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斥资40亿美元的亚马逊总部落户西雅图,室内热带雨林震惊全球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3174字)

2018-01-31 斥资40亿美元的亚马逊总部落户西雅图,室内热带雨林震惊全球

在这里,设计师有意打破人们的思维模式。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1月31日报道 (编译:小白)

当我和这个新建筑的主要建筑师之一,首席园艺师和亚马逊地产负责人一起参观“亚马逊球”这栋新建筑时,他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宝石般的建筑内部,他们兴奋地展示着其中的植物和设计。三个互相重叠的玻璃钢筋测地穹顶内部是各种各样的普通植物和外来植物的混合,像这种和谐美妙的成列方式,一般只有在加州亨廷顿图书馆这种历史悠久、园艺收藏丰富的地方才能看到,或者是在公共收藏地如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植物园才有幸一见。

然而,这些个亚马逊球不是为了公众而造,而是仅供亚马逊员工的内部使用。远离了周围城市化办公楼的那些四四方方格子间和冰冷的直角,这些球形建筑为员工们提供了独特的休憩环境。

亚马逊2

“我们称之为现代办公空间:让我们城市工作区域的人们有机会来到这儿,感受一番完全不一样的工作氛围,”亚马逊的全球地产和设施副总裁John Schoettler说,他也是亚马逊位于西雅图这个球形建筑的背后推动者。这些个亚马逊球甚至还缓和了城市的刺耳声景观:玻璃板可以降低外界的焦同噪音,植物减弱内部杂音,而瀑布则带来愉悦的白噪声。整个区域可容纳约800人。在建筑还没开放前,亚马逊位于西雅图的4万员工早已从4月份开始预订这里所有的可用时间。

当这个亚马逊球在几年前首次被提出时,艺术家的渲染使得他们看起来仿佛会俯视周围的低矮建筑。仅仅几年时间,这些球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现在,他们坐落在庞然大物之中。当街对面的建筑竣工时,这些球将从四面八方被包围。

David Sadinsky是NBBJ的建筑师。NBBJ设计了超过300万平方英尺的亚马逊中央场地。David表示,最初为亚马逊制定的总体规划“缺少一个中心,没有内心,没有灵魂。”这种缺乏激发了亚马逊球的灵感。

亚马逊3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最终的结果无非就是一个好看又贵的会议室群,座位的角落里碰巧堆了些植物,而且这个建筑到底是会被视为愚蠢呢还是地标呢,我们现在也无从得知。但至少,它们还是给周边带来了新特色。到了二月份,亚马逊计划为亚马逊球增加免费的总部观光时间。公司还打算向本地学校和大学开放实地考察和其他访问参观机会。在球的下方是“The Understory”,这一层将为公众和教育团体带来360度身临其境般的欢迎中心。本地餐厅也可以在建筑内部开设酒吧和参观,其中一些仅供员工和访客使用,其他的则对公众开放。

亚马逊云雾林

从上坡侧进入亚马逊球,迎面而来的是一块单块巨石,位于设计师所说的“峡谷”中。这是一面垂直的生命墙——也是全球最大的一面生命墙——墙上郁郁葱葱的植物一直从地面延伸到穹顶的最高处,大约有90英尺高。亚马逊的“垂直园艺负责人”Ben Eiben设计了一种方法,将植物固定在强大的聚酯材料而非土壤中,同时又能保证植物有充足的水分和空气流通。这面墙由358块面板构成,面积超过3000平方英尺,上面的植物都来自亚马逊在其自己的四分之一亩大小的温室。

这面墙和周围的温度与湿度,让我想起了蒙特维多的哥斯达黎加山区云雾林。多年前,我曾与一名植物专家一起游览过那片云雾林。当然,Gagliardo说,建筑内的大部分温度设计都是为了营造一种全新的云雾林气候,具有适宜的白天温度和较低的湿度。亚马逊球内部的白天平均温度在72华氏度左右,湿度为60%,晚上则降到平均55华氏度左右,湿度增加到85%。整个建筑内具有不同的微气候,构成多个小的其他微型穹顶,比如在顶层有一个小小的多肉花园,还有其他风格迥异的小花园。虽然Schoettler说亚马逊在这些球形建筑里营造的栖息地并没有暗示那条与公司有着同样名字的南美洲河流,这里的两个球体内的水流中确实有来自亚马逊河的鱼。

亚马逊4

球体内部没有设计特定的路径,而且到目前为止也现有方向标识,不过Gagliardo说日后会稍添加一些植物细节。蜿蜒的坡道、楼梯和电梯改变了光线路径,带来不同的适应力。无论你在哪里,你都看到不同的远景,而且没有两条视线是相同的。当阳光洒下,光与影在白天互相交织。尽管我去参观的那天,外边下着大雨,雨水沿着窗外玻璃汩汩而下。

