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由品途主办、中国电商委特别支持的“2017新零售新服务产业创新大会”在京举行。春晓资本执行董事和平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她在演讲中表示,新零售其实是智能未来赋能实体经济。2017年新零售诞生以来,各大企业纷纷入场,但新零售仍具备着较高的技术壁垒。
对于人工智能在投资市场上被炒得火热的现象,和平表示目前人工智能还处于冬天。他还表示:“有一个核心是三位一体的概念,要求有最基本的技术突破,这些东西做不到,人工智能那就根本不具备。”
以下是文字实录:
今天给大家介绍新零售,围绕新零售的各种应用是无法跟科技脱离的。什么是新零售?我的总结是智能未来赋能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就是传统的零售、消费,工业制造这样一个体系。如何把新零售的概念融入到这里面去,现在更多的会从智能未来的角度来考虑。
今天有几个主要的内容,分六个部分。第一,我会分析零售与新零售的历史与演变。第二,我会分享新零售的人口新趋势、新特点以及不同城市人口红利方面的转变,正是这些历史变革推动了新零售的诞生。第三,最近讲的比较多的就是人-货-场,新零售更多的是讲人,但这个是三位一体的概念,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我会对此做一个详细的阐述。第四,我会讲实体化、虚拟化的二重性。只要人去购物,就会产生消费数据、支付数据。另外,作为一个客观的人,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购买了什么样的商品并产生了什么样的消费行为,理论上看似是不同的概念,但从我们线上的数字行为来看这两个具备二重性质,它们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第五,我会讲到新零售体系前端、中端、后端的解决方案,一般我们讲前端更多的是偏消费场所和实体里面能够运用到的智能方案,中端会覆盖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支付行为相关的技术或平台。后端更多的是基础的解决方案,包括人工智能。第六,我会分享一些国外新零售解决方案的企业蓝图,并把新零售蓝图的具体情况和大家做简单分析。
在做PPT的过程当中,我搜集了大概上百份的国内外相关资料,抽取了比较精华的点。我们将零售的概念往前推,会发现新零售是2017年才诞生的,在2017年以前零售是一个什么样的业态,它不叫新零售,我们只能把老的零售理解清楚才会知道新零售。
零售的历史和新零售
早在15世纪的时候就有地方性市场;
再往后演进三世纪左右,零售体系也并没有太大的变;而金融体系支付环节是从贝壳交易到金属货币再到货币的演进过程;
20世纪初,夫妻店诞生,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商超便利店;
1945年欧美地区最早诞生购物实体商店,此时国内是一个战争年代,可能大家已经想到了供销社;
1980年,电视机诞生很久以后才出现了新的购物形态;
1990年至2005年,主要是网络技术和电商扩张的过程;
2007年-2015年,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对消费带来了新的影响;
2017年由于数字精准化,零售有了进一步的革新。
新零售的人口新趋势、新特点
在国外有一个词叫民主零售,这个零售并非从生产、定价到产品的体验都由上游厂商定好硬塞给客户,而是以消费者、客户为核心进行反向销售策略,这也就是国内讲的新零售。新零售新在哪个地方是我们探讨的话题,因为时间有限我先不展开讲。
第二个话题,跟刚才的话题差不多,这里会展开的稍微再清晰一些。这里面有城市化的涌现、机械化大生产和经济危机。不同的是,在30年代、40年代、50年代电子商务开始兴起,20世纪初则开始有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有一个点就是零售的演变跟科技进步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并不是说每次变革都跟科技进步有强关联。推演这个逻辑,更多的是说新零售不是一拍脑袋就出来的东西,它是有比较强大的背景和历史推演的。
新零售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实际上是零售全球化3.0版本的进程。3.0的版本会有一个划分,在1945年前是贸易的发展。1945年以后是全球化的过程,包括数字化也在普及。到了2017年后,又是一个数字充分迎合新零售往新一代的方式去发展的过程,包括和大数据、云计算相融合。
再往后还有一个背景,人群之间的变化和千禧一代。通常消费者会促使零售产生新的变革,那么消费者自身的变化是怎样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婴儿潮的到来,都形成了新的消费红利。现在我们要关注的是未来,即第四次婴儿潮。预计2015-2022年会有第四次婴儿潮的到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千禧一代会再次成为新的主体。目前的主体是80后。
