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注:春晓资本投资副总裁张清总结自己接触项目和投资的方法论。对于投资方,他提到投资方接触创业者有四种途径、喜欢深耕行业的创业者、创业地域方面,更倾向于选择一线城市的公司;接触到创业者,喜欢能够尽快清晰的阐明模式及痛点的创业者,与创业者洽谈,希望能够坦诚相待,不夸大事实,不数据作假。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春晓资本。
春晓资本投资副总裁张清,拥有多年战略管理咨询经验及电商运营经验。曾就职于全球首家管理咨询公司Arthur D. Little,服务对象包括华为、南方电网、香港政府、奔驰汽车等知名企业;曾在电商领域担任运营总监等职位。曾主导对泰坦云、笨土豆、滚雷、展酷等项目的投资。张清先生拥有南开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投资方向:B2B、企业服务、商旅等。
投资人接触项目的四种途径
投资方接触创业者主要有四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比较传统,就是来自于财务顾问(FA)的介绍。比如像春晓这样深耕产业互联的基金,在投资ToB的领域方面很有名气,那么一些FA机构都会知晓我们的投资方向,他们会主动跟我们沟通,去把收集到的商业计划书(BP)介绍给我们,如果我们有意向,再联系他们进一步地了解项目,如果最终投资,FA会获得三到五个点的费用。尽管如此,由于FA具有一定的专业度,他们其实已经初筛过滤了一部分项目,所以还是很受投资机构欢迎的;
对于VC而言,第二种途径源于项目前期投资机构和孵化器的推荐。我们与很多天使投资机构和孵化器保持很好的沟通关系,他们有很多项目进行下一轮融资的时候,可能在产业互联网方向上会优先想到春晓资本,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听取天使机构对其的投资逻辑,再直接去跟创业者深入地了解;
第三种途径是投资人的主动寻找。对于定位明确的机构来说,自己选好行业、选好赛道之后就需要主动出击,挖掘优质标地。在目前业内媒体、投融资大会,创业大会比较多的情况下,很多项目都已经在市面上有一定的PR报道,基本都已曝光出来,这时对于我们来说,你只需要精准地去找到这样的项目就可以了。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机构,通过一些朋友介绍,直接联系到创始人。值得一提的是,投资人自己寻找的项目往往是最靠谱的。
第四种途径是来自于一些朋友的介绍。可能有一些朋友或行业里面的人他跟你去聊这个方向,也知道你去看这个方向,同时他们的社交圈里有一些项目在做投融资的时候,就会给你介绍一部分项目。不过,朋友推送过来的这些项目往往投融资率也是最低的。
所以,创业者最核心的精力应放在产品上,只要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项目模式够优质,赛道足够大,FA和投资机构会主动找上你!
喜欢深耕行业的创业者
对于投资产业互联网方向的机构而言,这个领域内的创业者,如果具有很强的产业背景是非常好的,假如创始人没有这样的创业背景,但创始团队里有这样一个很强背景的人,也是我们特别喜欢的。具体到个性来说,我们很希望看到那些充满激情和热血的创业者,他对自己的事业有一种真挚的热爱,明显地感觉到他为了这件事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然后毅然孜孜不倦地去在行业里面去拼搏、探索。这样的创业者我们认为他会真正地去想创业、去做出一些成绩出来,而非投机。
深耕行业多年是一个优势,但我们也比较担心他的思维已经固化,在学习新事物上可能会偏弱。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需要能够在传统行业深耕多年,同时也能证明自己在学习新事物上更快,具有更好的一些创业手段,这样的创业者是我很喜欢的。对于连续创业者因人而异,我不喜欢他创业的领域永远是处于社会化风口的一个项目,这是没有积累的;我更希望更多地集中在一个领域去创业,但是在一个领域不断地去试错。当然,“连续创业者”的另一种称呼就是“连续失败者”,所以个人对其并没有明确的偏好。
倾向于选择一线城市的企业
在创业的地域方面,一般来说,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一线城市的公司。作为投资方,未来投资的一些标地,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需要去资本化的,现在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创业环境相对不错,有很多的团队出来,那这里面就会要求谁能够在未来更多地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能够去把这个企业做上市。而一线城市的人才储备远远优于其他城市,在三、四线城市很难找到实际的落地人员,站在战略层面考虑,你一定是落后的。
