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注:自去年8月底开始,多家规模靠前的共享单车企业都相继出现用户押金难退的问题,此后,小鸣单车、酷骑单车和小蓝单车均被曝出资金链出现重大问题。今年年初,ofo也曾爆出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虽官方回应无此事,但就ofo与摩拜的烧钱拉锯战而言,ofo的日子确实不好过,究竟ofo会不会被耗死,阿里是否能够救场,一切都是未知数。文章来源:界面。原文如下:
ofo会被耗死吗?
和滴滴反目、沉重的运营成本、遥遥无期的盈利、无法拓展的边界……以上种种都把这个风口上的“明星”项目逼上绝路,让其下一轮融资变得异常艰难。
ofo最新一轮融资依然被定格在去年7月。彼时,由中信产业基金、阿里巴巴、弘毅投资共同投资其E轮7亿美元。不过,随着单车格局的不断变化,据多位投资人透露,ofo的原有股东正在寻求接盘侠。
与摩拜和ofo都有接触的一位投资人在接受界面新闻编辑采访时表示,摩拜从未想过要和ofo合并,不过是滴滴斡旋其中,ofo和滴滴反目后,滴滴亲自下场操盘单车平台时,ofo已然沦为弃子。
为了自救,如今ofo只能寄望于求助阿里,别无他路。只是,留给它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资金困局
经长时间价格拉锯战后,ofo率先取消了月卡。
去年12月开始,ofo取消免费联名卡和关闭1元月卡购买通道,这意味着持续近五个月的月卡被取消了。
月卡本是增加用户粘性的手段,在战局僵持不下的当下,ofo却开始收割用户,此举看起来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
ofo投资人朱啸虎算过一笔账,截止今年1月份,摩拜和ofo两家共享单车每天骑行数据加在一起是5000万次。三年后,共享单车每天至少是1-2亿次的骑行。如按照1块钱一单来算,每天的收入是1-2亿元,一年就是300-600亿元的收入。
看上去,共享单车是个非常赚钱的好模式,但现实情况却是,真实世界远没有这么理想。
“竞争已经打乱了原来投资时的财务模型。”摩拜早期投资人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在接受界面编辑采访时表示。
去年,在拿到C轮1.3亿美元融资后,ofo率先开启“百万单车免费骑”活动,从2017年2月主动开打价格战。半个多月后,摩拜应战,也开始免费骑车。
之后,红包、月卡,种种变相价格战模式层出不穷,这也打破了原本依靠骑行收费的商业模式。
收入减少,共享单车的成本却越来越重。
小鸣单车前CEO陈宇莹曾表示,共享单车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烧钱,成本并不只是自行车的生产成本,还包括车辆运输的成本、调度的成本、车的损耗,一辆自行车每天的调度费大概是6、7元钱。
到后来,共享单车的参与者们都发现,这门看似赚钱的生意,实际上“烧”得厉害。
“北京,每辆厢货每趟650元,兼职运营每天100元,南四环附近三个点每天需45个兼职负责车辆管理,三辆厢货(58速运旗下的货运车)负责调度,仅一个区域每天支出近2万元,目前,北京共有50多个区域。”去年年底,从ofo离职后,张斌向界面新闻简单地算了一笔账。
他的说法,也得到了第三方的证实。
第三方平台“斗米”为ofo提供兼职外包服务,界面新闻编辑从斗米内部人士处了解到,ofo的兼职打包价实际上是180元每天,摩拜则是170元每天,这其中涵盖服务费、税票等。“车辆调度、车辆摆放,这两个岗位外包价格是一天170元,而区域督导则是一天230元,另外,负责专门给ofo维修的全职工人,6500元每个月。”
2016年冬天,斗米开始和ofo合作,由斗米预先垫付一个月的兼职工资,按星期給兼职结算,ofo每月月底回款。“仅北京一个城市,ofo摩拜两家,每月兼职费用回款平均100多万元,其中,ofo要比摩拜多。”不过,据界面新闻了解,截止1月31日,ofo当月的回款还没有到账。
另据58同城负责单车物流的许州介绍,共享单车的同城物流每天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每天在北京运送单车的厢货分650元和750元两个价位,运途120公里以内每辆650元,120到150公里之间则是750元。
北京的情况是,ofo每天平均需100辆厢货,每辆厢货每天跑5趟左右,一次可以装30到50辆单车。这样大概每天能调度4万辆单车。
“仅北京一个城市,ofo每月同城物流支出平均在600万元。”许州说。
据此推算,仅北京一个城市,每个月ofo的物流加上运营人员的费用至少达到650万。
1月11日,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对媒体表示,从2015年上线以来,ofo已经在全球20个国家超过250座城市运营超过1000万辆共享单车,其中国内城市约为200个。
如果一般城市的运维成本按100万推算,每月支出就达到了2亿,再加上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以及海外城市,每个月ofo运维支出可能要到2.5亿元。
据公开数据,目前ofo有3400位员工,若8000元的平均薪资水平来算,ofo每月实际人力成本至少是3000万。
由此可见,抛除造车成本,ofo每个月的运维、员工工资再加上一些市场营销投入,开销会超过3亿元。
