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IDG资本牛奎光:未来十年,硬科技与全球化蕴藏巨大机会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4986字)

2018-12-24 IDG资本牛奎光:未来十年,硬科技与全球化蕴藏巨大机会

硬科技,需要持续性地积累,它是效率驱动的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资源分配驱动的生产关系的改革,更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北京】12月24日报道

由格隆汇全力打造、香港交易所全程支持的2018"决战港股"海外投资系列峰会北京场上,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先生发表了题为《未来十年的历史性机遇:硬科技与全球化》的主题演讲。牛奎光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深刻的分析了中国在未来全球化竞争中的系统性优势和硬科技方向中国存在的发展机会,为投资者带来了一场投资盛宴。

科技已经变得越来越主流,或者说,是资产配置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中国从一开始的模仿、学习、提高,逐步开始孕育出自己的创新和领先领域,而在这个基础之上,可能进一步会孕育出新的创新。

牛奎光以头条系与拼多多为例表示:‘2C已经开始触达天花板,但是可能有一些新的网民群体,他们的服务还没有被解决得很好。”

原来线上全是数据化的,不用拍脑袋,根据数据决策。线下则更多是人为主导。现在线下是不是也可以数据化了?比如运用人工智能,用户来了一次,下次又来的时候,人工智能知道这个人和上次的是同一个人。再比如购买记录,以前是用ERP记录,现在小程序一扫,顾客买了什么东西,信息都是数据化的,以后还可以再加上传感器。牛奎光表示:“我们被数字化的维度越来越多,线上和线下的本质思想没有区别。”

硬科技与全球化,将是接下来的10年种的两个机会。

牛奎光认为:“硬科技,需要持续性地积累,它是效率驱动的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资源分配驱动的生产关系的改革,更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全球化硬科技的竞争,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全球市场必然是整个机会中的一部分。”

以下为牛奎光演讲实录,格隆汇整理:

各位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来格隆汇跟大家交流。我们一直是做一级市场,IDG资本在1992年成立,1993年进入中国做风险投资,到现在已经有26年。我们投资科技型公司为主,早期投资集中在互联网领域。

科技这件事为什么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通过将美国和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市值前100名的公司进行对比,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类公司数量有一个明显的增长,从2015年的17家增加到2018年的25家。市值前100家的公司中,信息技术公司的市值占比从2015年的25%增长到了2018年的40%。

科技公司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市值占比,在过去几年都呈现出显著增长。以前,科技投资可能更像是一个另类,但是今天来看,科技已经变得越来越主流,或者说,是资产配置重要的组成部分。

IDG资本早期投互联网比较多,过去20年里挣的是消费互联网的钱。有一个说法是 Copy to China,由于文化的差异,跨国公司也很难真正打入中国市场。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中国没有在任何一个细分行业让外国人干到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少见且很有意思的事。

真正的模式创新是什么时候?奇虎360可以算是很早开始模式创新的一个。IDG资本也有投资。它是一家做安全的企业。创新在于它做安全的时候就把安全免费化了。当时国内还有瑞星这家公司,瑞星当时账上有10个亿,奇虎免费后,瑞星后来就慢慢消失了。

再对比国外市场同类型公司,如今赛门铁克依旧是收费模式,超过100亿市值。奇虎免费之后,通过利用中国的大市场,开始找到了新的盈利模式。基本上是三级跳,先用杀毒软件推广旗下浏览器,当时360浏览器在中国一度占到40%的市场份额,再用浏览器推广旗下搜索引擎、网页排名服务,360搜索很快变成了当时中国第二大搜索引擎。

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些创新,今天这样的创新已经非常多了。

因为中国的零售比较落后,世界上最大的电商企业在中国崛起;因为中国的支付比较落后,孕育出来的移动支付成了全球第一。以前出门都要带钱包、现金,现在用微信、支付宝,出门不带钱包,问题不是特别大。

另外还有几个市场也是如此。比如,中国人口密度很高,所以才有机会产生外卖这么大的市场;中国的物流占GDP的比例达到18-20个点,这意味着非常大的浪费,所以在物流领域,效率的改善也在巨大进步中;中国在微信上很多的创新,比如小程序的创新,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换句话说,中国从一开始的模仿、学习、提高,逐步开始孕育出自己的创新和领先领域,而在这个基础之上,可能进一步会孕育出新的创新。

美国2C已触达天花板,中国2C进入低增速

刚刚提到,过去20年挣的基本上是2C互联网的钱,而今天2C互联网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的情况,

