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杭州】10月12日报道(文/盛丽艳)
10月12日的云栖大会主论坛中,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分享了多体智能的理念。当我们有了视频识别、人脸识别、OCR、文本识别、语音对话的时候,如何将它们结合起来并解决现实问题,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1900年的时候,经典的物理学已经非常完美,牛顿力学三大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圆满解释所有物理学的现象,除了两个令人不安的试验。有人对这个现状不满意,第一个人就是爱因斯坦,第二个人就是波尔。于是有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波,诺贝尔奖。有了波尔量子论,量子力学、量子计算。
今日的智能科技也是如此,如果说用原子来代表人工智能的技术,那么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将这些分散的技术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功能台,这就是单体多能。有了单体多能还不够,当多个单体一起竞争时,如何让这个系统变得更为智能?从单点的单功能到多体的多功能之间的有机协调,这条路不简单。
“我可以跟大家说,为了做萧山的案例花了一年的时间,但是至少我们证明一件事情:可行性、可达性。”闵万里认为萧山的城市大脑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多体智能,其中有不少可借鉴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达到多体智能,首先肯定要在基础性功能上做到极致。就如今日视觉、视频、人脸识别技术已在城市大脑中充分被运用,系统可以精准地量化每一个路口左转的车辆有多少,车型是什么,这就是极致。
那么,究竟要如何在单点多能之外做到多体多能?这需要各元素之间的有机协调,这种协调不能发生在事后分析的时候,而要在线实时反馈,动态协调。闵万里举例道,就像工厂生产线上有ABCDEFG这么几个生产步骤,最后产出的结果是H,多体多能要保证最终结果不变,而ABCDEFG动态调整,以使效率最高。
在萧山的城市大脑诞生之前,120就算有优先行驶的特权也无法越过等红灯的车辆,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充分考虑中间环节,让每一个路口的信号灯提前几十秒开通绿色通道。技术实现的过程中,系统必须准确判断救护车几点几分到达路口,它将会到达哪些路口,提前规划。
在该体系中,城市大脑调动了120实时的语音NLP分析,解析沿途路径。接下来系统会迅速规划沿途每一关键节点到达的时间,并据此调整信号灯,该路径动态下发至救护车司机和交通信号灯指挥中心。最后,系统会判断几点几分到达急救室,需要什么设备和药物,这一切不仅是自动化的结果,更是智能化的结果。
阿里云的实践证明了多体智能之路可行,城市大脑造就了萧山的绿色生命通道,未来中国的每个城市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弹性绿色通道,阿里云由此实现“无法计算的价值”,完成它Slogan中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