而造成方面的成本也很高。2017年1月17号,ofo推出第一代智能锁,对单车进行迭代。曾给ofo生产车辋的供应商徐文向界面新闻编辑透露,2017年1月到5月,ofo大面积造新车投放,此时ofo单车的出厂价是428元。
徐文说,出厂后还要安装好“智能锁”,调节好刹车、链条、才可以进行投放,“整个成本接近480元。”界面编辑向多位业内人士证实,均表示这个价格比较准确。
据戴威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数据,目前已投放1000万辆单车,按平均每辆单车400元成本计算,ofo在造车上将近花去40亿人民币。
据公开资料,截止今日,ofo一共获得8次融资,除了去年4月份,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资金额未披露外,其余七次融资额累计折合人民币近81.4亿左右。
巨额的造车投入加上每个月固定的运营支出,ofo的资金链已经告急。
据界面新闻编辑了解,上游供应商现在非常担心自己的尾款能不能收回。徐文说,“2017年9月到11月,ofo一改此前的结账周期,预付订金30%,必须在车子投放三个月之后,才能用支票的形式兑换剩下70%的尾款。”
“ofo拖欠的供应商尾款包括,雷克斯7000万、富士达3亿元、科林、凤凰分别是7000多万、飞鸽则是1亿多元。”徐文给界面新闻编辑列举。不过,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上述供应商的正面证实。
1月12日 ,腾讯科技援引接近ofo内部人士称,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按照它的烧钱速度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
此前,财新周刊则援引一名了解ofo和摩拜财务状况人士的消息称,两家公司都在使用用户的押金支付供应链货款,截至2017年12月1日,ofo动用30亿元押金,账面可用现金仅剩3.5亿元;而摩拜亦使用押金超过40亿元,账面现金尚有70亿元。
围剿失败
“三个月干掉摩拜。”2016年9月份,朱啸虎曾这么放话。
朱啸虎认为,中国互联网活下来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成本低,摩拜布一辆车,ofo可以布10辆。
彼时,方兴未艾的共享单车市场成为风口,众多VC排着队入场。据公开资料,时年9月到10月,ofo获得B和C轮融资,两轮融资累计近9亿人民币。在此之前,ofo一共获得3轮融资,累计获得3550万人民币。
同期对比,摩拜一共获得5轮融资,融资总额接近8亿人民币。
彼时,两个粮草充足的头部玩家,大战一触即发。
2017年1月11日,ofo宣布启动“2017城市战略”,计划到1月22日,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内密集进入11座城市。戴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7年春节之后,ofo将会把覆盖城市数提高到100座城市以上,目前单车产能已达到竞争对手的十倍以上。
据第三方数据平台艾瑞咨询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3月份,ofo一共覆盖46座城市,而摩拜也进军了33座城市。同时,2016年10月份,摩拜上线新车摩拜轻骑,据官方宣布,该车成本在1000元以下 。
2016年9月,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同时在研究ofo和摩拜,了解完双方的财务模型后,她入局了摩拜。“摩拜是产品型,而ofo则是运营型,前期摩拜成本高,到达一定规模后,真正比拼的是运营能力,中间会有一个拐点。”她说。
另一位持有摩拜股份的投资人则评价说,“ofo就是堆车打法,试图通过数量去围剿摩拜,规模壮大后不断融资,这种商业战略短期内确实不存在问题,但如果五个月之内不能把摩拜围死,ofo就会比较被动,同时,因为大面积铺车,单车损耗将会提高,运维成本随之升高。”
除了铺车占市场外,ofo和摩拜之间还掀起一轮红包车、免费骑、免押金三级“价格战”。
去年2月,ofo、摩拜相继推出免费骑行;3月,摩拜推出红包车;4月,ofo推出红包车;6月,摩拜推出1000万张免费月卡;7月,ofo宣布推出免费骑行月卡。
去年3月,ofo宣布和芝麻信用展开合作,上海用户只要有650以上的芝麻信用分,就可免去99元的自行车押金。截止目前,ofo已经在25个城市推行信用免押金。
“我的芝麻信用有763分,知道这个消息我马上就把押金退掉了,一天左右就到账了。”一位上海的ofo用户表示。
但三个月之后,ofo的押金由原来的99元提至了199元。ofo当时对外的回应是,此举为新信用体系搭建的环节之一。但实际情况很可能是退押金导致资金吃紧,在同一时间腾讯科技曾报道,ofo天津刘园仓储拉横幅讨债ofo,横幅内容显示“小黄车还我血汗钱”。
去年9月7日,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下达命令,要求北京市暂停共享自行车新增投放。随后,上海、深圳、广州等12个城市按下暂停键。
不能投新车,意味着围剿战术彻底失败。在年底冲了一波数据之后,ofo要思考新的出路。
“摩拜和ofo再继续打消耗战没有意义,这样对双方损伤都非常大。在还没有打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合并需要大智慧和大格局。”去年12月,曾扬言三个月结束战争的朱啸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合并”迷局