第一,美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在2017年6月达到90%,超过了个人电脑的渗透率89%。美国信息化发展比较早,是互联网的发源地,而渗透率达到90%,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再往后渗透就不多了。

第二,美国用户花费在移动端的总时长在2016年3月每个月超过1万亿分钟,每天平均花费2小时51分钟,基本已处于稳定状态,而中国目前的平均时长已接近4个小时。

第三,在APP下载上,美国51%的用户在一个月内不下载任何新的APP。也就是说,人需要的服务,都提供的差不多了,小的创新型App肯定会有,但是大的批量需求已经被满足,新进入者变得越来越困难。

第四,更加严重的现实是,美国在TOP10以外的APP能获得的用户,如果按时间维度来衡量的话是,只能获得用户4%的时间。头部垄断很明显,而时间是衡量广告收入的重要标志。

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会好一些,2017年,中国的网民超过7亿,主要是在移动端,并且手机网民的规模还在增长,虽然同比增长只有8.2%,降到了10%以内。

在APP使用时长方面,中国也开始下降了;如果看用户的总时长,前5家公司集中度也是超过了75%。

但是前5名名单其实还是有些变化,那就是头条系的出现。头条系大大地挤压了腾讯系,蚕食了一部分,在这个规模和量级上,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

这里面也孕育着一些机会,不是用户增长的机会,2C已经开始触达天花板,但是可能有一些新的网民群体,他们的服务还没有被解决得很好。

比如IDG资本在早期投资、今年已经上市的拼多多。它的出现非常有意思,支付宝大概有5亿用户,微信大概有10亿用户,有另外5亿人不知道有阿里的存在,他一开始买东西的时候,就是在微信上买。正因为微信为用户铺好了非常好的基础设施,上层的应用才有机会跑得飞快;当然另一原因是,拼多多服务的这块人群之前是空白的,正好找到了那个点。

下一代科技革命——硬科技

移动互联网本质上是在解决什么问题?它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大大下降了,同时也让交易变得越来越方便。

当人的沟通和交易变得特别便宜的时候,本质上是可以把现有的社会生产价值进行再分配。因为在原有的流通和沟通体系之下,缺少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存在,分销需要一级级分销,管理需要一层层管理。

现在都有机会变得很薄,分销有机会一竿子插到底,原来一个人只能管7-11人,现在有可能一个人管二三十人。技术变革引起了分配重构,而再分配的形成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是互联网巨头快速形成的原因之一。

而到了今天,大平台基本已形成得差不多,最后还要想一个问题:得有东西分。

现在,中国人均生产效率大概是美国的1/4,还是需要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劳务和服务。这也是为什么从政策层面要提出进行产业升级、壮大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集群,包括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本质上都是在提高效率。

大数据发展有什么好处?数据跑,人就不用跑了,效率是不一样的,人工智能也是类似的情况。这也是之前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的部分含义:如何在供给侧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是接下来鼓励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持续性主题。

我上面所说的可以用“硬科技”涵盖,那么硬科技还有什么特点?硬科技的竞争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全球化的,它跟以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企业是完全不同的。

举例来说,安防摄像头、芯片,制造出来后是全球销售,客户在意的是产品的体验和性价比。而商业模式的公司,本身有巨大的文化壁垒,所以BAT海外收入部分占比都是个位数,但是像华为、海康威视这样的公司,海外收入基本上占到了半壁江山。我们今年IPO之一,家庭服务机器人公司科沃斯,收入结构也是如此。

在参与硬科技的全球化竞争方面,中国有什么样的优势?

中国有着自己系统性、制度性的优势去产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公司。下图这6个方面很重要,它们好比是土壤,土壤好了,上面才更有可能长出好的公司。

基础设施优势。比如拼多多这样的公司,四年就做到300亿市值,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信息化基础,是不可能跑出这么快的公司。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手机越来越便宜,上网门槛越来越低,其中微信也做了一个很大的贡献。

微信的普遍使用,大大弱化了上千种机型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有一个统一的体验。微信体验的统一程度甚至比安卓这样的操作系统更高。这件事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而在世界范围内可能也没有过。而这样的产品中能长出什么?我们还在看。

现在,中国电商基本上是世界第一了,而在移动支付、同城配送、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市场也基本上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中国所具备的巨大的基础设施优势,这个优势曾经是因为其的劣势而产生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优势会非常持久。有技术变化时,建设可以一步到位。

