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iWatch引发的思考:苹果如何创造一款新产品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3010字)

2013-11-28 iWatch引发的思考:苹果如何创造一款新产品

最近又有很多人在谈iWatch了。一种说法是,明年三季度就可以出货。从传闻苹果要做智能手表,到智能手表遍地开花,苹果的产品还是没有出来。为何苹果没有急于抢占这个概念市场呢?苹果又会如何来做这款产品呢?

作者:盐科技

最近又有很多人在谈iWatch了。一种说法是,明年三季度就可以出货。从传闻苹果要做智能手表,到智能手表遍地开花,苹果的产品还是没有出来。为何苹果没有急于抢占这个概念市场呢?苹果又会如何来做这款产品呢?

(一)

       苹果要做一种产品,它会首先思考,这是不是苹果所必须的?显然,当苹果以Mac为数字中枢时,智能手表(iWatch)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当苹果定义“后PC时代”时,iWatch也是没有必要存在的。但是当苹果将iCloud作为数字中枢后,iWatch就必须存在,而且必须成为苹果产品的一部分。

      盐科技编辑认为,科技已经从一个细小的分支,开始改造全部传统产业。这场革命的起点就是iPhone。很多人将iPhone看成是智能手机的延续,但很少注意到iPhone最早时,只有200万像素的摄像头,却增加了价值不菲的水平仪、重力感应、GPS、光感等各种工具。通过这项功能,一个人的行为可以被完全捕捉,一个人可以拥有他专属的网络服务于他个人的生活,这在门户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时代开辟以后,我们才能看得清未来的事。大数据将替代统计学;传统行业将因此重塑;生活中过去被视为冗余信息,现在作为个性化的信息将成为科技的核心部分。网络整合了个人信息图谱(知识图谱、兴趣图谱等),智能设备成为个人的生活图谱,而智能手表将成为个人生理图谱。

      智能手表与人的关系更紧密,便于得到人体的各种信息。它贴身携带,和人始终肌肤相亲,可以获得人体的即时数据,可以挥手之间完成很多功能操作。如果解决了智能手表的问题,也就等于建立了一个最全的人体信息数据库。它在未来甚至可以改变健康和医疗产业。

      它还可以让部分操作更智能,相比于不断掏出手机查阅,Siri已经让直接交流变得可能。加上手表的便捷性,很多碎片化的功能可以通过手表来完成。

      智能手表将是智能设备时代的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智能手表取代了手表曾经占据的位置,并替换以全新的功能,但整个功能会完全颠覆以往,就像智能手机那样。

      盐科技编辑倾向于认为,iWatch将会创造生理图谱,汇集人的各种信息,并使之成为科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接下来就是如何打造iWatch。这其中又分几个部分:原型设计、产品开发顺序、产品开发。

      当然,最终的决策权在库克和艾弗那里,盐科技小编的分析仅供参考。

      我认为,对于iWatch而言,最需要考虑的是核心功能到底是什么:

      首先,计时肯定是辅助功能。M7芯片的诞生,使得其应用于iWatch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记录用户的日常轨迹成为可能。

      M7芯片的诞生,让iWatch有了核心功能。再加上iPod功能,以及与Nike+的合作记录运动数据和信息,以及人体通话。这样,iWatch将有其独立存在的理由。

      其次,苹果还可能会将iWatch与iPhone相连,将iWatch作为信息查看和简洁回复的入口。苹果可能会将iWatch和iPhone同步,互为密码保护(或者设定安全范围)。苹果也可能会让iWatch作为Facetime的主体,聊天变得更容易。或者让iWatch有很多简单有趣的功能和APP,通过Siri和触屏完成。

      这样的话,iWatch可能会促进金融消费的升级。

      再次,上述内容的呈现方式会决定其成败。能否将这些功能以最简洁的面目呈现?这是苹果要解决的核心问题。iWatch必须简单直观,上述功能应该是无需设置,最直观的呈现。比如,当你跑步时,自动激活相关数据;当有消息时,也直接提醒;通过iPhone的相关应用,你可以简洁的设置内容。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

      手表每天都会使用,似乎不应该戴着长长的耳机线。但音乐应该是随身的,这一点怎么做?过去,耳机线可以操控iPod的音乐播放;如果没有耳机线,怎么使用?如果有蓝牙,会非常不便,怎么办?如果有耳机线,手表的随身性就会受到限制。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二)

      如果仅仅是上述功能,那么最多也就是一块苹果产的手表,或者iPod。

      iWatch要存在,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吸引用户的全新的智能服务。这项服务是什么?盐科技编辑认为应该是身体监测和智能设备辅助。