朱啸虎最终还是离场了,他没能等到摩拜ofo合并。
张斌回忆到,去年11月,也许是听从了投资人的建议,ofo为了在合并中拿到更多话语权,加班一个月把数据冲到了峰值。但谈判破裂后,到了12月份,ofo北京市日订单量下滑严重,只有150万单左右。
这个说法也和许州提供的数据趋于一致。
许州告诉界面新闻编辑,去年11月份ofo给58结算的物流回款在1000万左右,之后急剧下降,到今年1月份,只有200万元左右。这从侧面印证了ofo订单量的大幅下滑,当然,这主要和北京入冬天气寒冷有关。
到了1月上旬,朱啸虎妹夫欧成效在一次论坛上透露,朱啸虎已把所持的ofo股份全部卖给了阿里巴巴。
《中国企业家》援引接近ofo投资人的消息称,2017年12月初,朱啸虎在退出协议签字, 将所持ofo股份出售给阿里巴巴和滴滴。阿里拿了大部分额度,包括朱啸虎手中的董事会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据天眼查信息,朱啸虎退出前ofo前四位的股东分别为:戴威36.02%、滴滴25.32%、经纬创投10.15%、西藏达孜金沙5.83%。其中,西藏达孜金沙的实际控制人为朱啸虎。
从股权占比可以看出,在这场“合并局”中,朱啸虎其实只是配角,实际上是阿里、滴滴、戴威三方的角力。
其中,最大的动力源于滴滴。
滴滴有推动摩拜ofo合并的动机,合并之后最有可能完成其夙愿:成为共享单车平台的统一入口。让ofo和摩拜都成为其大出行生态的一部分,消灭了潜在对手,又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一举两得。
阿里巴巴则最不愿意看到合并。
当初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阿里巴巴已经吃了一次亏,合并后的滴滴公司偏向了腾讯。如果腾讯投资的摩拜和滴滴投资的ofo合并了,新公司也跟阿里没什么关系。
至于戴威团队方面,从ofo开除滴滴高管的行为就能看出来,他不希望两家合并之后被滴滴主导。
在这个博弈桌上,摩拜最为淡定。《中国企业家》援引摩拜投资人消息,摩拜的态度是,合并永远可以谈,关键是比例问题,ofo曾提出5:5合并,但这个比例摩拜不能接受。
但按照另一位投资人的说法,摩拜压根没想过要和ofo合并,合并之后势必要加入滴滴阵营,就无法开展其他相关业务,而摩拜野心不止于做滴滴的一个棋子。
多层角力之后,这场谈判陷入了死结。
只等阿里救场
合并没戏,ofo只剩下一条出路,让阿里巴巴出手。这也是戴威团队正在努力的方向。
对阿里来说,顺利拿下ofo最好。为拓宽支付宝应用场景、深化用户征信体系,在大出行领域没有王牌在手的阿里,最有可能成为ofo的“白衣骑士”。
但阿里也并非只有这一个选择。
去年12月,阿里系蚂蚁金服入局哈罗单车,为其D轮投入3.5亿美元;另有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哈罗单车近期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蚂蚁金服将继续跟投。
ofo在一线城市的地位对于阿里来说固然重要,但它入场的前提一定是能掌控全局,如果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滴滴不肯放手的话,阿里救场并没有任何意义。
而站在滴滴的角度,作为ofo的最大机构股东,它几乎没有可能把ofo拱手相让,为自己培养出另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去年11月,滴滴派驻ofo的三名高管“被休假”,也直接暴露出了滴滴与ofo戴威团队的矛盾。
早在去年8月和9月,滴滴就分别注册了“杭州小木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青奇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业务运营范围均包括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租赁业务。
在宣布完成对小蓝单车的托管后,滴滴共享单车平台在北京、深圳上线,可接入包括小蓝单车和ofo小黄车,和自营单车品牌“青桔” 。
滴滴下场操盘自营单车品牌,一方面可以向ofo施压,一方面也为自己留了后手。
反观此时的对手,没有包袱的摩拜正在拓展出行边界,准备与滴滴一战。
去年9月,摩拜接入首汽的网约车服务;10月,宣布与嘀嗒拼车达成合作;11月,摩拜与贵州新特电动汽车联手进军共享汽车。另有传闻称,美团打车也在计划接入摩拜。以摩拜为中心的轻联盟生态被解读为“反滴滴联盟”,试图撬动滴滴的出行霸主地位。
界面新闻编辑获悉,摩拜已经敲定了新一轮融资,金额大约在10亿美元量级,目前一些收尾流程还没走完,预计会在年后正式宣布。
而ofo的融资信息依然被定格在去年7月,粮草不足。
“单车市场,现在还处于竞争阶段,目前,抢占市场处于优先级,盈利可能要到2019年年底或2020年初。”一位投资人对界面新闻编辑表示,哈罗单车背后有阿里、摩拜也有新一轮融资跟进,最后一定是两个玩家,合并实现垄断并盈利。
“ofo能不能上‘终极杀’牌桌,不好说。就看阿里怎么想了。”
(注:文中受访者张斌、许州、徐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