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顺风车“顺风”吗?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3047字)

2019-06-15 顺风车“顺风”吗?

曾经滴滴遇到的问题,它们也无法回避,而且可能会更加应对吃力。

猎云注:滴滴顺风车下线将近10个月,而顺风车市场却依然活跃。知名的如嘀嗒、哈啰,不知名的小品牌如搭客、一喂、阿尔法都在纷纷布局。而在本文中,作者对几款顺风车App进行了实测,却发现滴滴之前遇到的坑,其它玩家也一样都无法躲过。顺风车真的要“顺风”,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探索。文章来源:懂懂笔记(微信号:dongdong_note),文| 左岸,编辑 | 秦言。

自从去年滴滴顺风车下线整改后,“顺风车”三个字似乎就成了一个坑,所有场内玩家都对其格外小心。无论是上线顺风车业务的平台,还是对顺风车服务纠结莫名的用户,似乎都在这个坑前面愈发地无奈与无语。

目前,滴滴顺风车停摆将近10个月,依然看不到回归的迹象。不过滴滴的长期缺席并没有让顺风车市场就此停滞,或者说,原本波澜不惊的顺风车市场反而更加活跃起来。但是对于那些场内的玩家而言,曾经滴滴遇到的问题,它们也无法回避,而且可能会更加应对吃力。

近日,懂懂工作室实测了一些顺风车App,感觉目前的顺风车似乎不太“顺风”。

1、激进选手哈啰:用户少,资费低,车主没有积极性

近10个月来,顺风车市场上仍有不少新老面孔在活跃,既有嘀嗒、哈啰,也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如搭客、一喂、阿尔法等等。其中,哈啰无疑是走得最积极的玩家。面对大出行这个烧钱如流水的市场,相较其他竞争对手小心谨慎的做法,背靠蚂蚁金服的哈啰可谓大步流星。

2018年10月,哈啰宣布推出打车服务,业务模式和同为阿里系的高德一样采用聚合形式,选择接入嘀嗒和首汽的运力。从运营模式来看,聚合模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成本极低,但相对的对运力的控制力也要弱一些,在业务发展的主动性上也会滞后。

网约车上线两个月后,2018年12月27日,哈啰出行平台首次上线顺风车频道。在整个春运运力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推出了顺风车业务,可以说是哈啰对营收模式的大胆尝试,毕竟相较于网约车的巨额投入,顺风车业务盈利的机会似乎更大一些。

此前,根据界面新闻报道,在下线整顿之前,滴滴顺风车GMV每年环比增长为50%。2017年,其顺风车的GMV接近200亿元人民币左右,营收是2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接近9亿。滴滴官方表示顺风车净利润占据了滴滴净利润的9成,每年环比50%的增长,承担了滴滴的主要利润来源。

反观哈啰,近几个月时间其顺风车业务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2月22日,哈啰顺风车业务宣布在全国上线,目前已扩展至300多城市;截至3月中旬,哈啰顺风车车主注册人数已超过200万人,总发单量突破700万大关。

不过,哈啰现在似乎已经对四个轮子的业务有些犹豫不决。在6月12日哈啰的相关战略发布会上, CEO杨磊表示:哈啰目前的四轮车业务只是测试一下。至于下一步如何走下去,哈啰并未给出清晰思路。

在顺风车领域,滴滴当初遇到的难题哈啰也无法避开,而且从目前的应对措施来看,相较于吃过很多次亏的滴滴,哈啰显然稍显稚嫩。

业务上线之后,哈啰陆续被媒体报道出现司机骚扰、偷拍女乘客的事件。就在近日,哈啰顺风车还被媒体爆出系统推送的乘客信息中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对此哈啰方面回应称系恶意攻击造成,已经清理了相关不良信息,并永久封禁相关账号。不过,从滴滴的经历就能看出,对于一个出行平台而言,一旦出现负面消息,公众很难接受平台方面出于概率或是偶发问题的解释。

另外,无论是顺风车还是网约车,运力永远是衡量平台强弱的第一指标。为了尽可能的提升用户以及运力,阿里方面为哈啰提供了流量入口,但从哈啰顺风车业务现状来看,依然是步履蹒跚。

以北京为例,懂懂笔记实际体验发现,目前北京地区预约顺风车最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而且顺路程度基本都在60%左右。本周四早上9点从北京北五环左右预约到国贸的顺风车,等待超过40分钟没有车主主动接单,平台提供的顺路车主选项,顺路程度在60%以上的选择只有5单,最高顺路程度也只有67%;本周五上午和下午随机发送的顺风车需求中,一单虽然有12趟车主路线可以匹配,但顺路程度超过60%的只有6单;另一单系统给出的匹配线路只有5条,且出发地或目的地距离几乎都超过了10公里,最大的距离甚至达到37公里,这两单最终只有一单在20分钟内得到了车主的应答。