      因此,苹果很有可能要在拥有iPhone传感器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传感器。比如:能够感觉空气环境变化(湿度、气压、海拔和空气质量)的传感器;能够感觉脉搏和血压的传感器;能够感觉皮肤微量元素变化的传感器;能够感觉人体其他变化的传感器等等。这些传感器将会长时间系统的观察和记录个人数据,成为宝贵的个人财富。

      实时监控身体状况,对个人来说是好消息,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医疗领域的突破。但任何传统市场要激活它都非常困难,通过M7芯片和iWatch,我们将给第三方开发者创造机会,进而,倒逼医疗领域进入科技市场。

(三)

      对苹果而言,即便有了这些构想,也还要考虑商业化的可能性。这些传感器是否有样品?如果没有,如何研制?这些传感器价格能否控制,iWatch是否会在可控的成本之内?这么多传感器,如何才能压缩在小小的iWatch里,要轻薄如一块传统的手表,但功能强大如同移动电脑?是否可以把部分功能置入腕带之中?

      其次,盐科技编辑还想问的是,电池供电能力如何解决?腕带能否发挥更多的作用?充当电池、充当传感器还是充当天线?是否需要全部防水?如何能让iWatch不充电使用一周?

      再进一步讲,iWatch是否应该与iPhone匹配来出售?换句话说,它是一个配件,还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如果是独立的产品,如何设计功能才能让它既独立使用充满乐趣,又能和iPhone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让iWatch产生光晕效应,从而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

      各种传感功能是通过皮肤,还是设备的感应?如何解决出汗问题?如何保证系统正常使用?

      iWatch的设计是需要全天候戴着,还是晚上要取下来?如果一直戴着效果更好,如何才能不对人的生活产生障碍(或者说,更加舒适)?如果要拿下来,又如何监控身体变化,空白的数据怎么处理?

      电池是更核心的问题。生物电?无线充电?还是有更省电的元器件?此前考虑到便捷性,各种感应器和基本功能都是可以随时被激活的,这意味着将更加耗电。但你没有听说过,每天一充电的手表,所以,电池将是决定我们的产品能否面试的关键因素。

      外部通讯问题。如果不借助iPhone,它能否拥有独立的通讯功能?比如上传数据或将数据发送到Facebook等等?要不要拥有侧置的摄像头?

(四)

      苹果现在还在开发智能电视,而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庭中枢也在考虑之中,苹果显然也盯上了地图和金融领域。而与此同时,苹果开发新产品的漫长也是众所周知的。既然几年都只做一件事,那么顺序就非常重要。

      尤其是苹果在打造其生态系统,任何错误都可能是致命的。产品开发顺序也是如此。

      那么,和苹果电视相比,哪个更加重要?哪个先存在会激活市场,从而带动后来的产品?和金融、支付、教育领域相比,iWatch是否拥有更高的优先级?

      盐科技编辑认为,iWatch还不够成熟,智能电视也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的催化。这段时间,苹果需要完善操作系统的升级和智能储备,为智能手表、智能电视提供更好的系统级服务。与此同时,还要继续完善地图和Siri,整合支付模式,这些内容的完善,将是推出iWatch的有力保障。

      生态系统的进化是微小但关键的。贸然引入一个新的生态物种是危险的。iWatch正在研发,但这个过程令人煎熬。

      相对于智能电视来说,iWatch更具有独立性,不依赖外部系统。但当下的技术限制了其诞生的速度。因此盐科技编辑认为目前的焦点还是在于智能电视。在聚焦智能电视的同时,我们应该继续对汽车行业进行改造,这是10年后的项目,但现在就要积累行业数据。

      当然,这些都是苹果需要持续论证、甚至在完成论证以后再推倒重来的问题。至于哪些技术能取得突破,到底怎么样才能更好,所有问题的答案都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需要不断重新修订。唯一确定的,是我们要到达的未来。这期间正确的道路,却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五)

      从苹果对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产品,其对需求和用户体验的执着追求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个新产品,贸然进入或许有一定的“福利”,比如所谓的卡位,或者抢占先机。但总体而言,最终胜出的,一定是最好的,而非最早的。

      能否提供真正的解决方案,在产品开发或者功能添加方面,正确的顺序也会决定成败。

      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它可能的需求。问题在于,这个产品是否做到了足够好?我们自己真的会每天都使用得欢畅淋漓吗?还是我们自己也知道有很多问题,但还是抱着先做出来再说?

      不过一味追求完美也不是最好的。盐科技编辑的一个盆友,有一个很不错的创意,他一定要追求做到最完美,花了一整年时间开发一个APP,结果被另一个公司捷足先登,并以千万美金的推广一举占领市场。

      现在我们回头看第一代iPhone,和iPhone5s相比,当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最重要的不是要达到最完美状态,而是要完成产品的应有逻辑和发展路线图,同时满足用户需求、给用户最好体验。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