凡事都有个例,比如说我们看一个传统行业,它可能就扎根在三线城市,那里是一个产业聚集带,它深深地拥有资源的优势,可以更快的跑出来,那也是非常好的项目。
望尽快清晰的阐明模式及痛点
其实从我接触到创业者的第一眼就开始在考查他了,从谈吐、举止、礼仪,都在去衡量。一般来说我们会喜欢那种充满自信型的,他会在跟你聊天的时候,直视你的眼睛,说话很有气魄,也很有底气,介绍BP时逻辑清晰。此外,我很喜欢一个创业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把他所做的事情说清楚。
投资人普遍不喜欢一个创业者在跟你聊了一堆之后,依然没有告诉你他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毕竟大家的时间都不多,也只有清晰的逻辑才能让投资人更有信心。常见的错误是,花了不少时间,没有讲清楚他所做的是哪个行业,他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商业逻辑是什么,这样的创业者资方不会喜欢。希望那些创业者能够运用清晰、简短、有逻辑的话去陈述自己的商业模式,能讲清楚行业里的痛点,讲清楚自己未来想做的事情和发展方向。
另外,我们希望创业者跟我们是一种坦诚的、平等的心态去聊天,不希望他畏畏缩缩或者藏头藏尾,希望他能够去说一些真实的,而不是刻意地去隐藏或者虚构一些故事。
最反感讲话绕圈子的创业者
有一类创业者我非常反感,但却又偶尔出现。他们一上来就没有讲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商业逻辑、市场情况以及融资需求,只是单纯地、反复地跟你强调两个问题:一是讲这个项目可能给基金带来多高的回报,你要投我们有多好;二是不讲自己对商业本身的认知,一直讲团队有多NB、有多么豪华,不讲商业本质。希望创业者在介绍整个大的赛道情况下,先讲清商业本身的问题,再向我们证明你的团队有多牛逼,再证明未来的投资回报有多高,而不要去空谈你的团队和回报。我比较讨厌讲话绕圈子打太极的创业者,往往他们自身对项目也没有多大信心。
夸大事实=融资失败
在洽谈的过程中,投资人经常会遇到一些蕴含水分的项目,但以我的作风不会当面揭穿。此前一个做MICE的创业者跟我聊市场规模的时候,说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我当时觉得这个数据不靠谱,现场就把整个MICE做了一个细分,再把每个行业里面的格局给他讲了一下,最后再把整个市场去串了一下,告之市场没有像他说的那么大。我可能不会当面去跟他争辩,或者当面去揭穿他,只是按照客观逻辑去跟他去讲,向他证明我很懂这个行业,里面细分的子行业我都清楚,我对它的市场规模心里是有一个判断的,你所陈述的是远远超过预期的,不要去骗我。
同样,相信很多机构也面临着数据造假的情况。有一个项目模式不错,我曾赴外地考察过市场也比较可观,但通过立项后到了尽调环节时,我们发现企业财务略有夸大。虽然问题不是很大,但我们最后还是忍痛割爱了。许多创业者其实都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能够瞒天过海,其实最终伤害的就是你的融资进度,企业因此也难以存活。
数据作假=消费生命
在投资收紧的大背景下,机构加强了对项目的甄别能力。因为光靠外部的判断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加强审查和研究。以春晓资本为例,第一,投资经理要去做行业的研究,去做财务模型或者市场模型,你去测算市场的大小,测算未来的前景,与同行进行探讨,再结合到目标企业身上;第二,法务团队和财务团队肯定要去企业做深入地尽职调查,了解交易的真实性,是否有瑕疵;第三,我们也会对他的客户、数据做出一些抽查和访问,了解用户体验;第四,我们会请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审计、评估等,出的报告是系统详尽的。
所以希望大家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尽量真诚相待,也许你一开始能忽悠投资人对项目感兴趣,或者给到明确的答复,但实际在做尽调的时候,投资人会有N种方法去调查、考查你,这个时候一旦发现数据造假,或者某些方面有瑕疵的时候,双方建立的信任的基础就没有了,一旦双方出现分歧,对未来的合作就有很大的麻烦。投资人背后是整个团队的决策,对于基金管理机构而言,我们从资金安全的考虑上,投资会更加的谨慎。
同时,投资机构间可能在一个项目上,大家会保持密切的沟通,创业者如果一旦在这个圈层内留下不好的口碑之后,那他未来在行业里想继续融资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综上所述,企业如果妄图在数据上作假,消费的只是自己的生命。