人和各种历史变革,导致了许多变化,从商品、物流、服务到向品牌、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场景和社交场景也可以产生新的消费形态,包括娱乐、购物。随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群的消费习惯等各方面的变更,消费逐渐趋向于购物的场景化和碎片化。现在大家更多的是利用休息时间购物,大部分在床上或者手机上,就把东西买了,这也是购物习惯越来越碎片化的表现。而更多的人会在等车、排队的时候用手机购物。我则习惯在车上(滴滴专车或者其他出行方式)上购物。
人-货-场三位一体理论
现在有一个比较核心的理论就是人-货-场的三位一体,原来是场-货-人,现在是人-货-场,中间的核心指的是“人“,这个”人“跟”货”、“场”又有一些本质区别。从数字上来讲三和概念是相通的,也就是三位一体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我后面可以把这个展开一下。刚才提到了三个主体的概念,人-货-场,在这样的系统里面你能看到中间有一个框,指的是和智能相关的,它的内核都会跟数据、平台、产品相关,后面都会有一个外沿,这四个都是消费者。
另外就是销售员,对应的是商品本身,指的是货。第四个就是场,消费场景里面,在不同的领域里面我们会有一些消费过程,消费的端点和消费各方面的能力,这个底下分别还会有两三个概念,其实从理论上讲,消费者还是人。商品和雇员指的是什么?我们的商品可以有雇员也可以没有雇员,线上的电商可能就没有雇员,一个供应链的电商体系,如果你是到店去消费则需要雇员,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无人售货的箱子或者是产品,相当于中间这两个部分是一体的概念,两方面各是一体的概念。
三位一体的概念其实应当具备前面这几个特点。首先它是从单一的销售转向多元销售,原来我们卖的产品比较单一,现在卖的商品会越来越多。
实体化与虚拟化的二重性
从“商品+服务“转向“商品+服务+内容+智能”。商品是传统的,内容是在过去这两年诞生的。我重新总结之后再把智能这部分加进去,加进去之后又会出现两个二重性的问题,数字化会被映入到各种各样的领域里面,数字化和数据化又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再往下一点如果掌握了消费者也就掌握了核心数据。整个新零售体系就是三位一体的概念,如果你掌握了数据,其实你就掌握了人-货-场全部的信息,你掌握的并不仅仅是单一信息,其中的信息关联性很高。
其实就是说你要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超出期望的“内容”。新零售会使消费者的体验会发生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我就不详细讲了。主要也会有几个特点,新零售的主体指的是商品,有物理性的同时也是数字化的。我们的企业内部具备的是数字,同时也是商品、供应链,消费场景线上线下的相辅相成,另外,数字化是一个辨识度、服务比较高的网状互联的状态。
新零售体系的前、中、后端的智能方案
智能供货包括产品组合带来的新变革。现在围绕着三位一体的概念诞生了一些新零售企业,三位一体如果体现到新零售生态系统的不同层面上,在整个体系层面上前端会围绕场景、消费者、商品本身发生一个新零售体系的变动。在中间的层次,消费者和消费场所以及商品本身发生关系,这个关系是从电商、内容以及供应链作用到用户的。我们把数字基础服务包括硬件、物联网、云计算,加上3D、AR、VR,像阿尔法狗,无人车、便利店,都归于后端。
另外一个是消费人群,其实每一个消费人群都带着各自的标签,每一个标签代表了我们的群谱,是各方面人群从不同角度的划分,作为一个最核心的“人-货-场”会具备这样几条属性,不管是跟消费者本身有关的数据,比如说社交,电话,邮件和直接购买的商品背后所意味供应链支付和金融体系,还是后面的计划或者反向营销都会涉及到数据分析相关的点。
我简单地列了一些数据维度,这个维度并不全,我们看到或者投入的项目里,很多项目维度能达到几百个,典型有性别、年龄层、收入、人群的划分,而人群的划分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有很多种划分的概念包括消费情况,家庭情况,个性化偏好,这个里面都会有。
前端里边还会有一个概念,我刚才提到了内容,商品+服务+内容+智能,智能体现在后面几个方面。
首先商品会有性价比,个性化的成分会越来越高。
其次,客户消费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内容导向,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内容营销平台会兴起,比如几个人做公众号,这跟社交分享交流与体验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体验诉求。体验诉求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最后会落到服务上,包括定向折扣,其实就是针对性营销。千人千面在国内已经发展多年,但在国内还是比较不完善,另外一些个性化服务包括灵活的体验,还是与消费体验有关的。
第三个阶段更多的是跟数字相关的解决方案、智能方案相驱动的形势。
