO,愿景基金投资后的一贯做法,就是要求被投企业在短期之内用钱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从而把第二、第三踢出市场。在确认了自己的市场主导地位之后,再重新回归商业本质。

这种用钱开路的举措曾经在资本市场上一度风行。里德•霍夫曼在《闪电式扩张》一书中就曾对这种做法作出过分析:“这是一种使公司能以惊人的速度达到庞大规模的一般框架和具体方法——闪电式扩张的核心是: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状况时,先优先考虑速度,然后获得快速增长。”

这种打法在过去几年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电商拼购甚至互联网咖啡等领域,几乎是无处不在。在行业迅速催生无数独角兽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竞争疯狂地进入非理性状态,乱战之后留下一片狼藉。

对此,里德•霍夫曼在书中表达了一个观点:闪电式扩张有一个大前提,是创业公司必须要拥有一个杀手级的产品或服务,同时目标市场清晰且规模庞大,推广渠道也很强大,这样才有可能通过闪电式扩张成为规模化的企业。

但是在资本市场进入冷静期,闪电式扩张的风险也就随时而来。软银投资的WeWork、OYO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未见的盈利基础,这也是很多独角兽到最后没有熬死竞争对手先把自己先熬死的原因。即便幸存下来的企业,也很可能像Uber、WeWork那样面临着长期亏损、盈利遥遥无期无望的境况。

如今,OYO之后,软银押注的贝壳、自如多少与前面这些独角兽存在一定区别,两者也都通过过去多年的市场拓展建立了较为深厚的用户基础。但是从商业模式而言,其服务都是将传统业务从线下迁移至线上,并没有实现对传统商业模式、供需关系的彻底重构。甚至一直反对意见指出——这种中间商模式并没有其传统房地产中介挣差价和资本化“二房东”的本质。

目前贝壳强敌环伺,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并没有绝对的领先;自如面临长期亏损,而且在现有的商业模式和竞争环境下,短时间之内仍很难实现盈利。最为重要的是(包括烧钱补贴),这两大平台并没有自己真正杀手级的应用和服务,其能提供的服务,竞争对手也能做到,无法形成真正的竞争壁垒。这种局面也意味着,市场争夺的拉锯战将会长期进行下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房屋中介、租赁服务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从线下走到线上。从现在的状态来看,虽然二者都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更加充分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些新的便捷性功能,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和覆盖率,但本质上都没有跳出传统房产中介或者二房东的模式。规模,永远不能成为解决商业模式困境的钥匙。

结束语

钱,软银给自如和贝壳送到了。这笔投资对于软银、自如和贝壳都隐约有着“救命”的味道。相信出钱和收钱的各方也都能想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规模和利润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永远不要认为规模意味着一切。因为一旦企业陷入规模和利润的正相关逻辑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会被忽略——顾客价值。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