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纳星空:专注微小卫星设计与制造,探索民营航天商业化应用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1897字)

2018-12-06 微纳星空:专注微小卫星设计与制造,探索民营航天商业化应用

微纳星空第三次发射任务,即基于MN10平台的微纳卫星将于12月7日发射升空。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12月6日报道(文/吕梦)

马斯克创立的Space X一度引爆了世界对于商业航天领域的关注,这家2002年6月成立的明星企业,目前估值已超过210亿美金,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私人公司之一。除Space X之外,One Web、谷歌、Facebook、波音等巨头也将低轨卫星互联网视为蕴藏商机的宝藏,并纷纷开启新一轮“太空竞赛”。

相比之下,中国的民营航天市场大约从2015年起步,直到2016年才真正开始大举投资。2017年,在“军民融合”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下,很多来自体制内的高尖技术人才也纷纷投入商业航天领域。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已有超过60家民营企业参与到中国商业航天事业当中。

商业航天领域主要涵盖五大块,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以及空间站。其中,卫星产业(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的经济贡献最大,也是当前创业团队涉足较多的方向。运载火箭主要包含中小型商业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服务;人造卫星则主要是关于微小卫星的研制、设计、组网和应用推广等。

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卫星应用产业预计2020年产业规模可达5560亿元以上,并带动相关经济产值突破万亿元。而卫星制造业则是整个卫星产业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

222.jpg

微纳星空6U立方星平台(效果图)

近日,猎云网(微信:ilieyun)采访的微纳星空就是一家航天科技创业公司——不同于大多数民营航天创业公司专注于卫星的运营和应用,微纳星空切入的正是目前微小卫星领域相对薄弱的研发设计与制造领域,并自主研发微纳卫星平台和核心部组件

一般来说,按重量分类,小于1000公斤的卫星被称为“小卫星”,10~100公斤的卫星是“微卫星”,小于10公斤的则是“纳卫星”,一公斤以下为“皮卫星”。

微纳星空CEO高恩宇告诉猎云网(微信:ilieyun),随着Skybox、Planet等卫星在2013年的成功发射,微纳卫星开始得到飞速发展,“微纳卫星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性价比高、研发周期短,平均3个月到一年就能完成研制,大卫星则需要五1~3年,相比成本高达数亿元乃至数十亿元的大卫星,微小卫星的研发成本只有几百万元至几千万元不等”。

此外,微小卫星、皮纳级卫星还可以通过星座或者组网的方式,实现传统大卫星所不具备的超强的整体数据采集能力。

据介绍,微纳星空目前有卫星平台产品、卫星部组件卫星通信地面终端三条产品线。

卫星平台产品方面,已经形成立方星平台、10公斤级、50公斤级、100公斤级和200公斤级卫星平台系列,适用于窄带物联网通信、互联网宽带通信、中高分辨率光学遥感、高光谱红外遥感、科学与技术试验等领域。

卫星部组件,团队则实现了卫星平台核心部组件的自主研发,能够对外提供高性价比的卫星单机和部组件产品。

卫星通信地面终端,则是微纳星空面向物联网和互联网应用需求,自主研发的系列化卫星数据采集终端和卫星宽带通信终端。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实现话音、数据、音视频和互联网接入等功能。

444.jpg

FN-1000Z-A双频全自动便携站

2018年10月27日,民营航天公司蓝箭航天“朱雀一号”运载火箭搭载的“未来号”卫星,使用的就是微纳星空自主研制的MN10纳卫星平台。高恩宇透露,第三次发射任务即基于MN10平台的微纳卫星将于12月7日发射升空

111.jpg

MN-10纳卫星平台(效果图)

“商业航天的目标不是说马上盈利,而是先降低成本,把市场打开,让广大用户用得起、用得好,这是商业航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高恩宇认为。

相比新能源汽车造车企业对融资的巨大需求,商业航天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含量领域无疑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资本的助推对于当前商业航天初创公司来说十分关键。据悉,微纳星空早在成立之初便获得了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其中,安芙兰资本也是微纳星空的投资方之一。安芙兰资本管理合伙人谈文舒认为,商业航天未来不论在军事、民间领域都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微纳星空在团队和研发方面的实力也是其看好的因素之一。

此外,公司也于今年获得了安徽省高新投公司的股权投资。作为财政资金行政化分配转向市场化投资的初步尝试,安徽省高新投公司旨在通过少量的财政资金撬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初创企业和早期项目。

其中,通过与安徽省2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基地进行全面对接,发挥省市的联动优势,并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商业航天等领域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微纳星空就是其中之一。除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微纳星空还将在合肥建立了研发中心,为后续商业航天的发展提供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的基础。

777.jpg

微纳星空参加珠海航展

在核心团队的构建上,微纳星空95%以上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中,80%以上的员工来自体制内航天系统,如航天五院、中科院等。公司创始人吴树范教授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洪堡学者,并先后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英国萨里大学空间中间、荷兰德尔福特技术大学、欧洲宇航局等国外高校和顶尖航天机构担任研究员。2013年回国后进入中科院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曾担任中法天文观测卫星总师、立方星任务总师和总指挥,现任微纳星空董事长。

高恩宇坦言,相比国外民营商业航天的探索,国内航天公司由于时间上起步较晚而存在技术上的制约,但“随着电子元器件价格不断下降、卫星发射成本不断降低,国家正在开放卫星市场,卫星制造业包括小卫星、卫星载荷、宇航零部件等卫星制造业会成为新兴的前沿产业”。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