中心化的资源分配。集中力量做事的优势。比如IDG资本布局的自动驾驶产业,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成本。技术和资质的问题好解决,但是如果造辆车要500万,肯定接受不了。那么中心化的好处是,比如自动驾驶试点,遇到路灯、路肩,识别的难度和成本都太高,怎么办?直接在铺路的时候就预知路灯和路肩准确位置。

归结起来,技术跟技术所应用的环境来集体演化,直接按照最优的方式去解决,这是中国的一个优势,也是很多其他国家所做不到的。

市场空间大、迭代速度快。互联网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迭代。一开始都不完美,也不知道明确方向是什么。

从前,东西卖出去,再回来,需要两个月才有一批反馈,而且终端用户可能还不一定给你具体反馈,也难辨真假。但互联网企业反馈情况都是以周为单位的,更牛的以天为单位。这周用户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多少人说我们哪好,多少人说我们哪坏。

而当你有两套方案,不知道如何选择时,可以通过观测数据,进行A/B test,谁行谁上。迭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演化思想,但是这个思想并不一定非要在互联网上才能做,在线下也可以做。

现在线下和线上有什么区别?原来线上全是数据化的,不用拍脑袋,根据数据决策。线下则更多是人为主导。现在线下是不是也可以数据化了?比如运用人工智能,用户来了一次,下次又来的时候,人工智能知道这个人和上次的是同一个人。再比如购买记录,以前是用ERP记录,现在小程序一扫,顾客买了什么东西,信息都是数据化的,以后还可以再加上传感器。

我们被数字化的维度越来越多,线上和线下的本质思想没有区别。

中国还有一个好处,改革开放40年,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创新和不完美都很包容,可以先试试再说。而在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往往是必须非常完善才能尝试。

所以中国在人口、文化、迭代速度、市场空间方面都有一些比较优势,另外中国历史包袱少,本身是全球制造中心,而中国也会更加开放,积极拥抱全球化。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六大全球领先机会

正因为中国有这些优势,所以会产生几大系统性的优势行业。

5G网络。工信部要求大概到2020年中国要进行商用,这件事在努力推进。中国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先使用的国家,5G的传输速率想要非常高的话,基站就要布得非常密,带来成本上升。但是基于更高的人口密度,成本可以迅速被摊薄。与此同时,手机上的4G应用、5G应用,生态基础也就有了,商业模式都是贯通的。

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就会有动力做这个事。人口多是中国一个很大的优势。

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相比牛在哪里?一个是网络速度提高,另外手机终端可以跟着人移动。现在手机终端已经变得相对很便宜了,而网络速度高了之后,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比如,有了8K超高清分辨率的设备,人们就不用见面开会,直接视频会议,效果接近于当面会面。类似很多东西都会发生变化,之前的远程医疗、远程教学,一旦网络速度大大提高,在这些领域就可能发生很多技术性的改变。

人工智能。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已经出现了计算机视觉的四小龙,IDG资本是四小龙中发展最快、估值最高的商汤科技最早的投资人,有幸深度见证和参与了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什么?数据量多了之后,处理速度变快,处理成本变低,由于这样的工程性进步,导致在应用上出现了拐点。在某些特定的任务上,比如说人脸识别,计算机已经超过人眼。这在应用上有巨大的意义,是工程上的进步。

人工智能需要有数据和处理能力,这些东西中国都有。比如处理数据通常要找100万的样本,但是100万在中国不算什么事,一个县城差不多就有100万人,试点和数据的处理都相对容易。再加上市场接受产品的意愿又比较强,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联合演化思路。

在中国市场先干,把产品打磨出来,练出来的兵,再去海外打拼,占领海外市场就会很迅速。

海康威视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安防监控提供商,全球市场占有率是第二名博世的两倍。华为也是一样,在一个很大的市场建设过程之中,扩大规模,做正确的事,持续性的研发投入,这时候形成的就是全球竞争力。

从技术引起的单点效率提升,再到通过技术把线下数字化,提升整体效率,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诸如此类的改变,在很多行业都可以看到。比如电脑就是把人的很多方面进行信息化,进而产生巨大的演化和需求。人工智能更大规模、更低成本、更稳定地处理多媒体数据,这是一个线下行为的数字化,也是另一个信息化的开端,而在这方面,中国具有系统性的优势。

中国也是世界范围内智能制造最大的国家。另外,还在自动驾驶、基因产业、金融科技领域均建立起了领先优势,这里不一一展开。

总结

我们认为接下来的10年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硬科技,一个是全球化。硬科技,需要持续性地积累,它是效率驱动的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资源分配驱动的生产关系的改革,更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全球化硬科技的竞争,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全球市场必然是整个机会中的一部分。

谢谢各位!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