站在一名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使用哈啰顺风车的确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方便。

在和一位北京地区的哈啰顺风车主交流时,他对懂懂笔记表示:“北京用哈啰的人太少了,之前每天上下班拉一个滴滴顺风车,还能赚个油钱,现在很难找到顺路的。而且哈啰顺风车的定价也比滴滴要低,这样乘客或许高兴了,但我们司机不愿意啊,为了这点儿钱费事多拉一个人没必要。”

这位司机还吐槽道:“哈啰的系统还经常会有提现慢或者无法提现的现象,本来钱就少,提现还总有问题。之前滴滴顺风车的模式和定价模式就挺好,哈啰做的话直接沿用就行,结果非要弄个新的定价策略,这就像给你考试都开卷了你还抄不明白。”

从运营程度上来看,用户少,资费低导致了目前哈啰顺风车车主端的低迷。如果说造成北京市场这种低迷的原因,是哈啰的主要流量载体共享单车没能大量进入北京地区,使得哈啰出行的用户覆盖度和知名度较低,那么在其他省市呢?

在几乎遍地哈啰单车的辽宁沈阳,尽管日常使用哈啰单车的用户非常多,但哈啰顺风车的使用体验同样也不太理想。端午假期期间,懂懂笔记实地体验发现,在单车用户众多的沈阳地区,想要顺利预约上哈啰的顺风车并不容易,在 2环内大约8公里左右的行程,预约同样需要半个小时以上,而且顺路程度也只有70%多一点儿。

从懂懂工作室的实测体验来看,定价低,车主积极性低,导致车少,用户叫车就难,本来就不多的用户也失去耐心——目前的顺风车显然不“顺风”。

2、长跑选手嘀嗒出行:没有走出小众魔咒

哈啰之外,嘀嗒出行也是目前顺风车市场的一只重要力量。和哈啰不同,早在2014年入局出行市场的嘀嗒就将主营业务聚焦在拼车服务上,可谓这个领域的“长跑选手”。但5年时间过去,特别是在滴滴“暂退”的情况下,嘀嗒的用户规模依然有限。

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4月,嘀嗒出行的月活人数为871万人。在去年滴滴顺风车下架之后,外界曾一度以为以顺风车业务为重点的嘀嗒出行会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甚至乘机吃下原本属于滴滴的顺风车大蛋糕。但结果证明,嘀嗒没能如愿以偿。

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过去的10个月以来,嘀嗒出行的行业渗透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月活用户数量环比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去年8月滴滴下架顺风车业务时,嘀嗒出行的月活用户为907万人,而今年4月份,嘀嗒出行的月活用户为871万人,还出现了小幅下滑。

专注拼车业务的嘀嗒,上线至今5年时间,月活用户一直未能突破千万级,这对于一家出行平台而言,绝对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本周三,懂懂笔记在深圳尝试使用嘀嗒APP约车,结果也非常不理想。懂懂笔记在佐邻选择顺风车去坂田,提交业务后大约过了十分钟,有司机接了单,但迟迟待在北环不过来接人,打电话过去也被司机挂断,随后这笔业务被转单给了另外一位在彩田路的司机。从系统显示来看,这位车主在地图上也是迟迟未不动,继续等了二十分钟无果只得取消。

我们了解到,在顺风车运营方面,有车主反应嘀嗒顺风车报酬太低,愿意坚持拉嘀嗒顺风车的车主应该更多是基于“乐趣”和人文关怀。但即便不是以盈利作为目的,过低的报酬依然会“劝退”很多车主。

在安全方面,嘀嗒跟其他竞争对手一样,同样无法完全避免安全隐患。此前嘀嗒也曾爆出过车主伤人、威胁乘客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可以说,面对安全问题,下了5年苦功的嘀嗒同样仍在探索解决之道。

此前,如果说因为滴滴太强大,抢占了绝大多数用户,那么滴滴下架顺风车业务后,已经将市场空白放在了嘀嗒面前。目前的嘀嗒仍没有成功将这些消费者招揽自己旗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结束语】

尽管近一段时间滴滴官方曾多次放出过关于顺风车的消息,但这块业务至今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滴滴的顺风车业务会不会永远下架,究竟何时上架?似乎都是一个难解的谜团。

不过,至少在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之前,对于那些觊觎顺风车蛋糕的玩家而言,每一天依然都是最好的时机,每一天也都是新玩家入场的契机。近期高德也宣布要重启顺风车业务,并且已经开始重新招募顺风车车主。高德之外,或许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平台涉足顺风车领域,甚至会包括曹操、神州、首汽约车等网约车玩家。

但是进入市场容易,做好却很难。滴滴之前遇到的坑,其它玩家也一样都无法躲过。

顺风车真的要“顺风”,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探索。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