在这里,设计师有意打破人们的思维模式。在一个地方,有一个鸟巢般的休息区,漂浮在半空中,你可以通过木板桥到达那里。

无名之地的大树

亚马逊这家公司尤其偏爱数据。公司编制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来描述他们投入到亚马逊球建造中的时间、精力和材料。三个穹顶需要620吨钢,1200万磅混凝土和2634片特殊的玻璃。这种特殊的玻璃可以过滤掉红外线波长以减少外部热量的渗入。这里还有历史各个时期的400多个物种的4万株植物,横跨五大洲,其中有的是从华盛顿大学购买得来。核心大树名叫“Rubi”,是一株高55英尺、重达36000磅的无花果树。这棵树在1969年被种植在加州的一个农场上,在“阴凉处”呆了一年后(目的是为了让其适应西雅图阳光不那么充足的气候环境),被用卡车运到了西雅图。

亚马逊5

这棵树原本不在“亚马逊球”的最初概念设计里。但为了满足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的各种要求之一,即让建筑内部看起来历史悠久一些,而不像是最近建造并到处都是树苗和插条,这棵树便被搬了过来。“工程进行大半的时候,我们接到了这样的任务,”Sadinsky说道,“我们正在建设中,而且我们从没有计划过在这个建筑内放置这样一棵庞然大树。”容纳这棵大树,意味着要对进行中的工程进行一些调整,直到最后一个有关树的重量问题被解决,最终得以将树搬到建筑内时,这棵大树在室外可怜巴巴地呆了好几天。最终,这课无花果树安然无恙地被放置在建筑内部,并且似乎长势可喜。并且,它不仅把空间变得紧凑,也让亚马逊球看起来非常有安全感。

尽管亚马逊初衷并非如此,这个亚马逊球确确实实是一个巨大的实验。他们是独特的设施,旨在实现人与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存,包括之前没有尝试过的组合。并且,亚马逊球内的植物收藏,也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仅这点便足够吸引人。

在我参观过程中,Gagliardo指给我看一个小的带刺的植物有着不同质地的绿色调,从某一个角度看去很像是松树,但其实是一种旧世界的杜鹃花。这种杜鹃花普遍认为在野外已经灭绝,仅通过培养存在。之后,我还开玩笑地说,没准另一种少有的植物“巨花魔芋”——也叫“尸花”——没准也能在亚马逊球里安家。这种花每7到10年开花一次,可以开出高达8至10英尺的花朵,持续几天散发出一种气味,文雅地说,是“清奇的味道”,直白地说就是“腐尸的气味”。(已知长时间接触会导致人昏厥,但仅在温室下过长时间观察该花的情况下发生。)

听到我的建议,Gagliardo顿时来了精神,他说:“我们确实在温室了培养了一些巨花魔芋,一旦发现它们开花,我们就会立即把花搬过来。”他还指了指花园里的那株小样本。那气味怎么办?“我们会喜欢这种味道的,”他愉快地说。真是非常难得的精神。

不过这也说明,建筑的通风非常好,主要是为了控制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照明全部基于LED灯,产生的热量很少。通风竖井隐藏在地面上非常逼真的假树干上,从高处看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喇叭。

亚马逊6

来自开发Echo,而不是开发Fire Phone的亚马逊

亚马逊在亚马逊球这个建筑上尝试了大量想法,但结果却很有凝聚力。测地穹顶的外观与其说未来主义倒不如说是有点过时。这是一个定制的建筑,很明显将伫立几十年逐渐融合为城市景观标志性建筑的一部分,也是自身时代的产物。它背后的主导者同是亿万富翁,但却缺乏同类建筑的奇妙性——比如也是在西雅图的建筑,由Frank Gehry设计,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出资建造的MoPop,所具有的那种奇妙之处。亚马逊球的内部有着大量的植物,但又需要能够一次性容纳几百人。

Schoettler强调,该建筑的最终还是为了工作而设计,外观和植物都是次要的。虽然内外兼顾了美观,但整个建筑并没有为了创意而创意。从产品的角度来讲,这跟贝佐斯要求开发一款具有他认为有吸引力而市场反应平淡的Fire Phone不同,相反,这是来自孕育出Echo这种神奇产品的亚马逊。

随着亚马逊球一天天被建造起来,坊间也流传起人们对这幢建筑的昵称。有一个经常被提到的昵称是“B Balls”(B球),即“贝佐斯球”的简称。这个昵称既形象地描绘了建筑的外观也带有点轻蔑嘲笑的意味,因为亚马逊球伫立的这片地方原先是汽车旅馆、停车场、酒铺和潜水酒吧。这也是公民讽刺的一种形式,以反抗一家已经吞噬了西雅图的强大隐秘的公司如今又试图为自己在人们的印象中树立自己的纪念碑。

穹顶的脚手架移走后,周围的人行道和道路也逐渐恢复正常使用,亚马逊球的内部也得以显现。这个亚马逊球,也可以说是亚马逊第一次试图将自己的私有办公场所变为公共艺术。亚马逊本可以建造其他任何形式的建筑,或者说再多一幢摩天大楼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公司却把一切违背期望的东西放进了这个日益同质化的地区。你无法将亚马逊球和亚马逊分离,甚至没有公司的许可你根本无法进入亚马逊。但是,这些球体则不一样。也许,它们只是一种不错的营销和设计,也许它们反映了公司内部悄然发生的变化。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