中端:刚才也提到了包括品牌营销、数字化全域营销。你会发现跟现在有关的新零售,外面销售的维度会增加很多。全域打通了链路、媒体、全渠道,它把消费者、品牌进行了一个智能化的打通,会体现在三个可视化、可追踪、可优化包括品牌的精准运营、分享和反馈的链路等几个方面。这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和突破点。
这边是供应链的重构,原来都是C2B、B2B,现在有一个新概念叫C2B。我会把供应链进行重构,中间这个图其实是无线的概念,是指连接了智能的系统,在数据零售方面它是一个很核心的理念。基于这样的核心理念,把这几个概念进行融合重新打造一个供应链。
这个是讲反向C2B的核心重塑,把供应链的效率提升。这涉及到几个方面,新的供应链服务,新生产服务,供应链的综合服务,对应的数字化制造,供应链的金融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新供应链、新金融指的是跟供应链金融有关的概念,供应链发生了变化以后,后面所涉及到的物流、仓储会发生变化。现在阿里、亚马逊都在推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智能仓储、智能运输。原来数据的流向是从研发开始往消费者来推的,C2B最核心的概念是我的数据流从广告营销到零售,是反向去推的。再推到品牌商,推到生产,再推到研发,最后会把一个智能物流核心销售的场景再进行一次融合。C2B是基于消费方式引起的反向牵引生产方式。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会是一个全流程的过程。从Internet,交易平台演进,智能定价这些点上,包括一些物理场所的变革,有几个概念从商品到云端、供应链、整个线路的实体店的网络,到各种各样的数字零售商,其实是说平行的升级。如果不做平行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缺失。只有你的数据在每个点都呈现网格化,才能呈现出它的意义,否则就达不到三位一体的要求。
在人工智能里面会有非常多的技术,这些技术我觉得是比较通用的。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是学AI人工智能的,在斯坦福的培训基地,这大概是我的方向,讲的概念是比较粗一些。我觉得阿里的总结还是比较全面的,又把这个图摘过来了,图象的处理,包括交互方式的变革,再包括情感计算,前提是通过大数据人-货-场的变革,只有拥有最细的维度才能进行相关的计算,要不然你的算法数据是呈现不出载体的。无论你的平台算法有多智能,但对于最核心的数据,前端的力度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会决定你的数据呈现。
VA、AR在新零售下会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从虚拟化的画面、体验,包括裸眼混合的状态。
国外新零售解决方案的企业蓝图
后面我就不详细再讲了,我觉得我已经超时蛮久了。国内现在新兴的无人收货便利店里面都是用传感器,包括各种类型的技术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相对而言,亚马逊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因为传感器能做到的数据统计和运用图象的计算难度是天差地别的,我不详细展开讲了,门店的消费体验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这是国外的报告,现在有很多IT、中端的变革,包括RFID的变革,在国外已经非常先进了。而在国内,一些大的企业才刚刚去做相关的事情,包括移动。
智能未来能体现到这些方面当中,每一个方面需要的时间不太一样,一年之内大数据、营销分析,再到其他的跟网络有关的升级,再到跟集成有关的,会有一些突破。前天做了一个采访,采访人问我,现在人工智能概念被炒了两年之后,这个概念的春天来没来。现在能听到很多的投资人说人工智能已经非常火了,很多人在投,我可能会泼一盆冷水。
他问我这个问题以后,我是这么回答的:现在是春节,什么是春节?春节的概念是冬天,你会看到春天不远了,但是春节和春天中间的时间点到底有多长?现在肯定是冬天,你们给我讲讲人工智能有哪些项目被投了而且这几年发展不错的。除了下围棋已经火了两年,下围棋能有什么用?下围棋是一个软体知识体系中心,它还没有办法应用到各个领域。
有一个核心,刚才我讲的三位一体的概念就要求有最基本的技术突破,这些东西你做不到,后面所谓的人工智能那就根本不具备。前期有了硬件包括网络、还有数据各方面的基础,你的算法、论文已经研究到比较先进的程度了,但是在没有底层技术建设,上层是做不出来的。春节的概念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冬天,这个温度还是挺冷的。我看到有大量的项目被投,只不过按这个趋势被投的项目会越来越多,冬天到了春天就不会太远。这是我的理解,这两年投了很多的项目我觉得泡沫可能也不多吧,这个行业的壁垒专业性会比较高,大部分的项目还不会特别靠谱。
我是很想把这个图片再讲一下,后来我把全景图高清放大很多倍整理出来,这里涉及到一两百家公司,包括电子商务、数据、媒体、实体店等各方面与零售消费体系有关的生态,其中有一些国外的创业公司,能被总结下来的也是做得比较知名的,从客户数据各个方面看是值得深入研究 的,也许回头在哪个其他活动上再做详细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